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華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淵遠歷史,數千年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王朝更迭,出現過的皇帝就有好幾百位。這些皇帝的愛好也各不相同,有愛好音樂戲曲的李存勖,有愛好詩詞的李煜,也有愛好畫畫的趙佶,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喜歡做木工的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也稱作天啟皇帝。他是明朝第15個皇帝,也是倒數第二個,他15歲登基,23歲英年早逝。
朱由校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要論做木匠活,他堪稱"賽魯班",他做的床、房屋和假山等等可謂是巧奪天工。可論起做皇帝呢,許多人則認為朱由校十分不稱職,讓魏忠賢等奸佞有機可乘,從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朱由校心靈手巧,製造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精巧絕倫。史傳天啟帝曾經在宮中仿照乾清宮的樣式,做了一座微縮模型宮殿,高不過三四尺,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還有一次他竟然做了個花園,裡面有路可以走人,水可以流動,鳥在裡面還可以唱歌。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天啟帝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史書記載:"明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不少時日他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
明熹宗的木工技藝高超,令世人驚嘆,但身為皇帝,不愛上朝的他就顯得非常地不務正業,被認為是不學無術的"昏君",甚至現代許多人認為他是"大字不識"的文盲,明熹宗真是文盲嗎?
明史學家孟森說明熹宗是"至愚至昧之童蒙",朱東潤說他是"一字不識,不知國事",王桐齡評價他是"熹宗一黃口孺子,生長深官,育於宦官、宮妾之手,既未教養於未即位之前,豈能責其明斷於已即位之後"。再加上明熹宗喜好木作,一些學者更是將其視為頑童。在這樣的影響下,各種通俗類作品中多將天啟帝描述為一位文盲皇帝,木匠皇帝,這顯然是誇張描述。
不可否認,由於政治問題,明熹宗在登基前的確未受到良好教育,但這不代表他在童年未受過教育,根據《酌中志》的記載,在明熹宗兒時宮中就有太監教他讀書寫字"先帝髫齔時,教習書仿者,光廟伴讀吳進忠也。宮中私自答應誦書習字,劉良相也。"明熹宗還曾賜太監王安御書題扇"(王安)曾蒙先帝御書'輔朕為仁明之主'七字於扇以賜之。"
而明熹宗登基就立即開始了經筵、日講等儒家教育,根據謝貴安的《明熹宗經筵日講述論》的統計,明熹宗共舉行了160次日講,其中泰昌元年3次、天啟元年44次、二年共19次、三年33次、四年1次、五年33次、六年20次、七年7次。
而明實錄,以及熹宗朝的講官都記載過講官觀看明熹宗練習寫字書法,清代學者朱彝尊更是曾親見的天啟的三道手敕,可見無論明熹宗文化水平高低,他都不應該被稱之為文盲。
那麼,明熹宗是"不學無術"的昏君嗎?
明熹宗朱由校沉迷木工,寵信宦官魏忠賢,致使朝廷議論紛紛。魏忠賢原本就是一個市井無賴,大字不識,卻被朱由校提拔至司禮秉筆太監的位置。朱由校念舊情,所以他對自己的奶媽客氏非常好。朱由校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專權,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到處陷害忠良,毒殺後宮的嬪妃。朱由校識人不明,自己手底下的人迫害忠良,這確實是他的"罪狀"之一。然而,朱由校真的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昏君嗎?有三件事可以證明朱由校到底是不是昏君。
第一件事,朱由校善待親人師友。朱由校顧念奶媽客氏的哺育之恩,善待她,尊敬她,以至於奶媽在後宮作威作福。另外,朱由校不喜歡他的皇后張嫣,即使在魏忠賢和客氏的攛掇下,也沒有廢除廢除張皇后。不僅如此,朱由校對自己的兄弟也很好,朱由檢是他的兄弟,對他的皇位很有威脅,可是坊間還盛傳著兩句他跟朱由檢之間的對話:"吾弟當為堯舜"、"我做幾年時,當與汝做!"這兩句話現在聽起來有點悽涼,但同時也讓人感動。自古帝王家深宮厚幃哪有這樣的感情,試看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隋煬帝的弒父殺兄,說明朱由校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厚道人。所以,在他的眼裡皇位和親情相比,親情才是更需要珍視的。
第二件事,他看出了朝廷的問題所在。明朝後期,朝堂上的大臣和言官相互推脫責任,不幹正事。朱由校當皇帝之後,因為這個問題,多次斥罵大臣。但是,這些大臣都不把他這個小皇帝的話放在心上,無奈之下,朱由校培養了自己的人馬,這才有了魏忠賢。他能想到任用宦官來制衡當時朝廷中一家獨大的文臣集團東林黨人,可見他的政治眼光和手段。
第三件事,朱由校很有軍事戰略眼光。朱由校早早就看出了皮島的重要性,所以他多次嘉獎皮島總兵毛文龍,並要求朝堂要積極配合毛文龍。當時努爾哈赤的老巢就在其附近,如果操作得當,能對後金髮揮很大的牽制效果。而此時,朝廷的一些大臣對此事漠不關心,覺得無關緊要,朱由校卻意識到了皮島的重要性,他屢次下旨嘉獎毛文龍,其中有言"復遼之基,端在斯乎", 並要求朝廷上下積極配合。由此看來,朱由校確有很獨到很精準的軍事戰略眼光,有謀略有見識,怎麼可能是文人口中的"凡事憒憒"呢?
朱由校重親情,有政治眼光有手段,也有軍事戰略為什麼有後人給他的評價是昏君呢?大概是培養出了魏忠賢吧,只是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人會加劇明朝的滅亡。這位有才華的手藝人,有人情味的君主,在短暫的生命裡力挽大明的狂瀾顯然是不可能的,若天以延年,後面的事又有誰說得準呢。歷史都為後人編撰,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朱由校是昏君還是有才華的手藝人,就在於自己更能接受哪個方面的事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