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悲秋」情結是如何來的?讓2000多年前的宋玉告訴你

2020-12-13 中國收藏雜誌

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寫道:「西洋文化是從身體出發,慢慢發展到心的,中國卻有些徑直從心發出來,而影響了全局。前者是循序漸進,後者便是早熟。」這種文化的「早熟」現象是造成中國長久以來若干問題的根源,但若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又何嘗不代表著國人精神歷史的「源遠流長」?

今天稍微敏感一些的中國人,看到第一片秋葉落下,或許會想發個朋友圈,發表一通感懷,卻往往不曾想到,這種心靈的圖景其實是在與2000多年前的古人遙相唱和。

元 倪瓚《秋亭嘉樹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倪瓚於晚年病中曾寫下「白髮悲秋不自支」的詩句。淡薄如雲林,亦難逃秋之憂思。此畫墨色幹淡、寧謐悠遠,上有畫家自題詩云「風雨蕭條晚作涼,兩株嘉樹近當窗。結廬人境無來轍,寓跡醉鄉真樂邦。南渚殘雲宿虛牖,西山青影落秋江。臨流染翰摹幽意,忽有衝煙白鶴雙。」當此秋景,便無秋之悲涼,亦有三分愁緒。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當生活在戰國時期的宋玉於凜冽秋風中寫下名篇《九辯》中的這第一句話時,他又怎會想到,這種對於自然四季的感慨竟然能在中國文化史上綿延至今,成為國人文化基因中天然攜帶的「悲秋」情結。此「徑直從心發出來」的感受,的確「影響了全局」——影響了秋天這一季節的文化屬性,也影響了中國千百年來文藝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影響了中國人看待天氣四季乃至自然萬物的方式和角度。

宋玉成為「悲秋」之祖,而其《楚辭·九辯》自然也成了「悲秋」界的奠基之作。「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雁雍雍而南遊兮,鵾雞啁哳而悲鳴……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顏淫溢而將罷兮,柯彷佛而萎黃……」大雁南飛、落葉飄零、晝短夜長、草木萎黃,如此秋景怎能不令人傷感?

明 唐寅《秋風紈扇圖》 上海博物館藏

宋玉一生在文學、精神上追隨屈原,後世常以「屈宋」並稱。其實屈原早在《離騷》中便寫下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秋之感懷。屈原為自己的年老日衰、不被重用而憂傷,秋只是其中分量很小的引由;到了宋玉那,秋便成了其抒情況志的重要線索和心結,而其所抒發的情感則與屈原一以貫之,惆悵自己「羈旅而無友生」,願為君分憂卻得不到重用,「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通篇瀰漫著「悼餘生之不時」的悲涼情緒。

宋 法常《叭叭鳥圖》 日本國立美術館藏

自宋玉始,「悲秋」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秋天成了人生暮年自然而生動的寫照,同時也是悽涼境遇真切而形象的比況。在此後的千百年中,「宋玉悲秋」這一典故被文人墨客反覆化用;作為中國文藝領域的重要母題,「悲秋」情結逐漸烙印在一代代國人的心頭,成了秋日裡抹不掉的一縷愁緒。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9年11月刊《悲哉!秋之為氣也》作者:知閒

相關焦點

  • 陽春白雪話宋玉
    許多人呼「屈宋」,便是因為傳言宋玉曾是屈原的弟子。而不論歷史的事實到底如何,宋玉作為一個楚辭的集大成者,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卻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九辯》《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等,我們通過細細品讀,欣賞,他辭句中物象的描繪更為細膩工致,如《神女賦》中,宋玉比起其師屈原的大氣浩瀚,"曄兮如華,溫乎如瑩"把神女的美麗稱為繁盛啊如光彩美麗的花朵。"
  • 悲秋詩的開山之作,來自你所知道的宋玉,來自你所不熟悉的詩篇
    今天要介紹的是宋玉一首長篇抒情詩《九辯》,但由於全文超過250句,所以不會全部抄錄,而且今天主要就是摘錄其中的悲秋詩句部分。《九辯》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標題所說不熟悉乃是指大家只聞其名,卻對其中的內容不大熟悉。
  • 宋玉:才名和美名爭華並秀「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等典故皆他而來
    楚王信以為真,拿這話質問宋玉。宋玉回應說:「容貌俊美,這是上天所生;善於言詞辯說,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至於貪愛女色,下臣則絕無此事。」宋玉則以東家鄰女至美窺視他三年而他都不動心為例說明他並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醜無比、簡直令人噁心,登徒子卻和她生了五個孩子,反駁說登徒子才好色。賦後,登徒子一詞就成為好色的代名詞。
  • 宋玉悲秋,李煜這首詞卻是「傷春」,惆悵傷感在這一首詞盡情體現
    都說「傷春悲秋」,古人中以宋玉《九辯》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開啟了「悲秋」的說法。而這位皇帝詞人李煜,卻以一首詞寫出了「傷春」——《蝶戀花·春暮》。《蝶戀花·春暮》五代:李煜遙夜亭皋閒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 唐詩中與眾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詩,別人悲秋,劉禹錫真誠讚美秋天
    悲秋的這個傳統,是從詩經時代開始,到了楚辭的時代,屈原悲秋,他的弟子宋玉也悲秋,宋玉說得很明白,他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到了後來,曹操、曹丕、曹植都是清一色的悲秋,連浪漫的不行的李白都這樣,更何況是一生窮困潦倒的杜甫了,他的《登高》,甚至被評論家譽為千古悲秋第一。
  • 文人為什麼要傷春悲秋?這首詞中的14個字,就是最貼切的回答
    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文人為什麼總是傷春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宋玉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悲秋的詩人。文人為什麼要傷春悲秋?這首詞中的14個字,就是最貼切的回答!說完了「文人為什麼總是傷春悲秋?」我們再來說說這首詞。
  • 今日出伏:悲秋情緒應該如何緩解?
    然而到了秋天有時會有些感傷,就是我們常說的悲秋情緒。說起悲秋其實自古皆有,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悲秋的影子。所以如果你有悲秋情緒,請不要慌張!正確對待悲秋情緒,合理認識並且積極調整,是非常重要的。從生理角度上來說,悲秋情緒的產生跟我們體內的激素水平有關。同時,秋季是凋零的季節,秋風是肅殺之氣。落葉掉落,百花枯萎,心情也很容易轉入一種悲涼的情緒。除此之外,秋天是一個「燥」的季節。人體對氣溫的變化不適應,遇到皮膚乾燥等的困擾。
  • 自古詩詞都是悲秋,哪些詩寫出了秋的壯美?最著名的便是這一首
    自從宋玉的《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名句之後,悲秋,便成了主基調,在我國詩歌中,提到秋天,大多是低沉蕭瑟的。然而,大詩人劉禹錫卻表達了與眾不同的感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在他的筆下,秋天不再是悲涼、蕭瑟的,而是美麗且高昂的。
  • 壞心情正在謀殺你自己!用這個方法,按下「悲秋」暫停鍵!
    中醫認為,人們的『悲秋』情結,有些也可叫做情志病。每種不同的情志過度都會導致不同的疾病,當你產生一種情緒時,身體會本能的接收信號:肝主怒,過怒則傷肝,當一個人非常生氣的時候,身體兩側的肋骨會隱隱發痛,這則是傷肝的表現;心主喜,過度開心也會傷心;脾主思,過思則傷脾;腎主驚,當人受到過度驚嚇會影響腎臟功能。肺主悲、憂,多度悲傷和憂慮則傷肺。
  • 一代悲情男神——宋玉
    《九辯》(節選)作者: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宋玉(約前298年——約前222年),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神女賦》並序作者:宋玉序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玉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玉異之。
  • 這樣的唐詩最適合秋雨淅瀝的日子裡讀,也才能明白古人為何悲秋
    古代詩人向來有悲秋的文學傳統。「悲哉秋之為氣也」,從宋玉開始,這種文化心理就一直凝聚在我們的心中。關於古人為什麼會悲秋?我們在之前的品讀當中已經有過解讀。季節的變化容易引起是人們心理的變化。他們看到落葉,就會想到自己的飄零;他們看到秋風的肆虐,就會想到自己生命所遭受的考驗。
  • 漂亮女白領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悲秋"情緒作祟
    本報記者劉少龍      通訊員劉永紅 代帥 肖華 周滄海 長沙報導     「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又是將近冬天的時候,看到那凋零的落葉,文人們一方面感嘆歲月不饒人,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一事無成所慨嘆,這樣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
  • 悲秋情結:壞天氣,正在偷走你的好情緒
    不止是我的朋友,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感受,古人面對秋日的肅殺之境比我們更愛觸景生情:從屈原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再到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都鬱結著濃濃的悲秋情結。
  • 宋玉,一個被我們誤解了千年的美男子
    就在這個時候,宋玉最敬愛的老師屈原,在被逐放多年之後,終於從憂憤走向絕望,跳入了汨羅江。亦師亦友沒有人願意,也不敢為屈原做悼詞,更沒有人敢來紀念他。屈原不容於楚襄王非一天兩天,楚襄王的殘暴之下,眾人敢發出的只能是附和之聲。但是宋玉敢。
  • 詩詞中的秋天:國人為何悲秋?乃是因為秋之蕭瑟,恰如人之暮年
    國人向來有悲秋傳統。看到秋風起,樹葉凋落,萬物凋零,內心都會湧出悲愴之感。尤其對那些多愁善感的敏銳詩人來說,這種景色,最容易勾起他們的思念,勾起他們的懷戀,勾起他們對於人生的思索。這首詩的主題就是描寫的秋天,尤其是後兩句最為出色,將秋風寓意為帶來年華逝去的物品,來進行批駁,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宋玉|全職媽媽在抖音,分享不一樣的育兒之道
    從寶媽到育兒達人這條道,宋玉越走越寬。今年,宋玉更是勇敢踏進了直播帶貨行列,開始了新徵程。從宋玉在抖音發布的視頻可以看出,在生活上,小甜甜也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孩子,孝順父母、照顧弟弟和妹妹,完全就是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孩子都羨慕的對象。當然,除了自身的努力,更少不了家長的引導與培養,粉絲們都紛紛詢問宋玉的指導方法,當然也會有一些質疑的聲音出現,說甜甜就是作秀在演劇本。但是,如果你在直播間待上一會兒,也許就會明白為什麼孩子那麼優秀那麼懂事。
  • 宋玉的詩有哪些?宋玉的詩詞全集7首
    先秦詩人宋玉,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 楚國辭賦作家。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
  • 秋分心理學:為什麼我們會「悲秋」
    ,悲秋是一種心理。古人的醫學難以對其進行客觀正確的解釋,但根據現代科學及醫學理論,悲秋並不是文人墨客們吃飽了撐著而為賦新詞強說愁,它其實是一種源自身體的精神衛生問題。那悲秋是如何引發的呢? 所以,這種悲秋的情緒並非文人墨客的專利,它是每個人都有的,只不過讀過一些書的人懂得更深刻地去表達它。
  • 一個2000多年前的波斯陶壺,竟然會「說話」!
    一個2000多年前的波斯陶壺,竟然會「說話」!這裡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博物館裡有一尊陶壺雖然貌不驚人破損的痕跡也清晰可見但它卻是這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因為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年代最早的一尊波斯陶壺波斯陶壺有可能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