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帝畫畫,也有皇帝愛詩詞,那你知道有位愛木頭活兒的皇帝嗎?

2020-12-18 騰訊網

眾所周知,中華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淵遠歷史,數千年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王朝更迭,出現過的皇帝就有好幾百位。這些皇帝的愛好也各不相同,有愛好音樂戲曲的李存勖,有愛好詩詞的李煜,也有愛好畫畫的趙佶,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喜歡做木工的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也稱作天啟皇帝。他是明朝第15個皇帝,也是倒數第二個,他15歲登基,23歲英年早逝。

朱由校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要論做木匠活,他堪稱"賽魯班",他做的床、房屋和假山等等可謂是巧奪天工。可論起做皇帝呢,許多人則認為朱由校十分不稱職,讓魏忠賢等奸佞有機可乘,從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朱由校心靈手巧,製造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精巧絕倫。史傳天啟帝曾經在宮中仿照乾清宮的樣式,做了一座微縮模型宮殿,高不過三四尺,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還有一次他竟然做了個花園,裡面有路可以走人,水可以流動,鳥在裡面還可以唱歌。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天啟帝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史書記載:"明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不少時日他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

明熹宗的木工技藝高超,令世人驚嘆,但身為皇帝,不愛上朝的他就顯得非常地不務正業,被認為是不學無術的"昏君",甚至現代許多人認為他是"大字不識"的文盲,明熹宗真是文盲嗎?

明史學家孟森說明熹宗是"至愚至昧之童蒙",朱東潤說他是"一字不識,不知國事",王桐齡評價他是"熹宗一黃口孺子,生長深官,育於宦官、宮妾之手,既未教養於未即位之前,豈能責其明斷於已即位之後"。再加上明熹宗喜好木作,一些學者更是將其視為頑童。在這樣的影響下,各種通俗類作品中多將天啟帝描述為一位文盲皇帝,木匠皇帝,這顯然是誇張描述。

不可否認,由於政治問題,明熹宗在登基前的確未受到良好教育,但這不代表他在童年未受過教育,根據《酌中志》的記載,在明熹宗兒時宮中就有太監教他讀書寫字"先帝髫齔時,教習書仿者,光廟伴讀吳進忠也。宮中私自答應誦書習字,劉良相也。"明熹宗還曾賜太監王安御書題扇"(王安)曾蒙先帝御書'輔朕為仁明之主'七字於扇以賜之。"

而明熹宗登基就立即開始了經筵、日講等儒家教育,根據謝貴安的《明熹宗經筵日講述論》的統計,明熹宗共舉行了160次日講,其中泰昌元年3次、天啟元年44次、二年共19次、三年33次、四年1次、五年33次、六年20次、七年7次。

而明實錄,以及熹宗朝的講官都記載過講官觀看明熹宗練習寫字書法,清代學者朱彝尊更是曾親見的天啟的三道手敕,可見無論明熹宗文化水平高低,他都不應該被稱之為文盲。

那麼,明熹宗是"不學無術"的昏君嗎?

明熹宗朱由校沉迷木工,寵信宦官魏忠賢,致使朝廷議論紛紛。魏忠賢原本就是一個市井無賴,大字不識,卻被朱由校提拔至司禮秉筆太監的位置。朱由校念舊情,所以他對自己的奶媽客氏非常好。朱由校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專權,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到處陷害忠良,毒殺後宮的嬪妃。朱由校識人不明,自己手底下的人迫害忠良,這確實是他的"罪狀"之一。然而,朱由校真的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昏君嗎?有三件事可以證明朱由校到底是不是昏君。

第一件事,朱由校善待親人師友。朱由校顧念奶媽客氏的哺育之恩,善待她,尊敬她,以至於奶媽在後宮作威作福。另外,朱由校不喜歡他的皇后張嫣,即使在魏忠賢和客氏的攛掇下,也沒有廢除廢除張皇后。不僅如此,朱由校對自己的兄弟也很好,朱由檢是他的兄弟,對他的皇位很有威脅,可是坊間還盛傳著兩句他跟朱由檢之間的對話:"吾弟當為堯舜"、"我做幾年時,當與汝做!"這兩句話現在聽起來有點悽涼,但同時也讓人感動。自古帝王家深宮厚幃哪有這樣的感情,試看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隋煬帝的弒父殺兄,說明朱由校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厚道人。所以,在他的眼裡皇位和親情相比,親情才是更需要珍視的。

第二件事,他看出了朝廷的問題所在。明朝後期,朝堂上的大臣和言官相互推脫責任,不幹正事。朱由校當皇帝之後,因為這個問題,多次斥罵大臣。但是,這些大臣都不把他這個小皇帝的話放在心上,無奈之下,朱由校培養了自己的人馬,這才有了魏忠賢。他能想到任用宦官來制衡當時朝廷中一家獨大的文臣集團東林黨人,可見他的政治眼光和手段。

第三件事,朱由校很有軍事戰略眼光。朱由校早早就看出了皮島的重要性,所以他多次嘉獎皮島總兵毛文龍,並要求朝堂要積極配合毛文龍。當時努爾哈赤的老巢就在其附近,如果操作得當,能對後金髮揮很大的牽制效果。而此時,朝廷的一些大臣對此事漠不關心,覺得無關緊要,朱由校卻意識到了皮島的重要性,他屢次下旨嘉獎毛文龍,其中有言"復遼之基,端在斯乎", 並要求朝廷上下積極配合。由此看來,朱由校確有很獨到很精準的軍事戰略眼光,有謀略有見識,怎麼可能是文人口中的"凡事憒憒"呢?

朱由校重親情,有政治眼光有手段,也有軍事戰略為什麼有後人給他的評價是昏君呢?大概是培養出了魏忠賢吧,只是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人會加劇明朝的滅亡。這位有才華的手藝人,有人情味的君主,在短暫的生命裡力挽大明的狂瀾顯然是不可能的,若天以延年,後面的事又有誰說得準呢。歷史都為後人編撰,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朱由校是昏君還是有才華的手藝人,就在於自己更能接受哪個方面的事實罷了。

相關焦點

  • 不愛美女愛木頭,當了皇帝做木匠,朱由校究竟是怎麼想的?
    當然,還有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皇帝,比如說周幽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了,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傾城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結果導致江山美人一塊兒丟了。這歷史上的皇帝大多都是這樣,有的呢,既愛江山也愛美人,也有既不愛江山,也不愛美人的,而獨獨鍾愛玩兒木頭的皇帝,這個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明熹宗朱由校。
  • 這位皇帝不愛江山,不愛美女,論「木匠皇帝」的功與過!
    後來一打聽不要緊,在知道所謂的天朝上國竟然有一個不識字的皇帝,頓時對明朝沒有了以往的尊重,甚至回去之後再也沒來明朝進貢。要說朱由校雖然不認識幾個字,但是那是因為他根本不感興趣啊,按說當皇帝的人即使出身草莽不認識字,也會對權力有著巨大的欲望。但是,我們的天啟皇帝所謂的志趣卻根本不在國家大事的決斷上面,而是喜歡做木工!
  • 皇帝讀書不用功怎麼辦?皇帝老師有辦法讓皇帝「屈服」
    在古代,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國家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須絕對臣服於皇帝的權威。不過,皇帝的權力雖然至高無上,但說白了也是凡眼肉胎,和普通人一樣需要吃飯、睡覺,有七情六慾。
  • 歷史上的三位木匠皇帝,朱由校只是其中之一
    要說到木工大家都知道,他們會做一些用品。古代的床,桌,座椅等等家用物品都需要木頭來做,這就衍生了一個職業——木匠,這個職業很早就出現了。今天要說的也是木匠,不過他們的木匠身份只是兼職,他們的主要職業是皇帝。
  • 秦朝有幾位皇帝
    秦朝一共有幾位皇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傳三世,共 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共兩帝一王分別是:始皇帝嬴政,二世胡亥,秦王子嬰。
  • 為了一塊木頭此皇帝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結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為了一塊木頭此皇帝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結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自從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大火之後,很多人都開始喜歡看盜墓小說,說起來,盜墓這一現象自古就從沒停止過,尤其是很多帝王的陵墓,更是頻頻遭殃,誰讓他們生前地位尊貴,死後也要帶著各種稀世珍寶陪葬呢
  • 明朝最有爭議的皇帝——正德皇帝
    而且明武宗他也不是瞎胡鬧,正德12年,蒙古小王子犯邊,正德皇帝就親自帶著部隊上了,然後取得了應州大捷,從此之後,蒙古幾十年不敢再犯,所以說人家還是有一定水平的。但是可惜的是,明武宗的這場戰果被人家黑了。要知道這場戰爭,明軍出動了大概五萬人,然後敵方大概是3.5萬人,七八萬人在那裡打了一天,結果他的傷亡統計是這樣的:明軍陣亡52人,敵軍陣亡16人。
  • 古代一共有408位皇帝,只有這個省沒有出過皇帝,猜一下是哪個?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獨創皇帝這個詞,從這以後,它就成了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使用了兩千多年,嬴政是第一個,所以自稱始皇帝。而溥儀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從始皇到溥儀,中國經歷了2132年,一共是408位皇帝。這其中,不包括,未在位,去世後被追封的73人。
  • 他被稱為「木匠皇帝」,不愛江山愛木工,「奇技淫巧」讓人嘆服!
    中國封建帝制持續了數千年,期間朝代不斷興衰更迭,一共在位了494位皇帝。其中不乏秦始皇、漢武帝、康熙這樣有才能,政績卓著的「千古一帝」,也有周幽王、楊廣這樣的昏君和暴君,還有一些皇帝在位期間碌碌無為,對江山社稷之事毫無興趣,卻在其他領域天賦異稟,今天要說的這位不愛江山愛「設計」,還被稱為木匠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其實在古時候,木工行業是很不入流的,木匠也屬於下九流的範疇。
  • 末代皇帝溥儀有幾個絕活,一個很少有皇帝會,另一個救了他的命
    ,溥儀有3個絕活,另一個很少有皇帝會,還有一個讓考古專家都汗顏。故事就從溥儀退位之後說起吧,一個曾經登上過皇位的人會接受平凡的生活嗎?起初的溥儀內心也存在掙扎,其實他是想翻身的,但是退位的皇帝根本就無人愛搭理,只有日本人看上了他,覺得他是個可以利用的人,於是他們不惜出錢扶持他上位,溥儀就滿心歡喜的當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 【漲知識】皇帝的小名: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質樸親民的小名
    與常人一樣,威嚴的皇帝也有難登大雅之堂的小名。 漢唐以來,一些皇帝為了方便百姓避自己的名諱,愛用生僻字,如漢元帝劉奭,唐僖宗李儇,宋孝宗趙眘,明孝宗朱祐樘等,可他們的小名卻與常人一樣通俗。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你是不是也很好奇清朝皇帝一天都做些什麼呢?5:00 起床上朝清朝的皇帝大概十天才上一次朝,如果皇帝比較勤奮的話,上朝的頻率也會高一些。但無論上不上朝,皇帝的起床時間都是固定的,大約在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小太監會把皇帝叫起來,然後穿衣洗漱。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回過來看,當時就有官員向崇禎皇帝建議,減免對農民的賦稅,不過崇禎皇帝認為,當前是剿匪為重,輕徭薄賦那是以後的事,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苛捐雜稅會引發新的農民起義,最終自食其果。可惜,崇禎不愛惜江山,只愛偉大光明正大的虛名,不敢議和,實際上朝廷上還是有支持議和的,朝廷有爭論,是正常的,做皇帝就要敢於果斷決策,多幹實事,少高幹闊論。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其他封建王朝,到最後的幾個朝代都是各種無能,各種享受,最後江山斷送也屬正常。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的是個玩物喪志的皇帝嗎?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今天咱們要聊的這個哥們兒被稱為崇禎他哥,木匠皇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大概有兩個標籤,傻子和木匠。其實我覺得未必,既然他能在皇位之爭中脫穎而出,那定然有過人之處,舉兩個例子。第三,敵人來襲的時候怎麼保護城外的耕地,老袁是一問三不知,三問九搖頭,最後老朱告訴他,取勝沒有那麼簡單,你還是踏踏實實的,該幹啥幹啥吧,由此可見他比袁崇煥的軍事才能更高。第二,老朱臨死之前找到他弟弟,也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告訴他說,魏忠賢可用。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下)含皇帝野史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6.乾隆皇帝-和珅有龍陽之好。乾隆是清朝第6位皇帝,與前輩康熙共創康乾盛世,在位期間屬於清朝的鼎盛時期。歷時68年,終於平定準噶爾,並派手下紀昀紀曉嵐編撰《四庫全書》,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總結整理,是一部大成之作。
  • 明朝王爺當皇帝的4位仁兄,第一個最霸氣,第二個好皇帝卻最悲催
    明朝有這麼四位仁兄,是以王爺身份當上皇帝,然而由於他們性格不同、處境不同,也有很大差異,今天我們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說一說這4位走王爺路線的皇帝。 第一位最霸氣,這位仁兄知名度很高,即便是我不說是誰,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為何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能夠稱"明成祖"?
  • 木匠皇帝朱由校,藝術家級別卻只能當皇帝,光從歷史角度看不清他
    明朝的那些奇葩的皇帝真的傻嗎?就論治國來說,明朝確實出了許多奇葩的皇帝,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太過於荒唐,甚至有點好笑。論讓人印象最深的皇帝就是朱由校,他身為皇帝,沒把國家管理得風生水起,卻把木匠當得登峰造極。
  • 史上關係最硬皇帝:父母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和侄子也是皇帝
    歷史上有很多皇室子弟的關係很硬,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愛新覺羅·溥任,他的哥哥溥儀,大伯光緒都是皇帝,奶奶更是慈禧。但是在唐朝歷史上,也有一位皇帝的地位非比尋常,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導致他的身份極為特殊,到底有多特殊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一夫一妻制,明代有位皇帝就這樣幹了,發明了一個東西至今還在用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就會問了,這個還用講嗎,一夫一妻制,這個不是明擺的事嗎?對!沒錯,你講的是現代,那古代的皇帝呢?這個肯定會有很多的大朋友就會說了,那還用說嗎,肯定很多的啦,整個皇宮後院美女不都是他的老婆,這個,也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為什麼這樣說?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