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無時無刻的保護,對孩子交友並不利。
周日在接圓圓從姥姥家回來的路上,路過小區的遊樂場,裡面很多小孩子在玩滑滑梯,小朋友們排著隊從小梯子上滑下來,其中,一個小姑娘時不時的就瞪一眼後面的小男孩。
快到這個小男孩時,這個小姑娘推搡了一把這個小男孩,並說到「我不想跟你玩,你這個討厭鬼」,這個小男孩的媽媽立馬就不高興了,一把將自家孩子從滑滑梯上抱下來,並嚷道「你這個小姑娘怎麼這麼兇,你家大人怎麼也不管管」,說完就拉著小男孩要走,但是這個小傢伙還是戀戀不捨的看著滑滑梯上的小朋友,想要和他們一起玩,但是媽媽不讓玩,只能垂頭喪氣地回家了。
因為圓圓也想玩滑滑梯,我就在那兒多留了一會,聽旁邊的阿姨說,那個小男孩之前一直是奶奶帶著來玩的,每次來都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要麼就是不遵守遊戲規則,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玩,只要小男孩和其他小朋友有矛盾,他奶奶一準覺得是對方的錯,導致小區裡的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玩,所以,他的朋友就很少。
家長每次看似都在維護孩子的權益,但是,在保護孩子的同時也堵上了他自己交友的道路。
文章開頭的那個小男孩就是正在經歷自己的交友敏感期,而家長的錯誤示範使得孩子不知怎麼和小朋友相處,可能在後續的成長中他會模仿家長的樣子,為自己爭取「權益」,但是他可能會失去與朋友一起玩耍的樂趣。
每個孩子4—6歲都要經過交友的敏感期,當在這個敏感期時總會遇到一些交友的阻礙,這時很多家長心疼自家的寶貝,不願孩子受委屈,每次孩子一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就衝在最前面替孩子解決問題,或者一味的維護自家的孩子。
而恰恰是這種看似保護的行為,給孩子的交友形成了阻礙,家長要做的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有時在大人眼中的矛盾,在孩子的眼裡只需一個小小的擁抱就能解決問題。
孩子的人際交往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辦?
多傾聽少幹涉:孩子與小朋友發生矛盾,家長要首先了解為什麼發生了矛盾,是自家孩子的不對還是對方不對,找出問題的緣由,讓孩子自己判斷接下來該怎麼做,並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邁出交友的第一步。
培養孩子的交友觀:不論是內向的孩子還是外向的孩子,與人交往的第一步都是從打招呼開始的,家長帶孩子出去時要適當的引導孩子主動去跟陌生人打招呼,不論是樓下的奶奶、小區的阿姨還是門口的保安叔叔,都要教孩子主動去打招呼,這樣孩子有了交友的主動性,不論是去外面的遊樂場還是上幼兒園,寶寶都能很快和小朋友認識。
正確對待孩子的易物行為:小孩子的交友首先是從交換各自的好吃的開始的,這時家長就要忽略兩家小朋友交換的東西是否價值對等,在孩子的眼裡他只是把他的最愛交給了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並且從小朋友的手裡獲得了另外一樣好吃的,他們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友誼,再到孩子大一些可能交換的就是自己的心愛之物,但不論是食物還是心愛之物,也有可能會逝去。
但孩子會發現另外一種維護自己友誼的東西,那就是共同的愛好、自己的秘密、嚮往的學校等等,這些可能才是長久維繫孩子友誼並且使之良性發展的東西。
圓媽結語:孩子的交友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若沒有正確的引導,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懼怕與人溝通,更阻礙了孩子的性格發展,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這個特殊時期,並做好正確的交友示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