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路人真知司馬昭之心?謀權篡位是真心?

2020-12-25 老狐百夜談

人人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轉念一想,路人真知司馬昭之心嗎?想必,答案也是眾說紛紜。此話出自魏帝曹髦,曹髦在位之時,司馬昭權傾朝野,篡位之心人盡皆知。尤其是曹髦被殺死以後,更是讓司馬昭的篡位之心百口難辯。但話說回來,司馬昭之心,真是謀權篡位?實則不然。

說到司馬昭,便不得不提司馬懿、司馬師。就以司馬懿而言,一生當中的功績,便是組織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事實上,司馬懿從諸葛亮手中獲得的勝利,更像是二人比拼誰的壽命更長,不幸的是諸葛亮死在司馬懿之前。故而,司馬懿便成就歷史威名。

公元251年,司馬懿去世,但司馬家族的威嚴依舊在。司馬家族也不乏能人志士,如司馬師、司馬昭。這兩人背靠司馬家族的龐大遺產,再靠著些許軍功傍身,一時之間,也是落得忠君愛國的美名。若是沒有魏帝的荒淫無度,或許也沒有之後的事情。

司馬師的一招「廢帝」之舉,將曹髦立為新帝。按理來說,司馬師之舉也是本著為魏國基礎而著想。故此,曹髦對司馬師應當是感恩戴德才是。但事實並非如此,年僅14歲的曹髦人小心不小。熟知司馬家族過往的他,似乎對司馬師並不感冒,甚至於在其登基之日起,便下定決心不能當司馬家族的傀儡。但對於曹髦的這個小心思, 不管是司馬昭,還是司馬師,根本是毫不知情。

隨著司馬師逝世,司馬昭接任,歷史的車輪也逐漸發生改變。若單以司馬昭而言,不管是權術,還是能力,均比父兄差之。但或許是造化弄人,正是這樣一位能力不足的人,直接推翻曹魏政權。不過話說回來,司馬昭的篡位,其實也是逼不得已。他的恪盡職守,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功高蓋主,威脅的代表。後在曹髦親率騎兵襲擊司馬之時,就以司馬昭而言,他對曹魏那可是傷心不已。司馬家三代為曹家赴湯蹈火,而現如今卻落得曹髦趕盡殺絕的下場。

基於種種,司馬昭改變了。司馬昭在曹髦向他舉刀的那一刻,便不再是那個盡職盡責的忠臣。換言之,但是的司馬昭也知道自己將走上一條不歸路,但大勢所趨,不得不為。縱觀曹魏政權的發展歷史,司馬家族是有功與社稷,有功於民心,但無奈於社稷江山容不下他司馬昭。無奈之下,只能篡位。

相關焦點

  • 謀朝篡位逼不得已,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不該受人唾罵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中國爛大街的俗語,講的是三國時期的魏臣司馬昭,繼其父及其兄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勢力權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盡皆知。
  • 【每日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每日一句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的大意是:野心非常明顯,所有人都知道。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基本意思大家都知道,語境一般也不會用錯。但是,這句話從何而來?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指代野心?關於這些,未必所有人都清楚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近義詞】婦孺皆知 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反義詞】一無所知 【成語造句】1.他說道,樓主作為包子男的同夥,發如此肉麻的主貼為包子男進行吹捧,其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來表示內心不良的想法很明顯?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之82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表示內心不良的想法很明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廣為人知的成語,意思是司馬昭安的什麼心,連過路的人都知道,指人的陰謀或者野心顯露無遺。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近義詞】婦孺皆知 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反義詞】一無所知 【成語造句】1.他說道,樓主作為包子男的同夥,發如此肉麻的主貼為包子男進行吹捧,其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歷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為何不當皇帝?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司馬昭為何不當皇帝?
  • 老梁說事:對付小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老梁說事:對付小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世界上有好人就會有壞人,這些都是相對應的。即使我們一直在弘揚社會正能量,但是我們可以要求自己不做壞事,卻無法要求別人。所以對小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付小人,簡單直接的辦法反而最有效,和小人繞彎子,跟他講仁義道德就會掉進小人的陷阱當中!雖說這樣有點不道德,但是我們憑什麼讓別人站在我們頭上撒尿呢?
  • 蔡英文涉及兩岸關係的言論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朱松嶺表示,蔡英文講話的意圖非常明顯,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目的就是為了參加明年地區領導人的選舉造勢。為了這個目的,蔡英文可以挖空心思地製造兩岸對立情緒,製造各種有利於宣揚「臺獨」競選主題的話題和氛圍。
  • 《夏至未至》商侃謀權篡位,上演現實版宮鬥!
    比《穿普拉達的女王》女魔頭更腹黑,《夏至未至》商侃謀權篡位,上演現實版宮鬥!在第44集中,商侃飾演的卡蘿Carol在立通的高層會議上宣布:關閉嶼工作室,籤約丁易陽。雲淡風輕的一段話,卻句句置傅小司等人於死地。身為董事的顏末看不下去,幾次拍桌欲翻盤,卻拿不出任何證據制裁卡蘿。叢林法則,適者生存,勝者為王。卡蘿這副臉龐,真讓人恨得牙痒痒。
  • 史上第一個謀權篡位的奸相,曹操與他比是小巫見大巫
    作為東漢丞相,曹操之奸在史上可謂赫赫有名。據《後漢書·許劭傳》記載,東漢末年著名評論家許劭曾這樣當面評價曹操:「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而在《異同雜語》、《三國演義》等書中也稱他是「亂世之奸雄也」。但曹操謀權奪政卻不敢篡位,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史上第一個真正謀權篡位的國相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這個國相就是曾讓夏朝險遭覆滅的寒浞。
  • 劉禪寫三個字,司馬昭看後殺心全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孟達是這麼評價劉禪的:「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而司馬昭更是認為「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由此可見,劉禪真的是個貪圖安逸又昏庸無能的人。但他真的如表面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嗎?倒也不盡然。
  • 魏忠賢地位很高,為何還要謀朝篡位?多此一舉?
    中國經歷了那麼多朝代,但沒有一個王朝可以如明朝那般,舉國上下充斥著黨派之爭,宦官橫行,有人甚至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魏忠賢早些年是個市井無賴,整日渾渾噩噩過日子,原本已經娶妻生子,卻在21歲那年突然自閹入宮,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飛黃騰達,出人頭地。
  • 司馬昭之心有多縝密?3大統御思維做到極致,專治下屬各種不服
    有意思的是,司馬昭夫人王氏早就對丈夫吹過枕邊風:鍾會是個見利忘義、愛生是非的「刺頭」,寵信重用必然引起禍端。作為三國時期「終結者」之一,司馬昭絕非識人不明之輩,為何把如此功蓋天下的項目大膽交給鍾會呢?司馬昭有怎樣更深層次的謀劃呢?
  • 雍正到底是不是謀權篡位?這個在中國的外國人道出了答案
    雍正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實行的嚴厲治國政策讓人評說不已,他的突然暴死,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關於雍正繼位這件事,各界的學者一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以說,在清代歷史上,這是一個眾人矚目的案子。雍正本人曾經更是特別強調以下兩點:其一,他是按照康熙的遺旨合理的承繼大統的,並且,他跟他的兄弟沒有任何仇恨。
  •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
    公元208年,丞相軍謀祭酒路粹在曹操的指示下,上奏孔融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在得到路粹的奏章後,曹操立即下令將孔融逮捕處死,並株連全家。公元263年,鍾會以嵇康曾經想幫助毌丘儉叛亂,並且在世上享有盛名為由,向司馬昭進言處死嵇康。
  • 《虎嘯龍吟》司馬昭喜歡他的嫂子嗎,夏侯徽怎麼死的?
    最近《虎嘯龍吟》熱播,很多人對司馬昭和他嫂子夏侯徽的關係很是好奇,司馬昭究竟是否喜歡自己的嫂子,而嫂子最後是為何而死?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三國時期曹魏的權臣,歷史上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他的野心到了何種地步。
  • 曹髦為何執意出宮討伐司馬昭?其實是他自己如此
    甘露五年五月,魏帝曹髦命令宮內衛士、太監在凌雲臺集結隊伍發放鎧甲兵器,然後召見大臣王沈、王經等人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帝王貴胄,不能坐等被罷黜的恥辱啊,諸位愛卿當隨朕討賊!」今日之事還有什麼好說的?」成濟不再猶豫了,他拍馬揮戈,上前一下就把曹髦給挑於馬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司馬昭弒君事件。曹髦的死讓司馬昭很是難堪,也增加了他此後篡權奪位的難度。那麼曹髦為何一意孤行,明知出宮是死路一條但還是要如此呢?這和他的性格有關。曹髦從小就聰明好學,很有謀略。
  • 司馬昭完全可以稱帝,為什麼他到死都沒有當皇帝?這一切都是天意
    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婦孺皆知的成語。即使是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對司馬昭的野心也是非常了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野心勃勃的司馬昭至死都沒有篡魏稱帝。他的晉文帝之名,還是他兒子建立晉朝之後,給他追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