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紅姐的兒子3個月了,因為她忙於上班,所以兒子全權交給了婆婆。可能是男孩的原因吧,性格比較調皮,總也不躺,就喜歡讓大人抱著晃著。紅姐的婆婆還很年輕,對她來說,看個小孩輕而易舉,另外她也很寵愛這個孫子,所以紅姐才放心的把兒子交給了婆婆。
最近一段時間,寶寶變得嗜睡,精神也不太好,紅姐覺得寶寶是不舒服了,所以去醫院檢查了一下,後來醫生說寶寶得了「嬰兒搖晃症候群」,得這個病的原因就是婆婆長時間多次快速的搖晃寶寶造成的,幸虧來醫生及時,要不然後果很嚴重。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有這個「嬰兒搖晃症候群」,以前只知道搖晃寶寶不好,但卻不知道這麼後果這麼嚴重。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在嬰兒被以不正當方式搖晃過於劇烈,或經過長時間多次的快速搖晃造成的腦部傷害,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嬰兒死亡。
為此我特意查閱了資料,發現好多寶寶都深受「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害。
曾經有一名23的年輕父親,在兒子出生不到3個月的時候,每次兒子哭鬧的時,他都會將孩子往空中拋起再接住,如此反覆,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安撫寶寶,結果卻因為孩子尚未發育完全的大腦組織承受不了這樣的激烈搖晃,引起了硬腦膜下腔出血。經過搶救,雖然挽留住了孩子的生命,但是孩子已經變成了必須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的植物人。
還有一位臺灣嘉義縣的新手爸爸,一邊走路,一邊搖晃82天的寶寶,哄他睡覺,由於搖晃力度過大,導致孩子患上了「嬰兒搖晃症候群」,最終不治身亡。
……
一個小小的生命,怎麼都承受得住父母如此的搖晃呢?我知道對於第一次當爸媽的人來說,哄小孩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果再碰到寶寶哭鬧,更是不知所措,我是該抱呢,還是不該抱呢,是該怎麼抱呢……這些問題你可能會覺得很簡單,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真的有很大難度。久而久之,他們會發現搖晃會讓寶寶變得安靜,停止哭鬧,因此覺得這樣哄睡寶寶是個不錯的選擇,殊不知這是害了寶寶。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臨床病例多發於0-4歲的寶寶,但是中國目前最易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是0-8個月的嬰兒。
一、嬰兒搖晃症候群發作時,大多數寶寶會有哪些症狀呢?
1、 基礎表現
寶寶哭鬧不止、食欲不振、頻繁嘔吐、嗜睡等這些症狀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基礎表現。
這些表現寶媽們很容易忽略,因為他們覺得是寶寶消化不良了,只需吃點治療腸胃消化的藥就可以了,尤其是奶奶輩的,他們甚至認為這只是小問題,不吃藥也會慢慢好的。
然而這類問題出現後,緊接著寶寶就會出現渾身抽搐、徹底失去意識,陷入昏迷等症狀,這時媽媽可能就會慌了,如果你依然不及時就醫,寶寶很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就算能夠保住寶寶的性命,也很有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留下嚴重的影響。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影響,往往是很難根治的。
2、 大腦內表現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大腦就跟豆腐塊一樣脆弱,你搖來搖去,大腦就會像豆腐一樣成為豆腐渣,可想而知,大腦內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嬰兒頭部的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例遠比成人大得多,嬰兒頭長佔身體的20%,而大人只有10%。並且嬰兒腦部發育還未穩固,頸部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震蕩。如果不停的搖晃嬰兒,或是將寶寶一次次的拋起來又接住,更容易使嬰兒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從而引起腦損傷。
「腦出血」是嬰兒症候群發作需要及時就醫的原因之一,這種病及時你治好了,也對神經系統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後果包括:腦損傷、失明、聽力損失、言語和學習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癲癇,甚至死亡等等。
在貴州,有個2個月的寶寶晚上哭鬧,媽媽抱起來怎麼哄都沒哄好,奶奶就抱起來使勁搖晃了幾下,孩子就停止了哭聲,慢慢的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後,寶寶不哭不鬧,怎麼逗都沒反應,還很嗜睡,後來去醫院檢查過後才知道寶寶得了搖晃症候群,可能會成為植物人。
2016年,美國一個7個月大的寶寶,保姆為了讓她快速入睡,不停的搖晃孩子,造成了寶寶嚴重的腦部創傷。
2017年,澳大利亞一位爸爸餵完寶寶後,把寶寶放在了搖籃裡,用手搖動搖籃哄睡,可能是因為內急吧,所以搖晃時用的勁比平時更大了些兒。這個可能你覺得並沒有什麼,可偏偏因為這一次的疏忽,寶寶永遠沒有再醒過來。原因就是寶寶搖晃搖籃的力度太大,導致寶寶發生了「嬰兒搖晃症候群」,產生了頭暈、嘔吐,最後被這些嘔吐物給噎住,窒息而亡。
這都是一個個小生命呀,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可就是因為這個搖晃,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二、為了幫助寶寶遠離搖晃症候群,寶媽們記住別做這幾件事
1、不劇烈搖晃寶寶
搖晃往往是在安撫寶寶時不自覺做出來的動作。遇到寶寶哭鬧,作為寶媽你第一反應大概就是讓他停止哭泣吧,偏偏寶寶就喜歡讓媽媽搖晃,而且幅度越大就越喜歡。殊不知危險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因此千萬不要劇烈的搖晃寶寶。
安撫寶寶的方法有很多種,首先你要先知道寶寶為什麼哭鬧,是餓了尿了拉了還是病了,了解原因後,才好「對症下藥」。光劇烈搖晃不一定能夠安撫好寶寶。
2、 不拋接寶寶
很多人逗寶寶的時候都喜歡把他扔的高高的,然後再接住,這個「遊戲」甚至會讓寶寶感到興奮。家長可能就會想:「雖然費了點力氣,但寶寶開心了呀!」所以這個「遊戲」還是值得玩的。其實這個動作會讓寶寶脆弱的脖子得不到保護,從而引起腦部的劇烈震動,導致嬰兒症候群的發作。
包括你將寶寶直接拋到沙發或者是床上,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的腦部受到傷害,所以一定要避免這些動作的發生。
3、 不抱著寶寶做旋轉、用力翻躺等動作
有些人喜歡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坐著,然後讓寶寶用力的向後翻躺,或者抱起寶寶轉圈圈、大幅度動作等等,這些動作對於脖子脆弱無力支撐的寶寶來說,是極其危險的,甚至是已經能夠撐起脖子的寶寶也很容易因為這個動作而受到傷害,引發嬰兒搖晃症候群。
4、 不要劇烈搖晃搖籃
搖籃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每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既能哄睡寶寶又能安撫寶寶的情緒。
但是搖籃雖好,搖晃時也要注意分寸,你的過度搖晃,對於年幼的寶寶來說,或許並不是好的安撫方式,很有可能引發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籃可以用,但一定要注意時長和搖晃力度。
當然,除了這些外,也不要用力拍打3月以下寶寶的背部,不要不支撐脖子就抱寶寶起床或者放下去,不要不支撐脖子把寶寶背到背上,不要抓著寶寶肩膀前後左右晃,不坐沒有安全坐椅的汽車,不要抱著寶寶如鞦韆般前後大幅擺動,以及突然停住……這些動作看似再跟寶寶玩遊戲,實則是在拿寶寶生命開玩笑。
記住,永遠永遠不要劇烈搖晃寶寶!
作為父母最後悔的事情不是在孩子最需要保護的時候沒有保護好她,而是在孩子最需要保護的時候,你卻成為了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