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之道》:「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
作為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作為名人的後代也不例外。民國時期有句佳話:民國有才女,絕代林徽因。才女林徽因是眾所周知的名人,她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驚豔了時光,感動了人們。她和同為才子的梁思成的愛情故事,羨煞了多少人。
他們的愛情故事令人羨慕,與此同時他們的才華同樣驚豔了時光。他們在我國的建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就,在我國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用自己的才華在中國歷史上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無疑他們在建築方面是偉大的,即使再偉大也是一對普通且平凡的夫婦。他們共有一兒一女,兒子名為梁從誡,女兒名為梁再冰。
身為有才華的父母,自然他們對自己孩子各個方面都有極高的要求,尤其是教育和品德方面。再加上他們本身都是從事建築行業,又因為當時中國建築界的專家極為稀缺,他們希望能發揚自己優良的基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他們一樣,長大後投身建築行業,為建築界留下自己的創作。所以儘管自己的事業有多繁重,都沒有停止對兒子建築知識的傳授。
甚至可以說在其他孩子在外面玩泥巴,跟小夥伴嬉笑打鬧的時候,梁從誡就已經開始慢慢學習建築方面的基本知識。他年齡不斷增長,學習的內容也越來越專業化。即使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方面有不懂的,他的父母都會細心講解,直到明白。梁從誡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刻苦認真,成績一直都很優秀。基於父母熱切的期望,當他長大後,梁從誡自然就聽從父母的安排報考清華大學的建築系。
可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梁從誡居然沒考上,以兩分之差落榜清華大學建築系。這對於無比堅信自己兒子的林徽因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打擊,她根本無法相信和接受這個消息,因為在自己和丈夫多年的教育下,兒子已經完全具備了考上清華大學建築系的能力,在成績出來之前,她絲毫沒有一點擔心,十分堅定會考上,卻沒想到最後會受到這樣的打擊。平復自己心情後,她堅持要求複查試卷,覺得一定是批改的問題,而不是自己兒子考不上的問題。
驕傲如她,不願相信自己沒有考上這個現實。但有意思的是兒子的成績並沒有錯,他還在試卷上寫下了:「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這十一個字,讓林徽因震驚,她才知道原來兒子根本就不喜歡建築學,一直都是自己的想法,自己以為兒子喜歡建築學,從沒有真正了解兒子喜歡的是什麼。
同時她也被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喜歡的事物不顧一切不在乎自己前程的精神所折服。因此他們沒有譴責和強逼梁從誡,而是理解和支持。所以在父母的堅持下,梁從誡憑藉著自己的喜愛,考上了北京大學歷史系,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梁從誡從北大歷史系畢業後,攻讀了世界史研究生。他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歷史,奉獻給了自然,他有許許多多的成就,像曾擔任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創辦《百科知識》及《知識分子》雜誌。他不但在學術方面有研究,還很關注環境問題。因此,,基於這個原因,他創建了「自然之友」,一家民間環保組織,這個組織幾乎凝聚了梁從誡所有的心血。
自然之友開展了很多行動,像綠色希望行動、綠地圖、自然體驗營等公眾教育活動,同時,自然之友像一隻老鷹一樣,保護了很多剛剛出來的民間組織,同時也給這些民間組織起到了很好的領導作用,然後對我國環保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都是他事業成功的縮影,他事業成功不僅僅是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最關鍵的他堅定的選擇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並且不畏艱險的堅持下來。而不是要聽從父母的安排選擇自己雖然了解但不喜歡的建築學。
他對於歷史的熱愛和環境的保護都是來源於他從內心深處真摯的喜歡。正是因為喜歡熱愛,他願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去保護環境,去研究歷史人文。他那數不勝數的成就,就是他從一而終喜歡自己事業的最好證明。他將自己的人生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不被任何人所左右,堅定自己喜愛的事物,並為之付出別人所無法理解的努力。
梁從誡是把自己的事業當做自己生下來就應該並且所必須做的事情,不管最終有沒有成績,但還是一往直前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和梁從誡相反的那些人,那些在自己的事業領域碌碌無為的人但總是抱怨,認為自己有才華,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又或是競爭太大,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沒有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成就。
其實最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缺乏對事業的熱愛,再加上抱怨自己有才華但沒有用武之地,他們的目的就本不單純,只能碌碌無為。沒有熱愛,才華就不能完全發揮,理所應當自然沒有成就。我們應該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們也要知道付出和獲得是成正比的,我們付出多少,就會獲得多少。
堅持自己所想做的事情,堅定向自己的喜歡的事業奮鬥,只要有足夠的熱愛,那麼它的動力就不是不斷的,最終自己所擁有的結果就是出乎意料,讓所有人眼前一亮。所以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業並為之奮鬥一生,竭盡所能。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將獲得十分成功。努力的回報總是會以有形無形的形式存在。
參考資料:
《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