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小」不再是保護傘!滿12周歲犯罪可能負刑事責任

2020-10-14 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等了好多年,終於等到了!年齡小不再是保護傘。」10月13日中午,在東莞一中學擔任班主任的陳琪(化名)在朋友圈寫下這段話。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同時,草案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草案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判定的實質是其是否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刑法學會理事沈志民對時代財經表示,贊同這一帶有彈性的修改,認為其符合社會實際。

廣東宋氏律師事務所涉外刑事部部長、刑事訴訟律師周泳秀向時代財經分析,目前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尚未正式通過,也尚未確定實施時間。但該草案一旦通過,在小學階段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應該大幅加強。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劃定年齡線,定罪也要採取彈性制

10月11日,一則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且兇手父母不露面、不道歉、不賠償的案件處理結果引發了網絡熱議。案件緣起 2019年10月20日,13歲的遼寧大連男孩蔡某將同一小區的10歲女孩淇淇(化名)殺害,並拋屍灌木叢。因蔡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對其實施3年收容教養。

「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低年齡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而且手段特別惡劣。這次草案中,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是對這類案件的回應。」從事刑事訴訟多年的律師周泳秀對時代財經分析。

所謂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觸犯刑律的行為應負刑事責任的最低年齡。我國刑法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之8種罪行應負刑事責任;不滿14周歲的,一律不負刑事責任。

「在14歲以前肆意妄為,過了14歲就可能有所收斂,這樣的情況確實非常氣人。」熱愛教育事業的陳琪剛畢業時,曾在報刊擔任青少年法治版面編輯。她對時代財經稱,「採編過一些案件,有些『惡魔般』的少年真不是簡單的教育可以改變的。他們也懂一點法律,犯罪時會知道自己14歲以下犯罪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警察也奈何不了他們。」

對於這一社會現象,近幾年法律學界對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有較多呼籲。沈志民對時代財經介紹,「學界爭議之處在於我國地域比較遼闊,人們的認知千差萬別,城市與農村各也不盡相同,把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線降低,牽扯的面很廣。」 1979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直到現在都是將14周歲作為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直到今年才把修改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提上議程。

這次修改草案,一方面把年齡線調低至12周歲;另一方面針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加上了「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的限定,判定應當負刑事責任。

周泳秀指出,把年齡線調低至12周歲這一修改可能是參考國際條例——《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其將12歲作為最低刑事責任年齡。至於對於12-14周歲的人加上一系列限定條件,沈志民稱,「經過法律界和學界反覆商討,採取彈性制,在認定刑事責任上附加定語、限定範圍是比較合適的。能解決社會上突出的某些矛盾,也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

沈志民指出,低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是否該對刑事負責,討論的實質是,其是否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過去的刑法,推定14歲以下沒有辨認控制能力。但個別惡性的罪犯主觀上確實惡性很深,並非沒有辨認和控制能力。草案加上限定條件,就是判斷其認知、控制能力是否符合刑事犯罪。如果辨控兩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應該是可以判斷其即便12周歲,也應當負有刑事責任。

「這也是回應了一部分民眾對於調解整年齡的顧慮,萬一孩子的確比較小,不具備完整的認知能力,不能一刀切,所以草案則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處理。」周泳秀也贊同立法者的謹慎態度,要具備特殊的情節才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法制宣傳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今年6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4年至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84569人,送審查起訴383414人,相應數據連續下降幾年後,在2018年、2019年呈現出上升趨勢。

雖然盜竊、搶劫、故意傷害犯罪數量逐年下降,但以2016年為節點,受理審查起訴聚眾鬥毆、尋釁滋事、強姦犯罪人數開始逐年上升。2019年較2016年分別上升92.22%、77.88%、101.85%,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犯罪人數排名也分別由第四位、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和第三位,強姦罪保持第六位不變。

對於當下犯罪呈低齡化,沈志民指出,這與當下資訊發達,不少青少年沉迷在虛擬社會,分不清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有關。「有些孩子一天到晚拿個手機,沉浸在虛擬世界裡,受到諸如暴力遊戲的影響,很多惡劣的犯罪在一念之間,回過頭來想為什麼他會這麼幹?他也說不清楚。」

沈志民稱,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法律採取教育挽救的方針,但對極個別的情況也應給予一定的預防。「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明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孩子們在虛擬社會裡面時間長了會分辨不清。」

周泳秀也認為,現在物質生活大大提高,青少年接觸網際網路,接收信息的渠道特別多,心智成熟也比較早。但與此同時,部分青少年會形成比較孤立的心態,在處理某些問題上容易走極端。

「目前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尚未正式通過,尚未清楚什麼時間施行。」周泳秀介紹,按照立法流程,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目前是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階段,按照立法程序,接下來可能會進入三審階段,也可能直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周泳秀認為,修改之後,特別是小學的老師、家長都應該加大對小孩法制教育的宣傳。「小孩12歲之前就應該知道自己什麼樣的行為會導致怎樣的行為後果。」她還指出,包括社區裡面的宣傳欄,也要被利用起來進行法制宣傳。

相關焦點

  • 刑法修訂,已滿12周歲,致人死亡,應當負刑事責任
    其中引發最多討論的就是個別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未滿14歲不負責?人大擬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低齡犯罪引關注
    今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露可能會對法定刑責年齡做下調,在原則上擬下調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也就會14歲的刑責年齡可能不再成為犯罪者的保護條款。低齡犯罪案例2012年一名12歲男孩用水果刀殺害了他的姑媽以及一家三口,警方抓住其後,從其身上搜出了房門鑰匙、手機和一些錢等,審問過後,對犯案過程供認不諱。
  • 未滿14歲不負責?人大擬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低齡犯罪引關注
    今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露可能會對法定刑責年齡做下調,在原則上擬下調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也就會14歲的刑責年齡可能不再成為犯罪者的保護條款。更可怕的是,蔡某某由於深知自己的年齡不用負責任,有長期騷擾女性的行為,而在殺害10歲女孩時手段也極其殘忍,這麼惡劣的行為卻只是因為未達年齡而一放了之,未免對於受害人太過不公平。
  • 兩會代表聯名提議,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或可以下調至12歲
    《議案》關注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具體建議: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降低到12周歲;同時調整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2周歲到14周歲,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相應的調整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4周歲。
  •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滿12周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滿12周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歲,TA不再只是個孩子
    此後,已滿十二周歲而不滿十四周歲的這類人,不被追求刑事責任的「優厚待遇」隨即被取消,年齡不再是他們加持的「護身符」。「他還只是個孩子」瞬間變成「他不再是個孩子」,「他」需要獨自面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刑事責任年齡要下調了,小屁孩不再是犯罪的「避風港」
    全國人大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已滿十二周歲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應負刑事責任。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人大代表:建議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降至13周歲
    「近年來,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事例時有發生,部分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法殘忍、惡劣、觸目驚心。」肖勝方說,他印象很深的一個案子是2015年11月,19歲的韋某減刑保釋後在廣州市番禺區殺害一名11歲女孩。而2010年,韋某於家鄉廣西掐死一名男孩,因未滿14周歲而未負刑事責任,2011年韋某又持刀傷害一名小女孩,獲刑6年。
  • 12周歲兒童嚴重犯罪要負刑事法律責任了,會有效果嗎?
    12周歲兒童嚴重犯罪要負刑事法律責任了。據悉隨著嚴重刑事犯罪的年齡越來越低,刑法擬微調負責年齡。主要針對的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重大青少年犯罪。
  • 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還是制定區分「惡意」程度規則
    我國《刑法》規定,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需負刑事責任,而故意殺人等八類刑事犯罪,追責年齡放寬到14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此案中的蔡某某作案時差兩個月滿14周歲,仍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群。
  •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12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12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也晴)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
  • 最新:12至14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罪或將負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12 至 14 歲故意殺人等犯罪將負刑責
    每每看到這樣的事件,大眾除了關注事件本身,也更關注法律對他們的懲罰,然而現行的法律規定是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之8種罪行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滿14周歲的,一律不負刑事責任。
  • 人大代表建議:調整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下限為12歲
    在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四川省人大代表、省法院特約監督員、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主任曾文忠認為,對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是否該追究刑責,實質是我國現行刑事責任年齡下限應否下調及下調多少的問題。他認為應當下調至12周歲。
  •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12至14周歲犯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圖片來源:攝圖網芥末堆訊 據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視點」消息,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於今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草案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
  • 12歲至14歲犯罪將負刑事責任,不再擁有免死金牌,犯罪就該受懲罰
    近幾年,未成年人引發的命案不在少數,但是因為年齡問題很難受到刑事制裁。這也導致很多未成年人用年齡當做保護傘,屢犯罪行。就像很多網友所說,未成年人保護法所保護的根本就不是受到傷害的未成年人,而是在保護未成年人施暴者。也正是因為年齡受限的問題,很多的犯罪違法的未成年人都不能及時受到應有的懲罰。
  • 最新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12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年齡不是「護身符」,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將下調,關注未成年人犯罪
    其中:不負刑事責任根據中國刑法的規定,不滿14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因此,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法益侵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相對負刑事責任根據中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 未成年人犯罪 情形惡劣也要負刑事責任
    根據一個人犯罪了要不要負刑事責任,怎麼負刑事責任,《刑法》把人根據年齡大概分成這麼幾個層次,對號入座,看看你在什麼層次?不滿14周歲的是兒童,犯罪了也不用負刑事責任。這是對未成年兒童的特殊保護,成年的兒童可就沒人慣著你了。成年的也有兒童?當然有了,俗稱「巨嬰」,一種比熊孩子還討厭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