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2020-12-27 科學網

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15:55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Filippo Mancia、杜克大學David M. Virshup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3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研究人員表示,Wnt是進化保守的配體,可在短距離內發出信號來調節形態發生、細胞命運和幹細胞更新。Wnt分泌的第一步和必不可少的步驟是它們的O-棕櫚油酸化,隨後將其裝載到專用轉運蛋白Wntless/evennessinterrupted(WLS/Evi)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與WLS結合的棕櫚油酸化人源WNT8A的3.2Å解析度冷凍電鏡(cryo-EM)結構。研究人員通過生化實驗來探究了這些關聯的生理意義。WLS膜結構域與G蛋白偶聯受體(GPCR)具有緊密的結構同源性。Wnt髮夾插入GPCR樣結構域中保守的疏水腔中,並且棕櫚油酸在兩個螺旋之間突出進入雙層。另一個Wnt髮夾上高度保守殘基的構象轉換可能有助於其轉移至接收細胞。這項工作為動物身體發育計劃和幹細胞生物學的主要機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見解。

附:英文原文

Title: Structural Basis of WLS/Evi-Mediated Wnt Transport and Secretion

Author: Rie Nygaard, Jia Yu, Jonathan Kim, Daniel R. Ross, Giacomo Parisi, Oliver B. Clarke, David M. Virshup, Filippo Mancia

Issue&Volume: 2020-12-23

Abstract: Wnts are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ligands that signal at short range to regulate morphogenesis,cell fate, and stem cell renewal. The first and essential steps in Wnt secretion aretheir O-palmitoleation and subsequent loading onto the dedicated transporter Wntless/evennessinterrupted (WLS/Evi). We report the 3.2 resolution 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 structure of palmitoleated human WNT8A in complex with WLS. This is accompaniedby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to probe the 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edassociation. The WLS membrane domain has close structural homology to 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 (GPCRs). A Wnt hairpin inserts into a conserved hydrophobic cavity in theGPCR-like domain, and the palmitoleate protrudes between two helices into the bilayer.A conformational switch of highly conserved residues on a separate Wnt hairpin mightcontribute to its transfer to receiving cells. This work provides molecular-levelinsights into a central mechanism in animal body plan development and stem cell biology.

DOI: 10.1016/j.cell.2020.11.038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610-X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囊泡介導非常規蛋白分泌的轉運途徑
    中國科學家揭示囊泡介導非常規蛋白分泌的轉運途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4 13:43:40 近日,清華大學葛亮課題組報導了一條囊泡介導非常規蛋白分泌的轉運途徑。
  • Nature communication:非經典WNT受體相互作用 抑制腫瘤轉移
    2015年4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 wnt信號包括β catenin依賴性的經典途徑和β catenin非依賴性的非經典途徑,在調節動物發育和維持穩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wnt信號失調會引起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發生
  •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鈣離子單向轉運蛋白MCU的結構機制
    該研究採用核磁技術結合電鏡技術首次揭示了線粒體鈣離子單向轉運蛋白MCU(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跨膜核心區域的三維結構,是迄今為止使用核磁共振技術解析出的最大的離子通道結構。研究表明,MCU形成的是同源五聚體,與以往報導的其他鈣離子通道的結構截然不同,對鈣離子的選擇機制和轉運機制具有其獨特性。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報導了人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這類葡萄糖轉運蛋白家族包含多個成員,其中科學家對GLUT1、GLUT2、GLUT3、GLUT4這四個蛋白研究最為深入,且證實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嬰兒癲癇發作、Fanconi-Bickel綜合症、糖尿病、肥胖等。但是目前對於這一類重要蛋白的結構信息知之甚少。 顏寧教授領導的研究組一直將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及其在各物種中同源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為主要方向。
  • 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5:17:09 浙江大學醫學院郭江濤團隊、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白曉辰團隊、天津大學葉升團隊、範德堡大學Eric Delpire
  • 中國科學家合作揭示LRRC8介導cGAMP轉運對抗病毒免疫的功能
    中國科學家合作揭示LRRC8介導cGAMP轉運對抗病毒免疫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3 13:33:05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肖輝、德國夏洛特醫科大學Thomas J.
  • 揭示膽固醇分子「轉運旅程」
    北京時間2020年6月15日晚23時,普林斯頓大學顏寧團隊和新南威爾斯大學楊洪遠團隊合作,在《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的研究論文。這是繼上月在《自然》雜誌同期發表兩篇研究後,顏寧團隊的工作又一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 顏寧再發頂刊,揭示膽固醇分子的「轉運旅程」—新聞—科學網
    膽固醇分子轉運模型示意圖 6月15日,普林斯頓大學顏寧團隊和新南威爾斯大學楊洪遠團隊合作,在《細胞》在線發表題為《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的研究論文。這是繼上月在《自然》雜誌同期發表兩篇研究後,顏寧團隊的工作又一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這項研究展示了膽固醇分子在NPC1和NPC2的介導下,從溶酶體腔內到溶酶體膜的轉運過程,並首次揭示了NPC1蛋白功能對於pH值的依賴性。 膽固醇過量累積的「始作俑者」 膽固醇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起到調節細胞膜的流動性、厚度和曲度的作用。
  • 研究揭示SARS-CoV-2突刺蛋白介導的受體結合和活化
    研究揭示SARS-CoV-2突刺蛋白介導的受體結合和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1 23:06:16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Steven J.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5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研究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
  • 俞皓團隊揭示TFL1蛋白在擬南芥胚乳中轉運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
    由於種子是人類食物和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所以種子大小作為重要的產量構成要素,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作物育種改良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解析種子大小調控的分子機制,能為作物的高產育種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基因資源。
  • 研究揭示GPCR磷酸化模式如何協調抑制素介導的信號傳導
    研究揭示GPCR磷酸化模式如何協調抑制素介導的信號傳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6:23:0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Ron O.
  • 分枝桿菌ABC轉運體介導親水化合物的吸收
    分枝桿菌ABC轉運體介導親水化合物的吸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9 23:41:31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D. J. Slotboom、A. Guskov和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C.
  • 【人民日報】我國科學家解析出NPC1蛋白結構
    顏寧教授過去9年一直針對膽固醇代謝調控通路進行系統的結構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研究,高福院士一直從事包括伊波拉病毒在內的重大傳染疾病相關病毒入侵機制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他們合作的研究論文《NPC1蛋白介導膽固醇轉運和伊波拉病毒入侵的分子機制》,發表在5月26日的《細胞》雜誌上。
  • 清華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發文報導脂類轉運蛋白ABCA1的三維結構
    之前的研究發現,人體中的ABCA1突變會導致HDL缺乏症,包括丹吉爾病(Tangier disease)、家族性HDL缺乏症(familial HDL deficiency)。雖然ABCA1作為膽固醇逆向運輸過程中的關鍵蛋白,同時在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但是目前對於ABCA1的結構及其介導的脂類外向轉運和初生HDL形成的機制大部分尚未知曉。
  • 【精彩回顧】「CSCB細胞死亡研究分會」Webinar第六期精華紀要
    ,本期講座通過線上平臺「騰訊會議」進行,主講人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葛亮研究員,本期講座由孫麗明研究員和夏宏光教授主持,特邀鍾清教授和易聰教授作為點評嘉賓,共同探討了膜泡介導的分泌蛋白非經典轉運通路。經典的蛋白分泌途徑依賴於內質網及高爾基體,並且這類蛋白帶有一段信號肽,通過信號肽介導蛋白的跨膜轉運。而依賴非經典分泌途徑的分泌蛋白是不含信號肽的,並且不經過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經典運輸途徑。非經典分泌途徑分為多種不同的蛋白轉運類型,例如蛋白直接穿過膜上形成的孔洞出細胞,以及依膜泡轉運等。但膜泡介導的分泌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這些蛋白是如何跨膜並進入膜泡的呢?
  • 我國科學家解析出NPC1蛋白結構
    近日,清華大學顏寧課題組與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組高福院士課題組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的清晰結構,並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過程,從而為幹預、治療罕見遺傳疾病「尼曼—皮克病」和伊波拉病毒打開了新大門。
  • 膽固醇分子「一波三折」的「轉運旅程」
    6月15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顏寧團隊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楊洪遠團隊合作,在《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的研究論文。這是顏寧團隊繼上月在《自然》雜誌同期發表兩項研究成果後,又一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