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懷化市民辦高中裡的上千名高中生,剛開學就面臨著即將被學校清退的風險。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的一所高中,也有38名學生也將面臨強制清退。這些學生有的才剛剛入學幾天,有的甚至入學一年。究其原因,這些學生被清退的原因是:沒有學籍。
由於2020年全面實行普高,中考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普高與職高的錄取率將按照1:1的比例進行錄取,甚至有些地區的普通高中的錄取率還不足50%,這就意味著將有至少一半的中考生將於高中無緣。在這種政策條件下,低於普高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只能被迫分流到職高。
然而很多家長認為自家孩子不過是中考發揮失常,就因為分數不夠被簡單粗暴地分流到職高,失去上高中參加高考的機會,對孩子來講是不負責的;其次,由於社會對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不信任和擔憂。部分家長便寄希望於一些可操作性的手段,來換取孩子讀高中的機會。
一些民辦高中,便利用家長的心理,加上政策對民辦高中的招生指標放得比較寬。因此一些民辦高中便模糊一些招生條件、招生標準,並承諾家長順利入學、辦學籍等方式,給這些學生提高上高中的機會。然而由於今年嚴抓高中招生指標,民辦高中指標緊縮,將導致這些沒有按照正規招生條件和標準的學生被面臨強制清退。
2019年國務院曾明確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高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然而在這個學歷社會的當下,學歷歧視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不僅職業教育被人看作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就連「非全日制」教育也處處受限制、受輕視。在高等教育普及、各個企業都要看學歷的今天,沒有大學學歷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因此自然而然大家都不願去讀職高,都是希望高中,然後上大學。尤其是普高的錄取率不足50%的情況下,教育的競爭便越演越烈。也因此有了考大學難,考高中更難!大眾讀普高的需求如此強烈,便導致普職分流的紅線難以堅守。
雖然我國教育在不斷改革,也提倡素質教育。但中國的學生還是難逃以「分數決定未來」的命運。尤其是首先嚴禁中考生復讀的情況下,一場中考便決定孩子是否能繼續踏入高中,這是政策制度帶來的困境。王壽斌教授曾提過:「職教分流必須充分尊重家長和學生受教育的選擇權。不能搞一刀切的硬性規定。」一些地方教育相關部門將「普職比例大體相當」兌換成「1:1比例」的指標,不僅有欠政策的柔韌性表達,也沒有體現出決策的科學性。
政策的明確性、制度的透明性才能讓教育做出更科學的決策。政策的落實需要公開、公正、透明。校園教育也不是一塊淨土,不要讓一些違規不合理的操作,侵害學生的權利,讓學生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