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廢掉皇帝,卻引發叔叔的不滿,一成語發洩心中悲傷

2020-12-16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少帝紀》注引《魏略》,發生時間是在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所牽涉到的人物有三個,一個是曹魏皇帝曹芳,一個是時任大將軍的司馬師,另外一個則是司馬師的叔叔司馬孚。先來看看原文:

景王將廢帝,遣郭芝入白太后,太后與帝對坐。芝謂帝曰:「大將軍欲廢陛下,立彭城王據。」帝乃起去。太后不悅。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將軍意已成,又勒兵於外以備非常,但當順旨,將復何言!」太后曰:「我欲見大將軍,口有所說。」芝曰:「何可見邪?但當速取璽綬。」太后意折,乃遣傍侍御取璽綬著坐側。芝出報景王,景王甚歡。又遣使者授齊王印綬,當出就西宮。帝受命,遂載王車,與太后別,垂涕,始從太極殿南出,群臣送者數十人,太尉司馬孚悲不自勝,餘多流涕。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這樣:司馬師打算廢掉皇帝曹芳另立新君,便派郭芝將此事通報太后,當時太后正對曹芳在一起。郭芝將司馬師的打算說出後,曹芳起身便走,太后非常不高興。郭芝告訴太后,司馬師心意已決,軍隊就在宮門之外,不同意也不行。太后無奈,只得應允。此後,曹芳被人帶走,幾十位大臣前來送行,其中太尉司馬孚悲痛不已,痛哭流涕,難以自制。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司馬孚當時的表情,叫做「悲不自勝」,意為極度悲傷,難以自制。不過,這個成語並非首見於《三國志》,而是出自《漢紀·平帝紀》中的「太后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百萬不自勝。」

這裡要特別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自高平陵事件之後,司馬氏已經控制了曹魏帝國,曹氏變成了傀儡。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司馬懿的暗中部署、曹爽的無能之外,皇帝曹芳和太后的態度也非常關鍵,他對司馬懿的做法是支持的。故此,司馬懿在掌權後對曹芳及太后都非常尊重。

不過,這種短暫的合作卻因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的一場未遂政變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此時司馬氏的代表人物已經變成了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他的專權引起中書令李豐及曹芳的嶽父、光祿大夫章緝等朝臣的強烈不滿,密謀除掉司馬師。這一計劃也得到了曹芳的同意,曹芳因此還專門寫下了罷黜司馬師的詔書。但結果事情敗露,李豐等人被殺,司馬師也因此決定廢掉曹芳另立傀儡為帝。

不過,雖然曹氏已經淪為傀儡,但仍有不少大臣忠於曹氏,像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師的叔叔司馬孚就是其中的一例。曹芳被廢,他與幾十位大臣為曹芳送行,一次表達對曹氏的忠義之心。這也讓司馬師心存忌憚,奪權篡位的圖謀也被迫推辭。此後又經過了十餘年的準備,司馬氏才終於推翻曹魏帝國建立西晉。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司馬師前往平叛,取得大獲全勝,卻因何被嚇死?
    以李豐為謀主的集團密謀將司馬師推翻,結果事情敗露,被司馬師發覺並剷除。然而這件事讓司馬師產生了極大的不安全感,和對皇帝曹芳的極大不滿。將曹芳廢為齊王后,司馬師本打算立彭城王曹據為帝,但郭太后要求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在郭太后的堅持下(其實也就是郭太后同意廢曹芳帝位的條件),司馬師爭執不過,於是派使者迎立曹髦到洛陽登基。曹髦登基時,尚不滿14歲。此番博弈之後,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仍然繼續掌握大權。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魏國大將軍司馬懿有個兒子叫司馬昭。魏國在魏文帝曹丕死後,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家父子手裡。司馬家在魏國呼風喚雨,甚至能左右皇位更替。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máo),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
  • 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我覺得,司馬家族之所以獲得這樣不公平的待遇,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從動機來說,司馬家族以篡位為目的。歷史上有很多謀朝篡位者,他們之所以篡位,很多是形勢所然,或者逼不得已。王莽篡漢,那是因為時代發展到西漢末年,天下已經分崩離析,朝政腐敗不堪,皇帝也孱弱荒淫。
  • 他是歷史第一痴傻皇帝,卻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諷刺的是,結束亂世的並非三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而是後來從曹魏家竄出來的司馬家族。如果說諸葛亮撐起了蜀國後期的半邊天的話,司馬懿三父子對魏國的貢獻也應該是這樣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沒能看到三國統一的那一天,一統天下的則是司馬昭的兒子晉武帝司馬炎。這位司馬炎可謂是文韜武略,從小天資聰慧,在如此優秀的先輩們的教育下,少年時便胸懷大志,最終讓三國的亂世徹底結束。
  • 司馬昭完全可以稱帝,為什麼他到死都沒有當皇帝?這一切都是天意
    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婦孺皆知的成語。即使是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對司馬昭的野心也是非常了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野心勃勃的司馬昭至死都沒有篡魏稱帝。他的晉文帝之名,還是他兒子建立晉朝之後,給他追封的。
  • 權臣見皇帝傻,想效仿曹操,結果東施效顰,還產生一噁心人的成語
    首先司馬炎這個開國皇帝就明顯比其他開國君主差遠了,其次二世皇帝司馬衷簡直就是個傻子皇帝,皇帝傻大臣們就難免動壞心思,司馬家的藩王們絕對這個皇帝好欺負,於是有一位王爺就想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不僅權術沒玩好,還把命給搭進去了,而且還鬧出不少笑話。
  • 他是司馬懿親弟 在司馬家篡魏時痛哭流涕:我死都是魏國大臣
    司馬家的西晉王朝,取代了享國46年的曹魏王朝。曹魏滅亡了,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安排在鄴城居住。當曹奐離開洛陽前去鄴城時,形影孤單,情景悽涼,與當皇帝時的前呼後擁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在這時候,一個最不應該出現的老人來了。這人是司馬懿的親弟弟、晉武帝司馬炎叔祖父司馬孚。司馬孚來幹嘛呢?他來為曹奐送行。
  • 在古代,皇帝為何喜歡重用「舅舅輩」,而不是「叔叔輩」?
    不過,坐在上面的人常年稱孤道寡,其實也是非常寂寞的,所以皇帝經常會找一些人來輔佐自己,這種類似於心腹重臣的選擇,對於皇帝而言是要慎之又慎的,否則難免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縱觀歷史,不難發現這種心腹之人皇帝向來願意在自己的親戚裡邊來找,只不過令人不解的是,皇帝找親戚也是外戚,如舅舅這類娘家人,而對於叔叔這樣的輩分卻很防備,這是為什麼呢?
  • 三國雖然歸司馬,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很悽慘,從皇帝變奴隸!
    在遼東平定過叛亂,還擊退過東吳兵,到了晚年他還裝病搞了一出政變「高平陵之變「,誅殺了大將軍曹爽。於是他就真正的成為曹魏的當權者。在他去世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與二兒子司馬昭也登上高位把持朝政。他的孫子司馬炎更是逼曹魏禪位,建立了西晉,最後統一了三國。
  • 司馬師的成功之道:施政以何?立政以威
    司馬懿死後,儘管司馬師平穩地完成了權力的接收,但是其所面對的政治形勢相當嚴峻。司馬懿對曹魏政權的控制更多的是依靠其個人的政治聲望和長期積累下來的人事資源,其生前並沒有來得及對中央和地方的潛在反對者加以清洗。而當司馬懿這一猛虎去世,司馬師繼任馬上便會面臨曹魏權政權巨大的政治阻力。
  •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這個標題對於中國歷史上的一眾皇帝來說,可謂是切膚心痛、痛徹骨髓,尤其是建文帝朱允炆,按照他的血淚經歷,他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千防萬防都防不住我那些個手擁重兵的叔叔,還敢奢談什麼重用叔叔?表面上說,叔叔們奪權的可能性很大,因為他們沒有法理障礙,跟皇帝是同姓的。
  • 司馬師與髮妻孕育5女,為何毒害妻子滅其三族?看看她的娘家是誰
    一直到公元232年,魏明帝被他們的評論激怒,送出一記太和浮華案,一次性收拾了這群整日只知道言論的紈絝子弟,將涉案人員統統貶為庶民。正是因為這一擊,原本準備在仕途上大展身手的司馬師成為反派,之前的紈絝好友也不再來往。
  • 《資治通鑑 • 魏紀》司馬氏廢弒二帝
    魏正元元年(公元254年)九月,司馬昭領兵入京晉見魏帝,魏帝到平樂觀檢閱他的軍隊,左右親信勸魏帝借司馬昭進見辭行的機會殺掉他,再帶領軍隊擊退大將軍司馬師。需要的詔書都已寫好放在面前,魏帝突然害怕了,不敢發動這一計劃。司馬昭領兵入城後,大將軍司馬師就預謀廢掉曹芳。
  • 此人是司馬懿之子 僅當幾十天的皇帝 卻留下一個成語!
    柏夫人亦為司馬懿生有一子,此子後來僅當了幾十天的皇帝,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成語,這便是西晉時期的趙王司馬倫。司馬懿劇照司馬倫乃是司馬懿的第九子,在司馬炎篡魏建晉後,其被封為琅琊郡王。而在司馬倫被封為琅琊郡王期間,就做了一件膽大妄為之事。司馬倫看上了晉武帝的一件貂裘大衣,便指使了散騎將劉緝收買宮廷看守將而盜得了貂裘大衣。
  • 淮南三叛:為什麼說司馬師之死是西晉崩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諸將看到司馬師這造型都被嚇傻了,表示咱先別追了,但司馬師展現出了精準的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文鴦三鼓文欽都搶不進來,其勢已屈,趕緊給我追!當初替司馬懿的洛水屁傳話給曹爽的那位心腹尹大目,此時在司馬師身邊,看到司馬師突然重傷只剩一隻眼,心中盼望著能為曹爽復仇,於是請求說降逃跑的文欽,隨後司馬師放行。
  • 慈禧太后痛恨光緒帝,卻最終沒廢掉他,原因絕非列強反對那麼簡單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6期: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太后對光緒帝異常不滿,不僅重新訓政,還把光緒帝圈禁到了瀛臺。一系列舉動之後,朝廷上下都在傳言,慈禧太后將要廢掉光緒帝,另立新君。然而,就在慈禧太后即將採取下一步行動時,西方列強們跳了出來,出面幹涉清廷,明確反對廢黜光緒帝。
  • 成語故事《得意忘形》
    成語故事 ----------▽▽▽▽▽▽▽▽----------- 成語典故 但他對執政的司馬氏集團非常不滿,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只得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縱情於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此外,他還以寫詩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迴含蓄的語言來表達了憂國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樣,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對司馬家族的統治也抱有輕蔑和厭惡的態度。
  • 成語司馬稱好是形容人什麼 司馬稱好什麼意思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揭曉
    司馬稱好褒義還是貶義,司馬稱好怎麼用?螞蟻莊園10月21日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其中有一個成語「司馬稱好」,這個成語是形容人的什麼?答案的選擇其實非常簡單,小編會在下面將具體的答案分享給大家,幫助各位玩家了解這個成語的真正含義,各位一起來看看吧。今天問題:成語「司馬稱好」是形容人?能團結同事老好人,是非不分
  • 「原創」腦力檢測:看圖猜成語再接龍(一馬又一馬,真給力)
    不難,先看我舉的例子:請看圖:三匹馬一起行,一起休息,吃喝,所以對應的成語應該是……再上一圖,請看:馬棚中有三匹馬,你看已經點燈了,說明是吃晚飯的時候了,它們同槽吃喝,親如兄弟,看到三匹馬,想起個故事: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就記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