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某醫院使用3D列印技術 實現骨科手術的私人定製

2020-12-23 浙江新聞

溫州某醫院使用3D列印技術 實現骨科手術的私人定製

2014年03月04日 08:25:12

  圖為正在列印中的骨骼模型。王鑑順供圖

  公式圖為列印好的模型。

  浙江在線03月04日訊運用3D列印技術,在手術前打出患者的骨骼模型,然後醫生在模型上進行針對性的手術預演,最終精準、快速地完成真正的手術。溫醫大附二院昨天透露,該院骨科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膝關節、髖關節等骨科手術中,已為十多名患者成功實施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以往,骨科手術主要依靠患者創傷部位的X光片與CT影像作為手術準備的依據,但是,X光片與CT片的閱讀與理解均需要醫生有良好的空間想像力,遇到複雜、精細的手術就增加了難度。」該院創傷骨科醫師王鑑順說,使用3D列印技術後,就可以提前將患者需手術部位的影像數據傳入電腦進行處理並連接3D印表機,經過10個小時到20個小時後,以聚乳酸(一種生物可降解材料)為材料的仿真模型就可用於手術準備。

  趙女士因車禍導致髖臼骨折,她經治療後日前順利出院,3D列印技術可是幫了不少忙。昨天,記者看到,用3D印表機列印出的她的髖臼大小是實際的50%。從模型上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她因車禍導致的骨折部位與移位情況。

  「通過模型開展模擬手術,如何放置鋼板,如何置入螺釘,所有手術中可能遇到的難題都可以提前演練,獲得完善的術前計劃,使得手術更加精準和安全,提高手術效率、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王鑑順說,3D印表機列印出的仿真模型,大小可以根據手術複雜程度進行調整,也就是說能夠列印出與實際骨骼1:1的模型進行手術預演,也可以列印成骨骼一半的大小,便於觀察與攜帶。

  目前,3D列印技術輔助開展的手術主要是骨科中相對複雜、精細的手術,如骨盆骨折、髖臼骨折、上下肢複雜關節內骨折等。引入3D印表機後,醫生也可以通過仿真模型為患者講解手術過程,讓患者更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療過程,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同時,針對外地患者的會診,該院骨科也可以通過對方醫院傳來的患者影像數據,借3D印表機列印出仿真實體,以此為手術提供遠程指導。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浙江即時報

相關焦點

  • 首例3D列印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為患者「私人訂製」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科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夏科氏膝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山西大醫院骨科成立3D列印研究室 實現個性化精準治療
    山西新聞網1月18日訊(記者王曉豔 通訊員 許文輝)今天,記者從山西大醫院獲悉,該院骨科於近日成立3D列印研究室。該研究室有3D模型印表機一臺,可以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好、更直觀的術前規劃,進一步提出3D金屬列印醫療個性化解決方案,幫助醫生實現自由構建和精準治療。
  • TCT亞洲展 骨科醫療3D列印應用新看點
    自2015年以來,每年3月在上海舉辦的亞洲3D列印、增材製造展覽會(簡稱TCT亞洲展)一直都代表著國內外最前沿的3D列印技術和最新的醫療3D列印應用。,3D列印在技術上能使設計更加精確,同時3D列印個性化假體的選材、設計、製備以及使用給3D列印帶給骨科醫師帶來了新挑戰。
  • 北醫三院完成百例3D骨科手術
    昨天舉行的2018年中國醫院創新發展峰會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建院6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北醫三院大外科主任、骨科專家劉忠軍透露,3D列印技術在國內醫療領域應用4年來,該院已完成上百例應用3D列印技術的骨科手術。
  • 私人定製版「女神」 3D列印斷臂維納斯
    想不想利用3D列印私人定製一款「女神」?近日,國外就利用3D列印再次拯救了很多20世紀初的藝術品,由於這些著名傳統收藏品都採用石膏雕像,而流傳至今被打破了的一些碎片遺失了,有的甚至是被蓄意破壞的,現在只有極少數被留存下來了。因此3D列印將這些藝術品挽救回來。
  • 昆明市延安醫院3D列印脊柱側彎支具投入臨床應用
    支具治療青少年脊柱側凸是公認的適用於未發育完全的輕、中型患者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  近期,昆明市延安醫院/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數字骨科創新與轉化技術中心研發的3D列印系列醫療器械投入臨床使用,包括3D列印定製脊柱側彎支具。
  • VR+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骨盆巨大腫瘤精準切除與重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脊柱外科李春海教授團隊通過術前VR規劃、3D列印模型精準制定手術方案,配合特殊定製的3D列印假體,邀請多學科專家合作,成功為劉先生完成骨盆巨大腫瘤的切除與重建。近日,劉先生回院複查,康復情況良好。
  • 用3D列印技術,「量身定製」骨盆做手術!
    近日,駐馬店市創傷中心主任、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主任楊東輝在談到54歲陳女士的手術時說到:「如果沒有模型,醫生只能依靠以往的經驗進行空間的想像。像這樣的複雜手術一般需要6至8個小時的手術時間;而3D列印技術,使醫生的想像變成了1:1的真實模型,通過術前的骨盆模型三維重建,模擬復位,並通過鏡像技術列印出右側完整的骨盆,依靠完整的骨盆設計鋼板及塑形鋼板,手術變得迎刃而解。」
  • 3D列印技術助力複雜骨盆骨折治療
    2019年12月21日,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肖紅強在「全國AO講師團:聚焦術式-髖部論壇」分享了一例複雜骨盆骨折病例的手術治療經驗,得到全體專家同道的高度好評,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院院長、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原主委周東升教授評價:「該病人的救治流程及手術方式代表了山東省乃至全國的領先水平。」
  • 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6月2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了西北首例OLIF(斜外側椎間融合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為一位因腰椎失穩、腰椎反曲而常年腰疼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項手術將OLIF技術和骨科機器人相結合,從植入椎間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釘,全程實現微創。
  •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揭牌成立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是中國北區第一家醫療3D列印應用中心,為響應一帶一路相關政策,哈醫大一院骨科與創生醫療器械(中國)有限公司籤署臨床數位技術組織工程的研發及骨科3D列印技術的應用科研合作協議,結成戰略同盟,進行生產、教學、科研研發,深入落實精準醫療帶給患者的便利。
  • 清華長庚醫院利用3D列印技術實現膽道癌症精準根治性切除
    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趙婀娜)記者從清華長庚醫院獲悉,截至2015年3月15日,清華長庚首任執行院長董家鴻教授率領清華長庚肝膽胰外科醫師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完成10例膽道癌症精準根治性切除。通過3D技術實現膽道癌症的精確根治性切除,在我國為首創,在國際上也屬先進。
  • 2017年3D列印技術的7大新進展
    廣東完成首例3D列印換脊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省骨科醫院)骨腫瘤科團隊成功為一名脊索瘤患者切除了脊椎,並植入3D列印人工椎體,這是廣東完成的首例3D列印換脊骨手術。個性化的3D列印人工脊柱更有利於保護神經,並利於術後骨癒合。
  • 哈醫大一院打造「數字骨科」 「3D列印」量身製造膝髖關節
    12日,哈醫大一院骨科邀請全球知名關節外科大師、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RUSH大學學醫學中心Wayne G. Paprosky教授教授,進行有關複雜膝關節骨缺損治療、TKA翻修中骨缺損的處理及鉭金屬填充塊在膝關節翻修重建中的應用、髖臼翻修和假體選擇的原則等豐富議題講座。3d列印關節模型。關節置換效果圖。
  •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2020-05-08 19:09:57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8日披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院骨科專家郝永強教授為一名來自浙江台州的53歲男子成功精準切除了右側巨大骨盆腫瘤,並利用3D列印技術「量身定製」個性化手術方案,為患者植入假體。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哈醫大一院運用3D列印等技術避免患者全股骨置換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成功運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組配式膝關節假體,利用髓內固定與關節假體相結合技術,通過3D列印鈦漿塗層實現生物固定及骨水泥固定,最大限度保留了一位17歲患者的原有骨質及髖關節,避免使用全股骨置換。
  • 64歲老人切除腫瘤 換上3D列印定製的半骨盆假體
    7月11日,64歲的蘇婆婆躺在省醫院骨科病床上休息,她剛接受了骨盆腫瘤切除手術,醫生還為她安裝了人工半骨盆和人工全髖關節,而此次手術路徑和安裝的半骨盆、髖關節都是運用3D列印技術完成的,這也是西南地區首例3D列印半骨盆複合髂腰重建手術。
  • 山西大醫院成立3D列印研究室
    (原標題:山西大醫院成立3D列印研究室)
  • 3D列印經濟型電吉他 樂器也走個性化定製
    【3D列印頻道原創】3D列印樂器已經數見不鮮,前幾天筆者都有寫過這樣的新聞,3D列印已經對樂器產生了影響,日前,倫敦的Customuse公司決定使用3D列印技術為普通電吉他玩家量身打造一把只適合於自己的電吉他。這樣造價比較低廉而且適合各位業餘愛好者的使用,而且3D列印的電吉他相當精美,個性化氣息較足。
  • 「打石膏」遭遇技術革命:玉米澱粉3D列印更輕更薄更透氣
    近日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武漢市骨科醫院)打石膏正遭遇技術革命,醫院骨科與光谷一家科技公司展開技術合作,用玉米澱粉作原材料運用3D列印技術,成功為患者列印出更輕更薄更貼合身體結構的個性化固定支具。「一點都不重還蠻方便,製作的速度也快。」昨天手腳同時骨折的劉婆婆手術後帶上這款3D列印的個性化固定支具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