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21-02-13 唐詩宋詞天天讀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成語釋義】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近義詞】婦孺皆知 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反義詞】一無所知

 

【成語造句】

1.他說道,樓主作為包子男的同夥,發如此肉麻的主貼為包子男進行吹捧,其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張飛揚還說什麼自己是雄獅,而張雪是母獅子,這個不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嗎?張雪如果有選擇,根本不會選擇這個張飛揚做宿主。

3.南面精靈森林雖無大動作,但也是屯兵百萬駐紮關外,其心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時機成熟便將發起狂濤駭浪的攻擊。

4.西蜀豪族極力扼制姜維北伐;江東士人扶植皇權內亂不休;淮南三叛,三馬同槽,曹髦奮筆疾書,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5.其中尤以寧安為首,在她四下打探之後,才發現原來正堯曾經就是河東隊的一員,如此一來,正堯給柳彥拿藥到現場去自然便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大將軍司馬懿有個兒子叫司馬昭。魏國在魏文帝曹丕死後,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家父子手裡。司馬家在魏國呼風喚雨,甚至能左右皇位更替。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máo),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裡,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軟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

 

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僕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此次行動卻被司馬昭知曉,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微信號

推薦閱讀:

      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殺人才是主業

      王勃很孤獨的一首詩,看似寫景,美輪美奐,卻是滿滿的對家鄉的思念

      蘇軾一生中最後一首詩,連用三個地名,寫儘自己一生經歷

      辛棄疾寫給友人侍妾的一首詞,一句一個笑字,讀完卻讓人笑不出來

     李白最傑出的一首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出了兩個千古成語

      歐陽修寫了一首詞,首句三個字被人誇了900年

     老漁翁寫下的一首詞,被寫成電視劇的主題曲,影響多少世人

     秦檜隨口做了兩句詩,沒想到竟成了老師們的口頭禪

     李煜最自在的一首詞,你或許不知道,悲情詞帝也曾如此快活?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首溫暖的小詩,流傳千年,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李清照寫給姐妹的一首詞,不比情詩差,最後一句回味無窮

     他自比「千裡馬」,怒懟皇帝,被貶千裡,寫下一首千古名作

     楊萬裡很通俗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讀後卻發人深思

      一首斷句詩,既讓他升了官,也讓他留了名

     花甲之年的李白寫下一首七絕,豪情不減,盡顯詩仙本色

     史上最值錢的一首詩,有人花費千金只求一字,不愧是千古名作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最後兩句寫盡了老年的無奈

     因為一首詩被貶千裡,14年後他故地重遊說:告訴蒼天,我不認輸

     清代的一個尼姑寫的一首詩,至今流傳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語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每日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每日一句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的大意是:野心非常明顯,所有人都知道。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基本意思大家都知道,語境一般也不會用錯。但是,這句話從何而來?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指代野心?關於這些,未必所有人都清楚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來表示內心不良的想法很明顯?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之82為什麼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表示內心不良的想法很明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廣為人知的成語,意思是司馬昭安的什麼心,連過路的人都知道,指人的陰謀或者野心顯露無遺。
  • 【歷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為何不當皇帝?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歷 司馬昭為何不當皇帝?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路人真知司馬昭之心?謀權篡位是真心?
    人人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轉念一想,路人真知司馬昭之心嗎?想必,答案也是眾說紛紜。此話出自魏帝曹髦,曹髦在位之時,司馬昭權傾朝野,篡位之心人盡皆知。尤其是曹髦被殺死以後,更是讓司馬昭的篡位之心百口難辯。但話說回來,司馬昭之心,真是謀權篡位?實則不然。
  • 老梁說事:對付小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老梁說事:對付小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世界上有好人就會有壞人,這些都是相對應的。即使我們一直在弘揚社會正能量,但是我們可以要求自己不做壞事,卻無法要求別人。之前聽到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大學裡,有一個「女密探」,大夥都知道這個「女密探」經常喜歡告密,大家都不喜歡她。在這個班級裡,有一個女孩就恨透了「女密探」,覺得一個人怎麼能夠這麼不要臉呢?
  • 蔡英文涉及兩岸關係的言論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朱松嶺表示,蔡英文講話的意圖非常明顯,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目的就是為了參加明年地區領導人的選舉造勢。為了這個目的,蔡英文可以挖空心思地製造兩岸對立情緒,製造各種有利於宣揚「臺獨」競選主題的話題和氛圍。
  • 謀朝篡位逼不得已,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不該受人唾罵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中國爛大街的俗語,講的是三國時期的魏臣司馬昭,繼其父及其兄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勢力權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盡皆知。
  • 曹操的曾孫為何鬥不過司馬懿的兒子,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三少帝紀》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主人公是曹魏皇帝曹髦。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為之致死,不顧逆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衛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看後:免死,百官不解,昭:倒過來讀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將司馬懿在曹魏政權的經歷比作打怪,那麼當他擊敗曹爽後,最後的大BOSS就是曹魏皇帝了,而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就把曹芳給廢了,另立13歲的曹髦為帝,司馬師相當於在司馬懿的等級上又提高了一個等級。
  • 劉禪寫三個字,司馬昭看後殺心全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孟達是這麼評價劉禪的:「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而司馬昭更是認為「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由此可見,劉禪真的是個貪圖安逸又昏庸無能的人。但他真的如表面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嗎?倒也不盡然。
  • 洛陽是個文化非常豐富的城市,你知道多少個出自洛陽的成語?
    這是一篇關於出自洛陽的成語 ,的文章,首先,洛陽是古都,奠定了它的文化基礎。所以,百萬英雄裡,答題肯定的回答是十三朝古都我們今天來說說出自洛陽的成語洛陽紙貴說的是在西晉時期,左思的作品《三都賦》很火爆,然後大家爭相傳抄,以至一時紙張就供不應求了,賣紙的就漲價了。
  • 曹髦為何執意出宮討伐司馬昭?其實是他自己如此
    甘露五年五月,魏帝曹髦命令宮內衛士、太監在凌雲臺集結隊伍發放鎧甲兵器,然後召見大臣王沈、王經等人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帝王貴胄,不能坐等被罷黜的恥辱啊,諸位愛卿當隨朕討賊!」今日之事還有什麼好說的?」成濟不再猶豫了,他拍馬揮戈,上前一下就把曹髦給挑於馬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司馬昭弒君事件。曹髦的死讓司馬昭很是難堪,也增加了他此後篡權奪位的難度。那麼曹髦為何一意孤行,明知出宮是死路一條但還是要如此呢?這和他的性格有關。曹髦從小就聰明好學,很有謀略。
  • 《虎嘯龍吟》司馬昭喜歡他的嫂子嗎,夏侯徽怎麼死的?
    最近《虎嘯龍吟》熱播,很多人對司馬昭和他嫂子夏侯徽的關係很是好奇,司馬昭究竟是否喜歡自己的嫂子,而嫂子最後是為何而死?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三國時期曹魏的權臣,歷史上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他的野心到了何種地步。
  • 一天一個成語:期期艾艾
    來啊,造作啊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期期艾艾 【成語拼音】qī qī ài ài 【成語釋義】形容 【近義詞】支支吾吾 【反義詞】油嘴滑舌 【成語造句】1.當老師責問他為何犯錯時,他只是漲紅了臉,期期艾艾地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 成語背後的故事:三國篇——你也可以成為「作文大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瑰寶,很多來源於古代的歷史故事或典故。如果能熟悉一個成語,就能了解一段歷史,知曉一個故事。>文思泉湧 屈指可數 鷹視狼顧 如嚼雞肋 老牛舐犢 寶刀不老 徒有虛名鶴髮童顏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人生如寄 月明星稀 對酒當歌關於東吳的:周郎顧曲 吳下阿蒙 刮目相看 刮目相待 頓開茅塞 火燒連營 位極人臣
  • 有趣的非四字成語
    如果要求你說幾個學過的成語,你一定能說出一大堆來,如千山萬水、三五成群、南轅北轍、刻舟求劍……這些成語大多是四個字的。
  • 司馬昭完全可以稱帝,為什麼他到死都沒有當皇帝?這一切都是天意
    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婦孺皆知的成語。即使是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對司馬昭的野心也是非常了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野心勃勃的司馬昭至死都沒有篡魏稱帝。他的晉文帝之名,還是他兒子建立晉朝之後,給他追封的。
  • 司馬昭之心有多縝密?3大統御思維做到極致,專治下屬各種不服
    有意思的是,司馬昭夫人王氏早就對丈夫吹過枕邊風:鍾會是個見利忘義、愛生是非的「刺頭」,寵信重用必然引起禍端。作為三國時期「終結者」之一,司馬昭絕非識人不明之輩,為何把如此功蓋天下的項目大膽交給鍾會呢?司馬昭有怎樣更深層次的謀劃呢?
  • 中考語文:初中作文指導成語典故---關於《三國》的歇後語和成語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