寫在前面的話:在安永實習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憶起這幾個月,從有寒假要找一份實習的衝動,到很榮幸的成為北京安永寒假實習生項目的一員,再到和正式員工一起經歷年審的昏天黑地,帶給我的不簡簡單單只是一張實習證明。作為一位非會計非商科專業的人士,很幸運的能在5個星期的時間,體會真實的四大環境,向正式員工和來自名校的學生學習。這篇帖子中的很多信息在網上都能找到,我所能分享的大多數是我切身的感受和客觀的體會了。
目錄
Part1 人人都有「審計病」
Part2 四大真的這麼累?
Part3 機遇與挑戰並存
Part4 揭開四大面紗
Part5 玩轉Excel
Part1 人人都有「審計病」
「George,這周你的任務,就是把資產、負債和損益的RP做完,周五之前發給我。」
「George,這周如果上面有什麼Q下來,你就把Q清了吧,同時,你再把ARP更新吧。」
聽到這些中英混雜的語句和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英文縮寫,稍微有點強迫症和完美主義的人,內心都會有千萬匹草你媽踏過吧。因為最初四大的合伙人大都是香港,新加坡人,有些詞也很難翻譯成中文,因此這種中英混雜的說法也就一直保存了下來。但是這些說法,公司在培訓的時候一般是不教的,所以作為intern想要順利的和正式員工交流,理解他們說的意思,因此惡補一下審計黑話以及常用的縮寫是很有必要的。審計黑話多是從知乎作者布魯布拉迪德曼回答引用過來,完整版請移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04733/answer/28024365。我只是在他的基礎上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但我實習期不是很長,對審計的理解也有限,若有錯誤,請大家更正。
1. 審計黑話
出Q和清Q:Q=quiry,一般par/sm/m/senior在做review的時候提出問題,然後讓你需要去解釋這些問題。那麼,提出這些問題就是出Q,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清Q。我目前見過的Q一般是報告中某些解釋上面覺得不合理,需要重新解釋;一些數字比較離譜,上面覺得數字有問題,需要你重新核對;某些信息披露不夠或者披露不恰當,重新披露。
不re:不reasonable的簡稱。審計程序中有一個程序或者方法叫做分析性覆核,就是通過各種分析來判斷財務數據的合理性。當碰到有些結果看起來不合理的時候,我們就會說不re,因為這樣說起來比較方便。更廣泛的話會引用到審計和客戶之間的訪談和審計之間的交流裡。不過現在,這個用法已經遠遠超出了工作的範圍,很多審計人員已經將這個詞帶入生活之中。
tie數字,不tie,tie不上: 中英結合的典範。tie就是對數字的意思。複式記帳法會使得很多科目和交易會有勾稽關係,這也是審計用於檢查帳務處理正確性的理論基礎。所以檢查勾稽關係的準確性就是一項標準的審計程序,為了說起來比較方便,就把tie單獨拿出來來表示檢查勾稽關係,後面加各種中文來豐富含義。另外還有明細合計和總數核對,帳和報表核對,都會用tie來表示。因為在做wp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千元為單位,經常會四捨五入產生尾差,比如一個數是12,200,另外一個數是15,400,按千元四捨五入以後就變成了12和15,加起來是27,但是27,600四捨五入以後是28,這樣就不tie了,因此常常會出現報表與帳不tie,總帳與明細合計不tie的情況。
ca report:審計項目到尾聲階段要出審計報告了,就會一遍遍的ca report。ca是cast的簡寫。意思就是計算審計報告及其附註裡面各個數字是不是前後tie,明細和加總tie,防止尾差的出現。還有各種格式調整,其實意思上和ca report沒關係,也被納入ca report的範圍中。調整格式真是各種細緻,什麼線的粗細,種類,小數點有沒有對其,字體及大小。
放飛機:這個比較有名了,說白了就是在底稿上寫自己沒有做過的審計程序。放飛機有時候是因為審計人員比較懶,做事情比較粗糙。也有時候是因為項目負責人比較懶,定出來的審計程序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經濟性,導致審計人員只能放飛機。不過就我所結識安永同事,都是很負責的,沒有幹過這些事。
小黑會: 每年manager做一起給staff打分,來決定staff的rating的會議。因會議僅在manager above level而且當中或多或少會有些不公平現象,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黑會。當然,每位實習生結束了都會領到一張評分表,滿分是5分,一般是由你項目中的senior和manager評分,決定最終是否給你5月份左右的par面機會,通過了可以獲得early offer;還是正常(不給par面機會,但也不影響以後招聘),還是拒絕(一般是不會給的,這個是會影響你以後招聘)。
eat hour/time/打黑工/實掐:審計人員需要按照在每個項目上的時間填寫自己的工作時間表,項目結算成本就是基於這個時間來的。為了控制帳面成本,或者控制加班費成本,partner/manager經常會各種暗示明示審計人員要少填一點。這種填工作時間少於實際工作時間的行為被稱為eat hour/time。 某大比較道貌岸然的行為就是partner一直發郵件說我們不建議員工eat hour哦,我們是鼓勵員工實掐的,然後私底下授意manager做各種要求員工eat hour打黑工,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可見一斑。 然後是打黑工,這個比eat hour更下作一點。eat hour一般是指你在有booking的情況下,charge時間比實際工作少,打黑工則是你完全木有booking就被manager拉去幹活。這種情況下別人可能以為你很閒,但實際上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實掐,照實際情況charge time的簡稱,字面意思,不再做解釋。只是以前如果碰上一個能實掐的項目,真是令人喜大普奔的事情。不過,一般是不要求實習生加班的,如果同事要求你加班,你也是可以拒絕的。實習生的ot也是需要分項目,有些項目預算足,那麼實習生的ot也是會批的。我從實習開始,到實習結束,每天都在加班,甚至周末,但是在我最後一天查ot情況時發現,本來有70多個小時的ot最終只有50多小時,看來實習生的ot也是會被eat的。
以上是一些實習生經常聽到的審計黑話了,別的有想到了再補吧。
2. 工作用語
WP (Working Paper) 工作底稿
通常都會參考回上一年或者相應期間的工作底稿來製作,有比較規矩的格式。工作底稿是根據section來做的,從C到U,分別表示cash and bank 至 revenue and expense 等19個section,根據複雜程度分工合作共同編制。WP 一方面從客戶的財務報表和帳冊上面獲得相應數據分lead和subsidiary放在excel上,然後把比較的數據和波動計算出來,就有可疑的波動詢問客戶,並把原因寫成Notes以作解釋。要驗證客戶的解釋是否真實,就需要翻查一些原始憑證,向相關部門的人了解,或者測算合理性……
SRM (Summary of Reporting Memorandum)
因為通常項目經理(EIC)和籤字的合伙人都不會跟足整個審計過程,所以下field的同事就需要把整個審計過程每個section出現的大的變動或者有特別風險需要注意的地方,大的波動的原因,重大制度和管理的改變等一一列明,讓EIC很清楚地了解情況。
ARP(Analytical Review Procedure)分析性覆核
與SRM有點類似,不過SRM是需要將每一個科目都進行分析,而ARP是將變動差異比較大的科目進行解釋。
RP(reporting package)財務資料
因為企業的會計信息格式與事務所要求的格式是有區別的,並且現在企業大多數都有子公司,因此需要將每家子公司的信息按照事務所的格式填好,填入RP中。
TB (Trial Balance)試算平衡表
將所有的調整項目匯總到一個表上,因為同一個section可能有很多項不同的調整的嘛!要確保調整後總數是平的,一致的,所以幾乎每一步調整和過調整到TB都要小心翼翼,否則做錯了要重新找出錯在哪裡可能比重做還曬時間哪!
AFS (Audited Financial Statement) 已審計的財務報表
由客戶自己編制的財務報表通常有很多地方需要審計師進行調整,包括AJE#(與retain earning有關的調整),RJE#(重分類調整)和GAAP#(按國際會計準則做的調整),所以最後需要審計師出具一份AFS,由註冊會計師籤章使其具有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