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江蘇泰州、湖南懷化等多所民辦高中的學生因為沒有學籍,面臨被清退,可能會去中職學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報導,這些學生因中考不理想,但又不願意去讀中職,一些民辦高中承諾可以辦學籍,沒想到今年各民辦校的招生指標突然收縮。據粗略統計,全市21所民辦高中或有上千名未達普高分數線的考生要被清退。突發局面讓學生家長普遍不能接受,認為這等於「逼著孩子去讀中職」。
事實上,中考分數進不了普高,就只能進中職,這是近年來各地執行得越來越嚴的中考政策。但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分流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高中教育的現實矛盾——家長想讓孩子讀普高,民辦學校也願意招,可是相關政策卻不允許,學生也無法獲得普高學籍;教育部門希望中考不理想的初中畢業生就讀中職,可是學生和家長又不情願。
所有考試都具有一定的選拔性,中考也是如此,對於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來說他選擇職高或者技校可以提前接觸社會,積攢一些經驗,提前去選擇從事一些行業方面的工作,畢竟這個社會也需要很多職業類的人才,比如現在十大熱門的專業當中,就有如手工類、操作類的工種,所以社會也需要這種職業教育。
但是對於個體家庭來說,並不願意接受職業教育。很多職業學校招生其實很困難。也就是說,原本應該與普通高中平行發展、為國家輸送不同層次人才的職業教育,從招生開始,就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究其原因,社會認識是根源。家長還是想叫自己的小孩子考上大學。總而言之,目前的情況是,雖然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比較重視,但人們並不認可它。而且職業教育現在的態勢是「需要的培養不出來,培養出來的不需要」。
另外人們之所以鋌而走險也要上「普高」,是因為如今上大學很容易,上高中卻變難了。
根據近四年的數據對比,80%的高考生都可以考上大學,而上高中就難了。
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公報統計顯示,初中畢業生1454.0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839.49萬人。全國普高招生率在57%左右,這意味著你能上普高,就已經打敗了近半的同齡人,而且上大學的機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