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江: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資本才能做一番成就

2020-12-25 和訊評論

  【編者按】中國的文化產業伴隨改革開放產生。文化產業在我國的迅速崛起,是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獲得偉大成果的重要標誌。伴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居民消費結構中用於文化教育消費的部分越來越大,增長速度越來越快。07年我國城鄉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總量達到6300億元-6600億元,08年將突破7000億元。文化消費正成為擴大內需新亮點。我國的文化產業是否能滿足這快速發展的文化消費需求?伴隨全球化進程,中國的文化產業如何應對國際文化資本的強大壓力?和訊網特邀文化部-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顧江教授與我們共同探討此話題。[進入直播室]

(和訊財經原創)

  和訊網:看咱們的身邊事例也可以看出來,電視劇很多人願意看日本、韓國的電視劇、偶像劇,這都讓我們認識到文化產品可以帶來巨大的影響力,但是日本、韓國的歷史文化遺產遠遠沒有我們豐富,為什麼我們歷史文化資源大國沒有成為文化產業的強國呢?

(和訊財經原創)

  顧江(文化部-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像美國是一個幾百年歷史的國家,它是全球化的視角,它不見得自己有很強大的文化產業資源,他用全球化的視角把其他國家的資源作為他產業化的原材料,也就是說把各個國家的原材料通過他的包裝、策劃、搭配、運作,包括它對全球媒體的壟斷力,再生產出來包裝出很漂亮的產品賣給你。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文化產業資源固然重要,但是光有資源還不行,還必須要有策劃、運作的手段和有效的能力。

(和訊財經原創)

  顧江:手段就是你的編導、編劇的技術、方法科學,包括全球化的市場,包括各種各樣金融方面的支撐和支持,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是你的能力,就是你是不是具有從事全球化大規模生產和經營的專業化人才,你才能走向全球,美國電影其實就是這樣的,在全球賺大錢。所以我們的資源沒有轉變成一種商品、資本的時候,你的文化資源還是原材料的時候我們稱之為文化資源,而不是文化資本,但是我們大部分的官員都認為我們有大量的文化資源。比如說少林寺,要不是一部《少林寺》電影的話,少林寺恐怕今天也不會這樣火爆。

(和訊財經原創)

  顧江:所以說文化資源一定要有人力資本、商業模式、專業人才,還有對市場未來潛力的把握和預測,包括當地政府、社會、財政上是不是能形成一種支撐,等等這些方面加一起才能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生產力資源,轉化成文化資本,才能做出一番成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第三、很多文化產業採用的是蛙跳式戰略,比如說在一個不毛之地當中建一個影城,佔了文化產業當中80%、90%的收入,他不見得非要利用歷史的文化資源,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打造這樣的東西,都是一些雷同的形象、標識、文化。如果我們只是把前人了資源反覆的重複,我覺得不是一種積極的創意、創新的眼光去考慮問題。所以為什麼很多城市說我們資源很深厚但是做不出來,就是這個原因。

(和訊財經原創)
  【獨家稿件聲明】凡註明 「和訊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和訊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 010-85650876 聯繫;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並添加源連結,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依託文化資源 做大文化資本
    對於文化資源來說,更重要的是誰率先將其開發成文化產品。解放文化生產力,就是要用創意推動文化資源向經營資源的轉化,並推動傳統產業的創新和經濟結構的優化。    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的興起和發展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但是卻表現出蓬勃成長的態勢,實踐也證明創意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力地推動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保增長、擴內需、促就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發展文化產業,其中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要盤活文化資源,尤其是推進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
  • 推動灣區文化資源向文化資產和文化資本轉化
    深圳所做的許多事情和開展的許多項目都是沒有先例的。正是在這種敢於探索、敢於創新、敢於超越的精神的指引下,深圳創造了一系列奇蹟。其二是融合的典範,深圳處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陣地,它以海納百川的精神,不斷地包容提煉著各種文化元素。從嶺南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到從香港、澳門所汲取的多元文化要素,乃至於世界各國、各種主體所提供的文化要素,各種文化資源在深圳這片熱土上不斷融合、不斷開花、不斷轉化,形成了深圳文化兼收並蓄、融合創新的鮮明特色。
  • 花建:推動灣區文化資源向文化資產和文化資本轉化
    帶著這些問題,深圳特區報記者採訪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花建。★ 從嶺南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到從香港、澳門所汲取的多元文化要素,乃至於世界各國、各種主體所提供的文化要素,各種文化資源在深圳這片熱土上不斷融合、不斷開花、不斷轉化,形成了深圳文化兼收並蓄、融合創新的鮮明特色。
  • 王少雄在參加綿陽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
    王少雄在參加綿陽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2005-1-24 6:06:14 四川新聞網-綿陽日報訊  本報成都專電昨(23)日,參加省人大十屆三次會議的代表開始審議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學忠所作的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 微信朋友圈:如何將文化資本轉化為權力
    本文將依據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與權力理論,分析文化生產者是如何通過微信朋友圈實現文化資本向權力的轉化的。文化資本—權力資源在網際網路時代,微信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在微信中存在著我們的「聯繫人」,既有強關係也有弱關係。可以說:微信已經把我們的社會關係編織成了一張網,我們在微信中完成了一定社會資本的積累。而在微信朋友圈中,潛伏的文化資本之所以能夠轉化為權力,是建立在這一社會關係網所營造的權力場域基礎上的。
  • ...會長彭邦本:多盤川南地區家底,將亮點文化資源轉化為地方文化資本
    四川在線消息(張其 記者 魏馮)近日,「首屆川南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瀘州舉行,120餘名川南四市、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文史研究者和相關高校、學術研究機構學者出席。這是我省首次集中探討川南歷史文化的學術盛會。年初,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到,到2022年,川南經濟一體化要取得實質性成效。
  • 文化產業:資本的文化與文化的資本
    按照此前的招股書顯示,萬達院線募集資金運用情況為,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餘16億元用於影院建設項目,這將使萬達院線在2016年年底前建成影院260家、銀幕2300塊,相當於將2013年年底其影院和銀幕的規模翻一番。影院分布廣了,銀幕多了,觀眾自然能夠直接受益。  資本與文化絕非冤家,兩者完全可以對話,戀愛,並聯姻。
  • 消除文化資本差異:不能只關注貧困生的學費
    在社會的關注下,許多貧困大學生得到資助,得以進入高校深造,然而,我們也看到,文化資本的差異性仍然是影響貧困生入學後的人格發展及學業成績的重要障礙。  所謂文化資本,是指在不同的教育行動中流動的文化物品,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文化資本可以轉化為經濟資本。從理論上講,教育制度可以保證一個人總能將文化資本以一種客觀、確定的比率轉化成金錢。也就是說,在文化上的投資總能從經濟上得到回報。
  • 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12月23日上午,由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江蘇文化產業研究基地和江蘇省文化產業學會協辦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報告會暨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南京大學安中樓210報告廳順利進行。會議開幕儀式上,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發表致辭。
  • 世界|「文明型國家」把歷史遺產轉化為現代文化資本的啟示—以英國...
    任何國家要向世界推廣其語言文化,如果不具備這種文明板塊地圖意識,很難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更可能在文化推廣中遭遇各種形式的文化抵抗。簡言之,文明史資源可以構成一個國家展開其文化影響的首要「文化資本」。與缺乏這種文化資本的國家相比,一個累積了大量文明史資源的國家在推展其現代文化影響時具有一種強大的先天優勢。
  • 葉文智: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產業優勢
    201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會客廳,圖為嘉賓與主持人合影。新華網 李江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網,暢談旅遊文化產業的創新與融合。    葉文智表示,鳳凰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位於自然風光獨特、民族風情濃鬱的武陵山區的一個小鎮。
  • 布迪厄的文化資本:有文化有什麼用?
    其實不動產、股票、汽車等容易轉化成現金的財物,也算是資本。這種資本,只是布迪厄所劃分出的四種資本中的一種,叫做經濟資本(financial capital)。另一種不難理解的資本,叫做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社會資本大致可以理解成俗稱的關係、人脈。
  • 錢遠坤:弘揚炎帝文化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
    錢遠坤主持市委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提出弘揚炎帝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琴)10月27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召開,邀請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圍繞文化建設主題進行專題輔導
  • 資產與資本如何對接?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正當時
    在文化產業實踐理論中,有文化資源、文化資本、文化資產3個內涵交疊的概念。在融資過程中,由於文化資源是文化共同體的共享資源,具有開放性,這對投資人來說是一種風險,很難保證其獨享投資收益。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將資本劃分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三大形態,認為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文化資本可以轉換成經濟資本。
  • 關於文化資本與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
    企業管理由「硬」向「軟」、由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化,催生出美國英特爾、日本松下、韓國三星等一批世界一流企業,並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二)文化競爭力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業將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海爾、聯想、華為、同仁堂等企業的發展充分證明,企業出類拔萃的關鍵在於文化。
  • 最寶貴的文化資本
    從人才群體的結構要素與人力資源的知識要素來說,深圳匯集了設計、金融、會展的青年人才群,北京匯集了IT、科技、影視、藝術人才群,湖南匯集了廣電、網絡人才群,杭州匯集了動漫、數字、藝術人才群,廣州匯集了報業、藝術、會展人才群,各種人才群形成文化產業的人文基礎與文化創新的人力資源結構布局,形成城市文化的人文風貌與創新活力,形成文化發展與文化復興的創造偉力。這才是最可寶貴的文化資本。
  • 「底層文化資本」是否可行——關於學校教育中的文化資本與社會流動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
    其中,多數學者受到布迪厄理論的影響,強調「文化資本」作為解釋這一社會現象的關鍵概念。這些學者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部分學者主張,來自社會底層的學生要想取得教育成就和向上社會流動,必須通過一定方式彌補自身家庭的文化資本匱乏問題。社會底層人群的文化資本匱乏是導致來自這樣的社會背景的學生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處於不利處境的重要原因。
  • ...文化產業園,身邊的園區!成就你大事業的園區! ——鳳凰網房產廣州
    項目定位——成就在於定位項目位於石溪新興戰略性產業生態區片區內,未來該片區將打造為廣州科技創意港,孕育為廣州科技產業、文創產業新引擎,依託海珠創新灣大片區規劃發展和人才集聚基礎; 園區擬改造為文化藝術科技
  • 瀋陽法庫打造遼文化品牌 變文化資源為產業優勢
    在12月7日召開的第六屆遼文化年會暨遼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上,法庫縣委書記王歡苗:法庫將充分整合以遼文化為核心的寶貴資源,統籌推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 >如今走進法庫,到處可以發現遼文化「符號」,白鶴樓、遼代風情小鎮、白鶴大劇院、東湖中學城等,皆是遼代風格的建築;靈山湖、白鶴大道、白鶴大橋、宰相大橋,都成了當地遼文化的名片。
  • 崔仿婷談企業文化:成就客戶是大禹未來教育文化的底色
    在科技創新、資本融入等多方合力助推下,中國教育產業萬億潛能得到快速釋放。作為K12教育行業新生力量,短短一年多時間,大禹未來教育團隊規模從最初的幾十人擴大了近十倍,全國直營校區數量增長至30多家。要在這樣的組織規模下保持團隊的強大戰鬥力,企業文化就變得愈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