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為何不當皇帝?

2021-03-05 e綠藏香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司馬昭為何不當皇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時候的課本裡學過了,這句話出自於三國時期。

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陰謀和野心。而這句話也被記錄在了晉--陳壽《三國志》一書中。

三國後期階段,魏國的大權基本上被司馬氏所掌控。魏少帝剛剛即位時就有司馬懿和曹爽一起來輔助朝政。後來司馬懿看曹爽很是不舒服。

於是暗中將他殺害,自己掌握了大權。沒過多久,司馬懿死後,就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了將軍的職位。

於是朝中大權再一次掌握到了司馬師和他的弟弟司馬昭的手中,即便後來更換了皇帝,司馬師死後,但基本上的所有大權仍然掌握在司馬氏的手中。

司馬昭生性陰險和狡詐,有極度高的權力欲望,雖曹髦是皇帝,但是沒什麼勢力,很是忌憚司馬昭,一早就知道他有篡奪帝位的野心。

直到有一天皇帝受不了了,打算召集幾位大臣一起來商量對策。對大臣說道:「司馬昭的野心,就連過路的人都知道他的野心。我不能夠坐以待斃,一定要趁他動手前動手。」

而大臣們認為司馬昭勢力過大,我們與他抵抗無疑是以卵擊石,於是勸說皇帝繼續忍耐。

可是曹髦那裡受得了,說:「就是死了也要拼一下。」於是帶著幾百號的人向司馬昭的府邸走去,在路上碰到了司馬昭的親信賈充。

雙方沒說幾句就打了起來。賈充命令手下殺死了曹髦,便向司馬昭稟告去了。

在歷史的最後,司馬昭死後,他的長子當上了皇帝,建立了晉朝。司馬昭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像國家的江山是他辛苦打下來的。

所以他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開國皇帝,可以是意外的是他用盡一生都沒有稱帝,儘管司馬昭的後人都給他追諡了帝號,但追諡和稱帝始終是兩回事。

那為什麼司馬昭不當皇帝?他又在想些什麼呢?我們知道司馬昭還在世的時候就消滅了蜀漢,並且還掌握了魏國的實際大權。

可以說,當時的司馬昭實際上已經是擁有當時江山的三分之二了。據相關歷史表明,司馬昭是在265年去世的。

而他的兒子司馬炎也就在那一年登基稱帝並建立晉朝。在晉朝的皇帝,甚至包括西晉和東晉的皇帝中,沒有一個能力是行的。

像什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這些個事件都讓百姓們飽受戰亂之苦,有苦說不出。

所以可以說,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糟糕的一個王朝。但換一個方向想一下,如果司馬昭能稱帝或許至少能夠給晉朝留下一點輝煌的時期。

司馬昭的德行可能不怎麼樣,但他的能力卻可以,而且司馬昭的能力應該遠遠超過晉朝的所有皇帝。

還有一種猜測就是,司馬昭當時的確都已經具備了稱帝的條件,只可惜的是,他去世的太早了,歷史上他是在265年就去世了。

如果他能夠再多活幾年的話,說不定他肯定會稱帝的。當然之前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討伐四方,也許就是這樣,就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考慮稱帝了。

文章來源微信:歷史檔案揭秘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近義詞】婦孺皆知 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反義詞】一無所知 【成語造句】1.他說道,樓主作為包子男的同夥,發如此肉麻的主貼為包子男進行吹捧,其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每日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每日一句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的大意是:野心非常明顯,所有人都知道。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基本意思大家都知道,語境一般也不會用錯。但是,這句話從何而來?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指代野心?關於這些,未必所有人都清楚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來表示內心不良的想法很明顯?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之82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表示內心不良的想法很明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廣為人知的成語,意思是司馬昭安的什麼心,連過路的人都知道,指人的陰謀或者野心顯露無遺。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近義詞】婦孺皆知 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反義詞】一無所知 【成語造句】1.他說道,樓主作為包子男的同夥,發如此肉麻的主貼為包子男進行吹捧,其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謀朝篡位逼不得已,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不該受人唾罵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中國爛大街的俗語,講的是三國時期的魏臣司馬昭,繼其父及其兄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勢力權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盡皆知。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路人真知司馬昭之心?謀權篡位是真心?
    人人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轉念一想,路人真知司馬昭之心嗎?想必,答案也是眾說紛紜。此話出自魏帝曹髦,曹髦在位之時,司馬昭權傾朝野,篡位之心人盡皆知。尤其是曹髦被殺死以後,更是讓司馬昭的篡位之心百口難辯。但話說回來,司馬昭之心,真是謀權篡位?實則不然。
  • 曹髦為何執意出宮討伐司馬昭?其實是他自己如此
    甘露五年五月,魏帝曹髦命令宮內衛士、太監在凌雲臺集結隊伍發放鎧甲兵器,然後召見大臣王沈、王經等人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帝王貴胄,不能坐等被罷黜的恥辱啊,諸位愛卿當隨朕討賊!」次日一早,曹髦就全身披掛,手持寶劍登上戰車,率領宮內的衛士、太監們在宮內口殺散司馬昭派遣的守門軍隊,衝出宮來。剛剛出宮,早有準備的司馬昭就派中護軍賈充帶領人馬迎了上來。兩軍接戰,曹髦身先士卒,揮舞寶劍左劈右砍。賈充的人那裡敢對皇帝動刀槍?都紛紛敗退。
  • 蔡英文涉及兩岸關係的言論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朱松嶺表示,蔡英文講話的意圖非常明顯,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目的就是為了參加明年地區領導人的選舉造勢。為了這個目的,蔡英文可以挖空心思地製造兩岸對立情緒,製造各種有利於宣揚「臺獨」競選主題的話題和氛圍。
  • 老梁說事:對付小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老梁說事:對付小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世界上有好人就會有壞人,這些都是相對應的。即使我們一直在弘揚社會正能量,但是我們可以要求自己不做壞事,卻無法要求別人。所以對小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付小人,簡單直接的辦法反而最有效,和小人繞彎子,跟他講仁義道德就會掉進小人的陷阱當中!雖說這樣有點不道德,但是我們憑什麼讓別人站在我們頭上撒尿呢?
  • 司馬昭完全可以稱帝,為什麼他到死都沒有當皇帝?這一切都是天意
    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婦孺皆知的成語。即使是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對司馬昭的野心也是非常了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野心勃勃的司馬昭至死都沒有篡魏稱帝。他的晉文帝之名,還是他兒子建立晉朝之後,給他追封的。
  • 《虎嘯龍吟》司馬昭喜歡他的嫂子嗎,夏侯徽怎麼死的?
    最近《虎嘯龍吟》熱播,很多人對司馬昭和他嫂子夏侯徽的關係很是好奇,司馬昭究竟是否喜歡自己的嫂子,而嫂子最後是為何而死?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三國時期曹魏的權臣,歷史上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他的野心到了何種地步。
  • 司馬昭之心有多縝密?3大統御思維做到極致,專治下屬各種不服
    有意思的是,司馬昭夫人王氏早就對丈夫吹過枕邊風:鍾會是個見利忘義、愛生是非的「刺頭」,寵信重用必然引起禍端。作為三國時期「終結者」之一,司馬昭絕非識人不明之輩,為何把如此功蓋天下的項目大膽交給鍾會呢?司馬昭有怎樣更深層次的謀劃呢?
  • 傀儡皇帝曹髦,帶著不顧一切的勇氣死去,留給後人一句千古名言
    自古以來,我國歷史上出了400多位皇帝,這400多個皇帝中,有大部分都是傀儡帝王。也就是說,他們雖然坐在了皇帝這個位置上,卻沒有自主權,而是別人手裡的提線木偶。就比如漢獻帝,他就是一位典型的傀儡皇帝。《資治通鑑》記載:當年曹操位高權重,把控朝政,雖然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權,漢獻帝在他的面前,都得低眉順眼,小心翼翼地活著。不得不說,當一位傀儡皇帝,真的相當憋屈。俗話說,風水輪流轉,蒼天饒過誰!
  •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自古都只聽說過,臣子造反,要反皇帝的,比如武將因不滿皇帝的奪權而直接帶兵反了,再比如藩王取皇帝而代之然後就直接在自己的封地就反了,如此種種,在歷史上不可謂不多。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看後:免死,百官不解,昭:倒過來讀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將司馬懿在曹魏政權的經歷比作打怪,那麼當他擊敗曹爽後,最後的大BOSS就是曹魏皇帝了,而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就把曹芳給廢了,另立13歲的曹髦為帝,司馬師相當於在司馬懿的等級上又提高了一個等級。
  • 劉禪寫三個字,司馬昭看後殺心全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孟達是這麼評價劉禪的:「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而司馬昭更是認為「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由此可見,劉禪真的是個貪圖安逸又昏庸無能的人。但他真的如表面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嗎?倒也不盡然。
  • 曹操的曾孫為何鬥不過司馬懿的兒子,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三少帝紀》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主人公是曹魏皇帝曹髦。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為之致死,不顧逆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衛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
  • 西晉為何連電視劇導演都不願意拍?
    說起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必定大部分人提起春秋戰國群雄並起百家爭鳴,大秦統一六國完成中國統一,大漢北擊匈奴開通西域,隋唐開創貞觀開元盛世,北宋的富庶,大明的硬氣,甚至有些人連這些朝代皇帝排序都能倒背如流。為何中國歷史同樣是一個大一統朝代很少讓人提起,不受人待見?甚至連導演都不拍這個朝代?
  • 皇帝臨終留遺囑,大臣看後撕得粉碎,皇帝虛弱的說:你才是真忠臣
    晉朝的建立很有意思,他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原是曹魏的跟隨者,被封為晉公。後魏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受魏帝禪位,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實際上司馬家專權一事自三國時期就有凸顯,當年司馬懿先是一步步地將所有的勢力都握在手中。隨後傳給其子,不是當年有一句話叫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嗎?說的就是這時候的司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