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有「護眼模式」功能,很多朋友會啟用這個功能,尤其是熬夜黨。
開啟這個功能後,大家直觀的感受是屏幕的亮度變得暗黃,光線較為柔和,玩手機也不會那麼刺眼。
那麼,「護眼模式」是否真的有作用呢?
其實,關於「護眼模式」的功能,手機廠商介紹,這主要是通過減少屏幕藍光的方法,從而間接減少對眼睛的傷害。
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在科普「護眼模式」是否有用之前,今天上海希瑪瑞視眼科醫院先來說說藍光,因為大部分人對藍光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而它卻是傷害我們眼睛的罪魁禍首!
藍光——隱形的視力殺手
藍光屬於可見光,波長在400~500納米之間,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家中的LED燈、白熾燈、各類浴霸、螢光燈和液晶電視顯示器、手機屏幕燈,都會釋放出藍光。
眼睛處於無保護狀態,如果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下,有可能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損害,導致視網膜的退行性改變,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護眼模式能否減少藍光輻射?
我們上面說到,「護眼模式」功能,主要是對手機屏幕的色溫進行了調整。
在這個過程中,多種光線糅合後,改變了色溫,同時也間接地減少了藍光輻射。從這一理論層面來看,開啟「護眼模式」確實能夠保護眼睛。
但是,「護眼模式」只能減少一部分的藍光輻射,並無法完全消除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與此同時,由於開啟「護眼模式」後,手機屏幕變得更暗,我們玩手機時,要特別集中眼力去看手機屏幕上的字,這將增加眼睛不少的負擔。
因此,如果不改變用眼習慣、用眼距離、環境光照強度等因素,即便開啟了「護眼模式」,也無法真正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反而會給眼睛造成一定負擔,久而久之就容易傷眼。
使用電子產品時應如何護眼?
玩手機需要保持適當距離
玩手機時,我們的眼睛應和手機保持至少40釐米的距離。因為手機距離越近,對眼睛負荷越大,越容易引起視疲勞。
控制手機使用時長
我們在使用電子產品時,應當合理控制手機的使用時長。
近距離專注用眼時,每隔40分鐘就要休息5分鐘~10分鐘,休息時儘量遠眺或適度按摩一下眼睛。
選擇良好的用眼環境
在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時,應選擇良好的用眼環境,不要在強光或弱光的環境下用眼,這樣能對視力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多眨眼睛,減少乾眼情況
在使用電子產品時,應當多眨眼,這樣能夠使眼睛保持溼潤狀態,降低患上乾眼症的風險。
定期檢查視力
定期到正規的眼科醫院定期進行雙眼視功能檢查,並儘早建立屈光檔案。這樣能對近視、乾眼等眼科疾病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