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某醫院使用3D列印技術 實現骨科手術的私人定製
2014年03月04日 08:25:12
圖為正在列印中的骨骼模型。王鑑順供圖
公式圖為列印好的模型。
浙江在線03月04日訊運用3D列印技術,在手術前打出患者的骨骼模型,然後醫生在模型上進行針對性的手術預演,最終精準、快速地完成真正的手術。溫醫大附二院昨天透露,該院骨科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膝關節、髖關節等骨科手術中,已為十多名患者成功實施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以往,骨科手術主要依靠患者創傷部位的X光片與CT影像作為手術準備的依據,但是,X光片與CT片的閱讀與理解均需要醫生有良好的空間想像力,遇到複雜、精細的手術就增加了難度。」該院創傷骨科醫師王鑑順說,使用3D列印技術後,就可以提前將患者需手術部位的影像數據傳入電腦進行處理並連接3D印表機,經過10個小時到20個小時後,以聚乳酸(一種生物可降解材料)為材料的仿真模型就可用於手術準備。
趙女士因車禍導致髖臼骨折,她經治療後日前順利出院,3D列印技術可是幫了不少忙。昨天,記者看到,用3D印表機列印出的她的髖臼大小是實際的50%。從模型上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她因車禍導致的骨折部位與移位情況。
「通過模型開展模擬手術,如何放置鋼板,如何置入螺釘,所有手術中可能遇到的難題都可以提前演練,獲得完善的術前計劃,使得手術更加精準和安全,提高手術效率、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王鑑順說,3D印表機列印出的仿真模型,大小可以根據手術複雜程度進行調整,也就是說能夠列印出與實際骨骼1:1的模型進行手術預演,也可以列印成骨骼一半的大小,便於觀察與攜帶。
目前,3D列印技術輔助開展的手術主要是骨科中相對複雜、精細的手術,如骨盆骨折、髖臼骨折、上下肢複雜關節內骨折等。引入3D印表機後,醫生也可以通過仿真模型為患者講解手術過程,讓患者更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療過程,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同時,針對外地患者的會診,該院骨科也可以通過對方醫院傳來的患者影像數據,借3D印表機列印出仿真實體,以此為手術提供遠程指導。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浙江即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