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名著譯成英文 英國美女跑到西湖邊向拳師請教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2017-11-19 11:38 | 都市快報

安娜和老公小馬在杭州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要出英文版了!英國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將於明年2月22日發售英文版的第一卷「英雄誕生」(譯為「A Hero Born」),定價14.99英鎊,約130元人民幣。這是金庸1957年開始在香港《商報》上連載《射鵰英雄傳》整整60年來,第一次正式推出英文版。

無數中國網友頓時操碎了心,又是好奇「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打狗棍法、武穆遺書……怎麼翻譯」;又是擔心英譯本賣不動,西方人讀不懂金庸;甚至還有人咆哮「早出英譯本嘛,我的英語也不會這麼差了!」反應之大,讓英國出版社都大跌眼鏡。

據英國出版方透露,《射鵰英雄傳》共120萬字,英文版書名為《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將分成12卷。從已經完成的第一卷和正在翻譯的第二捲來看,譯者分別是英國籍美女安娜·霍爾姆伍德(Anna Holmwood)和生活在上海的香港女孩張菁。兩位都是年輕的80後。金髮碧眼的安娜,1984年出生,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瑞典人,目前定居瑞典。安娜告訴我,《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其實大部分內容是她住在杭州時翻譯的。杭州,小說裡郭靖的家鄉,800多年前南宋臨安都城所在地,給了她翻譯上最大的靈感。

跟著老公來杭州創業

結果發現這裡就是金庸筆下的古都臨安

在金庸筆下,臨安牛家村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因為《射鵰英雄傳》裡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雪夜,南宋軍官段天德在大金國趙王完顏洪烈的授意下,率兵洗劫了都城臨安郊外的牛家村,郭嘯天、楊鐵心兩家慘遭橫禍,家破人亡。郭楊兩家後代郭靖和楊康的命運從此改變。」郭靖從小在臨安牛家村長大,也就是今天的杭州郊區,每天看著「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地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

在杭州期間,安娜和老公也喜歡去錢塘江邊。望著平靜的江水,安娜腦海中浮現的卻是金庸筆下波譎雲詭、腥風血雨的江湖世界。

安娜的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瑞典人。她母語是英文,從小又跟著媽媽學瑞典語。2005年,她第一次到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1歲的安娜萌發了學中文的念頭,回英國後就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當代中國研究碩士,後來還到北京大學學習中文。她給自己取了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安娜告訴我,「玉青」代表她最喜歡的一種綠色。

安娜從事起了英語、瑞典語和中文之間的翻譯工作,後來到臺灣做中文圖書版權經紀工作,經她手合作過的作家有一長串——麥家、餘華、許知遠、徐則臣、顏歌、郭小櫓、吳明益、王定國、紀蔚然、陳楸帆、魯敏……她還翻譯了兩部長篇小說,艾米的《山楂樹之戀》和阿乙的《下面,我該幹些什麼》。

在臺灣,安娜認識了老公小馬,兩人於2014年在香港登記結婚。小馬是藝名,本名林家緯,是演員兼導演。2012年,小馬到杭州創業,開了家影視工作室,安娜也跟著來到了杭州。她意外發現,這裡居然就是「射鵰」中的城市,「我覺得好神奇,就是真的回去了小說裡的場景,來到南宋的首都。我沒有想到,這裡有一個活生生的金庸筆下的世界。」安娜一直想把喜歡的金庸小說推介到西方文壇,來到杭州,她覺得,是時候實現這個夢想了。

她翻譯了一些片段,向英國出版圈推介。很快,一位知名英國出版人拍板:「我一定要出版金庸的作品,沒有人可以從我的手中搶走!」2013年4月,安娜開始正式翻譯《射鵰英雄傳》第一卷。

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封面

為了精準翻譯武功招式

跑到西湖邊向拳師請教

金庸1994年在北大演講時曾說:「我的小說翻譯成東方文字,如朝鮮文、馬來文、越南文或泰文都相當受歡迎,但翻譯成西方文字就不是很成功,因為西方人不易了解東方人的思想、情感、生活。」

在英國圖書網站上,《射鵰英雄傳》的英譯本介紹稱其為「一部中國版《權力的遊戲》」,還提到,「作者金庸是世界上最暢銷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銷售量超過1億冊,其中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盜版書籍」。

和金庸小說在華人圈內的「閱讀神話」相比,英譯本的數量的確顯得單薄。很多人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武俠小說在英語世界的接受度比較差,「俠」、「江湖」、「武功」等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是英譯的難點。

不過,關於這一點,安娜有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英國人,對中國武俠的認識還是從電影裡了解到的,其實這對金庸小說是一件好事,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故事脈絡。而且『俠』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是有聯結的,好故事沒有國界,甚至,陌生感能帶來新鮮感。」

網友關心的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一陽指,安娜究竟會怎麼翻譯呢?她在郵件裡抱歉地回復,「小說還沒有出版,我也沒辦法透露翻譯細節。其實最難翻譯的不是那些武功招數啦,我覺得如何讓這些武功『打』得流暢才更難啊。」

安娜解釋,「金庸在小說中,自己會想像出來一些招式、武術、拳法,而這些武術,很多在現實中是沒有的。」她舉了個例子,比如說周伯通的空明拳、左右互搏術。左手和右手如何打架?這讓安娜覺得太匪夷所思了。於是,她一有空就跑到西湖邊,看拳師打拳。逮住機會,就向師傅請教一些拳術的打法。「這樣,我至少在翻譯一些武功名詞的時候,會了解是怎麼回事。」

2015年,安娜懷上了寶寶,於是回瑞典生孩子、定居,依然會懷念在杭州的生活。那時,翻譯小說之餘,她最喜歡做的事,是像金庸小說裡的「江湖隱士」一般,躲到龍井村,泡壺茶,吃吃農家菜。「我喜歡吃小籠包啊。還喜歡到南宋御街走走,體驗朝氣蓬勃的市集。」安娜說,「杭州的魅力在於保留許多古蹟,真的,讓我回到了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

多知道一點

日本翻譯了所有金庸小說

翻譯金庸小說最全的,要數日語版了。1996年,金庸親自去日本與德間書店籤約,由早稻田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岡崎由美帶領一批漢學家進行翻譯。同年,日語版《書劍恩仇錄》發行。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金庸的全部小說在日本陸續出版發行,並多次再版。日語版喜歡給每一捲起個名字,來感受下日版《射鵰英雄傳》單行本書名:第一卷「沙漠霸者成吉思汗」,第二卷「江南有情」,第三卷「桃花島的決鬥」,第四卷「雲南大理帝王」,第五卷「撒馬爾罕攻防」……

《射鵰英雄傳》是英國出版社首次出版的金庸小說,另外還將推出英文版《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此前市面上的3部金庸小說完整英譯本,都是香港出的。《雪山飛狐》,1993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譯者是香港學者莫錦屏;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英譯本《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譯者分別是漢學家閔福德和英國記者晏格文。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金庸的武俠小說就在東南亞各國流傳,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馬來文等版本的金庸小說先後出版,當然,盜版也是泛濫。至於西方國家,除英文外,還有法、意、希臘語等版本。

2004年,第一本法文版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在法國面世,譯者是華裔法籍翻譯家王健育,他用了3年時間翻譯。後來,金庸還因這本小說被法國政府頒授「藝術文學高級騎士勳章」。

(據都市快報,原標題《為了把《射鵰英雄傳》譯成英文 這個英國美女跑到西湖邊向拳師請教》。編輯 張夢月)

相關焦點

  • 為了譯名著 英國美女跑到西湖邊請教拳師
    反應之大,讓英國出版社都大跌眼鏡。據英國出版方透露,《射鵰英雄傳》共120萬字,英文版書名為《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將分成12卷。從已經完成的第一卷和正在翻譯的第二捲來看,譯者分別是英國籍美女安娜·霍爾姆伍德(Anna Holmwood)和生活在上海的香港女孩張菁。兩位都是年輕的80後。
  • 古典名著譯者楊憲益去世 將《紅樓夢》譯成英文
    古典名著譯者楊憲益病逝   與夫人戴乃迭合作,將《紅樓夢》等百餘種中國文學名著譯成英文;享年94歲   出生於1915年的著名文化史學者、外國文學研究專家、翻譯家、詩人楊憲益昨天早上6點但是他話不多,也不會大聲說話,看起來很守規矩,這可能與他在英國受的教育有關。  著名詩人邵燕翔說,楊憲益的學問融入了他全部的教養,平時待人從不疾言厲色。但另一方面,他又很有風骨。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獲得了精神、風骨、節操。浸潤西方文化多年,得到了自由、平等、創造的真諦,而不僅表現在翻譯的信達雅。  楊憲益本人和兩個妹妹都頗有成就。
  • 《易經》:不要為了面子,而停止向別人請教
    我們要記住一句話:永遠不要為了面子,而停止向別人請教。很多人在生活中以為自己擁有某一方面的成就之後,就不願再低頭向別人請教問題,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但是我們卻沒有想過,自己經歷的事情畢竟不多,在很多時候,別人的經驗通常是我們應該借鑑的智慧,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全部譯成馬來文出版發行-新華網
    新華社吉隆坡7月31日電(記者林昊 王大瑋)隨著《紅樓夢》馬來文版日前在馬來西亞出版發行,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全部譯成馬來文並出版發行。  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吳恆燦負責組織《紅樓夢》馬來文版的翻譯工作。
  • 英國學者昨日來杭州 「問診」西湖英文標識
    來自英國的康納先生在講解清行宮遺址導覽標識外文翻譯   浙江在線08月07日訊昨天上午,西湖孤山放鶴亭,來了兩位特殊的英國客人康納夫婦將與包括浙江大學在內的6所高校的翻譯專家一起,研討西湖景區標識牌外文翻譯標準。  研討會為期一周,將涉及景點名的音譯和意譯、朝代及年號的翻譯、西湖十景的翻譯、背景知識的增減等。景區將根據專家意見和建議,對景區內各類標識牌的英文翻譯進行「統一規範升級」。此外,景區計劃制定一套認可度高、符合景區實際的翻譯標準——《西湖景區導覽標識手冊》,作為今後標識牌外文翻譯的權威依據。
  • 西湖曾盛興香市,無數美女帥哥雲集,然在崇禎年間西湖香市衰廢
    由於這種西湖邊的這種集市專門以賣香為特色,美其名曰就為香市了。西湖的香市一般有幾個聚居點,天竺寺,嶽王墳,湖心亭,陸宣公祠,昭慶寺等等,這些西湖最有名的景點就是香市人最多的地方。崇禎年代昭慶寺是存在的,不過現在昭慶寺已經沒有了。
  • 福州西湖公園指示牌英文譯錯 勉強又滑稽
    西湖公園指示牌上景點的英文翻譯不少都錯了   「福州西湖公園新設立的中英文指示牌,有些翻譯錯了,很丟人啊!」昨日,福州市民熊先生致電968111反映。記者就熊先生發現的疑似有錯的指示牌翻譯採訪了英文專家。
  • 英國學者來杭「問診」 西湖景區英文翻譯將升級
    來自英國的康納先生在講解清行宮遺址導覽標識外文翻譯。 本報記者 魏志陽 攝昨天上午,西湖孤山放鶴亭,來了兩位特殊的英國客人。康納夫婦將與包括浙江大學在內的6所高校的翻譯專家一起,研討西湖景區標識牌外文翻譯標準。研討會為期一周,將涉及景點名的音譯和意譯、朝代及年號的翻譯、西湖十景的翻譯、背景知識的增減等。景區將根據專家意見和建議,對景區內各類標識牌的英文翻譯進行「統一規範升級」。此外,景區計劃制定一套認可度高、符合景區實際的翻譯標準——《西湖景區導覽標識手冊》,作為今後標識牌外文翻譯的權威依據。
  • 福州西湖公園指示牌英文譯錯 專家:錯得很明顯
    記者就熊先生發現的疑似有錯的指示牌翻譯採訪了英文專家。專家表示,這些翻譯確實顯得勉強而滑稽。西湖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收集有疑問的問題,改進英文說明。  同樣的中文翻譯卻不一樣  熊先生是一名英語愛好者。前天傍晚,剛走進西湖公園大門,一側新設立的導覽圖及指示牌便吸引了他。   指示牌將西湖內各大景點標得很清楚,兼有英文翻譯。
  • 長假頭兩日天氣不錯 不妨到西湖邊這條百米小路走走 這裡的摩崖...
    國慶假期如果去西湖邊,不妨避開熙熙攘攘的人潮,去石函路上看看有「神秘代碼」的摩崖石刻。 你知道石函路嗎?斷橋對面有一條石函路,很多老杭州大概都是第一次聽到它的名字。殊不知,歷史上,石函路曾經是杭城出入錢塘門和西湖的要道,而北山街建成,不過只有100年。 石函路上,有多處摩崖文字石刻,長年被青苔覆蓋。 近40米的巖壁,「藏」著西湖邊乃至全國少有的、涉及儒釋道三家學說和近現代中西交流的石刻群,記錄的是從明代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文明與文化。
  • 洋腔洋調鬧笑話 中國古典名著譯成外文的歷史
    《紅樓夢》早在乾隆58年(1795年)就傳入日本,但是,最早翻譯《紅樓夢》的卻是英國人。道光22年(1842年),英國人湯姆將它的幾個章節譯成英文,書名《紅樓夢幻》;英國漢學家戴維·霍克斯等翻譯成五卷英譯本,書名《石頭記》。《紅樓夢》俄譯本書名為《紅樓閣裡的夢》,法譯本則叫《莊園裡的愛情》。   有的作品短小精悍,更為翻譯家所青睞,因而譯名繁,妙趣橫生。
  • 弘揚中華文化 華裔教授致力將中文著作譯成英文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該中心估計,當今世界的翻譯書籍中有一半從英語翻成其它各國語言,但從各國語言譯成英文的只佔6%。中文雖然號稱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但在兩岸三地以外,還是「知音難覓」,要改善這一狀況,唯有加強翻譯。
  • 福州西湖公園部分指示牌英文譯錯_海峽都市報電子版_海都報電子版...
    N本報記者 蔡鎮金 文/圖 本報訊 「福州西湖公園新設立的中英文指示牌,有些翻譯錯了,很丟人啊!」昨日,福州市民熊先生致電968111反映。記者就熊先生發現的疑似有錯的指示牌翻譯採訪了英文專家。專家表示,這些翻譯確實顯得勉強而滑稽。西湖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收集有疑問的問題,改進英文說明。
  • 中英文化交流再邁新步 將把14部中國戲劇譯成英文
    英國政府將出資150萬英鎊,把全部的莎士比亞作品譯成中文出版發行,以便中國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賞莎士比亞作品的魅力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公司新聞部主任麗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皇家莎士比亞公司已經派人到中國考察情況,了解和尋覓有資質和實力的翻譯公司和個人從事莎士比亞作品的中文翻譯工作,以便中國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賞莎士比亞作品的魅力
  • 四大名著被譯成外國話後,水滸成了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
    現在去書店,基本能夠看到「外國文學」這個欄目的書架,上面有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家的文學書籍。那麼我們中國的文學作品,有沒有被翻譯成外國語言暢銷全球的呢?答案當然是有的,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這四部書被翻譯成了各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暢銷,被視為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不過他們的翻譯卻很有靈性。
  • 這部中國最知名的武俠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了……
    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她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肯定會有讀者在看我的翻譯時忍不住對比原著,一想到這點我就緊張,」她坦言,「但我真的盡力而為了。」
  • 我們35個人在西湖邊數了一星期松鼠,發現了什麼?
    原創 蔣天沐、于越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收錄於話題#觀愛自然31個杭州西湖邊生活著許多松鼠,活潑可愛、不怕人,深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以至於被譽為「西湖十一景」。那麼,西湖邊的松鼠都在哪兒?它們的數量又有多少?它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似乎還沒有人能完整回答。
  • 《射鵰英雄傳》英譯本問世 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射鵰英雄傳》英譯本問世 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2018年02月23日 09:48   來源:新華社
  • [視頻]杭州:大學生給西湖景點英文指示牌糾錯
    進入[午夜新聞]>>     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杭州西湖天下知名,不少外國遊客遊覽西湖時,主要是靠湖邊的指示牌認路。
  • 名著誤譯的問題 到底有多嚴重
    經典名著誤譯多,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泰戈爾是一個顯例,他的詩譯成中文後,被收入語文課本中,但國人只將它們視為啟蒙讀物。因為從譯文看,用語過於嫵媚,與「東方詩哲」的稱號怎麼也對不到一起。只看舊譯本,會覺得泰戈爾是一位「語言委婉、辭藻華麗、帶有女性氣質的詩人」。直到讀到泰戈爾詩的原文,詩人伊沙才發現,我們一直在膜拜的,竟是「山寨」泰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