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嬰兒搖晃症候群」(圖)

2020-12-23 大眾網


  及時~掌握送醫時機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直接傷害是在大腦,腦細胞受損時所引發的症狀可輕可重。輕者只是嗜睡,並沒有其他症狀,預後情況良好,嚴重者會昏迷不醒、抽搐不止,有時即使性命保住了,卻帶著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神經系統疾病的預後情況與送醫時機有很密切的關係,如果發現寶寶出現上述異常狀況,要及時送至大型醫院急救,或許可降低傷害程度。

  治療方法 腦出血後當務之急在於儘快降低過高的顱內壓。降低顱內壓的方法很多,視狀況不同,可選擇藥物控制(脫水劑或利尿劑)或手術等方法,除了增加嬰兒存活的機率,也儘可能將腦出血的後遺症減到最低。

  可能引發的後遺症 腦部出血造成腦組織腫脹,進而壓迫腦神經,腦神經受損後是無法回復到原先的狀況的,存活的寶寶多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日後將會出現學習障礙、語言障礙及動作發展遲緩。因此,必須及早開展康復治療,通過合適的訓練學習,讓其他並未受傷的區域神經產生並代償已受傷神經的功能,促使寶寶發揮最大的潛能。另外,提醒家長,受過腦傷的寶寶需要更仔細的照顧,一定避免讓腦部再次受到傷害。

  悲劇~多因哭鬧而起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發生,多是父母為了安撫哭鬧不休的寶寶而做出如空中拋接的危險動作,也或者是快速搖晃寶寶的身軀。或者是家長發現這樣和寶寶「玩耍」時,寶寶好像不哭了,所以,下次再哭鬧時,就會有相同的安撫動作。

  但是,醫生提醒,「寶寶好像不哭了」很有可能是在危險動作後覺得不舒服的徵兆。如果還一再重複相同動作,寶寶不舒服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當寶寶真的因此不再哭鬧時,或許「災難」就要開始了。

  互動~掌握寶寶情緒

  面對寶寶哭鬧不休,的確會讓許多父母深感頭痛,尤其是新手父母因照顧經驗不足更容易手足無措。醫生提醒,雖然寶寶的哭聲會令家長心煩意亂,但是必須了解到,「哭」是嬰兒對外溝通的語言,他們只能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感和要求。父母若能常與寶寶玩遊戲,觀察、了解他的喜怒哀樂,並適時給予回應,就能與寶寶建立親密的互動關係。充分掌握寶寶的情緒狀況後,家長才能「見招拆招」,也不致於發生寶寶哭個不停,父母卻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

  解碼~寶寶的哭聲代表意義

  1.撒嬌 哭的聲音偏高,且哭了很久連一滴眼淚也沒掉,這是撒嬌的哭聲,也是想要媽媽抱抱。

  2.尿布溼了 若是聽起來較為刺耳的哭聲,哭音尖銳並夾雜低音,就是寶寶尿布溼了,希望媽媽快幫忙換尿布。

  3.飢餓 仔細聽寶寶的哭音,可發現哭音中有「M」的音節,這是寶寶肚子餓了。

  4.想睡覺 哭聲聽起來比較低沉,則代表寶寶想睡覺了。

  5.生病 如果哭聲持續且反覆發作,可能代表寶寶生病了。如果哭聲尖銳異常或聲音由強變弱,就需要爸媽提高警覺嘍!

  當寶寶哭鬧時,父母可依照下列步驟確認寶寶為何而哭:

  1.父母應試著辨別新生兒哭聲代表的意義。

  2.先確認是否尿布溼、肚子餓。

  3.檢查身上有無起疹子、蚊子咬,或是因溫度太熱,導致不舒服。

  4.觀察寶寶的表情、肢體動作,以及量體溫,判斷有無異常。

  5.若安撫超過15分鐘仍哭鬧不休,且食慾不好,可能是腸胃炎或其他疾病,應儘速就醫。

  耐心~運用不同方式

  究竟該如何安撫哭泣的寶寶,除了耐心以對外,父母可幫寶寶按摩,還可以通過身體的親密接觸以緩解寶寶的情緒,避免抱著搖晃且疏忽力道的拿捏而不慎傷害寶寶。父母可拿玩具或外出散步吸引寶寶以轉移注意力,讓寶寶停止哭泣。如果自覺快要失去耐心了,也不要勉強,應該請家中其他有經驗的成員幫忙哄寶寶,給自己鬆口氣的時間,避免因自身情緒失控做出令人遺憾的事情。

  如果安撫了很久還無法讓寶寶停止哭泣,這時最好考慮送醫,因為在2~3個月大時,有嬰兒性腸絞痛的問題,5~9個月大則是腸套疊的好發年紀,需要專業的兒科醫師檢查,做綜合性的評估,才能真正解決寶寶的問題。

  為了不讓「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悲劇不斷發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小心,在寶寶的頸部可自行挺直前,抱的時候務必以手掌託住其頸部,並且避免做反覆在空中拋接等的危險動作,讓寶寶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相關焦點

  • 大腦殺手「 嬰兒搖晃症候群 」 如何安全有效的哄睡孩子
    Cheyenn的媽媽把她的故事分享出來,希望家長們能注意控制情緒,提高對「嬰兒搖晃症候群」的重視。 無獨有偶,臺灣新北市某位新手父親生有三胞胎,因七個月女兒哭鬧不停,將女兒放在搖椅上搖晃哄逗,很快發現女嬰口吐白沫,呈昏迷狀態,夫妻倆趕緊將女兒送往醫院,可惜最終宣告不治。警員表示幼兒無明顯外傷,醫院分析可能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父親哄女嬰如果用力過度、劇烈搖晃,則有可能損傷嬰兒大腦。
  • 「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的,寶媽們可別掉以輕心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有這個「嬰兒搖晃症候群」,以前只知道搖晃寶寶不好,但卻不知道這麼後果這麼嚴重。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在嬰兒被以不正當方式搖晃過於劇烈,或經過長時間多次的快速搖晃造成的腦部傷害,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嬰兒死亡。為此我特意查閱了資料,發現好多寶寶都深受「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害。
  • 小心孩子患上嬰兒搖晃症候群,家長需注意
    但其實這種搖晃方式是錯的,且會造成非常危險的後果,父母應該要警惕。而搖晃後產生的不良後果,在醫學界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嬰兒搖晃症候群是什麼?所謂的「嬰兒搖晃症候群」指的是嬰幼兒突發性地受到外力作用,致使頸椎部位活動頻繁,進而造成腦部損傷的一種情況,患有這種病症的孩子往往對外力承受能力較低,頸部還有頭部受到外力時很容易有危險發生,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 紐奶樂|寶爸寶媽必知,「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嚴重性
    「嬰兒搖晃症候群」這個詞可能家長們都比較陌生,那相信家長們一定有抱著寶寶的經歷吧,那你知道嗎?如果對寶寶過度用力搖晃,就會對嬰兒的腦部造成傷害,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紐奶樂嬰幼兒奶粉想說這就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元兇。紐奶樂嬰幼兒奶粉告訴你,要知道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腦部組織都如「豆腐」一般脆弱,只有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才能保護腦部組織的安全。
  • 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剛出生的嬰兒,都是在母親臂彎裡的搖晃中熟睡。然而這一舉動,很可能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近日,網友「@英國報姐」發微博稱,英國一名1歲的嬰兒,因哭鬧不止被父親搖晃導致腦損傷,父親也因此被判刑。現在,這名嬰兒已經3歲了。雖然當年被搶救了下來,但仍留下癲癇、無力等後遺症,這種病症被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
  • 紐奶樂|寶爸寶媽必知,「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嚴重性
    「嬰兒搖晃症候群」這個詞可能家長們都比較陌生,那相信家長們一定有抱著寶寶的經歷吧,那你知道嗎?如果對寶寶過度用力搖晃,就會對嬰兒的腦部造成傷害,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紐奶樂嬰幼兒奶粉想說這就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元兇。
  • 「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家長要注意,別存僥倖心理
    導讀:「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家長要注意,別存僥倖心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家長要注意,別存僥倖心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七月女嬰莫名嗜睡原是患上嬰兒搖晃症候群 只因錯誤的搖晃方式
    這兩天,陳女士發現女兒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總是嗜睡,隨後帶到醫院去檢查,被醫生診斷為嬰兒搖晃症候群。淮安市中醫院兒科主治中醫師胡玲說:「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因為嬰兒受到一些持續搖晃它的原因是因為嬰兒腦部發育沒有穩定,受到強烈或者不恰當搖晃的時候,他的腦組織會受到撞擊,進而出現一些血管撕裂,或者是腦纖維受損的腦部損傷的症狀。」
  • 如何判別嬰兒搖晃症?預防嬰兒搖晃症應該這樣做
    一名新手爸因受不了寶寶哭鬧,竟大力搖晃,導致寶寶發生『嬰兒搖晃症』,出現視網膜出血、呼吸微弱等症狀。一名年僅18歲的新手爸爸,在家中照顧即將滿月的女兒,卻因受不了女嬰不斷哭鬧而劇烈搖晃其手臂,藉以宣洩情緒,造成嬰兒搖晃症。
  •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什麼?為了寶寶的健康,新手爸媽快關注起來
    但是新手爸媽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不管是跟寶寶玩鬧還是哄睡覺,搖晃動作是需要注意分寸的,突發性動作過大或力度過大,都會導致寶寶出現搖晃症候群的情況。新手爸媽們可能對該病症的了解並不多,所以請大家提前做好功課,以免傷害到你的孩子。
  • 安撫嬰兒,千萬不要搖晃!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所謂「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infantsyndrome)」,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造成其腦部傷害,甚至死亡。這種因人為劇烈搖晃而引發腦出血,並引起諸多神經系統的症狀,就是「嬰兒搖晃症候群」。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受傷害的嬰兒並無明顯外傷,卻都受過力道大小不一的搖晃或撞擊。有搖晃症候群的寶寶,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煩躁不安,接著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現象。抽搐也許是偶發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頻繁發生,嚴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 7月大嬰兒特別嗜睡!一查竟是哄睡方式有大問題
    資料圖,圖文無關陳女士老公還喜歡將女兒拋到空中再接住、抱著寶寶轉圈圈。這兩天,陳女士發現女兒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總是嗜睡,隨後帶到醫院去檢查,被醫生診斷為"嬰兒搖晃症候群"。淮安市中醫院兒科主治中醫師胡玲介紹,"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因為嬰兒受到持續搖晃,對腦部產生損害而造成的,"嬰兒腦部發育沒有穩定,受到強烈或者不恰當搖晃時,腦組織會受到撞擊,進而出現一些血管撕裂或者是腦纖維受損的腦部損傷症狀。
  • 7月大嬰兒特別嗜睡!一查竟是哄睡方式有大問題
    資料圖,圖文無關陳女士老公還喜歡將女兒拋到空中再接住、抱著寶寶轉圈圈。這兩天,陳女士發現女兒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總是嗜睡,隨後帶到醫院去檢查,被醫生診斷為「嬰兒搖晃症候群」。淮安市中醫院兒科主治中醫師胡玲介紹,「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因為嬰兒受到持續搖晃,對腦部產生損害而造成的,「嬰兒腦部發育沒有穩定,受到強烈或者不恰當搖晃時,腦組織會受到撞擊,進而出現一些血管撕裂或者是腦纖維受損的腦部損傷症狀。」
  • 哄孩子時別做這個動作,嚴重時會導致嬰兒死亡
    育兒嫂提到過一種『嬰兒搖晃症候群』,這麼搖晃不僅會影響寶寶脊椎和腦部發育,嚴重時後果更不堪設想!」 那麼,「嬰兒搖晃症候群」究竟是什麼?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又會有怎樣的危害呢? 一、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造成其腦部傷害,甚至死亡。
  • 寶媽們要注意,搖晃嬰兒的後遺症可不只是暈!
    這不可不是玩笑話,更值得注意的是搖晃寶寶並不是只有把寶寶晃暈這一個壞處,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嬰兒搖晃症候群!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嬰兒搖晃症候群在中國又稱為是搖嬰症,是指寶爸寶媽們以不正確的方式搖晃寶寶,或者是長時間劇烈搖晃寶寶,最終造成寶寶的腦部傷害,甚至是死亡。
  • 7個月嬰兒被哄成「腦癱兒」,這些錯誤的哄睡方式,你還在用嗎
    01"嬰兒搖晃症候群"造成的傷害是永久性父母將孩子抱在懷中時,常常習慣性的會去搖晃孩子而父母因為控制不好力度,搖晃強度過大,導致很多孩子出現嘔吐、抽搐、嗜睡等不良反應,而這也被稱作"嬰兒搖晃症候群"。而"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孩子受傷並沒有明顯的外部傷痕,但他們腦部出現的損傷卻是永久性難以改變的。所以父母在哄孩子時,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式,避免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
  • 做個有耐心的父母避免寶寶搖晃症
    嬰兒搖晃症發生原因嬰兒搖晃症是指寶寶的頭部被劇烈快速來回搖晃,頸部短時間急促晃動,而幼兒未發育成熟的腦部就像豆腐一樣軟,過度用力晃動導致腦部損傷甚至死亡。主要發生年齡從新生兒到4歲都有案例,其中大部分發生在1歲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