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司馬懿之子 僅當幾十天的皇帝 卻留下一個成語!

2021-01-09 有知社

最近的熱播劇《軍師聯盟》落下帷幕,在劇末,對張春華「有情有義」的司馬懿也終於對柏靈筠「攻克乃還」了。在歷史上,柏夫人獨得司馬懿晚年恩寵;而張春華卻遭司馬懿嫌棄,連見上司馬懿一面都很難。柏夫人亦為司馬懿生有一子,此子後來僅當了幾十天的皇帝,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成語,這便是西晉時期的趙王司馬倫。

司馬懿劇照

司馬倫乃是司馬懿的第九子,在司馬炎篡魏建晉後,其被封為琅琊郡王。而在司馬倫被封為琅琊郡王期間,就做了一件膽大妄為之事。司馬倫看上了晉武帝的一件貂裘大衣,便指使了散騎將劉緝收買宮廷看守將而盜得了貂裘大衣。不久即事發,劉緝被棄市(處死後,暴屍街頭),而司馬倫論罪該與劉緝同罪。晉武帝因司馬倫系其親叔父,故下詔赦免了司馬倫的罪行。幾年後,司馬倫又被進封為趙王,遷平北將軍、督鄴城。

軍師聯盟劇照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其子司馬衷嗣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對他這位叔祖也很厚待,遷司馬倫為徵西將軍、並開府儀同三司,鎮關中。然而,司馬倫卻才能平庸,賞罰失信,以致氐、羌部落叛亂。司馬倫被召回京,不但安然無事,反被升為車騎將軍、被拜太子太傅。

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倫深交賈后及郭槐(賈后之母),極盡獻媚之能事,很受賈后的信任。謀害太子司馬遹,司馬倫多出其力。而在太子司馬遹死後,司馬倫野心膨脹,在其謀士孫秀的謀劃下,乃矯詔奉命領軍入宮廢后。司馬倫盡誅賈后一黨,而執掌朝中大權,一如其父兄輔佐魏帝的故事。

軍師聯盟劇照

不久,司馬倫又更進一步,逼其侄孫晉惠帝禪位於自己。司馬倫尊晉惠帝為太上皇,而自己當起皇帝來,並改年號為建始。然而,司馬倫畢竟不是晉室正支,其勢力根基又淺。於是,為收攬人心而濫封官爵。史載:..是歲,賢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將皆不試...其餘同謀者鹹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於奴卒斯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顏曰:「貂不足,狗尾續。」這就是成語「狗尾續貂」的由來。

狗尾續貂

然而,司馬倫這個皇帝卻並沒能當多久。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等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戰敗後,又急忙還帝位於晉惠帝以奢求善終。而梁王司馬肜卻不依不饒,表奏司馬倫父子叛逆,宜伏誅;百官會議於朝堂,也都認為司馬倫罪不容誅。於是,司馬倫被賜以毒酒,臨死前,感覺羞愧,以布蓋住臉,連連說道:「孫秀誤我!孫秀誤我!」

相關焦點

  • 此人讓司馬懿苦等九年,三十六天後再獲晉升,一成語體展現性格
    泰頻喪考、妣、祖,九年居喪,宣王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為新城太守。宣王為泰會,使尚書鍾毓調泰:「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泰曰:「誠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採,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眾賓鹹悅。
  • 司馬師廢掉皇帝,卻引發叔叔的不滿,一成語發洩心中悲傷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少帝紀》注引《魏略》,發生時間是在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所牽涉到的人物有三個,一個是曹魏皇帝曹芳,一個是時任大將軍的司馬師,另外一個則是司馬師的叔叔司馬孚
  • 司馬懿兒子的結局怎麼樣
    司馬懿去世以後,司馬師成為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軍事才幹十分突出。掌權以後,司馬師控制朝野,手腕強悍,令朝臣畏懼不已。但是,司馬師的結局不好,怎麼也沒想到,這樣一位鐵骨錚錚的漢子最終居然是被嚇死的!司馬師曾揮兵攻打文欽,文欽許多的家人都慘死於司馬師手中,後來他逃往東吳。
  • 此人乃曹魏持節大臣,一到司馬懿營地,諸葛亮就命不久矣!
    由於年事已高,加上事必躬親,諸葛亮的身體非常差,因此這一次北伐,他幾乎傾舉國之力而為之。於是,諸葛亮率領魏延、楊儀、姜維、張翼、王平、孟琰、馬岱和費禕等人及蜀漢十萬大軍出祁山,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攻打到渭水邊上。面對突如其來的攻勢,當時曹魏陣營的皇帝曹叡當即下令,由司馬懿代替死去的曹真,抵禦諸葛亮發動的攻勢。
  • 史上奇葩皇帝,讓寵妃躺在桌上與大臣欣賞,留下一個成語
    史上奇葩皇帝,讓寵妃躺在桌上與大臣欣賞,留下一個成語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中,在我國的封建帝制下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皇帝。這其中既有像李世民、趙匡胤、康熙這樣的有能力的明君,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荒淫無度、沉迷酒色的皇帝。
  • 司馬倫狗尾續貂是什麼意思 荒唐皇帝行事氣死司馬懿
    司馬倫雖說是司馬懿的小兒子,但是卻一點好都沒有隨到啊,自己的母親柏夫人也那麼聰明,怎麼就一點都沒有遺傳給他呢?司馬倫不僅是百日皇帝,還搞出了「狗尾續貂」,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皇帝,有多荒唐!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語拼音】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máo),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máo),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 此人首創一成語,自己壯志未酬,其子卻葬送東吳帝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說的這個三國成語,正好是虛度光陰這個成語的反義詞。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孫和傳》。首創這個成語的便是吳大帝孫權的第三子孫和。這段話的大意是:有一次孫和宴請同僚,談笑間談及圍棋之事,認為下棋費事費時,又無所用途,勞精費思終無所成,既不能進德修業,也不能累積功績。況且有識之士都是珍惜時間,不浪費精力。君子志向遠大,如高山流水,恥於做其他事情虛度時光。這裡面出現的成語就是「愛日惜力」,意為珍惜時間,不浪費精力。這裡再簡單介紹一下孫和這個人物。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如何,司馬懿說了一成語,結果被啪啪打臉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宣帝紀》,時間是在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為諸葛亮和司馬懿。原文如下: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與之對壘百餘日,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長史楊儀反旗鳴鼓,若將距帝者。帝以窮寇不之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去……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審問,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諸葛亮令司馬懿佩服的地方在哪兒,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再一次兵出祁山,用木牛運載軍需物資,因為糧草告罄而退兵,但在與曹魏將領張郃交戰時,射殺了張郃。
  • 一天一個成語:尸居餘氣
    【成語出處】《晉書·宣帝紀》:勝退告爽曰:「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復濟,令人愴然。」故爽等不復設備。解釋:李勝回去後告訴曹爽說:「司馬懿就快要死了,已經形神分離,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過了幾天,他又表示:「太傅(司馬懿)不可能再發揮任何作用了,令人傷感。」
  • 司馬懿死前留下遺言,不讓子孫後代為自己掃墓,這是為何?
    司馬懿死前留下遺言,不讓子孫後代為自己掃墓,這是為何? 眾所周知,司馬懿和曹爽都是曹魏的權臣,在年僅7歲的曹芳登基之後,這兩位託孤大臣都各自盤算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曹爽身為曹氏宗親,和皇帝的聯繫比司馬懿更加緊密,但這個人德行有虧,任人唯親,把朝政大權把握在自己手裡,衣食住行也讓下人給他按照皇帝的標準執行,司馬懿在此時被曹爽排擠,手中的權力一點一點被架空。
  • 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晉朝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簡介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三國最終的勝利者,司馬家族最有權勢的人。29歲被封為晉王太子。不久司馬昭猝死,司馬炎繼承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30歲,逼迫魏帝曹奐禪讓,開國稱帝。
  • 【歷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為何不當皇帝?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司馬昭為何不當皇帝?
  • 司馬懿奪了曹家的天下,曹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
    但是就這樣也不是曹操的對手,官渡之戰曹操戰勝袁紹,接著把袁紹都給滅了,曹操東徵西討終還是統一北方。司馬懿不但沒有跳槽,還對曹操服服帖帖,為什麼一個人甘願埋沒自己的才華,任勞任怨,因為有更大圖謀,曹操也察覺出司馬懿不是簡單的人物,於是告訴曹丕不要重用司馬懿。但是曹操死後曹丕就沒忘了自己這個好哥們,司馬懿立馬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
  • 司馬懿:皇帝送去一倉棉衣,寧願將士凍死也不發,後來才懂他心機
    西晉這一個朝代在人們的印象裡並不好,既是因為他的建立者後世風評都一般般,無論是「司馬昭之心」的「路人皆知」還是自帶外貌光環「狼顧之相」司馬懿。其次是作為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西晉短命之餘,還十分窩囊,既沒有秦皇一統的霸氣,也沒有隋煬基建狂魔的成績,更沒有大元帝國橫掃亞歐的蒙古鐵騎,只會窩裡鬥,引的神州陸沉,中原大地陷入外族之中。
  • 唐朝一個軍閥,請別人消滅自己的部隊,損兵賠錢後留下一個成語
    在這麼多年的封建王朝之中,皇帝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死權,如果是一個賢德的皇帝就罷了,如果遇到的是一個昏君的話,那恐怕日子就不好過了,因此就留下了一個伴君如伴虎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軍閥應運而生。在明朝末年,當時明崇禎帝手下的袁崇煥一個人就統領著明朝的十萬大軍,對崇禎帝非常忠心,但是崇禎帝卻僅憑一道聖旨就將他殺死了。而後來大將左良玉很多次不聽從皇帝的話也沒有被處死,原因就是左良玉是一個軍閥,如果皇上逼的太急的話,他很有可能會造反,而袁崇煥卻是一個忠臣,肯定不會造反。
  • 司馬懿吸取曹魏教訓,留下一道遺命,從此再無後代給他掃墓
    司馬懿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傑出政治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後人一直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提並論,可見他的才智了。而他臨死前更是留下一道遺命,導致從此之後再無後代給他掃墓,這是為什麼呢?在三國眾多名人中,司馬懿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的壽命,生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
  • 該成語出自司馬懿之口,最能體現其性格特徵,有人卻沒看出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孫禮傳》,時間是在曹魏少帝曹芳掌權期間,主人公是孫禮和司馬懿。禮曰:「何明公言之乖細也!禮雖不德,豈以官位往事為意邪?本謂明公齊蹤伊、呂,匡輔魏室,上報明帝之託,下建萬世之勳。今社稷將危,天下兇兇,此禮之所以不悅也。」因涕泣橫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時匈奴王劉靖兵強馬壯,鮮卑又多次入侵,朝廷便派孫禮為并州刺史,加封振武將軍,持符節、護匈奴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