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孫儷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兒子等等做數學題的搞笑瞬間。她納悶兒子為什麼要寫兩個答案在上面,兒子的回答,也讓人哭笑不得,他說有一個是對的,有一個錯的,你自己選。
我相信很多母親看到都會被氣吐血。之前朋友圈還有個刷屏新聞,說一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最後心梗住院了。
經歷過的人都知道,沒有一個家長能心平氣和陪孩子做完作業。很多家長為此也十分煩惱,自己平時上班已經累得夠嗆,回家沒得好好休息不說,還要被家裡的神獸,氣出內傷。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那麼孩子為什麼從小就那麼抗拒寫作業,家長有沒有想過,可能有些原因,跟自己有關。
1、幹擾物太多
為什麼很多人,在考試前都總喜歡去圖書館複習,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宿舍或者家裡有太多幹擾因素,讓他們無法好好沉下心來學習。所以要選一個有複習氛圍的地方,促使自己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同樣,孩子做作業的房間,可能因為有太多幹擾因素,例如,桌面上有電腦或者一些擺設,旁邊有他喜歡看到漫畫,玩具,這些都會讓正在做作業的孩子分心。
2、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自由
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一開始就拖拖拉拉,他們也有積極做作業的時候,但是當他們迅速做完作業,一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沒事做,就乾脆給他多做一套練習題,或者多報一些興趣班,想盡辦法去填滿孩子的空餘時間。
這樣反而會打擊孩子快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越快完成作業,就會被安排做更多的事情,那倒不如慢慢做,消磨一下時間。
3、家長的不良習慣影響孩子
孩子最擅長就是模仿,當家長平時出門,或者完成工作,都總是表現出一種拖拖拉拉,慢條斯理的樣子,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1、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客廳大聲播放電視或者笑的嘻嘻哈哈,那麼孩子怎麼能專心學習。
首先,要把孩子桌面清理乾淨,除了做作業的用品以外,其他東西都收拾好,不能讓它們分了孩子的心。
其次,家長也要做以身作則,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儘量不要看電視,或者做一些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情,自己可以在這段時間看看書,或者做一些相對安靜的事情,實在要看電視,最好也帶上耳機,不要幹擾到孩子。
2、把自由歸還給孩子
當孩子還是積極完成作業的階段,家長千萬不要犯上面提到的行為,不然孩子就會失去了做作業的熱情,反而變得拖拖拉拉。
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只要他完成了作業或者某些任務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己自由支配,可以看電視(注意控制時間),可以玩他自己喜歡的玩具,可以看書,家長不要過分幹預。孩子得到他想要的自由,他知道只要自己快速做好作業,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麼就能加強他做作業的動力。
3、言傳身教
在孩子面前,儘量改掉自己拖延的壞習慣,跟孩子共同進步,當孩子看到家長做事高效,就能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行為。
不要自己做不到,卻用高姿態要求孩子做到,這是非常不人性化的表現,只會讓孩子覺得,你憑什麼。
4、讓孩子知道,做作業是他的事
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不一定非要坐在孩子旁邊,這樣可能會讓他們覺得不自在。因為學習都是他們的事情,不是你的事。
如果家長在旁邊盯著孩子做作業,當孩子做錯了,或者猶豫的時候,家長就會指指點點,這樣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就會很大壓力,每道題目他都會看著家長的臉色來判斷自己是否做對。
有些家長就會對孩子的作業進行改正,發現孩子做錯就會幫他們改過來,這樣每次提交上去給老師的作業,都是準確無誤,老師就以為孩子全都掌握了,發現不了孩子哪個知識點還沒掌握。
讓孩子知道,做作業,考試是他的事情,家長可以幫他檢查完成了沒,但是裡面的對錯,就留給孩子自己做判斷。要是遇到孩子詢問家長,家長可以做適當的引導,但是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不然他們就不願意開動腦筋。
5、不要做「直升機父母」
什麼是「直升機父母」,就是家長不斷在孩子頭上,不肯離去,事無巨細幫他們處理生活,學習上的各種問題。
這種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他們生活,學習掃除一切障礙物,但是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日後長大,就很容易成為現在人所說的「巨嬰」,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貼心「的家長,成長路上他們什麼都沒有學會,出了社會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依賴家長。
只要一些孩子力所能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不妨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你漸漸會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強大。
6、做好時間管理
非常有必要,教會孩子做時間管理,將對他日後學習,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例如,孩子有三門作業,那麼預計孩子完成一項時間是十分鐘,或者半個小時,我們就可以在做作業之前把今天所有作業清單都列出來,每一項都標明完成的時間,等孩子完成後就可以在上面打勾或者劃掉。
因為時間是很抽象的東西,孩子在小時候可能還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我們可以利用具象的方式來呈現,例如用半個小時就代表一個圈圈,一張貼紙等等,讓孩子過好的理解時間的概念。
當他們看到清單上的任務一樣樣的被打勾,就會很有成就感。這個方法同樣適用在家長工作上面。
7、學會歸納和復盤
孩子在小學剛開始可能只有三門課,等逐漸長大,科目越來越多,那麼就越要對科目的作業和資料進行整理。
我們可以利用現在的文件夾,管理日記本或者其他整理資料的工具,讓孩子學會整理,可以把同一個科目的資料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自己沒掌握的試卷,練習放在一個文件夾,孩子對自己不同種類,不同難度的作業一目了然,學習起來就更加高效。
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復盤,定期一周,一個月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一個盤點,對不熟悉的地方加以強化。
通過一系列的分類,歸納,復盤,孩子就能很好的駕馭自己的學習,生活,學會自我管理。這個方法無論在讀書,還是日後出來工作,都是非常有用。
方法有很多,家長不單單要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更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是無形中成了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元兇,找出原因,並且對症下藥,嚴格執行,才能根治孩子拖延症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