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木工皇帝」朱由校的這些純手工作品,這才叫工匠精神

2020-12-13 蜀山筆俠

【本文由賨人客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皇帝的主要職責是幹什麼?當然是治理天下,作為最高權力的象徵,當他從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就不再屬於自己,而屬於整個天下,整個上層建築。

皇帝能不能有私人愛好呢?當然可以,他喜歡什麼還是可以去追求的,但一定要有個度,如果超出了這個度,那麼這個愛好就會演變為一場國家的災難。

比如,春秋時期的衛懿公,他特別喜歡鶴,隨時把鶴帶在身邊,打仗的時候也不例外,他還給鶴封爵和發放俸祿,把鶴看得比人還重要。

為了養鶴,衛國耗費了大量錢財,國庫虧空,入不敷出;為了斂財,衛懿公就從民間強加賦稅,弄得民怨四起、怨聲載道。當衛國遭受侵略的時候,沒人再為衛懿公效力,衛懿公最終戰死沙場,成為玩物喪志的典型。

再比如,書畫皇帝宋徽宗,他喜歡花石,就不顧一切地從全國各地徵集花石,結果導致了動搖大宋國本的「方臘起義」

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然而,還是有皇帝對自己的愛好樂此不彼,以致國破家亡。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木工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是大明朝倒數第二個皇帝(不算南明的話),諡號明熹宗。朱由校在位只有短短7年時間,但這7年卻是大明巨變的7年。

朱由校幹了兩件事情讓大明一步步墮向深淵:

1、內政

在內政上,他重用了歷史上最強悍的太監——魏忠賢。我們都知道:魏忠賢對大明朝的荼毒那是無以復加。

2、邊事

在對後金的作戰上,朱由校出現重大失誤,屢次撤換邊將,導致遼東戰場危如累卵。

有這兩大失誤,朱由校就足夠背負罵名了。導致朱由校出現這些昏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這個愛好——木工活

朱由校非常痴迷木工活,他整天就待在後宮裡搗鼓那些木頭。

清初人吳寶崖在他的《曠園雜誌》中記載:「(明熹宗)嘗於庭院中蓋小宮殿,高四尺許,玲瓏巧妙。」

明末清初人文秉在他的《先撥志始》也說到:「(明熹宗)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

天啟(朱由校年號)年間的內宮太監劉若愚在他的《酌中記》這樣描述:(熹宗)曾經用木桶鑿孔,內設機璜,往裡面灌水,打開機關,竟然能夠像噴泉瀑布一樣噴灑淋漓,美妙至極。

朱由校的木工作品有很多:

1、他喜歡雕刻小木人,經常雕刻身邊的妃子和藝伎,雕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雕完還派遣太監將這些小木人拿去宮外賣,竟被搶購一空。

2、他還喜歡雕刻袖珍版的亭臺樓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花草樹木,亭臺水榭,往來人僕,飛鳥走獸,均活靈活現,甚至連房梁上的鏤刻花紋也與真的一般無二。

3、朱由校有時在木工房一待就是幾天,為了在這裡休息,他自己設計了一張床。親自繪圖,鋸木釘板,很快就造出一張精美而實用的大床,還設計了一道機關,可以使床任意摺疊,移動方便,人躺在上面,還能根據自己的姿勢調整角度,讓人拍案叫絕。

4、朱由校還很具有工匠精神,每件作品都精雕細琢,寧缺毋濫。每次作品完成後,他都會讓親近太監們來評價,但凡聽到半點兒不如意的地方,馬上手起錘落,砸了重來,直到無可挑剔為止。

可惜,朱由校的傑作目前只有一件流傳了下來,就是一個木雕壺,請大家欣賞一下,如圖:

且不說材質,光上面的紋飾就讓人嘆為觀止,這樣的水平,不管放在哪個年代都是大師,可惜,他生錯了人家,如果不做帝王,他或許會成就更多曠世之作。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焦點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如何?他的這些作品,才是工匠精神
    那麼,讓朱由校醉心到不理朝政的愛好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是木工,他一生都在苦苦鑽研木工和建築技巧,生生將一個皇帝,當成了木匠。其也被後人稱之為「木匠皇帝」。 說到為何朱由校沉迷木工,還得從他的童年說起。他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朱翊鈞生前也不是個好皇帝,每天只顧自己貪圖享樂,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根本不聞不問。因此,朱由校從小就沒受過什麼教育,16歲登基那會,由於沒有什麼文化,他甚至還被稱為「文盲皇帝」。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怎樣?他的這些作品,讓現代人汗顏
    《曠園雜誌》記載,朱由校曾按照乾清宮的模樣,製作出了一座小宮殿,小巧精緻,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怎樣?他的這些作品,讓現代人汗顏。 其次,據史書記載,天啟年間,匠人製造的床還跟很久之前的模樣一樣,十分笨重,一戶人家請木匠造個床,還得請十幾號人搬,而且這床樣式普通,但用料卻非常繁多。
  •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怎麼樣?看看他的「高端」作品
    中國自秦朝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到清朝滅亡的2000年中,除了20多個王朝,400多個皇帝,這其中有堪稱千古一帝的聖君,也有昏庸殘暴的昏君。但要說哪個朝代的昏君最多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延續了276年出了16位皇帝的明朝了。
  •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實水平如何?看這幾件作品,才叫工匠精神
    皇帝在古代是一個風險最高的職業,也是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不過古代也有一些人,雖然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但是腦洞卻無窮的大,只想幹點兒別的事情來發揮自己無處釋放的才能。比如明熹宗朱由校,他身為一個皇帝卻特別喜歡做木匠,號稱木匠皇帝。
  •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實水平如何?看這幾件高端作品,就明白了
    而大明天啟皇帝朱由校,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卻唯獨愛上了木工活,坦率的說,朱由校這個愛好十分需要勇氣的,匠人在古代也是下九流的職業,朱由校能把木工變成了一種藝術,也是讓人欽佩,
  •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說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對號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極度的木匠痴迷愛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咱就講講這位大明朝傳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傳奇一生。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 不務正業的皇帝朱由校 中國歷史上的木匠皇帝
    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總會出現幾個很奇葩的存在,而在明朝,最奇葩的莫過於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因喜好木工,有「木匠皇帝」之稱。至於朱由校的木匠水平有多高,看看朱由校最得意木工作品《江山在握》就知道,它現在的價值已過億!
  • 朱由校作為有名的「木匠皇帝」,他在木工方面的造詣到底有多高?
    小編今天所說的這位皇帝,也不算是一個明君,但是他在工匠方面卻絕對是一把好手。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在位期間從來不看重權力,而是關注木工活,據說在當時很少有木匠能比得上他。那麼,這位當時號稱木匠功底第一的皇帝,他的工匠水平到底如何呢?
  •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水平咋樣?看看他這些「神級」作品
    明代的皇帝可謂是一個比一個奇葩,但是你絕對想不到天啟皇帝朱由校有多奇葩,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一股腦跑去和木匠搶工作,也許正是因為他有著皇帝的這一特殊身份,他的木工活水平才成為了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 木匠皇帝朱由校,藝術家級別卻只能當皇帝,光從歷史角度看不清他
    別的皇帝要麼充滿雄心抱負,要麼沉迷美色,醉生夢死,他只對打造木製品充滿興趣。就放下國家大事不說,那他的技術究竟多讓人服氣呢?朱由校痴迷木工技術,也喜歡雕刻,從做皇帝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為他的江山百姓倒吸一口涼氣。單就興趣愛好來看他,把他還原成一個普通的人,還真的不得不被他的聰明智慧做折服。朝政荒廢也就荒廢了,可他的藝術品成熟了。
  • 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竟如此之高
    朱由校的老爹是太子,但是這個太子不受皇帝喜愛,地位非常不穩固,而朱由校的母親王氏是一個才人,不受太子喜愛,在朱由校小時候王氏就逝世了,朱由校被李選侍代為撫養,在成長過程中,他被紫禁城裡的精雕細琢所吸引,就這樣朱由校走上了木匠這條不歸路,萬曆帝駕崩後,朱由校的老爹繼位,但是他老爹登基十天就重病不起,登基二十九天後就駕鶴歸西,這件事就是「紅丸案」,在此暫且不表。
  • 歷史上的三位木匠皇帝,朱由校只是其中之一
    要說到木工大家都知道,他們會做一些用品。古代的床,桌,座椅等等家用物品都需要木頭來做,這就衍生了一個職業——木匠,這個職業很早就出現了。今天要說的也是木匠,不過他們的木匠身份只是兼職,他們的主要職業是皇帝。
  • 從教育缺失角度看朱由校,從皇帝到全能型木工,如此奇葩的背後隱藏...
    公元1626 年,如同往常一樣,天啟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宮吃早點,突然大殿震動,皇帝他扔下飯碗,向交泰殿跑去。結果朱由校的貼身侍衛腦頂被砸裂。朱由校一人跑入交泰殿,躲到大殿的一張桌子下,不滿周歲的皇太子朱慈炅也在這場災難中被砸死。這場神秘爆炸,被當時人稱作「天啟大爆炸」是一次「古今未有之變」,朱由校成功僥倖逃命,堪稱幸運。
  • 小學生走進木工體驗中心感受工匠精神:一張桌子七個人雕兩年
    今(7)日上午,來自重慶各小學的數十名學生走進嘉迪樂青少年木工體驗中心,感受傳統木工藝術。  今日上午,數十名6-12歲的小學生來到體驗中心,好奇地感受著古典家具製作的傳統工藝,體驗中國工匠精神的魅力。
  • 皇帝能當到朱由校這個份上,明朝亡國那也是正常的
    明德陵,位於潭峪嶺西麓,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後葬於此,是明營建的最後一座帝陵,也是天啟皇帝朱由校與張氏皇后合葬的陵寢。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在位只有一個月時間的明光宗朱常洛突然被殺。這一消息引起了群臣的恐慌,都認為這一事件太離譜了。有的心懷不軌的人更是勾結起來,想趁亂渾水摸魚,剷除異己。幸運的是,光宗臨終前曾任命自己的長子朱由校為繼承人,這才沒有引起太大動亂。年僅16歲的朱由校,在明王朝禮部尚書劉一燝和吏部尚書周嘉謨等重臣的支持下,登基稱帝,即明太宗。熹宗做了皇帝之後,就只想玩玩,對國事毫不關心。只要不過分地要求,大臣們都會表示同意。
  • 朱由校一個投錯胎的木匠皇帝
    文/劉娟這是凌晨四點的時候,偌大的皇宮萬籟俱寂,遠遠的一聲雄雞報曉,劃破了寧靜的夜空。皇宮裡當然不會養雞了,皇帝不好這口兒,他呀,此刻正聚精會神地盯著自己的作品,眼神裡滿是得意……為了造這個微縮宮殿,他可是「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 一個投錯胎的皇帝,渾身都是科學細胞,兩項發明至今還在使用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有皇帝十六位,卻個個無比奇葩。比如愛吃美食的明仁宗,熱衷鬥蟋蟀的明宣宗,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明神宗等等。這些皇帝中,自然少不了不愛江山只愛木匠的文盲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資質聰明,秉性善良,不像他父親一樣愛好女色,荒淫無度。這似乎對衰弱的大明王朝是件好事,可是事與願違,朱由校當上皇帝後,並非忙於朝政,而是沉醉於木匠活,如果他生在現代,很有可能是一位科學家,因為在木工技藝方面,他有許多發明創造,有兩項至今還在使用。
  • 他被稱為「木匠皇帝」,不愛江山愛木工,「奇技淫巧」讓人嘆服!
    中國封建帝制持續了數千年,期間朝代不斷興衰更迭,一共在位了494位皇帝。其中不乏秦始皇、漢武帝、康熙這樣有才能,政績卓著的「千古一帝」,也有周幽王、楊廣這樣的昏君和暴君,還有一些皇帝在位期間碌碌無為,對江山社稷之事毫無興趣,卻在其他領域天賦異稟,今天要說的這位不愛江山愛「設計」,還被稱為木匠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其實在古時候,木工行業是很不入流的,木匠也屬於下九流的範疇。
  • 德州小朋友手工製作木工作品 人人都當「小魯班」
    齊魯網2月8日訊(山東臺德州站 趙勝楠 通訊員 王曉靜)2016年2月8日,德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小魯班」木工坊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手工製作活動。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解傳統木工知識、木工的職業特點,魯班等代表人物。通過設計、選材、分料、切割、打磨、粘合、裝飾七個程序,設計並製作筆筒等木工作品。每位孩子年齡都不大,但做起木工來都一絲不苟,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運用鋸、曲線鋸、電動小工具機、砂紙等工具製作。有將筆筒製作成小機器人的,有將筆筒添加卡通臉譜的,有將筆筒繪畫上國旗顏色的,又將筆筒命名為「彩色空間的黑色雨點」的。
  • 有皇帝畫畫,也有皇帝愛詩詞,那你知道有位愛木頭活兒的皇帝嗎?
    眾所周知,中華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淵遠歷史,數千年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王朝更迭,出現過的皇帝就有好幾百位。這些皇帝的愛好也各不相同,有愛好音樂戲曲的李存勖,有愛好詩詞的李煜,也有愛好畫畫的趙佶,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喜歡做木工的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