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35個人在西湖邊數了一星期松鼠,發現了什麼?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蔣天沐、于越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收錄於話題#觀愛自然31個

杭州西湖邊生活著許多松鼠,活潑可愛、不怕人,深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以至於被譽為「西湖十一景」。那麼,西湖邊的松鼠都在哪兒?它們的數量又有多少?它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似乎還沒有人能完整回答。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松鼠調查項目,希望運用科學方法對西湖邊的松鼠來一次「鼠口調查」。

01 「鼠口調查」

8月15日至22日,35名志願者在西湖邊參與了松鼠調查項目。在一周的時間裡,志願者們沿八條樣帶,步行環繞西湖三圈,總共目擊了150次松鼠,初步了解西湖邊松鼠的分布情況:

湖邊松鼠的分布示意圖,志願者們觀察到明顯的集群分布,以蘇堤北部和湖濱步行街最多 設計/兔子同學

為了獲得更準確的結果,我們還將繼續進行一到兩次調查。之後,我們將通過科學方法估算西湖邊松鼠的種群密度,並且推算西湖邊松鼠的總數。

02 為什麼要數松鼠?

西湖邊松鼠「很多」,幾乎每個杭州人都知道這一點,就連許多外地遊客也有所耳聞。除了西湖邊,杭州但凡環境好一點的公園、綠地、住宅區等都會有松鼠生活。

然而常見並不代表了解。事實上,很少有人能不假思索地說出杭州松鼠的種類——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對它們有更深入關注的人就更少了。在調查活動中,志願者們觀察到了松鼠午休、築巢、甚至禿頂等有趣的習性和現象,大家普遍都是第一次注意到這些細節,對這些發現和趣聞感到新奇。

松鼠的午休

松鼠主要在晨昏時活動,而在夜間和午間休息。調查中我們發現,時間一過上午9點,休息的松鼠就漸漸多了起來。它們會找到一個平直的樹枝趴著休息,四肢放鬆,大尾巴也貼在樹枝上。或是鑽到樹洞裡,時不時還迷迷糊糊的冒個頭,相當可愛。

攝影/蔣天沐

松鼠築巢

松鼠喜歡在香樟樹上構築由香樟枝葉搭建的球狀巢穴。與喜鵲等鳥類的巢穴不同,松鼠巢穴的葉片用量特別多。目前,我們只在香樟樹和楓楊樹上發現過松鼠巢。

攝影/蔣天沐

松鼠也會禿頂

松鼠也會禿頂!在調查中,我們至少見到了三隻禿頂松鼠。它們禿頂的原因可能是營養不良、患皮膚病或者精神壓力大。諮詢專家後得知,健康狀況改善後,松鼠的毛能長回去,而人要是禿了......

攝影/蔣天沐

不只是大眾,科學家對赤腹松鼠的研究也不算充分。檢索我國的研究文獻,可以發現研究赤腹松鼠的文獻只有67篇,而且很多時候還將其視為有害物種,需要加以防治;作為對比,研究大熊貓糞便的文獻就有144篇。

赤腹松鼠文獻尚缺

誠然,對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的研究更加迫切,可能也更有價值。但對常見物種們的研究也不可或缺。

同樣以松鼠為例。在大洋彼岸的英國,原生的歐亞紅松鼠(Sciurus vulgaris)在外來的北美灰松鼠(Sciurus carolinesis)前全面潰敗。在發現原生松鼠陷入滅絕趨勢後,歐亞紅松鼠於1981年被正式列為保護物種。英國各地的科學家和公民都行動起來,試圖挽救這個原本「到處都是」的物種。

1920-1990年間英國松鼠分布情況,歐亞紅松鼠(上)失去了大部分棲息地 來源/Yalden, 2010, The History of British Mammals

之所以英國人能發現歐亞紅松鼠的滅絕趨勢並採取合理有效的保護行動,是因為其詳實的數據積累。早在1920年,英國就完成了對了全國松鼠的調查,並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全民持續開展監測活動。如果沒有幾十年如一日對常見物種的觀察和數據記錄,而是只知道松鼠「很多」,或許英國人如今也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認識這個曾經的城市鄰居了。

所以說,我們進行松鼠調查的主要目的正是積累數據。有數據做基礎,我們才能夠理性地決策、有效地行動。有研究做基礎,我們才更明白如何與野生動物長久、和諧地為鄰。

03 不只是松鼠

不只是松鼠,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缺口很大。據《2016自然觀察報告》,我國1085種保護、瀕危物種中尚有一半沒有被科學家研究過。對於常見物種,我們有時也會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忽視對它們的研究。

我國保護、瀕危物種研究情況 來源/2016自然觀察報告

受限於地理環境、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原因,僅靠職業科學家難以填補我國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的空缺。公民科學項目因此應運而生。

自2020年8月起,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桃源裡自然中心攜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同開啟了以以「自然觀察家」為主題的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公民科學公益項目,旨在聯合公眾以科學的方式收集本土物種數據,建立本土物種資料庫,參與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就像此次西湖松鼠調查活動一樣,我們需要更多來自社會大眾的參與,為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及保護策略提供數據支持和補充。成為「公民科學家」並不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人人都可以加入到一個公民科學項目中。

04 成為「自然觀察家」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以「小獸調查」、「紅外相機監測」和「物候觀察」為主題,面向全國不同地區的線上、線下公民科學活動將陸續啟動。我們邀請屏幕前的你成為松鼠等常見小型獸類的情報員,記錄他們在哪出現、在做什麼、與外界環境有哪些互動等;或是作為平日裡少見的城郊野生動物的巡護員,以紅外相機為工具,尋找它們的蹤跡,了解它們的分布;抑或是加入城市物候觀測員的行列,通過對於指定動、植物季節性現象的長期觀察,反映城市生態的規律。作為自然觀察家的你,也將學習到專業的物種、物候調查方法,親自參與到科學研究中,結識志同道合的自然愛好者,為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出一份力。

作者介紹

蔣天沐

山水自然觀察團隊成員,主要負責推動公民科學項目。喜愛自然攝影和科普寫作,希望把自然或美或醜、或善或惡的故事展示給更多人。

于越

山水自然觀察項目實習生,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碩士休學中。二分之一個學保護生物學的,三分之一個學計算機的,六分之一個學社會學的。在野保的坑底緩慢找尋方向ing...

項目介紹

自然觀察家公民科學活動

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桃源裡自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同承辦的「自然觀察家」公民科學行動項目於2020年夏季啟動。項目以武漢、杭州兩個城市為試點,針對城市小型獸類、物候、紅外相機監測三個主題,設計公民科學活動,鼓勵公眾參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監測和保護的數據收集,積累城市生物多樣性本底數據,提高公眾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了解和保護意識,同時結合網際網路技術影響到更大的人群。

觀愛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

觀愛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旨在配合將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推動和激勵普通公民對身邊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觀察,通過觀察了解、增加知識,享受自然的美好,建立個人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激發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並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可能。

原標題:《我們35個人在西湖邊數了一星期松鼠,下回你來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西湖邊某「網紅」當眾被抓走!網友:沒有一個遊客是無辜的
    西湖邊某「網紅」當眾被抓走!當時在場的人不少還有視頻為證↓↓↓據拍攝視頻的李女士介紹,1月3日下午,在西湖邊看到很多遊客拿著手機錄像,她也跟著拍了一段,於是拍到了西湖邊的網紅松鼠被老鷹抓住的畫面。
  • 跟著網紅小松鼠「悠寶」去逛「無憂西湖」
    「一碼」在手,逛西湖無憂記者看到在湖畔放心消費示範街區的商店門口,商家的標識牌和主要出入口都設有二維碼。此次「放心消費——無憂西湖」的創建,是依託網際網路、數位化技術打造的智慧平臺,實現了「智慧監管、智慧導購、智慧支付」三大功能。
  • 「西湖萌寵」松鼠快胖成龍貓 分析稱因食物多不愁吃
    網友們評論揶揄:這到底是松鼠還是龍貓?  而作為杭州西湖邊的萌寵,松鼠們一直過著「飯來張口」的小日子,身材一直是蠻「豐腴」的。  西湖邊的松鼠可傲嬌了  食物多、不愁吃,一直沒瘦過  跟國外的松鼠相比,西湖邊松鼠的優越性一下就體現出來了。
  • 四個月,三百人次,一篇城市松鼠日記
    自八月起,我們在線上和線下分別開展了多項松鼠調查活動,向全國的網友朋友們徵集松鼠目擊情報,又帶著一群志願者小夥伴跑到西湖邊仔細地數了三圈松鼠。今天,我們就帶著初步的結果來和大家聊一聊這些城市裡的小精靈有多少、在哪裡、又反映了城市野生動物的哪些故事?
  • 杭州西湖邊遊客任意投餵導致鴛鴦聚集 或致野性減退
    圖為杭州西湖邊遊客任意投餵導致鴛鴦聚集 董耿 攝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鴛鴦是西湖邊的四大冬候鳥之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年冬天,它們從北方飛來杭州過冬;春天再飛回北方繁殖。西湖鴛鴦護衛隊隊員陸建利和景光常年觀察鴛鴦。他們介紹,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任意投餵不僅對鴛鴦造成很大的傷害,同時也會給美麗西湖的水質和環境造成汙染,破壞西湖自然美景。
  • 西湖邊掉下一隻鳳頭鷹 是抓走小松鼠那隻嗎?
    昨天下午4點,讀者田先生來電:剛剛有隻鷹從樹上掉下來了,前段時間西湖邊有隻松鼠被老鷹抓走,它會不會就是「元兇」?鳳頭鷹從樹上掉落到草叢中 讀者田先生攝昨天下午4點左右,田先生在柳浪聞鶯附近拍照片,突然有人喊起來:「快看,有隻鳥掉下來了!」順著喊聲,田先生在離自己七八米遠的草叢中,看到一隻暗褐色的大鳥,翅膀上下撲扇,似乎站不住。
  • 板慄柿子海棠果 這個秋天到西湖邊尋秋果兒去
    逛西湖逛出感情的老杭州們都知道,這個時節,最好看的就是藏在各景點的秋果兒,抬頭尋一尋,那些五彩繽紛的掛果植物,展現出別樣風情。不過,只準眼饞,不準偷摘哦。花圃高掛橙燈籠正是柿子成熟的季節,往年這時,花圃和中山公園的柿子都開始高掛紅燈籠,不過,今年有點不一樣。
  • 杭州 義工西湖邊為您指路
    本報杭州1月1日訊 (記者 毛珺 施曉義) 「到一公園,請跟我來」、「如果嫌走路太累的話,可以到斷橋邊租輛自行車」……今天,很多外地遊客在西湖斷橋邊的「義工義務指路點」得到周到的服務。元旦3天假期內,每天上午9時到下午1時30分,20名杭州義工聯盟成員將在斷橋邊義務為遊客指路。
  • 《食物語》松鼠鱖魚用什麼調理 松鼠鱖魚湯藥推薦
    導 讀 食物語每個食魂虛弱的時候都需要湯藥調理,松鼠鱖魚自然也不能例外,那麼松鼠鱖魚用什麼調理呢?
  • 熊大成長記(魔王松鼠)
    簡單介紹一下我養松鼠的經歷 有想養松鼠的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發這篇文章是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前期養松鼠的經歷 誤區 還有小小的一些經驗 希望能帶給有想養松鼠的 或者準備入手鬆鼠的朋友們一些經驗一些信心 放心入手真的還是挺簡單的 2020年4月9日突然萌發了一個養寵物的想法 這天我的心思一直都放狗的身上
  • 西湖邊的人都在聽什麼?
    因為歌裡唱著歲月 因為曲裡藏著故事 近日蝦米音樂宣布2月5日將正式關停 許多人的音樂記憶又被喚醒 圈圈踏上了尋訪的路 問問西湖邊的人都在聽什麼
  • 來西湖邊喝一杯熱薑茶吧,西湖景區公安避寒「暖心」打卡點上線
    西湖邊除了不多的遊客外,更多的是守護西湖的旅遊警察、西子義警、環衛工阿姨和保安大叔們,即使圍巾、手套、羽絨服「全副武裝」,但依然還是抵擋不住刺骨的寒風。今天(12月14日),西湖邊的一座藍色小屋,成為他們打卡的避寒「暖心」打卡點,杭州景區公安聖塘景區西子驛站聯合西湖音樂港,免費為景區工作人員提供暖心薑茶啦。
  • 西湖邊開出新白鹿 邊吃平價菜邊看西湖美景
    昨天中午,在調整一新的解百新元華商場,4樓新白鹿餐廳一開張就成了人氣最旺的地方,等位吃飯的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我們提前看到了廣告,專門在開張第一天中午過來吃。」在附近工作的陳小姐說。5元的糖醋排骨、58元的濃湯小鮑魚,白鹿便宜又好吃的當家菜在杭州一直有口碑。
  • 消防員救下墜樹小松鼠成奶爸
    孟俊從沒養過寵物,更沒養過松鼠,趕緊上網搜索「小松鼠吃什麼、喝什麼」。有人說喝牛奶,也有人說吃煮熟的玉米、紅薯和胡蘿蔔。」孟俊便找來一個紙箱子,臨時用作小松鼠的窩。他跟食堂的大廚商量後,為小松鼠準備了煮熟的紅薯和胡蘿蔔,放在紙箱裡,但第二天起來卻發現,「紅薯和胡蘿蔔原封未動」。
  • 西湖邊這些小飛蟲又來刷存在感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金丹丹 章然最近這段時間,不少讀者給錢江晚報打來電話,「吐槽」西湖邊小飛蟲太多,尤其是在傍晚和晚上。我們總結了一下,小飛蟲比較多的,基本上都是環湖的地方。「密密麻麻,一團一團的,一張嘴就往嘴巴裡飛,天吶!」
  • 消防站香樟樹上掉下一隻小松鼠:與消防員一起早晨出操
    孟俊從沒養過寵物,更沒養過松鼠,趕緊上網搜索「小松鼠吃什麼、喝什麼」。有人說喝牛奶,也有人說吃煮熟的玉米、紅薯和胡蘿蔔。孟俊便找來一個紙箱子,臨時用作小松鼠的窩。「我們覺得,等它強壯一些,還是應該將它放回到香樟樹上去,讓它回到自己的家裡和大自然中。」孟俊說,他和同事們後來仔細觀察過,雖然沒能在香樟樹上找到松鼠一家的窩,但卻發現了大松鼠和另外三四隻小松鼠。
  • 今天西湖有人釣上條60斤重的螺螄青 魚鱗比1塊錢硬幣還大...
    都市快報 首席記者 蔣大偉今天下午,記者接到爆料,西湖里釣了條大魚上來!視頻截圖隨後快報記者趕去了西湖邊。下午三點多,蘇堤上的遊客很多,有的在欣賞岸邊盛開的荷花,有的在餵食松鼠。從北口的跨虹橋進去,連走三座橋,都沒有見到湖邊有人在垂釣。大約往蘇堤中央走了一公裡多,在經過蘇堤中央的望山橋後,我看到有一些垂釣者坐湖岸邊釣魚。
  • 杭州美食新白鹿西湖邊,去杭州第一天不知道吃什麼
    而且他家不管啥時候去都很多人排隊 我們一行四個小夥伴也去排了一把新白鹿是吃杭幫菜的 人氣這麼高當然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好吃又不貴我們幾個基本是對著菜單盲點 但是點出來真的沒有一個踩雷的 都很好吃!!說一下我們點了啥!
  • 西湖邊拈花微笑拍照,卻忘了腳下草坪遭殃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楊一凡 楊曉政 攝影 楊一凡清明小長假一過,有白堤桃花被遊客折枝的視頻在網上傳播。由此,錢江晚報記者在節後第一天踏訪白堤、蘇堤、太子灣,發現桃枝確實有少量被摧殘,不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草坪,重點是草坪。
  • 西湖邊遊客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他至少回答了11萬次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金丹丹 通訊員 葉霄靚 三伏天的杭州西湖邊,陽光熱辣,荷花開得正好。柳浪聞鶯公園,面湖挨著大草坪,有個古色古香的小木亭——西湖志願服務微笑亭。施志平笑著跟孩子們介紹,本來微笑亭東側就有公共廁所,但是近期正在修整升級,最近的廁所,在西湖博物館裡。小志願者們馬上算了一筆帳:施志平當了7年的志願者,志願服務時數累計超過11000小時,按每小時答10次「洗手間在哪裡」算,至少回答了11萬次!趁著空閒,施志平繼續給大家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