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期期艾艾
【成語拼音】qī qī ài ài
【成語釋義】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
【成語出處】《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耳於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解釋:「我的嘴不太會說.但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詔令。」高祖高興地笑了。事過之後,呂后(因為曾)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見到周昌時,為(此)跪下感謝(周昌)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近義詞】支支吾吾
【反義詞】油嘴滑舌
【成語造句】
1.當老師責問他為何犯錯時,他只是漲紅了臉,期期艾艾地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2.剛剛在臺下,他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怎麼一上臺,就期期艾艾,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呢?
3.他只要一著急,說話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話來。
4.那刺耳的嗓音從未有過期期艾艾的時候。
【成語故事】
「期期艾艾」這一成語說的是兩位將軍的故事。「期期」與漢朝將軍周昌有關, 「艾艾」則與三國時期魏國將軍鄧艾有關。
漢朝初年, 有位叫周昌的將軍。周昌是沛縣人。秦朝時擔任泗水卒史。等到漢高祖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太守、郡監。從此周昌以卒史的身份追隨沛公,沛公命周昌擔任職志。(周昌)跟從沛公入關,推翻了秦。沛公被封為漢王,任命周昌為中尉。曾經跟隨(沛公)打敗項籍,在(高祖)六年中,封周昌為汾陰侯。
周昌為人剛強,敢於直言。周昌曾經(在高祖)休息時進宮奏事,高祖正擁抱成姬,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高帝追趕上(他).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昂起頭說:「陛下就是夏桀、商紂(那樣)的皇帝。」在這種情況下高祖大笑,但是(從此卻)特別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廢掉太子,立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時,大臣們堅決反對這樣做,(但)都沒能成功。
周昌在朝廷上極力爭辯,高祖問他的理由.周昌本來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氣憤。(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他)說:「我的嘴不太會說.但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詔令。」高祖高興地笑了。事過之後,呂后(因為曾)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見到周昌時,為(此)跪下感謝(周昌)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周昌因其口吃,因而把本不需重疊的「期」字 說成了「期期」。這就是「期期」典故的由來。
三國時期,魏國大將鄧艾也是有些口吃。鄧艾,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鄧艾率先率軍偷渡陰平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來鄧艾遭到政敵鍾會陷害,因此招司馬昭的疑忌而被殺。
不過,在此前,他與司馬昭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世說新語·言語篇》中記載: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稱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陽參加司馬昭的聚會,交談時,他又開始「艾……艾……」。司馬昭就跟他開玩笑:「你老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也不示弱,說:「鳳兮鳳兮,難道不是一個鳳?」鄧艾的回答, 不僅為自己解除了尷尬,還一語雙關地抬高了自己。這就是「艾艾」典故的由來。
後來,人們把兩個故事聯繫起來,用 「期期艾艾」這一成語來形容口吃的人說話不流利。
內容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