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歐洲的發達國家,大家首先會想到是英國、法國、德國,愛爾蘭的名字是不會排到前面的。二戰以後,愛爾蘭經濟長期不振,是一個傳統的農牧業國。可以說,愛爾蘭是歐洲西北最為貧窮落後的國家。愛爾蘭人被稱為「歐洲窮小子」。
直到1990年代,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愛爾蘭由傳統的農牧業國轉型為以IT電子、生物製藥、食品加工和金融服務業等為支柱的發達國家。其GDP以7%的速度快速增長,甚至在1997—2001年這4年間,愛爾蘭的GDP增長率高達9.2%,是當時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之後,愛爾蘭保持了長期的高速發展。今天的愛爾蘭已成為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19年人均GDP為77742.08美元,高於美英法德等國。
愛爾蘭自然環境和投資環境都非常好,被稱為「歐洲矽谷」,吸引了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包括英特爾,微軟,戴爾等在內的1200多家跨國公司將歐洲總部設立在愛爾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在愛爾蘭運營的跨國公司中全球排名前10的IT公司中有9家,全球排名前10的製藥公司中有9家,全球排名前6的遊戲出版公司中有3家,全球排名前15的醫療設備公司有13家,全球排名前20的金融服務公司中有15家......愛爾蘭連續3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適宜經商國」;連續7年蟬聯IBM「全球海外投資最佳目的地」榜首;是世界500強企業最青睞的投資國家……
由於擁有著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福利體系,愛爾蘭的貧困率在全球一直維持著極低的位置。根據世界銀行在今年做出的《2020年各國貧困率指數》調查報告,愛爾蘭以全國僅有0.7%的貧困人口與澳大利亞、奧地利、加拿大和英國並列,位居全球第五低。
不過,家庭財富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決定我們所能接受的高等教育,進而影響我們的職業發展呢?今天,愛爾蘭高等教育管理局(HEA)發布了一個完整而準確的《愛爾蘭高等教育機構的社會經濟概況》報告。該報告顯示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能夠接受大學教育的數量比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多出了一倍,同時家庭的貧富差距也決定了他們在課程選擇上的不同。
每個學生都會根據他們來自的小區域(這裡的小區域被定義為擁有100戶以下住宅的區域)獲得剝奪指數評分(DIS),以評估他們的相對富裕或劣勢。DIS的參照標準還包括父母的教育程度、失業率、單親家庭和人口變化等。基於這些指標,分配給學生的DIS越高,他們被認為越富裕。
統計顯示:都柏林三一學院(36%)、都柏林大學學院(35%)和皇家外科學院(33%)的富裕學生比例在所有大學院校中最高,這三所大學的貧困生比例也是最低的,僅為5%;與此同時,位於Donegal郡的萊特肯尼理工學院的貧困生佔學生總數的25%,這也是愛爾蘭貧困生最集中的地方,而全國只有10%。要知道,愛爾蘭學生和擁有歐盟國籍的大學生每年僅需繳納基本的註冊費(約為3000歐元一年)即可正常入學。部分滿足條件的學生,甚至可以申請學生助學福利(SUSI)。(【視頻】愛爾蘭福利——教育和老年人福利)國家會以父母收入作為參考,免除註冊費的同時,還會給予大學生福利補助。
該報告還揭示了大學內部學生選課的鮮明對比: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在醫學、金融和法律等高分課程中佔主導地位,愛爾蘭全國只有4%的醫學院學生來自貧困家庭;與此同時,在兒童保育和青年服務、社會工作以及與體育相關課程中,可能會有更多的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入讀。
不過相信大家一定清楚,作為歐盟內收入第三高的愛爾蘭,定義「貧困家庭」收入的標準也會比其他國家高了不少。通常來講:在愛爾蘭家庭年收入低於20,869歐元(16.5萬人民幣)會被認為是處於貧困。
高等教育部長西蒙 哈裡斯(Simon Harris)表示,這項研究將被用於制定政府新的高等教育國家準入計劃。他說,「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政策加強學生對高等教育的參與,為此,我們需要準確的數據和證據。這是連續第二年收集這些數據,我相信這將是我們準備新的國家獲取計劃的一個很好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