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颳起了氣泡風,零食裡會出現下一個「元氣森林」嗎?

2020-12-22 創業邦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者按:本文來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作者Vivi,編輯Yanyan,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元氣森林氣泡水的熱銷讓行業內對氣泡的關注度直線上升,氣泡咖啡、氣泡果汁、氣泡麥片......各式各樣的「氣泡+」產品充斥了國內市場,氣泡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了食品界的「網紅」。

然而氣泡真的是一夜走紅的嗎?

其實,在飲料界掀起「氣泡水」浪潮之前,氣泡便曾以零食的形式與我們在學校邊的小商鋪相見,陪伴我們度過了許多童年的時光。

那麼,氣泡+零食這對「CP」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它們能複製氣泡水的成功嗎?

1. 氣泡和零食的故事:從一包跳跳糖說起

人們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戀上氣泡在舌尖翻滾的口感了。

除了我們熟知的「碳酸飲料」,還有一種幾毛一小包,一包可以收穫滿腔氣泡感的跳跳糖曾非常流行,是許多人小時候的"快樂源泉」。

二氧化碳是跳跳糖的氣泡感來源,通過把原料混合加熱成糖漿,再送到富含二氧化碳的高壓環境中攪拌「充氣」,氣泡零食的雛形得以形成。一旦含有二氧化碳的跳跳糖被放入嘴裡,表面的糖被唾液溶解,糖內的二氧化碳便會釋放出來,產生喝汽水時才會有的獨特爆炸感。

跳跳糖並非小時候唯一的氣泡零食,與之類似的還有學校門口小賣部的可樂硬糖。硬質的外殼,一咬下去滿嘴的氣泡在嘴中爆開。

氣泡感有多讓人上癮?

甚至還有為了追求氣泡感,不顧口含泡騰片可能會有窒息的危險也要將其放入嘴中的人。

但是與消費者對氣泡口感的偏愛不同,國內氣泡零食的創新在我們的印象中長期停留在「童年記憶」的跳跳糖中。

相比較而言,氣泡元素的潛力在國外被挖掘得更深。

定位愛玩的年輕人兒童、少年和懷舊的成年人,美國有一款成年人的跳跳糖——POP ROCKS。

同樣是跳跳糖,POP ROCKS 把外包做的酷勁十足,還在官網打出「A FUN AND UNIQUE EXPERIENCE」的字樣,告訴消費者這是款讓成年人也可以體會氣泡樂趣的糖果。

感受到人們對氣泡炸裂感的熱愛,面對不同場景,POP ROCKS推出了不同的食用方法,豐富了跳跳糖的食用體驗。

在國外,饞上氣泡感的不止糖果品牌。最會玩的小餅乾奧利奧在2017年推出過一款FIREWORK(煙花)限定款餅乾,用在餅乾夾心中加入了跳跳糖的方式讓奧利奧在消費者口中跳舞。

FIREWORK這個詞用得非常巧妙,因為其帶來的氣泡體驗,仿佛煙花在口腔綻放。通過名字、包裝上的視覺效果,讓消費者產生味覺上的聯想,向消費者傳達:這是款能讓你爆炸的奧利奧~

這個口感新奇的小餅乾受到了市場的好評,「我已經等不及有煙花版本奧利奧的季節了」「煙花版本的奧利奧是我最喜歡的版本」消費者這樣評價這款餅乾。

冰雪皇后Dairy Queen還出過一款與Firework奧利奧的聯名,把酥脆的餅乾、炸裂的氣泡感、香甜的冰淇淋融合,讓冰淇淋的口感更有層次。

絲滑的巧克力也能和氣泡做到不錯的融合,Trader Joes旗下有一款添加了跳跳糖的巧克力,同樣以Fireworks命名。在跳跳糖的基礎上,它還添加了辣椒,將氣泡在舌尖炸裂的刺激感升級,這款巧克力被pop sugar評選為2015年最佳新超市零食。

除去添加跳跳糖外,巧克力還可以通過特殊的充氣工藝來獲得氣泡感。

Aero是雀巢旗下的氣泡巧克力品牌,用充氣工藝的方式賦予巧克力更豐富的口感。為了能讓消費者一眼明白這款巧克力的與眾不同,Aero在包裝上畫上了大小不一的氣泡。

Aero氣泡巧克力有焦糖、橘子、薄荷多種口味,並針對不同消費場景推出了巧克力棒、分享袋、禮品裝等包裝。

近年,看到了氣泡在飲料界的風靡,一些國內品牌也開始玩起了氣泡+零食的搭配。

今年3月,乘著春天限定的風潮,樂事推出了氣泡薯片,有乳酸菌蘇打水、櫻花粉荔氣泡水、白葡萄汽水3種口味,用添加碳酸氫鈉的方式製造氣泡感,將清脆的薯片和氣泡進行碰撞,在舌尖跳動的薯片打開了消費者新世界的大門,吸引眾多消費者嘗鮮。最近KFC也推出了氣泡薯片炸雞。

以碳酸氫鈉製造氣泡感的方式同樣被運用到了堅果和麥片上。

三隻松鼠有一款氣泡瓜子仁系列產品,有青蘋果、可樂、白桃、黃瓜等口味。通過氣泡+水果凍乾粉裹衣的方式把氣泡藏進了瓜子中。該產品上市後銷售喜人,全渠道月銷破20萬袋,累計銷售150萬+。

歐扎克的氣泡麥片中除了有讓麥片「冒泡」的碳酸氫鈉外,還富含膳食纖維和乳酸菌,使其口感與營養兼備,共有甜橙、白桃兩種口味。該產品在小紅書備受好評,被消費者譽為低卡美味的「犯規」零食。

芝士中也可以加入氣泡,百吉福的"一杯芝士」就是這樣一款產品。

該產品在小紅書備受好評,綿密的口感和不高的熱量滿足了人們減肥期的解饞需求。「一口就上癮的氣泡芝士」是消費者對它的評價。

據筆者調研,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打造零食中的氣泡感。

第一,在產品製作過程中加入二氧化碳,氣泡巧克力和氣泡芝士是通過此種方法製造氣泡感的典型。通過用特殊的工藝將氣體充入食品中,除去給食品帶來獨特的氣泡口感外,食品的風味也得以改變。

對於流體產品,氣泡可以讓食品變得更為光滑、新穎,使其在口中更易溶;對於固體產品,加氣結構可以幫助咀嚼和增強風味傳遞。[5]

第二,在產品表層添加碳酸氫鈉,碳酸氫鈉在食用過程中會在口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從而產生氣泡感。

2. 氣泡,如何在食品界掀起風潮?

可以和零食搭配的元素這麼多,氣泡憑什麼脫穎而出?

01 多重感官刺激,製造產品記憶點

氣泡類產品具有多重感官效應,倫敦大學感官專家貝裡·史密斯教授這樣認為。

從感覺角度,氣泡在舌尖炸裂的一瞬間,氣泡中的二氧化碳會在口腔內轉變成碳酸,觸發腦部深層的痛覺受器,從而產生稍帶刺激性的麻熱感和快感。與辛辣食物相似,人們十分享受這種輕微的刺激感。

從味覺角度,氣泡類產品將氣味分子送入到了鼻子的深處,使得食物具有更強烈的味道和更新鮮更替提神的感覺。

從視覺角度,氣泡能增加芝士、巧克力等擁有充氣結構產品的視覺吸引力。從聽覺角度,氣泡類產品在口腔內反應發出的「滋滋」聲增加了產品的記憶點。

通過感官、味覺、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刺激,氣泡類產品的記憶點被反覆加深,在食用過程中氣泡帶給我們的獨特感官體驗可以形成產品記憶,讓我們在平日接觸到與相關信息時激起更多的購買慾望。

02 與甜味零食混搭,中和產品甜味

氣泡有助於中和食品中的甜味,增強產品的風味傳遞。

一項關於碳酸飲料是如何影響三叉神經,味道和香氣感知的研究表明,飲料中添加的二氧化碳會導致甜味感降低,酸味感增強和香氣感增強。

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一期消費者測評中,在給受調者分發由相同配方製成的含氣和不含氣的可樂裡,人們明顯對有氣的可樂感到偏愛,對沒有氣的可樂作出「太甜了」的評價。

回溯過去推出的氣泡類零食,糖、巧克力、芝士,這些都是本身就帶著甜味的食品,而面對可甜可鹹的薯片、堅果等產品,品牌們也都選擇了推出白桃、甜橙、荔枝等偏甜的口味。

03 乘上健康潮流,複製氣泡水的成功

氣泡+零食的道路怎麼走?不妨借鑑百億氣泡水的崛起之路——健康、好喝。

據前瞻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氣泡水整體市場規模為150億左右,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20億元。是什麼推動氣泡水的持續增長?健康、口感是兩大關鍵點。

而氣泡零食同樣具備這兩點優勢。

在口感上,氣泡在口腔爆破帶來的新奇口感可以為產品增色;在健康方面,有研究指出,氣體的加入可以讓人們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又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能量攝入。

特別是對於奶油質地的食品,有研究表明可以用氣泡來代替脂肪滴。在不對食品質地和口感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減少脂肪含量。

3. 氣泡零食要美味,還要技術做支撐

新品類在推廣初期往往會遭遇一段時間的瓶頸期,由於對技術和消費者口味不夠熟悉,企業需要根據消費者反饋做更多技術上的研發和口味調整。

就目前看來,碳酸氫鈉製成的氣泡類零食存在粉塵感重、香精味濃、遮擋了產品原本的香味等問題。

如果產品最終呈現效果不佳,氣泡帶來的口感優勢便會下降。品牌的研發能力,生產端的控制能力,對於生產流程的把控能力會影響到氣泡類零食最終的消費者體驗。

如何降低碳酸氫鈉帶來的粉末感,降低香精味,將氣泡與零食更好地融合,是企業需要探究的重點。

4. 結語

雖然目前氣泡零食的風還不大,但可以看到的是人們對氣泡感的迷戀一直存在。而當代年輕人「既要美味又要健康」的新需求也給氣泡零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未來氣泡零食能否克服技術的難題,在萬億零食市場掀起一陣大風,複製氣泡水的成功。甚至把氣泡零食這一品類從中國帶向世界,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元氣森林:「撈金」氣泡水
    就像蜜雪冰城「啟蒙」了三線以下城市的奶茶消費觀念一樣,5塊多的元氣森林也「教育」了氣泡水市場,口感差不多,快感也帶勁,何必跟錢包過不去呢?只是主打低端氣泡水的元氣森林還能喝得出伍迪·艾倫當年的範嗎?凱度消費者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礦泉水的銷售增長率約為5%,而氣泡水同期卻實現了43.9%的高增長率。飲料巨頭們豈會輕易放過一個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的機會?農夫山泉有TOT,伊利有伊然氣泡水,健力寶有微泡水,康之味有鹽典椰子水,連青島啤酒都推出了氣泡水品牌「輕零」。
  • 元氣森林會是下一個農夫山泉嗎?
    文/圖霖來源/螳螂財經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裡,成立僅四年的元氣森林顯得一點也不「低調」。同時,元氣森林還新增了多條「你可真行」商標,國際分類包含食品、啤酒飲料等。顯然,增長迅猛的元氣森林似乎沒有拘泥於眼前的成績,開始為自己謀劃新的發展路徑了。不可否認,作為新消費品牌,元氣森林的第一仗打得十分漂亮。但想在競爭激烈的軟飲市場站穩腳跟,現在的元氣森林可以說還太「年輕」了。
  • 元氣森林:「撈金」氣泡水_推薦_i黑馬
    之後,氣泡水便高居鄙視鏈頂端。在可樂還是奢侈品的80年代,雀巢將巴黎水傳入中國,開始在頂級圈子裡流傳,金貴程度恐怕只有歷史上的「甘露」能與之媲美。盤踞食物鏈頂端多年,近年來氣泡水也逐步進入中產消費視野,甲A級寫字樓裡,有一半的人用一杯星巴克喚醒神經元,另一半的人靠的則是氣泡水。
  • 消費升級系列研究|元氣森林:氣泡水小眾市場裡何以有大估值
    須知,《中國氣泡水行業分析報告》,整個國內氣泡水行業在2018年也不過剛達到90億元市值,2019年預估也才無非120億元。那麼在這樣一個小切口裡,除了健康、消費意識之外,元氣森林作為一家國內初創企業能得到市場這份大估值,它的商業模式是具有被研究的價值的。
  • 氣泡之後,再無元氣森林?
    據微博搜索數據顯示,元氣森林乳茶在微博美食飲料區的閱讀量達3.2億,遠超其王牌產品氣泡水66萬、燃茶46.8萬的閱讀量。據市場反饋,在冬天,乳茶的銷量有時已經超過了氣泡水。與完美日記、三隻松鼠等網紅品牌首先專注於線上渠道的思路不同,元氣森林一開始就把精力放在線下。
  • 估值20億美金的元氣森林,如何去「氣泡」?
    元氣森林的出現為行業帶來了新鮮感與活力,促使傳統品牌探索新品設計理念和新渠道,卻也可能把「無糖」概念堂而皇之的變成了忽悠用戶買單的噱頭,對市場和消費者並不友好。因為這實際是一戳就破的氣泡。一個消費品牌,光熱鬧是沒有用的,長久的能賺錢才是王道。
  • 元氣森林「增肥」
    「元氣森林在上市前,需要保持連續高速成長,才能夠持續融資、維持商業模式。」如何保持高速成長,已成為元氣森林面臨的現實考驗。元氣森林,似乎正陷入如何尋找下一個「氣泡水」的焦慮之中。憑藉「苦了10年我發現,發大財首先要會選」的商業風口觀,唐彬森選擇進入商業模式競爭激烈的「熱帶雨林」——市場規模龐大、巨頭林立的即飲茶和碳酸飲料行業。不過,他切人的細分領域是小眾的無糖和氣泡水,可以說是另闢蹊徑。無糖和氣泡水,這兩個概念都並非是元氣森林第一個提出,但元氣森林卻將二者結合。
  • 元氣森林陷「偽日系」爭議 喝不胖的蘇打氣泡水不如白開水?
    關注飲料行業的投資人士楊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元氣森林之後,未來中國軟飲料市場將不斷出現新品牌,進一步改變整個消費市場競爭態勢。  元氣森林的主打產品包括蘇打氣泡水、燃茶和乳茶等。根據官網宣傳,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主要優勢是「0脂0糖0卡」。此外,公司其他多款產品也以「無糖」或「低脂肪」、「喝不胖」來宣傳造勢。  無糖、低糖在飲料行業並不是新鮮事。
  • ...元氣森林陷「偽日系」爭議 「喝不胖」的蘇打氣泡水不如白開水?
    關注飲料行業的投資人士楊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元氣森林之後,未來中國軟飲料市場將不斷出現新品牌,進一步改變整個消費市場競爭態勢。元氣森林的主打產品包括蘇打氣泡水、燃茶和乳茶等。根據官網宣傳,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主要優勢是「0脂0糖0卡」。此外,公司其他多款產品也以「無糖」或「低脂肪」、「喝不胖」來宣傳造勢。無糖、低糖在飲料行業並不是新鮮事。
  • 元氣森林的第一款產品竟然不是氣泡水!
    今年夏天最讓人尖叫的飲料當屬元氣森林。當你拿著一瓶元氣森林走在大街上,一定能碰到很多同好。就好比愛馬仕是闊太太的標配一樣,元氣森林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人群體裡的流行符號。如果你嫌戴著勞力士的朱一旦有些許油膩,但如果讓他握一瓶元氣森林0糖蘇打氣泡水,瞬間一股清新健康的青春感覺撲面而來。
  • 元氣森林 元氣不足?
    與此同時,其所代言的元氣森林也正在經歷一輪人氣飆升。元氣森林是一家專注於無糖飲料的公司,憑藉旗下氣泡水飲料而迅速走紅。依靠「0糖0脂0卡」概念和日系小清新的包裝,元氣森林成為飲料界的一匹黑馬,在巨頭林立的飲料行業嶄露頭角。
  • 當減糖風颳向冰淇淋、巧克力、蛋糕……下一個「元氣森林」在哪?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指出,政府將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1]。「減糖」從消費者需求上升到國家行動,食品飲料行業正興起一場「甜味革命」。0糖、0脂、0卡的元氣森林成為網紅後,伊利、雀巢、喜茶等大品牌紛紛推出了無糖飲料產品,「無糖」、「減糖」成為了食品飲料行業最火熱的趨勢之一。這股浪潮下,除了以元氣森林為代表的無糖飲料,還有哪些食品品類也加入了「無糖」、「減糖」行動?這股「無糖」風暴下在其他品類會誕生「元氣森林」嗎?
  • 拆解元氣森林:會營銷只是表象|可口可樂公司|飲料|氣泡水|赤蘚糖醇...
    在中國的食品標準裡,赤蘚糖醇是一種「沒有熱量」的糖醇類甜味劑,正好滿足了無糖標籤背後的健康語義。「當然,對於代糖的安全性,就像轉基因食品,還有很多不確定的事情,但赤蘚糖醇是從玉米澱粉裡提取的,可信度更高。」葉素萍說。
  • 網紅飲料元氣森林陷「偽日系」爭議 「喝不胖」的蘇打氣泡水不如白...
    關注飲料行業的投資人士楊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元氣森林之後,未來中國軟飲料市場將不斷出現新品牌,進一步改變整個消費市場競爭態勢。元氣森林的主打產品包括蘇打氣泡水、燃茶和乳茶等。根據官網宣傳,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主要優勢是「0脂0糖0卡」。此外,公司其他多款產品也以「無糖」或「低脂肪」、「喝不胖」來宣傳造勢。無糖、低糖在飲料行業並不是新鮮事。
  • 當減糖風颳向冰淇淋、巧克力、蛋糕...下一個「元氣森林」在哪?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指出,政府將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1]。 「減糖」從消費者需求上升到國家行動,食品飲料行業正興起一場「甜味革命」。0糖、0脂、0卡的元氣森林成為網紅後,伊利、雀巢、喜茶等大品牌紛紛推出了無糖飲料產品,「無糖」、「減糖」成為了食品飲料行業最火熱的趨勢之一。
  • 元氣森林「增肥」:背後的焦慮與隱憂
    「元氣森林在上市前,需要保持連續高速成長,才能夠持續融資、維持商業模式。」  如何保持高速成長,已成為元氣森林面臨的現實考驗。元氣森林,似乎正陷入如何尋找下一個「氣泡水」的焦慮之中。憑藉「苦了10年我發現,發大財首先要會選」的商業風口觀,唐彬森選擇進入商業模式競爭激烈的「熱帶雨林」——市場規模龐大、巨頭林立的即飲茶和碳酸飲料行業。不過,他切人的細分領域是小眾的無糖和氣泡水,可以說是另闢蹊徑。  無糖和氣泡水,這兩個概念都並非是元氣森林第一個提出,但元氣森林卻將二者結合。
  • 網紅飲料元氣森林陷「偽日系」爭議,「喝不胖」的蘇打氣泡水不如白...
    關注飲料行業的投資人士楊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元氣森林之後,未來中國軟飲料市場將不斷出現新品牌,進一步改變整個消費市場競爭態勢。元氣森林的主打產品包括蘇打氣泡水、燃茶和乳茶等。根據官網宣傳,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主要優勢是「0脂0糖0卡」。此外,公司其他多款產品也以「無糖」或「低脂肪」、「喝不胖」來宣傳造勢。無糖、低糖在飲料行業並不是新鮮事。
  • 品牌故事//飲料界黑馬——元氣森林
    元氣森林無論是包裝還是廣告,都主打日本風,甚至名字中出現了「気」,而不是「氣」,瓶身背後寫著「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気森林監製」的字樣,給不少消費者造成了日本產品的錯覺。同時,也讓不少消費者產生質疑,明明是土生土長的國貨產品,為什麼要打上「洋包裝」。至此,2020年8月,因為包裝,元氣森林陷入了「偽日系」的爭議。
  • 用氣泡水開戰雙十一,喜茶奈雪都想當下個元氣森林?
    美好想像下的現實:元氣森林這股風跟不跟?氣泡水這個細分市場的走紅,的確有些令人意外。而這個賽道上當之無愧的黑馬,則是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的元氣森林,此次融資之後估值將飆至140億元人民幣。就在一年前,《中國氣泡水行業分析報告》中對整個國內氣泡水行業的市場預估也不過120億元。
  • 元氣森林背後的憂患
    唐彬森在談及創業和科學統計的關係時,曾提到貝葉斯理論是整個概率統計基礎理論,核心原則就是:一個事情發生概率=基礎概率*本身這個事的概率,所以任何事不能忘了基礎概率。元氣森林原研發總監葉素萍在FBIF2020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上曾說,在飲料行業要做爆品,首先要選好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