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懷化上千名民辦高中學生或將被清退的消息引發關注。據報導,這些學生因中考不理想,但又不願意去讀中職,一些民辦高中承諾可以辦學籍,沒想到今年各民辦校的招生指標突然收縮。據粗略統計,全市21所民辦高中或有上千名未達普高分數線的考生要被清退。突發局面讓學生家長普遍不能接受,認為這等於「逼著孩子去讀中職」。
事實上,中考分數進不了普高,就只能進中職,這是近年來各地執行得越來越嚴的中考政策。但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分流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高中教育的現實矛盾——家長想讓孩子讀普高,民辦學校也願意招,可是相關政策卻不允許,學生也無法獲得普高學籍;教育部門希望中考不理想的初中畢業生就讀中職,可是學生和家長又不情願。
筆者認為,要處理這一矛盾,有必要結合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情況,調整各地的普職招生比例,並進一步推進普職融合教育。
資料圖 圖據中國新聞周刊
湖南懷化民辦高中招普高線下的學生,從招生規定看,確實是違規的。按規定,普高只能招收達到普高線的學生,如果沒有在普高線上完成招生計劃,可申請降分錄取,但總錄取人數不得超過招生計劃。超計劃,低於普高線錄取的學生由於屬於違規招生,將不能辦理普通高中學籍。但事實上,對於這類違規招生的處理,各地的態度比較曖昧,有的嚴格禁止,有的則睜隻眼閉隻眼。有的地方教育部門處理不嚴,也出現過「後遺症」,比如有民辦高中沒能兌現承諾給違規招生的學生辦理普高學籍,導致這部分學生到高三時才發現沒有普高學籍不能參加高考等問題。
從這個角度講,在學生剛上高中就硬性清理違規招生,是嚴格執行中考規定,也可避免發生這些學生今後沒有高中學籍不能參加高考的情況。但家長們似乎並不領情,他們希望孩子能讀普高,能獲普高學籍,以便三年後能參加高考。因而,對於懷化當地教育部門的做法,家長們不太接受,「認為這等於逼著孩子去讀中職」。
有聲音稱,當地教育部門的處理不應該「一刀切」,何妨允許考生自主選擇進普高還是中職,而不強制分流?其實,這是不太了解中考錄取規定的言論。在民辦高中納入中考統一錄取後,所有普通高中執行的是統一中考錄取政策。中考和高考一樣,要劃定普高線,達不到普高線就不能被普高錄取,而普高線是根據普高招生計劃和考生的考試情況決定的。
近年來,為保障中職招生計劃,各地都更加嚴格地執行普高招生政策,禁止普高隨意擴大計劃或者進行計劃外招生。因為只要普高多招一名,就會導致中職少招一名,影響完成中職招生計劃。
簡單來說,中考分流是由於普高和中職有規定的招生計劃,學生中考成績進不了普高就只能進中職;如果不願意進中職,就只有選擇復讀,或者非學歷教育的國際高中學習。在我國,由於向來存在的職業教育不夠成熟,社會存在感弱等問題,社會和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並不高。而這,也是進行普職分流時,較多學生、家長心有不願的原因所在。
要解決這樣的矛盾,應針對普職分流存在的現實問題,根據各地實際,調整中職招生計劃,不宜機械地執行普職相當的招生要求。以湖南懷化為例,當地不妨廣泛聽取學校和家長意見,了解學生和家長訴求,結合當地高中資源和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確定當地的中職招生比例。
據報導,目前多個文件要求中職學校和普高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但從全國範圍看,能做到普職比1:1的地區很少。國家提出普職比「大體相當」的規定,並沒有明確成一些地方簡化的1:1剛性要求,是比較柔性的表述。根據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中職在校生人數佔高中階段總人數的39.46%,職普比接近4:6。從這樣的背景看,想要「一刀切」地要求普職比相當,並強行清退分流,難免會引起風波。
從我國教育發展的整體情況看,去年我國已經取消了中職畢業生進高職的比例限制,中職學生在完成三年中職學業後,大部分也將進入高職學習。在這種情況下,中考時進行普職分流的意義就不那麼突出,除了加劇中考競爭外,還讓一些學生進入中職之後,容易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相信這也不是教育的初衷。因此,有必要以推進普職融合建綜合高中的方式,來發展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了。何妨等高中畢業後,再由學生選擇進普通高校還是職業院校。
紅星新聞籤約作者 熊丙奇
編輯 汪垠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