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老匠人將國粹納入杯中,168小時,72道工序,盡顯古典

2020-12-16 雷科技

大家好,我是所長,是每天買各種新奇好物找小雷做白老鼠的硬核剁手黨。

中華五千年歷史,關於瓷器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早燒制出瓷器的國家,瓷器文明歷史多達三千多年之久。

瓷器於我們日常生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日用品,吃飯的碗、盛菜的容器、湯勺,一日三餐,每一餐食它都在。還有茶杯、菸灰缸、花瓶,瓷器貫穿生活每個角落。

與此同時,瓷器又是能登上世界舞臺的閃耀明星,中國的活名片。

瓷器的英文china,與中國China僅一個字母之差。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瓷器,著迷且珍視。

這副《群神宴》由義大利畫家喬凡尼·貝尼尼創作於文藝復興時期,畫裡出現的瓷器是我國的青花瓷,而畫裡的人物並非凡人,他們是高高在上的神。

仔細觀察,《群神宴》裡中國瓷器被放在顯眼的位置,按照現在的話說,它就站在萬眾矚目的C位。

歷史記載,中國瓷器曾作為禮物獻給義大利的貴族,只有身份高貴的豪門貴族才能用瓷器,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中國瓷器有多貴重呢?

從拍賣會高昂的成交價格,到博物館裡瓷器佔據很大比重的藏品。中國瓷器蘊含著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悠長歷史,集精華於一器,美觀、意義重大。

而瓷器的背後,隱藏著中國匠人的大智慧和精湛工藝。

來自30年老匠人非遺工藝製作的仙芽杯,擁有國之美器的極致美,同時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中國匠人:168小時,72道工序,成就兩千件珍品

仙芽杯的製作技術,來自老匠人30年對非遺工藝的傳承。

他們將國粹納入杯中,每一隻仙芽杯,需要匠人耗費極大的心血打造,每一環節都要仔細把關。

第一步:混合材料。

要經過嚴格的等比例配比,再將其大力捶打壓成泥胚。

第二步:製作杯子胚形,也就是拉胚。

從一塊泥到仙芽杯雛形,老匠人歷經10多小時反覆打磨,為的是精益求精。

第三步:上釉、畫胚。

簡單來講,給杯子上色。

仙芽杯定位於國之美器,為了營造出古典宮廷的莊嚴氣勢,僅對內壁和濾芯上釉。

杯子的外壁則根據故宮城牆,繪製出歷經兩個朝代之後的斑駁感,賦予其勃勃生機。

採用特製的顏料,傳統的繪製手法,不求速度,重在美感。

第四步:高溫窯燒。

將定型的杯胚放進氣窯燒制,氣窯溫度高達3000多度,長達36小時窯燒。

工序之繁瑣,然而最後燒制出來的成品,合格率僅僅只有八成,仙芽杯彌足珍貴。

可以說,我們拿到手的仙芽杯,屬於精品中的極品。

內壁潔淨光滑,不存在任何瑕疵。

燈光照射下,濾杯通透,釉色明亮。

經得起精雕細琢,仙芽杯不僅只是一隻喝水的杯子,更是藝術品。

值得一提的,杯蓋上方的茶葉恰似一頁扁舟揚帆起舞,靈活動人。

它可是設計師經過一個月的巧思構想,多次反覆修改才最終定稿。

除了具有極佳的美感,它能掛在杯壁,不像普通杯子杯蓋要放在桌面,方便收納,也衛生。

化繁為簡,一人一壺一茶一世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茶杯的種類多得數不盡數。

根據質地不同,形狀不一,泡製出來的茶湯風味也不同。講究的人,泡製一壺茶對茶杯得精挑細選。

泡茶的步驟也極為講究。泡茶前的準備工作,衝洗茶具,熱水淋熱茶具、放置茶葉、開水衝泡至七八分滿、提壺下傾上提三次...

茶文化蘊藏著深厚文化,對於只想喝一杯熱茶提神的人,太勸退了。

仙芽杯化繁為簡,採用西式杯體,保留了東方的古典之美。

杯蓋為天,託盤為地,中間的茶杯為人,寓意天地人和。

一個人一隻茶壺,快速泡製一壺茶水,在個人小小世界裡享受美好生活。

巧妙設計,3分鐘泡製一壺好茶

仙芽杯可當做普通水杯用於喝水,用作茶杯泡茶方便又快速,適合當下快節奏生活。

濾芯裝置茶葉、茶包,倒入開水,蓋上杯蓋讓熱水泡開茶葉。

根據個人喜好不同,以悶茶的時間長短自由調控茶水濃度。

所長不愛喝濃茶,一般悶個3分鐘就可以,這時候的茶水剛好有清香的茶香味,入喉淡淡回甘。

只喝白開水太無味,奶茶高糖喝多容易胖,泡一壺茶暖胃也提神。

今日份養生男孩準時上線。平時午飯吃了油膩的東西,喝茶也可以解膩。

濾芯將茶葉和茶水分離,這樣我們就不喝到茶葉了。

託盤作為小小的盛水池,避免濾芯殘留的水漬滴落在桌面或者重要文件,超貼心。

細節方面,仙芽杯的杯柄為楠木材質,木質讓杯子更加古色古香。

相對陶瓷杯柄,它的隔熱效果略勝一籌,避免喝熱茶被燙到手。

中式的古典之美和西式杯體相結合,仙芽杯沒有濃重的中年風味,反而適合全年齡段,年輕人可用,中年人、老年人,男女都可以。

仙芽杯由禮盒包裝,用作禮物贈送長輩、朋友,精美不失排面。

有紅色、黑色、白色和綠色四種顏色可選,每一款均有唯美的名稱,雅致美妙。

最後總結,幾個值得買的原因:

集中國匠人傾心打造的仙芽杯,別有一番風味,彰顯個人格調。泡茶簡單又方便,茶水不滴漏、手柄不燙手。當禮物送朋友和長輩不失面子,精美杯子值得收藏。

相關焦點

  • 72道工序,鍛造一張「中國名片」
    然而卻鮮少有人知道,在這些精美的藝術品背後,有著「需經手72道工序,方可成器」的說法,一件手工瓷器的製作工序之複雜,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 水土是一切的起點,懷著對原材料的敬畏之心,制瓷匠人將水土幻化成精美雅致的杯杯盞盞。
  • 起良古法造紙:108道工序製成一張「蔡侯紙」
    2008年,村裡小學校長劉曉東被埋藏已久的文化使命感擊中,選擇在退休後不惜舉債恢復古法造紙。如今,「蔡侯紙」再面世、蔡侯紙博物館建成開放……68歲的劉曉東還在為這項技藝實現世界級非遺的夢想奮力前行——秦嶺腳下周至起良村,因為地理優勢,從漢代起就是造紙「重鎮」。村裡家家戶戶用構樹皮純手工36道大工序造出的「蔡侯紙」 又稱漢麻紙,因無公害用途廣供不應求。
  • 製作陶瓷的72道工序——煉泥
    在現代生活中,陶瓷已經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平時喝酒的酒杯、桌上擺放的筆筒;大到一人多高的陶瓷器物。陶瓷已經越來越受大眾的喜愛,那這些精美的陶瓷器具,是如何而來的呢?今天,小編就為您準備了製作的72道工序——煉泥。煉泥制瓷是最基礎的工序,器物的好壞往往在最初原料處理時就已經決定了大 半,所以我們製作工序也要從煉泥開始講起。
  • 夾江千年手工紙66歲匠人:專注造紙四十年 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用心
    據石全富老人介紹,每年五六月份山上苦竹、青竹等竹子長大,匠人們十幾二十人就會上山砍柴或者從附近買竹子取麻、去青(專業術語:泡竹子去掉青色)。獲得原料後,熬漿、晾紙等等,石全富都全程跟進。 通過對七十二道工序完整學習、實踐操作,以及除春節無休的每年三百多天、每日8到12小時的重複練習,最終,他掌握了精湛的技術。
  • 回放 傳承| 72道工序做剪刀,它為什麼這麼耐用?
    回放 傳承 | 72道工序做剪刀,它為什麼這麼耐用?回眸張小泉剪刀的製作,已有340多年歷史,72道精工工序。純手工剪刀到底有何驚豔之處?跟隨直播鏡頭,一起見證純手工剪刀的誕生。
  • 物產中國·涇縣油布傘|六代制傘人精雕細琢88道工序
    「2008年之前我們還是以實用傘為主,之後我們就加大了工藝傘投入。」實用雨具、影視道具傘、高檔禮品傘、收藏級工藝傘……各類傘都有。現在國民油布傘廠每年有10萬把傘飛往全國以及世界各地。35年來,鄭國民和油布傘廠經歷了沉沉浮浮,廠子裡的工人來來去去,「你都沒有時間消沉,每天就是做傘、搞市場調研、跑銷路,一心想著把傘賣出去,掙錢讓廠子撐下去。」
  • 非遺紹興丨一把扇子要經過72道工序100多個手工製作過程
    我們現在做一把黑紙扇,仍需經過72道工序才能闖過『三關』:不怕雨淋,不怕日曬,不怕褪色。」周雅定很是驕傲,從細節處不難看出,紹興王星記扇子從用料到做工,每一個環節都傾注著心血。王星記的扇骨,用的都是上等的竹木,甚至紅木、檀木等,黑紙扇用的是桑紙,黏合扇骨和扇面的是黃魚肚,為的是達到「一把扇子半把傘」的防水效果。從普通工人一步步成為掌門人的周雅定對制扇工藝、材料如數家珍。
  • 雲南95歲老匠人,他用83年只幹一件事
    他是雲南最老的匠人,95歲,依然不輟於油紙傘的製作;他是雲南從事工匠最長的人,長達八十餘年。雲南很多工藝絕活、山川好物之所以生生不息,就靠像他一樣的堅持,雲捲雲舒、花開花落,時間呼嘯而去,各種大事件、大變革奔湧而來,他們不為所動,只用「堅持」兩個字,回答一切。
  • 竹鍵盤出爐需30道以上工序
    江西生態較好,許多地方盛產毛竹,我省宜春、吉安等地的企業經過多年研發,成功生產出竹鍵盤等電腦配件,今後還將延伸到電腦主機、顯示屏外殼等多方面。13日,記者來到銅鼓縣一家竹製品生產企業實地了解此類環保產品的研發及製造過程。
  • 城·事(5)黃家烤肉:4個小時8道工序「烤「進非遺
    濟南,不僅人傑輩出,更有天賦地靈,風景秀麗,泉水眾多,城內72名泉爭湧,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千佛山峰巒秀麗,守護南界;大明湖潤物無聲,滋潤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為濟南的獨特風光。
  • 瀋陽老鞋匠造出亞洲最大手工皮鞋 詮釋匠人精神
    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把心傳做到最後,就是勝利。而讓與皮鞋打了40年交道的肖寶泰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在眼瞅70歲的時候幹了件大事兒,那就是用27天的時間製造出亞洲最大的純手工皮鞋。這隻巨鞋的製作者叫肖寶泰,從學徒到自立門戶,專注手工製鞋已有40年。老肖告訴記者,這隻三接頭皮鞋堪稱亞洲最大的手工皮鞋,耗費7張牛皮,所耗用的原材料可製作出40雙40碼皮鞋。對於製作巨鞋的初衷,老肖表示,一方面是想挑戰一下,另一方面也是想更加直觀地展現製鞋工藝,讓人們了解皮鞋製造的工藝和工序,對手工皮鞋有一個更充分的認識,傳播鞋文化。
  • 108道工序再現「燕京八絕」之首:景泰藍
    景泰藍同樣為「燕京八絕」之首,又名琺瑯,起源於元朝時的古老京都,盛行於明朝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顏色主要以藍色(孔雀藍和寶石藍)為主,故稱為景泰藍。 年拜中國國寶級工藝美術大師霍鐵輝為師。
  • 82歲老人堅守古法造紙60年,72道工序製紙,可保存千年
    據奉化地方史料記載,棠岙竹紙起源於明朝正德年間,至今已有500年。最興盛時,村裡光抄紙槽就有300多個。82歲的袁恆通仍然閒不住,在倉庫裡收拾存放的造紙原料苦竹。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自東漢以來,延續至今近2000年。棠岙竹紙起源於明正德年間,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這裡曾是商貿古道必經之地,產自這裡的棠岙竹紙隨著往來的客商走出這小小的山岙,有的甚至成為貢品進入皇宮。
  • 雲遊通州:手工藝人108道工序重振「東方奇葩」——景泰藍
    通州八景、古塔凌雲、福壽三多葫蘆尊……如今,通州手工藝人經過108道全部手工工序,再現這一質沉、色豔、藝絕的宮廷藝術。數古歷今,中國足以承載禮之高度的國寶重器,也唯有玉、瓷、錦、劍和景泰藍這幾種,而其中又以質沉、色豔、藝絕的國寶景泰藍為尊。 同樣,景泰藍也為「燕京八絕」之首,又名琺瑯。
  • 30道工序手工製作!久煮不糊,爽滑勁彈的山藥粉為你們找到啦
    歷經三年N次試驗、磨合,才將山藥和紅薯完美相結合,千辛萬難才能吃上這麼一根手工粉條,說是全國「獨一份」的都不過分!恪守古法,手工製作,純天然,無添加手工山藥粉條好吃,工序和過程卻不簡單,霜降之後從地裡刨出來的新鮮山藥,要經過粉碎、曝曬、打糊、揉面、曬絲等30道工序,才能把這純正的山藥粉做好。
  • 善璉小鎮的鋒穎江湖 120道工序打造湖筆「金名片」
    小鎮小橋流水、石砌河岸,盡顯江南水鄉風韻。特別是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從事湖筆製作這一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幾乎是家家出筆工,人人會制筆。 湖筆的製作需要經過12道大工序,120道小工序
  • 毒APP的多道鑑別查驗工序讓假貨不復存在
    基於在運動及潮流裝備鑑別領域多年的積累與沉澱,毒APP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添加了「毒APP多道鑑別查驗工序」,升級了電商保障機制,推出了"先鑑別,再發貨"的全新購物流程,對電商貨品實現了「強中心化的平臺監管」機制,讓售假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在經過毒APP所特有的多道鑑別查驗工序之後,毒APP的用戶就可以放心購買到品類豐富的且經毒APP鑑別為正品的運動潮流裝備。
  • 72道工序做成鉛山連四紙,竟然要失傳了?
    撰文 | 陳博文 圖片 | 網 絡 版權歸原作者 「鉛山唯紙利天下」,據清代武英殿刻書《古今圖書集成》中記載
  • 泰前街道廣生泉社區開展「揚國粹 慶元旦」古典書法臨貼作品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王曉云為弘揚中華優秀歷史文化,增進轄區居民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傳承書法之美,展示社區弘毅書院一年以來的學習成果,營造出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12月30日,泰安市泰前街道廣生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社區三樓弘毅書院舉辦「揚國粹、慶元旦
  • 道說中國傳統文化工藝,盡顯中國國粹
    而我們的社交禮儀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給外國友人饋贈禮品要儘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 而中國的傳統特色工藝品,一旦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而 贈禮的方式一般以面交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