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流轉中盤活聚變中生金

2020-12-22 德州新聞網

□本報記者王志強

「平原縣的同志對你們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索土地經營的做法很滿意。希望你們繼續堅持發揚好。 」10月15日,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在山東土地發展集團調研時強調。

平原縣桃園街道全域推進鄉村振興,利用3至5年時間將53個村向鄉鎮駐地集中,土地全部流轉,形成具有全省推廣意義的鄉村振興「魯西北樣板」。

不僅僅在平原縣,德州各縣市區積極與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合作,探尋「把農民組織起來、把土地集中起來」的鄉村振興之路,在鄉村振興、農田整理、園區公司建設、康養文旅、投資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一年多來,成效顯著,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釋放了新動能。

帶著資本下鄉,收益投資在當地

慶雲縣部分鄉鎮的耕地地圖將再次改畫——填平深溝,增加耕作面積。

慶雲縣嚴務鄉、崔口鎮、徐園子鄉的耕地多為鹽鹼地,早年間,為了排鹼,每隔30米的耕地便設5米寬的溝。填平溝,可增加耕地面積,便於實行機械化作業,這是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和慶雲縣地方政府,在向中科院禹城綜合試驗站鹽鹼地專家求證後,作出的決定。

在慶雲縣尚堂鎮,山東土地發展集團按照規模化經營要求整理了2萬畝土地,流轉給山東魯望集團。

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示範標杆,2018年初,山東土地發展集團調整戰略,重點工作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開展。2018年7月20日,該集團在全省布局時,齊河、夏津、寧津、慶雲4個縣便與之開展合作,後來隨著合作的深入,合作範圍擴展到平原縣、陵城區、臨邑縣。

今年7月11日,德州市政府與山東土地發展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將投資800億元,雙方以土地為基礎,在鄉村振興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德州與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合作,有著極高的「適配性」。德州土地資源優勢明顯,人均宅基地高於省內大部分市;在開展增減掛鈎工作中,德州此前的兩區同建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具有資源量大、群眾認可、幹部會幹的三大優勢。但發展缺少資金,是德州的短板。而土地發展集團屬於省屬功能性投資運營公司,在資金籌集、運作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撬動更多的資金,帶著資本下鄉,圍繞土地開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創建工作,與德州契合度極高。

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帶著資本下鄉,解決了當地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產生的稅收在當地上交,而且增減掛鈎的收益和當地政府分成,更為重要的是產生的收益大部分投資在當地,促進當地經濟循環發展。「集團的核心理念是帶著土地指標、資金以及資源與地方政府合作。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除少量收益用於完成省政府交給的任務外,獲取的其他大部分收益繼續在本地投資,支持地方發展。 」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德州分公司總經理楊文治說。

為全域鄉村振興夯基築臺

2018年,看到「平原縣有良田百萬」的招才宣傳時,29歲的何石寶——西南大學的農學碩士,來到平原桃園街道當起了農民。

何石寶來到平原後就琢磨,他老家湖南,由於年輕人進城務工、居住,種田主力軍流失,許多土地撂荒,為何這裡卻能夠大面積流轉?

2017年初,平原以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當年6月,平原縣被列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桃園街道在全市率先完成改革,為規模經營夯實了基礎。2018年,平原縣與山東土地發展集團開展鄉村振興領域的合作,打造「土地集約經營、產城深度融合、種養加循環、農工商齊發展」的示範基地。

目前,桃園街道已有34個村莊成立了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2萬畝土地流轉給山東魯望集團,50%的土地實現了規模化經營。同時,桃園街道推動人口向社區集中、產業向現代園區集中。

重視發展的同時,不忘為父老鄉親建生態宜居的心儀住所,為子孫後代留可以傳承的美麗村落。

平原張官店村示範區,歷史上其作為地方行政中心長達1500多年,西依相家河水庫,東臨三級沉砂池,村內坑塘遍布。該項目由山東土地發展集團打造,依託自然環境和人文底蘊,重塑漢唐風格,規劃建設周圍4個村2000多人居住的「義」文化古村落。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國家有頂層設計,需基層探索實現路徑。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必須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擔當作為探索「平原路徑」。概而言之,這條路子就是以黨建引領,推進土地、人口、產業「三個集中」,實現「新六產」大融合,以產業振興為支撐,整體聯動,協同推進「五個振興」。

和平原一樣,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和德州各縣市區的合作中,根據集團的鄉村振興、農田整理、園區公司建設、康養文旅、投資等職能,探索在德州實現全域鄉村振興的路徑。

注重文化因素提煉保護,齊河荷香別院提煉了「荷」文化、夏津平安湖提煉了「壽」文化。同時,土地發展集團已開始在平原桃園街道全域推動土地整治項目。

「我們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中,共有2種管理模式,一種為合作經營,即工作開展以當地鄉鎮政府為主,我們集團在各縣設立的三級公司提供資金支持,這有利於大面積開發;另一種管理模式為合作開發,工作開展以三級公司為主,這種方式有利於公司理念的根植。 」楊文治說。

農民收入增加,集體經濟壯大

夏津縣生態旅遊區附近7個村莊拆遷,群眾積極支持,為啥?

拆遷後,村民將搬進平安湖小鎮,該小鎮是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傾力打造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項目,總投資約7.3億元,共建設二層合圍獨院2194套,居住環境好;此地生態環境好,位於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的核心位置,緊鄰平安湖,距德百旅遊小鎮1.3公裡,距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頤壽園僅700米。

村民們算了一筆帳:村民收入將有明顯增加,拆遷後原村莊的耕地實行土地流轉,村民有租賃收入;土地流轉後,土地發展集團引進農業企業統一經營,發展規模經濟,農民可以去打工,有打工收入;村莊或周圍村莊有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高效農業,可以在裡面參與服務和經營,有經營收入;房子可以租出去,也可以做民宿,有租金收入。

集體收入也在壯大,土地集中流轉後,經統一整理,可增加10%至15%的耕地,可通過流轉增收;在建設現代農村社區和古村落時,為村集體配建一些商業住房,有租金收入;搞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村集體可以參與經營,有經營收入。每個村莊每年大約有幾十萬元收入。

和夏津平安湖小鎮一樣,我市各地鄉村振興項目正如火如荼開展:齊河荷香別院項目已開工建設,平原桃園、王廟項目5月11日開工,齊河泉城中華美食小鎮項目一期工程已試營業。建立規模為10億元的德州鄉村振興子基金;與魯望集團合作,在陵城、平原等已經開展合作的縣建設生態農場;與中科院禹城綜合試驗站合作,推動潔淨循環農業技術落地。

鄉村振興是個大工程,難免徵地多、拆遷多,但是各地推進比較平穩。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是共識: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為群眾謀福利。「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的,也是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實施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群眾角度考慮,使農民富,村集體增收,打造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今年5月,時任山東土地發展集團董事長霍高原說。「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到企業調研時提出了對鄉村振興的具體要求,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必須擔當作為,奮發前行,耕耘在土地上,以優異的成績答好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份答卷。 」日前,山東土地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展寶衛說。

相關焦點

  • 出臺閒置農房盤活利用行動計劃 制定閒置農房流轉交易等系列政策
    其中透露,在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方面,下一步我市將出臺閒置農房盤活利用行動計劃並明確重點任務清單、考核辦法,制定閒置農房(宅基地)流轉交易、農村閒置農房重建改建審批、宅基地及房屋租賃使用權登記、閒置農房盤活示範單位驗收標準等系列政策意見。
  • 王克強:流轉盤活撂荒地 拓寬群眾致富路
    他強調,要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難得機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流轉盤活撂荒地,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王克強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尖嶺村委會要加強鄉村治理工作,綠化美化村莊環境。以尖嶺、海漫和南來村為示範點,通過村旁、路旁、宅旁基本綠化,促進農村生態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南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新模式:盤活農村土地,喚醒...
    我市積極創建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其發展能力,引領帶動土地流轉,為盤活土地經營權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提升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能力,使更多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加快了農民的職業分化,農民收入實現多元化。
  • 土地流轉訴求激增下的收益再造 延伸農業產業鏈盤活閒置房
    導讀「土地流轉是一個100萬億的市場,每年釋放一點對GDP的貢獻都是極大的。」4月23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土流網CEO伍勇表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為進一步盤活農村閒置土地提供了更多探討空間。
  • 儋州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盤活資源發展現代農業
    袁光平深入大成、雅星兩鎮及八一總場調研農業產業發展情況 人民網訊 10月8日下午,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到大成、雅星兩鎮及八一總場調研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強調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盤活撂荒土地,結合實際,積極引進大企業
  • 土地流轉再迎催化,要素市場化配置,存量建設用地或被全面盤活
    意見中提出: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進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稅費制度。以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存量用地盤活利用。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建設用地整理,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 加快土地流轉,盤活農村經濟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只定下口頭協議的現象普遍存在,權責不明為之後可能產生的糾紛埋下隱患;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地區土地流轉缺乏整體規劃布局,最終以許多流轉大戶紛紛退租或分片轉租甚至撂荒告終;此外,流轉大戶與農民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等也經常引起糾紛。可以說,這項政策帶來的後果卻並不盡如人意。那麼,如果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呢?
  • 問政山東|德州市長楊洪濤:整改營商環境差,德州處分44人!
    節目中,回顧了7月9日德州市接受問政時曝光問題的整改情況。上期節目反映了限行措施導致貨運車輛通行難,招商引資項目土地閒置,德州市主城區和陵城區公交運行兩張網兩張卡,夏津縣網約車不能辦證等問題。問政之後,德州市發布了《關於調整優化中心城區貨運車輛通行管理的通告》,縮小了限行區域,延長了通行時間,將於9月16日起施行。
  • 我市多舉措盤活農村土地資源 兩年累計流轉土地約3.7萬畝,促進農民...
    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我市積極發揮市鄉投公司陣地作用,多舉措加快推動土地流轉和高效利用,有效盤活農村各類土地資源,紮實做好「土地」文章。創新「土地」運作模式。積極推出「土地租賃+土地整治+產業導入」的運作模式,對於整合流轉到我市的撂荒地、低效用地等農用地,因地制宜招商導入一批優質農業企業。近兩年來,已累計流轉土地約3.7萬畝,有效促進農民增收3000萬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土地流轉合同籤訂面積1.5萬畝,共支付土地租金約720.32萬元。加快資源流轉整合。
  • [聚焦熱點難點]「閒產」盤活的「首桶金」效應——青原區富田鎮...
    □楊建智、李歆、本報記者張晶在青原區富田鎮,3年之前,20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空殼村」超過90%,通過盤活各類沉睡的集體閒置資產,搭建新型產業平臺,如今,所有村集體收入均超過5萬元,50%以上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
  • 「盤活了農地,更盤活了地上的大棚」--山東濰坊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但在山東壽光市遍地成片的蔬菜大棚裡,卻是一片暖意,村民們將一筐筐剛摘下來的黃瓜、西紅柿裝車運出,忙碌中帶著歡笑。  「我們培育研發的『阿嗚阿嗚』牌西紅柿很受市場歡迎,銀行的農地抵押貸款又給我們帶來100萬元的發展急需資金,今年的前景非常好。」壽光市旺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齊炳林說。
  •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試點改革:整理、盤活與收益分配
    邱宗江[16]對農村宅基地盤活方式,尤其是如何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進行了分析。陸劍和陳振濤[17]從入市主體、入市範圍以及入市收益分配三個方面討論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實踐情況,並從法律的視角闡述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困境與出路。何芳等[18]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調節金設定標準進行研究,認為調節金比例設定需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地區基礎設施狀況。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原標題: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網站和物理學家組織網6日報導,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夸克聚變研究的重磅論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 德州2020年度「金藍領」培訓啟動實施 3學校為「金藍領」培訓基地
    日前,我市啟動實施2020年度「金藍領」培訓工作。經審核,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德州市技師學院)、德州走四方高級技工學校、德州交通高級技工學校被認定為德州市「金藍領」培訓基地。申請人員需攜帶職業資格證書複印件或工作年限承諾證明、身份證複印件、1寸近期證件照片3張、與企業籤訂的勞動合同複印件、本人對提交材料的真實性負法律性責任的說明等資料到所需培訓職業(工種)對應的培訓基地報名。
  • 海洋中核聚變燃料氚比例有多少,未來的聚變燃料真從海水中獲取?
    如果忽略聚變的條件的話,海洋裡所有水中的氫元素都可以聚變,這樣一算,這個質量就是天文數字了,水中氫氧質量比例是1:8,比如9噸海水中,有一噸是氫元素,另外8噸是氧元素,當然忽略了水中的各種鹽類以及雜質等!
  • 六天中逆轉命運的中國核聚變
    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冷戰中鬥得精疲力盡,決定明面上握手言和。作為標誌性舉動,裡根與戈巴契夫在日內瓦峰會上倡議,由美、蘇、日本以及歐共體共同啟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準備在2010年建成。於是,人類的核聚變研究基本跨入了「託卡馬克時代」。然而,可控核聚變還沒成功,蘇聯自己倒先「劇變」了。90年代,俄羅斯掙扎在「休克療法」中,經費斷裂、人員流失、工作混亂,各科研單位自顧不暇,可控核聚變研究陷入停滯。最先進的託卡馬克裝置T15也因經費問題於1995年關閉。
  • 上海土地流轉新政:存量工業用地可轉為商業用地
    上海政府日前下發文件,著力盤活、優化存量工業用地,符合規劃條件的存量工業用地在補足地價後轉型為研究總部、商業辦公、教育養老等類型用地。  與此同時,籌劃已久的上海自貿區土地流轉條例浮出水面,有望近期公布。據上海證券報,自貿區將有望允許將工業用地流轉為工業、商業和辦公用地三種屬性的綜合用地;受益於該利好消息,上海自貿板塊大漲。
  • 關於南譙區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改革試點方案的政策...
    建立健全區農村閒置宅基地、閒置住宅信息資料庫,推進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行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構建農村閒置宅基地、閒置住宅流轉平臺盤活利用模式:主導「農戶+村集體+社會資本」的盤活模式,探索農戶+村集體+
  • 京郊萬億農村產權 如何盤活助力鄉村振興
    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據介紹,在試點中,大興區以掛牌出讓、協議出讓、作價入股、二次轉讓等多種入市方式,設定了集體建設用地抵押權可以融資貸款,實現了與國地同權。經營方式則有出讓、合作、自主開發等。流轉交易市場需要健康發展市場並非一蹴而就,事實上,在農村資產盤活的初期,由於相關政策、管理規範等不完善,農村資產交易中出現了很多不規範、不誠信的現象,甚至是貪汙腐敗等違法犯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