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博新展亮相,294件文物講述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
2020年9月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浮槎萬裡——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此次展出的以中國古代外銷瓷器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其中不僅有「南海I號」、「華光礁I號」、「遼寧綏中三道崗沉船」、「南澳I號」、「碗礁I號」等沉船出水瓷器,還包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力求全方位展示從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陶瓷外銷的整體面貌和中國古代瓷器文化的對外影響。
-
古畫裡的中國陶瓷、絲綢、茶葉貿易狀況
陶瓷、絲綢、茶葉並列為古代中國三大外銷商品,自「絲綢之路」開通後,為我國獨有的商品對外貿易和文化傳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鼎盛時期一度達到了西方各國競相定製的程度。就拿陶瓷來說,自唐代以來,中國特有的瓷器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歡迎,這期間,中國陶瓷開始大量輸出國外,遠達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等歐洲、非洲國家。
-
八閩千姿:「中國陶瓷重鎮」延續千年陶瓷文化
中新網晉江3月29日電 題:「中國陶瓷重鎮」延續千年陶瓷文化 中新網記者 孫虹 早在一千多年前,福建晉江磁灶出產的陶瓷就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今天,伴隨建陶行業多輪洗牌,有著「中國陶瓷重鎮」之稱的磁灶重煥新生:數以萬計的磁灶人外出經營建材生意,磁灶陶瓷又大量銷往海內外。
-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今後,泉州將營造更多對外交流的機會,讓泉州的「海絲」學術專家走出國門,成為國際「海絲」文化交流的先行區。 眾所周知,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它向東連接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向西遠達印度洋地區,甚至地中海地區。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僧侶、旅行者梯山航海,雲集於此,使泉州成為國際商貿都會。
-
景德鎮市近代陶瓷研究院長章浩帶領景德鎮市陶瓷專家來平川區考察
11月19日至21日,景德鎮市近代陶瓷研究院院長章浩帶領景德鎮市陶瓷專家來平川區考察陶瓷產業發展情況,並洽談對接項目。區委書記楊恭主持座談會並講話,副區長周萬成參加座談會,副區長肖誠、平川陶瓷研究中心主任孫守南陪同考察。
-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新加坡早期港口的興衰
而此時的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是中國與印度、波斯、阿拉伯往來的必經之路,從西方來的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商人,以及從中國前往印度和阿拉伯的商人都要經過此通道。東西方過往船隻中途在室利佛逝各港口停泊,或補充淡水和食物,或等待季候風向繼續航行。停泊時期東西方商人就地貿易。 室利佛逝作為古代海洋貿易強國,一直奉行強勢的海外貿易政策。
-
中國歷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唐代,大量外商聚集在揚州進行貿易。長安二年(702年),日本派遣使者來到揚州。埃及、印度、羅馬人也成了揚州的常客,波斯人將揚州作為了他們的貿易基地。據9世紀中葉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霍伯達編著的《道裡及郡國志》中所述,揚州與廣州、泉州、明州(寧波)等稱為唐代四大貿易港。
-
浙江發現一批字母,比腓尼基字母早千餘年:西方字母源於中國?
在古代羅馬,去世之前,它包含23個字母,在11世紀,J、U和W被加上,形成了今天的26個字母,這些字母至今仍在使用。 溫秘瓷研究所所長是古陶瓷的收藏家。在各地收藏了300多件古陶瓷,跨越8000多年前的商周文化。長慶對古代陶瓷收藏的迷戀與慈谿當地的歷史遺產有關。越窯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
-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調研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一行到我館考察調研。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楊靜,江西省文旅廳博物館處處長劉昌兵,江西省博物館館長葉蓉,景德鎮市文旅局黨組成員、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趙綱,景德鎮市文旅局文物科科長佔興華陪同。
-
浙江發現三千年前刻符,23個類似希臘字母:西方字母源於中國?
聞長慶迷上古陶瓷收藏,與慈谿當地歷史傳承有關。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漢時期越窯青瓷燒製成功,慈谿境內的上林湖越窯遺址,則完整地展現了越窯從創燒、發展、繁盛至衰落的整個歷史軌跡。 2014年,聞長慶赴希臘進行文化學術交流,發現雕刻在牆體上的古老希臘文字,竟然與之際所收藏的古越陶瓷上的神秘符號,幾乎一模一樣。
-
2020年陶瓷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陶瓷行業發展調研與...
陶瓷製品生產在中國歷史悠久,經過長期的發展,製造工藝得到不斷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陶瓷製品結構的合理調整,迎合了國內外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並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活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同時,我國陶瓷產品出口貿易總額正在全力提升。
-
中國博物館協會到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調研
中國博物館協會到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調研 大字 日期:2020-11-17 來源:景德鎮在線 景德鎮在線訊
-
用陶瓷捏造中國古代玩具史
六一前夕,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北京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中國古代陶瓷玩具展」,展廳裡堪稱中國古代瓷塑玩具大觀。其中,明代玩具以人物像居多,但大多栩栩如生。如右圖演奏樂器的人物陶瓷玩具。清代的玩具數量不多,但單個的玩具大了,也是以人物像居多。而小動物也是古人喜歡做的玩具,右中圖的這隻紅陶小動物,上面還趴著3隻在吃奶的小崽,造型十分可愛;蟾蜍,則是蟾宮折桂的好彩頭。
-
日本學者1968年就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概念
導言松浦章教授是國際知名的海洋貿易史學家,在清代航運與海外貿易,尤其在日本、琉球、朝鮮有關中國帆船資料方面,有卓越的研究成果。松浦章教授以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東路航線見長。他對中國大帆船的研究,源於一次對中國沿海的考察訪問。中國帆船在英語文獻中常被稱為「junk」,被音譯成「戎克船」。
-
「海上絲路」泉州緣
關帝廟、清淨寺、印度正教遺址……行走在泉州城,你能清晰感受到多元文化的繁榮;九日山摩崖石刻、宗教碑刻、古渡頭遺址……遊覽歷史古蹟,你能清晰觸摸到「海上絲綢之路」的烙印。 載著安溪鐵觀音、德化陶瓷的商船曾浩浩蕩蕩地從東江和西江駛來,與沿海而來載滿香料、藥物、寶物的中東商船交匯,「東方第一大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勾畫出海上國際貿易的盛景。
-
漳州月港開禁 促進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
蘇木這種外來香料曾是海上貿易的寵兒
古代進口的香料由於來源地的緣故,阿拉伯商人在貿易中居於重要地位。不少人因為買賣興隆發了大財,有的甚至因此飛黃騰達。如南宋時曾任泉州市舶司的蒲氏家族,即世代以香料為主業之一。家族先祖據說亦曾在廣州從事香料貿易。嶽珂在《桯史》中記載:「番禺(今廣州)……其最豪者蒲姓,號白蕃人,本佔城之貴人也……而大富盛甲一時……堂中有四柱,皆沉水香,高貫於棟,曲房便榭,無論也。」
-
在加勒,遇見最溫柔寧謐的斯裡蘭卡
讓這座城市與斯裡蘭卡別的城市,有著明顯的區別。這還要從加勒的城市歷史說起。早在遠古時代,加勒海灣就已經投入使用了。在14世紀的海航時代,這裡成為阿拉伯商人與東方貿易的繁榮之地。16世紀,海上霸主之一的葡萄牙人入侵,他們在加勒建立起交易站,並建造了聖克羅伊的小型城堡,作為建築防禦要塞。至此,歐洲建築藝術在這座城市滋長。
-
伊拉克挖到幾個破罐子,卻轟動世界,專家:中國歷史或將被改寫
引言中國古代的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中國長城的建造、四大發明的成功製造,都體現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然而不僅僅是對於科技的發明,中國古代醫學發展也是非常好的。然而最近的一個發現,對於是否是中國最先研發出的麻醉方法提出了質疑。伊拉克挖到幾個破罐子,卻轟動世界,專家說,中國歷史或將被改寫。麻沸散在我國古代有相關記載,關公與敵人交戰時不慎被毒箭射中手臂,華佗為他醫治。被毒箭射中的手臂是需要刮骨療毒的,而那時的麻醉技術又不如現代發達,可想而知,當時的人們需要經歷多大的痛苦。
-
歷史學研究 | 日本的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成就、趨勢及其啟示
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涉及的著作有《中國南海古代交通叢考》《宋代之市舶司與市舶條例》《東西交涉史研究》等。他在《中國南海古代交通叢考》中詳細考察了中國與南海諸國和南亞印度交往的情況,認為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就已經開闢了從南海到印度的海上航線,交換的商品有黃金、奇石、珍珠和「雜繒」。在與西方交往方面,認為自公元2世紀中葉起,中國與西方海上直接交通已經開始,到226年益臻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