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傳奇、一代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與美國曼哈頓辭世,享壽102歲。貝聿銘的作品不只最負盛名的法國巴黎羅浮宮,在兩岸三地包括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和在臺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全球建築界都哀悼大師的隕落。
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兒子貝禮中5月16日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表示,貝聿銘於5月16日凌晨於美國曼哈頓家中過世。1935年18歲的貝聿銘負笈美國,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而貝聿銘之子貝建中與貝禮中皆是美國著名建築師。
1917年貝聿銘4月26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為蘇州望族之後,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築為主,被劃分為現代主義建築, 貝聿銘的設計在國際間享負盛名,而他在美國國家藝廊東樓的建築使其在1983年得到普立茲克獎,同時也是第一位得到普立茲克獎肯定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代表作包括美國華府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臺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北京香山飯店和蘇州市蘇州博物館等。
蘇州博物館
貝聿銘作品善用光線,並強調自然與建築空間的結合,他曾說過「讓光線來設計」這句名言。對於建築物與周遭環境的搭配他也特別在意,例如他在設計蘇州博物館時,就考慮到蘇州市的建築大多低矮,因而在設計蘇州市博物館的時候也特別降低高度已融入周邊的環境。
羅浮宮
而他在臺灣留下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則為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路思義教堂矗立在東海大學的草坪上,是貝聿銘唯一的一件教堂作品,教堂外型如雙手合十祈禱;雙曲面的設計沒有運用道一根柱子和梁木並鋪上象徵王朝、皇室的黃色磚瓦,曾被臺灣建築大師漢寶德盛讚是中華文化和西方相遇的最佳代表。2019年4月25日,臺灣文化部更將其升格為「國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