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的,寶媽們可別掉以輕心

2020-12-20 欣媽育兒經

鄰居紅姐的兒子3個月了,因為她忙於上班,所以兒子全權交給了婆婆。可能是男孩的原因吧,性格比較調皮,總也不躺,就喜歡讓大人抱著晃著。紅姐的婆婆還很年輕,對她來說,看個小孩輕而易舉,另外她也很寵愛這個孫子,所以紅姐才放心的把兒子交給了婆婆。

最近一段時間,寶寶變得嗜睡,精神也不太好,紅姐覺得寶寶是不舒服了,所以去醫院檢查了一下,後來醫生說寶寶得了「嬰兒搖晃症候群」,得這個病的原因就是婆婆長時間多次快速的搖晃寶寶造成的,幸虧來醫生及時,要不然後果很嚴重。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有這個「嬰兒搖晃症候群」,以前只知道搖晃寶寶不好,但卻不知道這麼後果這麼嚴重。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在嬰兒被以不正當方式搖晃過於劇烈,或經過長時間多次的快速搖晃造成的腦部傷害,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嬰兒死亡

為此我特意查閱了資料,發現好多寶寶都深受「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害。

曾經有一名23的年輕父親,在兒子出生不到3個月的時候,每次兒子哭鬧的時,他都會將孩子往空中拋起再接住,如此反覆,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安撫寶寶,結果卻因為孩子尚未發育完全的大腦組織承受不了這樣的激烈搖晃,引起了硬腦膜下腔出血。經過搶救,雖然挽留住了孩子的生命,但是孩子已經變成了必須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的植物人。

還有一位臺灣嘉義縣的新手爸爸,一邊走路,一邊搖晃82天的寶寶,哄他睡覺,由於搖晃力度過大,導致孩子患上了「嬰兒搖晃症候群」,最終不治身亡。

……

一個小小的生命,怎麼都承受得住父母如此的搖晃呢?我知道對於第一次當爸媽的人來說,哄小孩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果再碰到寶寶哭鬧,更是不知所措,我是該抱呢,還是不該抱呢,是該怎麼抱呢……這些問題你可能會覺得很簡單,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真的有很大難度。久而久之,他們會發現搖晃會讓寶寶變得安靜,停止哭鬧,因此覺得這樣哄睡寶寶是個不錯的選擇,殊不知這是害了寶寶。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臨床病例多發於0-4歲的寶寶,但是中國目前最易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是0-8個月的嬰兒。

一、嬰兒搖晃症候群發作時,大多數寶寶會有哪些症狀呢?

1、 基礎表現

寶寶哭鬧不止、食欲不振、頻繁嘔吐、嗜睡等這些症狀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基礎表現。

這些表現寶媽們很容易忽略,因為他們覺得是寶寶消化不良了,只需吃點治療腸胃消化的藥就可以了,尤其是奶奶輩的,他們甚至認為這只是小問題,不吃藥也會慢慢好的。

然而這類問題出現後,緊接著寶寶就會出現渾身抽搐、徹底失去意識,陷入昏迷等症狀,這時媽媽可能就會慌了,如果你依然不及時就醫,寶寶很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就算能夠保住寶寶的性命,也很有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留下嚴重的影響。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影響,往往是很難根治的。

2、 大腦內表現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大腦就跟豆腐塊一樣脆弱,你搖來搖去,大腦就會像豆腐一樣成為豆腐渣,可想而知,大腦內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嬰兒頭部的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例遠比成人大得多,嬰兒頭長佔身體的20%,而大人只有10%。並且嬰兒腦部發育還未穩固,頸部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震蕩。如果不停的搖晃嬰兒,或是將寶寶一次次的拋起來又接住,更容易使嬰兒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從而引起腦損傷。

「腦出血」是嬰兒症候群發作需要及時就醫的原因之一,這種病及時你治好了,也對神經系統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後果包括:腦損傷、失明、聽力損失、言語和學習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癲癇,甚至死亡等等。

在貴州,有個2個月的寶寶晚上哭鬧,媽媽抱起來怎麼哄都沒哄好,奶奶就抱起來使勁搖晃了幾下,孩子就停止了哭聲,慢慢的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後,寶寶不哭不鬧,怎麼逗都沒反應,還很嗜睡,後來去醫院檢查過後才知道寶寶得了搖晃症候群,可能會成為植物人

2016年,美國一個7個月大的寶寶,保姆為了讓她快速入睡,不停的搖晃孩子,造成了寶寶嚴重的腦部創傷。

2017年,澳大利亞一位爸爸餵完寶寶後,把寶寶放在了搖籃裡,用手搖動搖籃哄睡,可能是因為內急吧,所以搖晃時用的勁比平時更大了些兒。這個可能你覺得並沒有什麼,可偏偏因為這一次的疏忽,寶寶永遠沒有再醒過來。原因就是寶寶搖晃搖籃的力度太大,導致寶寶發生了「嬰兒搖晃症候群」,產生了頭暈、嘔吐,最後被這些嘔吐物給噎住,窒息而亡。

這都是一個個小生命呀,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可就是因為這個搖晃,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二、為了幫助寶寶遠離搖晃症候群,寶媽們記住別做這幾件事

1、不劇烈搖晃寶寶

搖晃往往是在安撫寶寶時不自覺做出來的動作。遇到寶寶哭鬧,作為寶媽你第一反應大概就是讓他停止哭泣吧,偏偏寶寶就喜歡讓媽媽搖晃,而且幅度越大就越喜歡。殊不知危險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因此千萬不要劇烈的搖晃寶寶。

安撫寶寶的方法有很多種,首先你要先知道寶寶為什麼哭鬧,是餓了尿了拉了還是病了,了解原因後,才好「對症下藥」。光劇烈搖晃不一定能夠安撫好寶寶。

2、 不拋接寶寶

很多人逗寶寶的時候都喜歡把他扔的高高的,然後再接住,這個「遊戲」甚至會讓寶寶感到興奮。家長可能就會想:「雖然費了點力氣,但寶寶開心了呀!」所以這個「遊戲」還是值得玩的。其實這個動作會讓寶寶脆弱的脖子得不到保護,從而引起腦部的劇烈震動,導致嬰兒症候群的發作。

包括你將寶寶直接拋到沙發或者是床上,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的腦部受到傷害,所以一定要避免這些動作的發生。

3、 不抱著寶寶做旋轉、用力翻躺等動作

有些人喜歡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坐著,然後讓寶寶用力的向後翻躺,或者抱起寶寶轉圈圈、大幅度動作等等,這些動作對於脖子脆弱無力支撐的寶寶來說,是極其危險的,甚至是已經能夠撐起脖子的寶寶也很容易因為這個動作而受到傷害,引發嬰兒搖晃症候群。

4、 不要劇烈搖晃搖籃

搖籃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每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既能哄睡寶寶又能安撫寶寶的情緒。

但是搖籃雖好,搖晃時也要注意分寸,你的過度搖晃,對於年幼的寶寶來說,或許並不是好的安撫方式,很有可能引發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籃可以用,但一定要注意時長和搖晃力度。

當然,除了這些外,也不要用力拍打3月以下寶寶的背部,不要不支撐脖子就抱寶寶起床或者放下去,不要不支撐脖子把寶寶背到背上,不要抓著寶寶肩膀前後左右晃,不坐沒有安全坐椅的汽車,不要抱著寶寶如鞦韆般前後大幅擺動,以及突然停住……這些動作看似再跟寶寶玩遊戲,實則是在拿寶寶生命開玩笑。

記住,永遠永遠不要劇烈搖晃寶寶!

作為父母最後悔的事情不是在孩子最需要保護的時候沒有保護好她,而是在孩子最需要保護的時候,你卻成為了幫兇。

相關焦點

  • 「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家長要注意,別存僥倖心理
    導讀:「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家長要注意,別存僥倖心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嬰兒搖晃症候群」多是這個動作造成,家長要注意,別存僥倖心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紐奶樂|寶爸寶媽必知,「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嚴重性
    「嬰兒搖晃症候群」這個詞可能家長們都比較陌生,那相信家長們一定有抱著寶寶的經歷吧,那你知道嗎?如果對寶寶過度用力搖晃,就會對嬰兒的腦部造成傷害,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紐奶樂嬰幼兒奶粉想說這就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元兇。紐奶樂嬰幼兒奶粉告訴你,要知道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腦部組織都如「豆腐」一般脆弱,只有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才能保護腦部組織的安全。
  • 紐奶樂|寶爸寶媽必知,「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嚴重性
    「嬰兒搖晃症候群」這個詞可能家長們都比較陌生,那相信家長們一定有抱著寶寶的經歷吧,那你知道嗎?如果對寶寶過度用力搖晃,就會對嬰兒的腦部造成傷害,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紐奶樂嬰幼兒奶粉想說這就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元兇。
  • 寶媽們要注意,搖晃嬰兒的後遺症可不只是暈!
    但是寶爸寶媽們可能不知道,你的搖晃未必是把寶寶安撫好了,說不定是把寶寶晃暈了!這不可不是玩笑話,更值得注意的是搖晃寶寶並不是只有把寶寶晃暈這一個壞處,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嬰兒搖晃症候群!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嬰兒搖晃症候群在中國又稱為是搖嬰症,是指寶爸寶媽們以不正確的方式搖晃寶寶,或者是長時間劇烈搖晃寶寶,最終造成寶寶的腦部傷害,甚至是死亡。據數據調查,目前這種臨床病理病例多發生於0-4歲的寶寶,8個月之內的寶寶為高發人群。
  • 警惕「嬰兒搖晃症候群」(圖)
    及時~掌握送醫時機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直接傷害是在大腦,腦細胞受損時所引發的症狀可輕可重。降低顱內壓的方法很多,視狀況不同,可選擇藥物控制(脫水劑或利尿劑)或手術等方法,除了增加嬰兒存活的機率,也儘可能將腦出血的後遺症減到最低。  可能引發的後遺症 腦部出血造成腦組織腫脹,進而壓迫腦神經,腦神經受損後是無法回復到原先的狀況的,存活的寶寶多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日後將會出現學習障礙、語言障礙及動作發展遲緩。
  • 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剛出生的嬰兒,都是在母親臂彎裡的搖晃中熟睡。然而這一舉動,很可能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近日,網友「@英國報姐」發微博稱,英國一名1歲的嬰兒,因哭鬧不止被父親搖晃導致腦損傷,父親也因此被判刑。現在,這名嬰兒已經3歲了。雖然當年被搶救了下來,但仍留下癲癇、無力等後遺症,這種病症被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
  • 大腦殺手「 嬰兒搖晃症候群 」 如何安全有效的哄睡孩子
    Cheyenn的媽媽把她的故事分享出來,希望家長們能注意控制情緒,提高對「嬰兒搖晃症候群」的重視。 無獨有偶,臺灣新北市某位新手父親生有三胞胎,因七個月女兒哭鬧不停,將女兒放在搖椅上搖晃哄逗,很快發現女嬰口吐白沫,呈昏迷狀態,夫妻倆趕緊將女兒送往醫院,可惜最終宣告不治。警員表示幼兒無明顯外傷,醫院分析可能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父親哄女嬰如果用力過度、劇烈搖晃,則有可能損傷嬰兒大腦。
  • 小心孩子患上嬰兒搖晃症候群,家長需注意
    而搖晃後產生的不良後果,在醫學界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嬰兒搖晃症候群是什麼?但是要知道,因為自己一時的氣憤難耐,可能會造成終身遺憾。1. 不能劇烈搖晃許多父母在安撫孩子時,會下意識的搖晃孩子,比如孩子的奶奶、爸爸等,但在這個過程中,倘若力度過大,或搖晃的太過劇烈,孩子脆弱的腦部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很有可能致使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發作。
  • 哄孩子時別做這個動作,嚴重時會導致嬰兒死亡
    爺爺奶奶們看到肉乎乎的小寶貝愛不釋手,一直把孩子捧在懷裡。寶寶哭了,就邊走邊左右搖晃地安撫;寶寶困了,就放在搖籃椅裡搖晃哄睡。最誇張的是寶寶的小叔叔,看到自己添了個可愛的小侄子,高興地把他拋到半空中逗樂。 看到這些場景,小劉心慌不已。可是她作為兒媳婦又不好直接說,只好讓老公去勸:「你讓他們別晃了,這樣對孩子很不好。
  • 七月女嬰莫名嗜睡原是患上嬰兒搖晃症候群 只因錯誤的搖晃方式
    淮安市民陳女士結婚三年後,才生了一個女兒,家裡人都非常疼愛這個孩子這兩天,陳女士發現女兒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總是嗜睡,隨後帶到醫院去檢查,被醫生診斷為嬰兒搖晃症候群。淮安市中醫院兒科主治中醫師胡玲說:「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因為嬰兒受到一些持續搖晃
  •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什麼?為了寶寶的健康,新手爸媽快關注起來
    這個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並且對大部分嬰幼兒都有效,所以成為了新手爸媽們的哄孩兒法寶。輕微的搖晃動作對嬰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搖晃過程中可以讓寶寶的腦部神經得到放鬆,從而加快入眠。但是新手爸媽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不管是跟寶寶玩鬧還是哄睡覺,搖晃動作是需要注意分寸的,突發性動作過大或力度過大,都會導致寶寶出現搖晃症候群的情況。
  • 寶寶嗜睡精神差竟因家長這個動作!這個錯誤你一定犯過……
    點擊上方「華商報」可快速關注哦! 陳女士7個月大的女兒總是嗜睡, 被醫生診斷為 「嬰兒搖晃症候群」。
  • 如何判別嬰兒搖晃症?預防嬰兒搖晃症應該這樣做
    別因大人一時的情緒,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痛!一名新手爸因受不了寶寶哭鬧,竟大力搖晃,導致寶寶發生『嬰兒搖晃症』,出現視網膜出血、呼吸微弱等症狀。一名年僅18歲的新手爸爸,在家中照顧即將滿月的女兒,卻因受不了女嬰不斷哭鬧而劇烈搖晃其手臂,藉以宣洩情緒,造成嬰兒搖晃症。事發當晚他與媽媽發現女嬰呼吸微弱,緊急送醫後,醫生發現女嬰兩眼都有視網膜充血情況,且有硬腦膜下出血情況,判定為外力造成。嬰兒搖晃症,4歲前都可能發生!
  • 安撫嬰兒,千萬不要搖晃!
    切忌不要在情緒用力激烈搖晃寶寶,造成其永久性腦部傷害。除了激烈搖晃寶寶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在抱或背的時候,必須給予寶寶頸部有力的支撐,並固定其頸部,避免搖晃寶寶頸部。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所謂「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infantsyndrome)」,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造成其腦部傷害,甚至死亡。
  • 7個月嬰兒被哄成「腦癱兒」,這些錯誤的哄睡方式,你還在用嗎
    01"嬰兒搖晃症候群"造成的傷害是永久性父母將孩子抱在懷中時,常常習慣性的會去搖晃孩子而父母因為控制不好力度,搖晃強度過大,導致很多孩子出現嘔吐、抽搐、嗜睡等不良反應,而這也被稱作"嬰兒搖晃症候群"。而"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孩子受傷並沒有明顯的外部傷痕,但他們腦部出現的損傷卻是永久性難以改變的。所以父母在哄孩子時,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式,避免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
  • 寶媽可別瞎高興,抬頭「3階段」了解一下
    事實上,孩子過早抬頭並不是什麼好事,寶媽們可別瞎高興了,寶寶抬頭的「3個階段」了解一下。寶寶過早抬頭也許並不是好事,寶媽們先別急著高興了小娜本身就是個好強的人,自從有了寶寶之後孩子的一點一滴她都十分在意,生怕自己的寶寶落了下風。
  • 做個有耐心的父母避免寶寶搖晃症
    根據以往文獻指出,許多嬰兒搖晃症的案例往往是大人情緒控管不佳所致,因為嬰兒哭鬧,而照顧者無法安撫或嘗試讓小孩安靜而不得要領時,憤怒之下失手造成的悲劇。因此嬰兒搖晃症又稱受虐性腦傷,目的是要修正大家對於搖晃的概念,會造成腦部傷害的,都是非常猛烈的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