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暑假已「餘額不足」,「神獸」即將歸籠。媽媽們終於要鬆一口氣了!
畢竟再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一到輔導學習和寫作業的環節,都會變成「雞飛狗跳」。
為什麼陪孩子寫作業這麼難?
很可能孩子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在蛋哥學習中百試百靈的學習方法-學習金字塔。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最初接觸這個學習金字塔的時候,我有點驚呆。
聽講、閱讀、視聽、演示,這全是我們這一代老師教的學習方法,如果哪位老師能讓學生自己演示,絕對算是好老師好方法了。
可就是這最好的方法學習內容留存率最高才30%,因為這些全是被動學習。
被動學習中,老師傾囊相授,學生死記硬背,最多是理解著記憶,效率算高的了。
再看看金字塔底部,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學習留存率有50%-90%,可謂是超高效了。
為什麼效率這麼高?專家說了,因為這些方法屬於主動學習。
這項研究成果可信麼?我和大家說說我的實踐過程。
討論、實踐和教授給他人,這三個方法在數學學習中是最好應用的。
北京人教版一年級的數學,偏向於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大家都在排隊領書,小紅排第三,小剛排第九,問他們之間有多少人?
剛開始的時候,蛋哥總是用九減三,這樣就錯了,他十分的不理解為什麼會錯。
我當然不可能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提醒他動手排排隊試試。
於是他用玩具當人來排隊,最後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我又讓他嘗試算算,排第二的人和排第七的人之間有幾個人,排第四的人和排第六的人之間有幾個人,等等。
數著數著,蛋哥驚叫一聲:「媽媽,我發現一個規律,問他們之間有幾個人,就是用排名相減,再減一。」
我問他為什麼?然後他就嗚哩哇啦的給我講了一堆,我不知道自己聽明白沒,但肯定的是蛋哥徹底明白這個問題了。
整個過程,我們一起在討論,用實物來演示,搞明白問題之後,他再給我講一遍,我相信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蛋哥都能輕易解決了。
很多時候,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著急給他答案,先讓他講講困惑在哪裡,很可能他自己講著講著就找到答案了。
蛋哥說:「媽媽,我不知道這道題怎麼做?」
我會問:「那你先說說,你的問題在哪裡?或者卡在什麼地方了?」
如果孩子不清楚問題在哪裡,我就問:「來,告訴媽媽,這道題你知道了什麼?」
蛋哥就開始自己分析,給我講解,然後自己把自己梳理通了,答案自然有了。
很多時候他講完,我再問他問題在哪裡?他會突然發現沒有問題了,特別開心。
蛋哥上過一個思維課程,有很多有意思的題目,每次他上完課,我會讓他給我講講這節課講了什麼,有沒有一些好玩的方法。
英語課也一樣,每次上完課之後,我會問蛋哥:「這節課老師講了什麼,教教我唄,讓我也學習一下,否則英語跟不上你的節奏了。」
這樣的互動學習成了一種習慣,無論蛋哥上了什麼課,有什麼心得,都會教我一遍。
羽毛球課,他教我怎麼向後退不摔倒。寫字課,他一筆一畫教我字怎麼寫更好看。科學課,他給我講實驗中注意事項和收穫,等等。
孩子是非常樂意當大人的老師,這樣除了鞏固知識以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學習更專注了,因為他不認真聽,就很難當我的老師了。
和孩子討論的時候,或者孩子講解的時候,切記!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否則壓力太大,會讓孩子感覺討論是一種負擔,幾次之後他就不願意和你講了。
只要孩子願意和你討論,願意給你講解,不管他說的多或者少,對或者錯,你都要從他的講解中找到亮點,以此來鼓勵他,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願意和你一起討論學習,實現高效學習。
趕緊試試和孩子一起討論,一起實踐,再讓孩子當一當你的小老師吧!掌握好了這樣的學習方法,以後輔導孩子寫作業,老母親就能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