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本
心的重建
本文分享的好書《心的重建》,教會我們面對失去時該持有的正確態度,消除對失去的誤解,接納真實的自己,尊重自己的傷痛,正視它並且及時療愈傷痛,做到為自己負責,並通過解釋走出傷痛的幾個階段引出如何走出傷痛,學著擁抱自己美好的人生。
希望這本書能讓大家從此改變對失去的固有態度,接受失去的現實並利用好失去帶來的自省機會,學會從各種經歷中收穫和成長。
美國心理治療師露易絲·海為第一作者所寫的《心的重建》告訴我們關於失去以及失去後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如果你在生命中曾經經歷過嚴重的失落,無論是創業失敗、失戀,還是身邊人的離世,這本書都能幫到你。對於很幸運地沒有經歷過重大失落的人而言,本書能起到一個預防作用,讓我們的心理更加健康,培養應對未來生命中種種挑戰的能力。
我們很多人都對失去有一定的誤解,我們會認為失去的本質偏向於一種否定。倘若身邊有人離開或者關係破裂,我們很可能產生一種錯覺,會感覺好像自身缺少了一部分,但實際上這並不是真的。因為得到和失去一直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這都是我們所要經歷的生活狀態,那些不合適的部分,隨著生命的變化進展就會以各種方式離開。此時,我們要麼陷入因失去而產生的痛苦中,默默地消化這種難受,要麼意識到這是對我們而言的一個好時機,如果進行自我重新審視並調整,還能進一步地發展自己的生命。我們可以以客觀的角度去審視過去,觀察當時自己的狀態和想法,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那樣的想法以及是否有補救的方法。比如,書中提到了一位不自信的女生卡拉的故事。她很漂亮,有趣又聰明,但是她自認為不夠有魅力,一無是處,找不到真愛。後來,通過審視自己,她承認自己原來是內心空虛,渴望依賴他人,所以,她想到的辦法就是每天用不同的方式去扭轉這種認知。
比如,每一天起床時都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說「我很優秀,我愛自己,我可以做到的」這種積極向上的話語。也就是說,她每天都「假裝」自己已經做到了,然後具化自己是一個正在被愛包圍的人,她的這個方法便是用積極的想法去替代之前消極的想法,然後保持下去,維持一定的時間後,她便真正地做到了,而且是身體與思想的一致。
我們要知道的是,當我們每經歷一場失去,我們都可以藉機深度地挖掘自己關於感情和生活的扭曲想法並嘗試著改變。我們現在也不能避免地會遇到失戀的情況。對此, 我覺得對於大家而言較為重要的一課是你不能給他人你並未擁有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思你可以理解為,如果你沒有學會自愛,就不要妄想著讓其他人去愛你,如果你自身就嫌棄自己,同樣也很容易被他人拋棄。我們或多或少都在關係中迷失過自己,把安全感、幸福感甚至自己活著的意義都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無視並放棄了對自己生命的責任和對生活的掌控。本書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面誠實的鏡子,它能照出你最真實的樣子。當我們的內心對愛抱有消極的態度時,那麼我們所遇見並吸引到的人很大程度上也是抱著同樣態度的;如果我們的內心缺乏自信,同樣的,可能也會遇上相似的伴侶。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總會吸引到和自己持有相似觀念的人。如果你沒有從一段以分開為結局的戀愛中得到經驗並從中成長,那挺令人遺憾的,因為這段失去所帶來的意義由此減少。
相反,一旦你能清楚地知道每一個曾經走進自己生命中的人,都能帶來收穫甚至點醒你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你也會明白:你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一直為了你變得更好而進化著。所以,你可以不定期地對自己的失去進行檢視,仔細回憶自己都學到了什麼,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收穫這些經歷所給予的禮物,否則你還會在下一個人身上面臨同樣的問題。
你對待失去的態度將決定失去對你的影響程度。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可能一直平靜,總會遇到一些艱難險阻,讓我們挑戰自己,我們也會在此過程中品嘗痛苦和傷痛,關鍵在於我們要學會發現其中的真諦。這也許聽起來很奇怪,但實際上,每一種失去背後都有它的意義。比如,經歷失戀以後,你是「我不願意相信愛情了」,還是「我要分析自己失戀的原因,並重振自己,以一個好的狀態迎接下一段愛的到來」呢?假如我們遭遇了別人的背叛,從今以後,我們是選擇不再相信他人,還是選擇提醒自己要慎重,知道背叛是出於個人的原因,他人還是值得相信的呢?親人離世了,你會一直沉浸於悲傷中甚至自責自己陪伴的時間不夠長,還是選擇漸漸接受這個事實,尊重生命的最終結局,記住你們之間的愛並珍惜眼前人呢?也許傷痛發生得猝不及防,也許你還有一大堆問題需要解決,那麼在你準備好去面對那些傷痛之前,可以暫時將它擱置,但是要記住,傷痛還是會在那並且不會隨著時間消失,如果你擱置的時間太長,這個傷痛則會默默地用消極的方式影響你的生活。也許它會藏在你對事情的態度裡,也許會隱藏在你面對的新的事物裡,當你發現它後,其實還是那個舊傷,但你本來可以選擇讓它痊癒並且過上另一種積極的生活。我們需要記住,無論是哪一種失去,面對它帶來的痛苦所持有的心態都是至關重要的,要麼選擇一直沉浸於傷痛,要麼變得平靜,變得努力。
如何在這兩個狀態間進行選擇,完全取決於我們內心的想法和態度的積極程度。書中提出,很多人的事例都已經證明了治癒失去帶來的傷痛是有可能的,但因為每個人的傷痛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老是因為周圍人不理解自己而抱怨,也不要對通過他人的安慰而療愈自己設有很高的期望值。要為自己的傷痛負責,而且意識到只有自己才能治癒自己獨一無二的失去。
我們要學會走出傷痛。書中提出,傷痛應該分為六個階段:否認、憤怒、掙扎、抑鬱、接受、發現真諦。在第一階段,我們很可能會否認失去的事實。
失去之後,我們會一直不願意承認自己所感到的失落。可我們必須要承認和面對,因為眼下的狀況就是如此,哪怕這個痛苦可能是當時的我們所承受不住的。我們最終都能改變失落帶來的傷痛,這不是說我們不用再感受它,而是指我們通過換一種思維和態度去面對,就不用一直處於長時間的難過之中,相反,我們可能會為以後的自己選擇另一種更加積極和健康的方式。接下來,我們可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來發洩不良情緒。在這個階段,我們責怪哪個人都無法阻止事情的發生,責怪既消極也沒有帶來幫助。假如我們選擇消極,並且還利用情緒的低落將矛盾歸咎於他人,想讓自己因此分心,去逃避那些痛苦,這是十分錯誤的。我們作為成年人應該早已意識到:我們必須為自己產生的不良情緒負責。除了容易責怪他人,我們也容易進行自我攻擊,我們會認為自己之前應該做一些事情但卻沒有做或者自己之前不應該做的事情卻做了,結果現在時常追悔莫及。要記住,無論是何種情境,都要溫柔地原諒自己,沒有必要苛責自己,因為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件事情上學到什麼。在這之後,我們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哀悼自己的失落。這個過程其實至關重要,倘若我們不尊重生命的安排,那麼發自內心的那一份抗拒就會讓我們因為遇上的各種事而感到痛苦、難受。相反,如果我們對生命保持謙卑,不去批判和指責他人,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情緒可以一直維持謙和平穩的狀態,並且那些因為失去而感受到的痛苦可以消失大半。
我們如果在失落後進行自我肯定,告訴自己「我會從這種經歷中收穫和成長,這不是我的悲劇,我也不是受害者」,當你能意識到這一點,我相信你的未來會過得更好。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次的分享:希望現在有創傷的你們,都能順利地從第一個階段走到最後一個階段——帶著愛,去創造自己的新生活。
推薦文章作者及音頻錄製:修靖雲
心理學好書說給你聽——心靈成長好書推薦50本將連續在心智慧為大家連載推薦,敬請關注。
《非暴力溝通》《大學生溝通藝術》《提問的邏輯》……讓我們學習如何有意識地與他人溝通,學會好好說話,好好傾聽。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好心情》《美好人生診斷書》……提醒我們要記得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深深地愛自己。
《番茄工作法圖解》《拖延心理學》《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教會我們改變思維定式,創造不拖延、高效率的學習工作法。
《心靈符語》《只想靜下來》《自卑與超越》……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不焦慮,不抑鬱,保持快樂的心情。
《睡眠革命》《夜夜好眠》《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教會我們掌握睡眠規律,讓我們一覺到天明,好好休息與放鬆。
五十本心理學好書,由您自己解讀,從身體、認知、方法等方面,分享書中的精華,分享感受與體會。
願你多讀一些心理學好書,讓內在穩定,讓身心健康。
本書的所有內容都有音頻資源,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本書獲得。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獲得心理健康知識,提升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讓閱讀照亮心靈。
書名:《心理學好書說給你聽:心靈成長好書推薦50本》
主編:丁閩江
ISBN 978-7-5080-9664-3
定價:59.00
頁碼:292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