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到感人的劇情時你有流過眼淚嗎?
而這一舉動,你的父母又作何反應?是假裝無視,還是嘲笑?
因為哭泣,被大人嘲笑
女孩因看到感人劇情落淚,被媽媽當眾嘲笑,「這麼大孩子了,看個電視怎麼還看哭啦。」
隨即,家裡人都來看女孩的「熱鬧」……
這一幕,多年之後回想起來,女孩仍會感到羞恥。她甚至不情願地認為,表露情感是一種極大的羞恥。
她也曾試圖忘掉那段別人不以為意的「笑話」,卻總也忘不了,那「傷口」始終沒有癒合。
多麼不起眼的一個事,女孩自己也知道別人是不以為意的,自己卻過不了那道坎兒。
可見,父母的行為、反應、應對方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絕不是隨隨便便,隨性而為的。
父母回應孩子表現情緒的方式,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當外漏的情緒被嘲笑或拒絕後,孩子會將剛要探索世界的心立馬收回,甚至永不再打開。
明明情感洶湧澎湃,卻無法啟齒,惶恐被嘲笑或打壓,不敢再提。當孩子的情緒經常被忽略或壓抑時,這種感受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為脆弱,被家長批評
生活中,很多男孩子的家長,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膽小脆弱,認為男孩子就應該頂塔立地,無論年齡大小。
男孩哭了,家長會嚴肅地告訴他,「不要哭,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呢!」
父母的這一舉動看似為了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實則可能讓孩子越來越脆弱,或者叛逆。
孩子那些未能表達出來的情緒不會永遠消失,在有朝一日,他們就會把壓抑很久的情緒以更極端的方式爆發出來。
不免會有膽小的孩子,他們把負面情緒統統隱藏起來。在外人看來,他們安靜平和,但內心早已面目全非。
太多的負面情緒鬱積,不敢對外發洩,只能以對內攻擊的方式,來轉移內心的痛苦。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永久的災難。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固執地讓孩子收回他(她)的眼淚,這種做法扭曲了孩子的情感表達方式,摧毀了孩子的情緒發洩途徑,無益於培養堅強的孩子。
結果,可能是相反的。
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意義
很多家長看不得孩子哭,認為那是軟弱的;見不得孩子發怒,認為那是過分的;孩子的一切負面情緒他們都不願意接受,一味地認為,孩子就只能是快樂的。
但其實,負面情緒也存在正面的意義。
憤怒,包含著力量和自尊自重。當你被侵犯或受困,憤怒是助你突破困境的力量;
悲傷,包含著療愈和安慰。它會讓我們變得更強韌,更成熟;
害怕,讓我們獲得安全。因為害怕,所以我們會言行有度。
負面情緒是孩子情緒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是有了這一情緒的體驗,孩子才能更快得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