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正在徵討遼東,這一天,長安突然來人告密,說有人要謀反。太宗大怒,說,把告密的人殺了,手下的人都懵了,不殺謀反的人,怎麼把告密的人殺了?
原來在太宗徵討遼東的時候,讓房玄齡留守長安,並且告訴他,一切事情可以自行處理,不必請示。那意思是,沒事別來煩我,授權給你,相信你。
這一天,房玄齡家裡來了一人,說要告發某人謀反。這可是大事兒,必須重視。老房屏退左右,小聲兒地問,你說吧,誰要謀反。
那人高聲斷喝,就是你要謀反。老房嚇了一跳,說你小點聲兒。然後開始反思,我沒做過什麼出格兒的事兒啊。這人肯定是誣告,看我不收拾你。
你可別忘了,現在皇上不在,讓我自行處理。但是老房並沒有治那人的罪。而是讓手下的人備上馬車,把告密的這個人送到了太宗的軍中。
這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太宗一問,才知道他要告密的是房玄齡。立馬變臉,將此人斬首。然後寫了一封信給房玄齡,這點小事都來煩我,不是讓你自行處理了嗎,頗有責怪之意。
@翼想天開說,這個故事來自《隋唐佳話》,房玄齡和唐太宗在這次考驗中,都交了滿意的答卷。
首先說房玄齡,唐太宗出兵在外,讓房玄齡在家全權處理一切事物,這是多大的信任啊。要知道,皇帝最怕的就是大臣有異心,尤其皇上還在外面沒回來。
房玄齡收到有人要告他謀反,這在當時就是一顆炸彈,什麼錯都可以商量,就是謀反這條紅線不能碰,這是要革皇帝的命啊。
房玄齡完全可以把這個人處理掉,把事情壓下來。但是他沒有,他反而把這個告密的人,給太宗送過去了,讓太宗自己去問。這叫什麼,這叫避嫌。因為這個人是告自己的,如果房玄齡自己處理了,這不被人說你心虛嗎?
還有一種可能,如果房玄齡真的自己處理了,你就肯定沒有第三人知道?被皇上的耳目知道了,就是另一個說法了,說不清了。
再看唐太宗,一聽是告房玄齡謀反,二話不說,就把告密的人殺了。還告訴房玄齡別來煩他。為啥?怎麼就不調查清楚呢?這麼信任房玄齡嗎?
太宗確實信任房玄齡,不然不會讓他管家。另外,這件事兒上,房玄齡為了避嫌,把告密的人給太宗送來,就說明他身子正,不怕影子歪。
另外,在給房玄齡的回信上,再次說明,我很信任你,放心幹吧。
你看當領導的充分授權,信任你,你能不賣力地幹活嗎?
當下屬的,也不會真的什麼都自己處理,在關鍵問題上,還是要領導拍板,領導雖然表面上責怪你,其實,心裡在誇你會辦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