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哭鬧是嬰幼兒唯一的語言,但作為新手父母,在看到自己孩子哭鬧不休時,總會不由自主的抱起來哄。常常會看到不少父母為了要安撫孩子、哄孩子睡覺時,都會採取「搖晃」的方法。但其實這種搖晃方式是錯的,且會造成非常危險的後果,父母應該要警惕。
曾在臺灣發生一起令人悲痛不已的新聞:一名新手父親,因為受不了七個月大的女兒一直哭鬧不休,便將孩子放在搖椅上搖晃哄逗,其中力度也許沒有拿捏好,發現女兒不哭鬧了,但卻呈現昏迷、口吐白沫的現象,嚇得倆夫妻趕緊將女兒帶到醫院,可惜最後仍舊宣告不治。據悉,該名女童並無明顯外傷,醫院表示可能是父親在哄逗孩子時,力度太過、搖晃得太厲害,傷害到了孩子的大腦。
但其實發生相似的案例不在少數,絕多數都是出在於「父母的不知情」,甚是不知道這一舉動造成的嚴重性,畢竟「搖晃」似乎真能停止孩子哭聲,但這樣搖晃之下,停止哭聲的原因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孩子感到不適。
倘若孩子都已經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就應該立即停止。而搖晃後產生的不良後果,在醫學界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什麼?
所謂的「嬰兒搖晃症候群」指的是嬰幼兒突發性地受到外力作用,致使頸椎部位活動頻繁,進而造成腦部損傷的一種情況,患有這種病症的孩子往往對外力承受能力較低,頸部還有頭部受到外力時很容易有危險發生,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目前臨床病例多是出現在一歲以下的嬰幼兒,會依照嬰幼兒的體質不同而有區分,有些嬰幼兒身體本就比較差,四歲之前會有,其主要發生對象是為零到八個月大的嬰兒。
原因主要是在於這階段孩子的頸部比較柔軟而脆弱,身體比例和大人也有差,嬰幼兒頭部比例大約佔身體長度1/4,而且嬰幼兒腦部發育通常都比較快,加上嬰幼兒顱底比較平坦,腦部不容易固定,頸部又缺少支撐能力。
所以當外力施予「激烈」搖晃,或是把嬰幼兒背在背上搖晃時,這些動作都會疏忽了對孩子頸部的支撐,搖晃之下就可能致使永久性的傷害,產生多種後遺症。
兒科專家表示,因為孩子頭部發育還沒完整,加上頸椎沒有辦法承受腦袋的重量,在哄睡的過程中劇烈的搖晃是會讓孩子腦內呈現碎豆腐狀,很有可能因此有腦震蕩、腦出血。如若視網膜受影響可能會有失明、弱視問題。
症狀發作時,孩子會有什麼表現?
1. 孩子直接的反應
當腦出血狀況產生之後,顱內壓就會急速上升,進而產生出一系列的症狀,比如嘔吐、嗜睡、抽搐、四肢無力,甚至是意識昏迷等神經系統的症狀。
一般外在也不會有明顯的外傷,但卻會遭受力度大小不同的搖晃或者撞擊。而一般有搖晃症候群的孩子,在初期可能會有嗜睡、食欲不振的症狀表現。
2. 內部變化
因為剛出生的孩子大腦重量已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體重也僅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且孩子的頸部肌肉群肌力比較弱,不能完全支撐孩子的頭部。
另外,孩子的顱底以及內面也比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相當結實,因此受到激烈外力晃動時,大腦表面以及頭骨下的靜脈相接血管也就會跟著晃動。
晃動時大腦組織也就容易被突如其來的外力給「撕裂」,誘發硬腦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且眼球玻璃體也會因為激烈搖晃而有視網膜出血的危險。
要知道,孩子經由「激烈搖晃」下,會出現一些初期症狀,父母不可忽視,當然還是儘量避免在照料孩子時,做出這種「危險舉動」,避免遺憾終身了。
家長在照看孩子時,切記這些問題!
2012年國外有一名不到一歲的女孩,因為不斷哭鬧又不肯睡覺,耐心被磨光的父親,在憤怒之下大力搖晃孩子,造成女孩嚴重腦損傷。母親趕到醫院時,只看見小小身軀的女兒,全身上下都插滿了管子,還呈現浮腫狀態。
經醫院診斷,女兒有搖籃綜合症、腦出血,在多次手術下才撿回一條小命。幾年過去了,女孩雖慢慢康復,但仍留下不少後遺症,例如右腿無力、癲癇等。
從而可知,父母在照看孩子時,不免會因為孩子的哭鬧不休而感到心煩,尤其當自己正處疲累、情緒緊繃的狀態下,最容易被挑起情緒。但是要知道,因為自己一時的氣憤難耐,可能會造成終身遺憾。
1. 不能劇烈搖晃
許多父母在安撫孩子時,會下意識的搖晃孩子,比如孩子的奶奶、爸爸等,但在這個過程中,倘若力度過大,或搖晃的太過劇烈,孩子脆弱的腦部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很有可能致使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發作。
2. 別拋接孩子玩鬧
許多人在逗弄孩子時,特別喜歡把孩子舉高在拋起接住,雖說多數孩子對這樣的遊戲,都會感到興奮並大笑出聲,但這樣的動作其實相當危險。
孩子在被拋接的過程中,是屬於完全脫離控制的情況,這會讓孩子脆弱的脖子得不到保護,因而引起腦部劇烈震動,致使嬰兒搖晃症候群發作。也有部分家長會把孩子直接拋到床上、沙發等柔軟著落點,但這舉動很可能造成孩子腦部受到傷害。
3. 避免劇烈旋轉
有些人會喜歡把孩子放在自己膝蓋上坐著,然後讓孩子用力的向後翻躺,或是抱著孩子轉圈、大幅度動作等,這些動作對脖子脆弱無力支撐的孩子來說,是極度危險的,甚至對那些已經足以撐起脖子的孩子,是很容易因為這樣的動作受到傷害,引發嬰兒搖晃症候群。
4. 搖晃搖籃注意力度
很早之前中國的育兒方式中,就有「搖籃」這一物件,甚至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搖籃是嬰兒最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能夠哄孩子入睡,還能安撫孩子情緒。
然而如果過度依賴搖籃來安撫孩子,或是讓孩子儘快得到安撫而用力搖晃搖籃,對孩子來說,並不算是最好的安撫方式,也有可能引發嬰兒搖晃症候群。因此在使用搖籃時,一定要控制好使用的時間以及搖晃力度。
5. 避免寶寶頸部受傷
嬰兒搖晃症候群發作的真正原因,大多數都是頸部沒有得到良好的保護,從而使得頭部受到劇烈震動造成傷害,因此在孩子頸部能支撐起自己的腦袋之前,一定要護好孩子脆弱的頸部。
要知道,即便孩子能夠自己翻身、頸部已經有足夠力量撐起自己的腦袋,父母仍然不可鬆懈對孩子的頸部保護,仍舊都是父母應該要注意的點。
畢竟,孩子的頭部劇烈搖晃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造成的危害、後續的後遺症,都是身為父母不容忽視的,可能會因此造成彼此一輩子的遺憾,不管是對作為家長的你,還是被搖晃的孩子都是。
另外要提醒新手父母,三個月前的孩子容易有腸絞痛問題,可以使用飛機抱、豎抱的方法來緩解孩子的疼痛,倘若沒有辦法緩解就需要即刻送醫診治;五個月到九個月的孩子容易有腸套疊的危機,這是相當危險的症狀,應該儘速就醫才是最好的辦法。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