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有人為他平定天下,有人救他性命!

2021-02-07 公家人必讀

  

《資治通鑑》的記述

《資治通鑑》卷一九五貞觀十三年(639)二月條寫道:  

以光祿大夫尉遲敬德為鄜州都督。上嘗謂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對曰:「臣反是實!臣從陛下徵伐四方,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為之流涕,曰:「卿復服,朕不疑卿,故語卿,何更恨邪!」 

注釋:

光祿大夫:漢武帝時所設官職,掌顧問應對,屬光祿勳;依唐制為文職從二品。

尉遲敬德:唐初大將,複姓尉遲,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屬山西朔縣)人;多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源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鏑,箭頭。瘢痍,傷痕瘡疤。 

今譯:

貞觀十三年,任用光祿大夫尉遲敬德為鄜州都督。唐太宗曾對尉遲敬德說:「有人說你謀反,這是怎麼回事?」敬德回答說:「說我謀反是真的!(氣話,其意在下)我跟著陛下你南徵北討,身經百戰,現在我的命和身體都是在刀刃箭頭之下殘存的啊。如今天下安定了,卻懷疑我謀反了!」說著就把衣服脫下來扔到地上,露出身上累累傷疤。太宗見此情景,流著淚說:「你快穿上衣服,我不懷疑你,所以才對你這樣說,不必再生氣了。」 

解讀:

有人告發尉遲敬德謀反。唐太宗既不查辦,也不存戒備之心加以防範,而是直言不諱,當面提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出於誠心,以德服人。太宗此舉,既不傷感情,導致關係破裂,又及時澄清問題,消除潛在危機。當為今人鑑。

    

尉遲敬德救回李世民

李世民能夠在亂世之中得天下, 並且開創「貞觀之治」, 與李世民的用人之能是密不可分的。

李世民麾下的能人大多來自於敵營, 大名鼎鼎的魏徵就是來自於政治對手李建成的幕府。

大將尉遲敬德也是降將,對這樣的非嫡系之人, 李世民只有四個字———用人不疑。

當時李世民派兵攻打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屢戰屢敗,最後只能率領殘兵敗將退守介休。

李世民見尉遲敬德是一位難得的猛將, 有了收為己用之心, 於是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遊說,就這樣,尉遲敬德以介休、永安二縣降唐。

尉遲敬德降唐之後,直接被任命為右一府統軍,並且沒有改編他原來的部下。要知道降將都是不被重視,別說認命統軍了,原本自身帶領的隊伍也得被打亂。但是李世民沒有,這也說明了他用人不疑的特點。

後來李世民手下尋相等降將相繼叛逃,大家都提醒李世民讓他提防尉遲敬德,但是李世民依然對他信任有加。

李世民與王世充展開決戰。

有一天, 身先士卒的李世民帶著尉遲敬德等五百騎兵巡視戰區地形, 登上魏宣武帝陵, 王世充率領一萬多步兵騎兵突然而至, 包圍了李世民!王世充手下的猛將單雄信挺長槍直奔李世民而來。就在此危難之際,尉遲敬德挑單雄信於馬下,救回李世民。之後大軍圍上打敗王世充。如果當時李世民不信任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又怎麼又機會解救李世民呢?

魏徵上諫兩百多事全接納

再說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麾下謀士,還經常勸諫太子把李世民調到偏遠地方去。

就是這樣的人,在玄武門之變後,直接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也是體現除了李世民的用人不疑。

當時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得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

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讓將二人釋放,仍舊任命官職。李世民也並沒有責怪魏徵,反而誇獎他。

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如果不是李世民信任魏徵,用人不疑還會有後來的貞觀之治嗎?

李世民也踐行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要不然結果如何還真未可知。

相關焦點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有人向燕昭王進讒言:「這兩座城不是不能攻破, 這是他樂毅要長時間掌握兵權, 在齊地威服民眾、早晚要憑藉這塊地盤稱王的」。 昭王不信他這一套, 說他離間君臣, 把他殺掉了,並且乾脆按功勞封樂毅為齊王。 樂毅不敢領受, 誓死報答昭王的知遇之恩。
  • 唐朝的貞觀之治的局面,和唐太宗這些用人思想的特點脫不了關係
    唐太宗在用人方面上始終堅持虛心納諫,賞罰公正,選賢任能,用人不疑,推誠相待的原則,最終唐朝開啟了貞觀之治的局面。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唐太宗用人思想的特點。(一)選拔官吏太宗主張選拔官員應該擴大用人範圍,這也是他用人思想的關鍵之處。
  • 知人善用,吸引比自己優秀的人?
    當時韓信說劉邦帶兵最多不超過10萬人,韓信帶兵是越多越好,可見劉邦並不善於帶兵,但他善於統帥將領,所以才將韓信收於麾下。劉邦敢於讓這些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都為他所用,最後完成霸業,可以看出劉邦是一個知人善用的領導。作為領導者,大膽用人和知人善用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 唐太宗:為君之道
    除了他得天下之外,我就起了三個標題:治國與用人、克己與納諫、克己與「帝範」。「用人」和「克己」成就了唐太宗的千古偉業。唐太宗有五條用人經驗,臨死前兩年說「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又說「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概括起來就是:一、不嫉賢妒能,用比自己強的人;二、因為人的德行和才能未必兼備,因此要用其所長、棄其所短;三、要容忍講真話的人;四、用人不要講門戶,不要講出身。
  • 唐太宗用人寧缺毋濫 貞觀年間朝廷僅643人
    馬周認為天下平定之後,國家要做的事情就是以文德治國,培育全社會講誠信忠義的正氣,所以他非常留心朝政。這次上書,馬周因為有所準備,所以一口氣寫了二十多條建議。常何看不大懂,但是他覺得奏章寫得那麼長,肯定夠分量,便遞上去交差了事。當差的應付差事,唐太宗自己可不是作秀,他當真把滿朝文武的奏章都仔細閱讀了。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講的太好了
  • 唐太宗收到密奏,說有人謀反,他卻殺了告密之人
    唐太宗正在徵討遼東,這一天,長安突然來人告密,說有人要謀反。太宗大怒,說,把告密的人殺了,手下的人都懵了,不殺謀反的人,怎麼把告密的人殺了?原來在太宗徵討遼東的時候,讓房玄齡留守長安,並且告訴他,一切事情可以自行處理,不必請示。
  • 做事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所以,「用人不疑」,就是需要信任,對,彼此的信任。02對自己手下的員工要信任第二個「用人不疑」,是要對你的員工有信任感,不要去抱有疑心。雖然人心無法全然看透,但如果你抱著一顆不信任的心去對待你的員工,那他們就很難跟你一條心做事情。
  • 劉邦之所以能夠三年滅秦四年滅楚,關鍵就在於他善於用人
    從劉邦起義到他建立統一的大漢帝國的過程中,為什麼劉邦能夠實現三年滅秦四年滅楚?在漢朝建立後,劉邦也問過群臣將領,將領的回答都沒有能夠讓劉邦非常滿意。 在漢高祖劉邦看來,正是因為自己善用像「張良、蕭何、韓信」一樣的人傑,所以才取得的天下,而項羽卻棄「範增」這樣的人傑而不用,所以項羽的結局只能是被我擒獲了。
  • 他戰功卓著不輸秦瓊,還救過李世民,為何畫像卻沒被列入凌煙閣?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逼退父親李淵奪得皇位的。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為了犒賞當初幫助自己的功臣,特別設立了凌煙閣,裡面存放了24位幫助他奪得皇位的功臣畫像,按照功勞大小以此排位,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唐太宗,與眾臣臨摹蘭亭集序的故事
    唐太宗,與眾臣臨摹蘭亭集序的故事唐太宗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他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因為他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並且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講完故事後,說:「商人的行為的確很荒謬,但是,有的人為貪汙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為追求享樂就斷送國家的未來,他們的行為不就和那個商人一樣笨嗎?」見《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元年》。後用為典故。《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麼忽然又變出這剖腹藏珠的脾氣來!」
  • 《素書》:聰明人要懂得用人:知人可以善用,知己方能守身
    《佛說三世因果經》中有句話叫:「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看似深奧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人世間,最簡單明了的事實真相:今日的果,便是前日種下的因;而以後的將來如何,要看今日如何做。聰明人不僅要明白自己,也要懂得用人的重要,知人可以善用,知己方能守身。大多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的人,也不過源於看不清自己的糊塗行為。
  • 他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勠力改革,皇帝讓太子尊奉自己一樣尊奉他
    他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勠力改革,皇帝讓太子尊奉自己一樣尊奉他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有著各自的歷史,其中有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比如中國,有的成立短暫,但是也有些現代社會的新穎,比如美國,我們了解歷史,並不是為了倒行逆施,而是為了從古代先賢的典籍中學習做人的道理,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
  • 李世民的用人觀,至今仍受用無窮
    曹操能稱霸主要是因為他善於用人;劉備能稱王主要是因為他能聽得進去勸告,能用「巧語」得到人才的忠心。所以,作為一個好的領導,也需要具備管理團隊的能力,能處理好自己和員工的關係又能選拔、用好人才。今天,思響哥就以著名的唐朝CEO李世民為例,看看他是如何組建、管理團隊的。
  • 知人善用復盤
    這一輪「知人善用」課程有20節課,又分別以「選人、育人、用人、留人」四個環節來闡述企業如何將人才塑造成企業長久的核心競爭力。這篇復盤比之前每天的學習筆記都長,我截取了之前20天學習筆記的重點逐一展示。我們先來看看如何「選人」?在開篇的《變招為搶》中,用銷售的方式去招人,那麼在銷售領域,大客戶是怎麼來的?搶!把人才當作客戶,把員工當作用戶,管理者自始至終都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才有正確的心態展現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讓別人心悅誠服。
  • 他曾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沒有這個人,就不會有後來的唐太宗
    他曾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沒有這個人,就不會有後來的唐太宗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嘻嘻說歷史」的小編,李世民也應該是馬背上的皇帝,在他的早期,他從南向北作戰並任命了許多著名的部長,毫無疑問尉遲恭是李世民麾下的將軍,他在李世民成為皇帝的道路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玄武門兵變期間
  • 有人胡鬧提前敲響下課鐘,救了20條人命,事後方知他不是人
    小黃老師是磨盤村人,師範畢業後本來有機會留在城裡工作的,但他忘不了大山,忘不了家鄉,於是義無反顧返回村裡小學任教。山裡條件艱苦,但小黃老師卻無怨無悔。一天晚上,小黃老師正在燈光下批改著學生的作業,窗外突然響起篤篤篤篤有節奏的敲擊聲,開窗一看,小黃老師驚呆了,敲窗的竟然是只狐狸。狐狸吱吱叫了兩聲,揚起後腿,可憐巴巴的看著小黃老師。
  • 「千古一帝」唐太宗,曾讓400名死囚回家過年,卻多次冤殺大臣
    盛彥師是一員武將,他剿滅李密、平定王世充,是難得的軍事奇才,但如果讓他當勸降的說客,那他可就是門外漢了。徐圓朗叛亂時,李世民有意選派盛彥師為安撫大使,目的是想藉助他的威名讓徐圓朗束手就擒,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
  • 《三國演義》裡除了曹操以外最會知人善用的人(上)
    《三國演義》裡除了曹操以外最會知人善用的人(上)一個好的領導者可以帶領自己的團隊或者企業披荊斬棘、白手起家,反而一個失敗的領導者會讓一個龐大的團隊或者企業破產,例如曹操與袁紹,劉備與劉璋。現在正是麥子成熟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才率領軍隊來到此處,凡是路過這片麥田的人,只要有踩踏壞麥田的人,都將他斬殺。」軍令特別的嚴厲,就連百姓們聽到都十分吃驚。因此,曹操的士兵在路過麥田時,都下馬用手將麥子扶起來,相互傳遞這個舉動,讓大家過去,都不敢踐踏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