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部為「菌」而作的專著—《菌譜》

2020-12-13 蝌蚪五線譜

河流山川,蟲魚鳥獸,自然造化之瑰麗、奇妙,人類之力望塵莫及。但是人類從未停下觀察自然、探索自然、改造的腳步。而美食文化的發展就離不開古人對食物的執著追求。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一位名叫陳仁玉的青年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專著《菌譜》,這背後又有哪些探索和故事呢?

《菌譜》(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的老祖宗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發現、食用並記載過食用菌。《爾雅·釋草》所載「中馗菌」(李時珍懷疑鍾馗的故事與中馗菌有關)就是一種菌菇。《呂氏春秋》:「和之美味者,越駱之菌。」由此可知,至少兩千年以前,食用菌就已經是中國人餐桌上的美食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去野外採摘食用菌,而是極力探索這種美味的人工培育方法。不晚於公元6世紀,我們的祖先就掌握了金針菇的接種和培養方法,並被賈思勰載入《齊民要術》一書中。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食用菌的美味徵服了百姓的口腹之慾,但它的身影只散見於案頭的文獻典籍,沒有哪一個人認為它的價值能獲得著書立傳的回報。直到南宋陳仁玉《菌譜》的出現,食用菌專著才姍姍來遲。

《菌譜》(圖片來源於網絡)

陳仁玉,字德公,號碧棲,《宋史》無其傳。據仙居方志等史料記載,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陳仁玉生於台州仙居(今天浙江省仙居縣),祖父和父親皆為武進士,母親則是理宗的皇后謝道清的姑媽。開慶元年(1259年)賜同進士出身,曾任浙東安撫使,兵部侍郎等職。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大舉南下,謝太后(謝道清)「詔天下州郡降元」,陳仁玉不因親情和朝廷意旨而妥協,他在台州修城牆,募士兵,抗元決心始終如一,無奈因寡不敵眾而兵敗城陷,遂帶領殘兵退至石塘山並在此隱居,他還告誡子孫不可為元朝效力。

縱觀陳仁玉的一生,他生性聰穎,好讀書,仕途順利,位高權重,但他非醫生、非藥學家、非美食家,為什麼要寫下這樣一部植物學專著呢?在《菌譜》自序中他說到:「欲盡菌之性,而究其用、第其品,作《菌譜》。」他想要探究菌菇的品性,研究它們的用途,並給予它們合理的優劣評價。

陳仁玉《菌譜》自序(圖片來源於網絡)

台州仙居是一個歷來就盛產菌類的地方。亞熱帶季風氣候給菌類的生長帶來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溼度。東南地區山丘多,植被豐富,也為菌類提供了生長土壤和營養物質。因此,他與多種食用菌「相見甚熟」,這為他仔細觀察、研究、記錄各種菌類的特性提供了客觀條件。

台州菌菇憑藉美味曾一度成為朝廷貢品。清代喻長霖的《台州府志》曾引用《台州外書》:「南宋時,仙居之菌為異品,嘗以充貢。」值得一提的是,與陳仁玉關係密切的謝氏家族為對此出力不少。謝道清為理宗皇后,她的祖父曾任右丞相,謝氏家族出身台州,非常喜愛家鄉美食。

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天台出桐蕈,味極珍,然致遠必漬以麻油,色味未免頓減。諸謝皆臺人。尤嗜此品,乃並舁(yú)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饌。」這段文字透露出八百多年前人們高超的菌菇保鮮技術和運輸技巧,也反映出上位者對台州菌菇的青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台州菌菇美名遠播,當地百姓自然異常歡喜並傾力培育。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陳仁玉認為為家鄉的美食—菌菇寫一部書十分必要。

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陳仁玉在家鄉寫下了這樣一部註定要留名青史的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專著—《菌譜》。該書記載了合蕈(xùn)、稠膏蕈、慄殼蕈、松蕈、竹蕈、麥蕈、玉蕈、黃蕈、紫蕈、四季蕈、鵝膏蕈共十一種食用菌。全書言簡意賅,內容豐富,僅八百多字,在中國植物學史、藥學史、烹飪史上價值極高,影響深遠。

陳仁玉善於抓住每一菌種的特殊之處,或是生長環境、或是形狀色味、或是採摘時間、或是食用方法等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他還貫徹了「第其品」的初衷,按照優劣順序編寫此書。

合蕈(又稱桐蕈,即現在所說的香菇)排在首位。陳仁玉認為「菌多種……皆無香,獨合蕈香與味稱……宜特尊之,以冠諸菌。」別的菌類沒有香氣,而合蕈「香氣」與「味道」並優,自然應該名列前茅。陳仁玉還講到「合蕈」名稱的由來,十分有趣。據說合蕈本名「臺蕈」,貢獻給皇帝的時候,皇帝把「臺」字誤認成了「合」字,「合蕈」之名從此流傳。因為被眾多達官貴人喜愛,它的價格極高,山民爭相採集,以致尋覓到新鮮的合蕈十分困難。

香菇(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它如稠膏蕈「獨此邑此山所產」,是台州的「特產」,因此陳仁玉說他「尤可貴」,排名僅次於合蕈。而松蕈則有奇特的醫療效果,「人有病溲濁不禁者,偶啜松下菌,病良已,此其效也。」紫蕈、四季蕈則不幸被評為「蕈品為下」和「不入品」。最後還有一種易與別的菌類混淆的鵝膏蕈,「生高山,狀類鵝子。」陳仁玉特別指出要將其與有毒的杜蕈相區別,杜蕈「甚美有惡」「食之殺人」。

毒鵝膏菌(被人們稱為「死亡帽」)

文章的末尾,陳仁玉還附上了毒菌的解毒說明,「以苦茗雜白礬勺新水並咽之,無不立愈。」這與其他典籍記載的解毒方式不同,為我們研究古人的醫藥知識提供了一條重要信息。

《菌譜》的價值在於它的首創性和獨創性。《四庫全書》提要:「在區區口腹之微物,本不足紀述,而《太平御覽·蔬部》無菌類,《全芳備祖》所載亦止二條。向來典故甚少,故附著於錄。」《菌譜》字數不多,卻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舉,因而被後人極為重視。

陳仁玉《菌譜》填補了菌類無傳的空白,並對後世的菌類專著影響深刻。受它啟發並影響的就有明代潘之恆的《廣菌譜》、清代吳林的《吳菌譜》和張崧的《北菌譜》等書籍。日本的佐藤成裕編寫的《驚蕈錄》(1796年)也受陳仁玉《菌譜》影響,該書引用了一段《菌譜》中關於砍花法培植香菇的佚文,現存的各種《菌譜》版本中未曾見到。

《菌譜》文字簡短,故以各種叢書匯刻版本流傳於世。如宋代左圭的《百川學海》(1273年)是我國最早刊刻的一部叢書,就將陳仁玉的《菌譜》收錄其中。此外《菌譜》還有《山居雜誌》本,《說郛》本,《四庫全書》本,《墨海金壺》本,《珠叢別錄》本,《仙居叢書》本等等。

如今,我們已經難以看到《菌譜》的原文。但《菌譜》的價值已在歷史中體現,它對後世專著的出現打下了良好基礎,對於我們了解古代的植物、藥學、食品等方面知識仍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注釋】

1. 蕈(xùn):真菌的一類,生長在樹林裡或草地上。地下部分叫菌絲,能從土壤裡或朽木裡吸取養料。地上部分由帽狀的菌蓋和杆狀的菌柄構成,菌蓋能產生孢子,是繁殖器官。種類很多,有的可以吃,如香菇;有的有毒,如毒蠅蕈。(《現代漢語詞典》)

【參考資料】

1. 張壽橙著.中國香菇栽培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 台州地區地方志辦公室.《台州歷代文化名人》[M].1986年.

3. 肖東發主編,餘海文編著.《生物尋古 生物歷史與生物科技》[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5年.

4. 黃年來主編.《中國食用菌百科》[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年.

作者:喬見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部測算專著
    趙爽對勾股定理注釋:「勾股各自乘,並之為弦實(面積),開方除之即弦。」並根據勾股術演繹出著名的《日高圖》。《日高圖》實際上是測量太陽高度的圖解,即使用兩根表杆(AC、EG)前後觀測,目的是構建兩個相似直角三角形,並根據直角相似三角形是邊角關係和測量數據推算太陽的高度。這種方法被稱為重差法。重差是兩次立杆測量所構建的兩個相似直角三角的比例項。
  • 《針灸甲乙經》: 世界第一部針灸學專著
    不僅保存了大量針灸古文獻資料,弘揚了《內經》針灸學術思想;而且集西晉以前腧穴學之大成,確立了針灸操作規範,匯集豐富了臨床治療經驗;其學術思想也傳播國內外,促進了世界醫學文化的交流。系統整理了十四經腧穴。提出分部劃線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記載了經穴別名70多個,補充完善《內經》,記載交會穴80多個,提出「脈氣所發」穴100多個,增補完善了五輸穴的體系和內容。
  • 微眾銀行發布世界第一本《聯邦學習》專著:大數據時代,效率和隱私...
    微眾銀行發布全球第一本《聯邦學習》專著聯邦學習是一種新興的人工智慧基礎技術,近兩年發展極為迅速,漸漸成為各行各業大數據合作與AI協作的「標配」,尤其是金融、醫療、智慧城市等對數據安全要求極高的強監管行業,對這一技術系統化的認知需求也愈發強烈。
  • 荔枝故事:中國最早世界第一的水果分類荔枝專著出於什麼朝代?
    最有名的是福建蒲田人蔡襄,他寫下的《荔枝譜》,成為中國至今現存最早的一本荔枝學專著。蔡襄寫 《荔枝譜》距今已經近1000年,共分為7個部分,分別寫了荔枝的歷史來由,管理辦法、加工荔枝幹的辦法,荔枝的品種等內容。
  • 什麼情況認定為專著
    專著可以是書,也可以是學術論文,或者其他,且並非所有的創作的文章,都被認定為專著。除了專著外,還有可能是教材、編著等。那麼,什麼情況認定為專著?
  • 同濟學者完成的6部固體廢物英文學術專著出版發行
    同濟學者完成的6部固體廢物英文學術專著出版發行 為世界上首次在相關領域完成的專著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12-17
  • 漲知識|第一本研究紅軍長徵的英文專著是誰寫的?
    紅軍長徵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歷史上的英雄壯舉,也是令世界矚目的偉大事件。在眾多向世界報導、研究紅軍長徵的人當中,人們比較熟知的有老一輩革命家陳雲、有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等。實際上,還有許多這樣的中外人士,運用他們手中的筆墨,從各自不同的視角記錄了紅軍長徵,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世界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是迪斯尼的第一部劇情動畫長片,改編自《格林童話》。沃爾特·迪斯尼在1928年推出世界第一部有音效卡通《汽船威利號》,又於1932年推出世界第一部彩色卡通《花與樹》。《白雪公主》從此改寫了電影史,它擁有了一堆耀眼的頭銜——「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電影」、「世界首部發行原聲音樂的電影」、「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層次攝影機拍攝的動畫」以及「世界首部舉行隆重首映式的動畫電影」。自此,迪斯尼的動畫王國奠定了在業界的龍頭地位!該片在1998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本世紀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曾獲得「奧斯卡特別成就獎」及數項奧斯卡提名。
  • 發表量子計算數論英文專著
    該書共分6章,正文252頁,主要論述各種與現代密碼設計有關的數論難題的快速量子計算方法與最新研究進展,是我國第一部關於量子計算數論的英文專著。量子計算是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式,對快速求解某些著名數論難題特別有效,因而可以快速破譯基於這些數論難題的密碼體制,從而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 擁有一座菌菇博物館 浙大「蘑菇」學者開課科普多彩菌菇世界
    大型真菌,就是人們常說的菌菇、蘑菇。不久前,他還和同事合作出版了《浙江大學校園大型真菌圖譜》(下稱「圖譜」),向更多人介紹存在於浙大校園、卻不常被注意到的菌菇世界。他說,攝影和繪畫都是他記錄菌菇的方式,既可用作研究,也可便於日後回憶,「挺有紀念意義」。
  • 華大海洋參與的英文專著《海洋生物技術百科全書》正式出版
    近日,華大海洋參與編寫的英文專著Encyclopedia of Marine Biotechnology(《海洋生物技術百科全書》)正式出版(圖1)。紙質版和電子版於8月底完成全新上線。本書由世界第一大獨立學術圖書出版商John Wiley& Sons Inc.(約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印刷發行。
  • 世界上最美味的四種菌菇,第一種最昂貴,第三種最珍貴!
    只要一提到菌菇,大家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詞就是昂貴,菌菇的種類有很多種,但是1無論哪一種菌菇,價格都比一般的食物昂貴許多,就算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平時市場上就可以見到的菌菇,都是大部分蔬菜要貴許多。所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四種菌菇就顯得更加的珍稀了,第一種最昂貴,第三種最珍貴,但是它們都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菌菇!1.松露松露是法國三大美食珍品之一,可見它的地位有多高,它如此昂貴的原因,第一是因為它營養價值豐富、味道美味,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真的很稀有,想要採集到松露也很難。
  • 專著致謝
    感謝李曉紅院士,他在任職重慶大學校長期間立專項資金選派優秀中青年學者赴海外進修學習,我有幸成為第一批被選派的教師,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一年(2005-2006),師從世界一流語言測試學家Lyle F. Bachman教授。感謝Bachman教授在我博士研究結束處於學術低谷之際將我引入國際語言測試界,幫助我重燃對語言測試研究的激情。
  • 中國人用英語撰寫的第一部杜甫研究專著 為何難以出版?
    由中國人用英語撰寫的杜甫研究專著,這是第一部,在當時的西方漢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是杜詩傳播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著作。洪業此書,撰於1948年,於1952年出版。這四五年時間裡,中國政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國民眾從對蔣介石政府垮臺的震驚,到對新中國的排斥和冷漠,態度亦有很大的轉變。在這種背景下,洪業《杜甫》的出版,可謂費盡周折。
  • 中國人用英語撰寫的第一部杜甫研究專著,為何難以出版?
    由中國人用英語撰寫的杜甫研究專著,這是第一部,在當時的西方漢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是杜詩傳播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著作。       洪業此書,撰於1948年,於1952年出版。這四五年時間裡,中國政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國民眾從對蔣介石政府垮臺的震驚,到對新中國的排斥和冷漠,態度亦有很大的轉變。在這種背景下,洪業《杜甫》的出版,可謂費盡周折。
  • 全球首部消化內鏡隧道技術全英文專著出版—新聞—科學網
    全世界消化內鏡專科領域第一本消化內鏡隧道技術的英文專著《消化內鏡隧道技術治療學》於2013年9月22日在上海的世界胃腸病大會上舉行首發儀式。該書主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科令狐恩強教授。令狐教授是我國和世界著名消化內鏡專家,他2009年全世界第一次在人體運用隧道技術成功切除了食管大面積的早癌獲得成功,此後繼續進行該技術動物與臨床研究,使用該技術對賁門失弛緩症、黏膜下固有肌層腫瘤進行治療,使隧道技術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 英語世界最早的王陽明專著《The Philosophy Of Wang Yang-Ming》
    《The Philosophy Of Wang Yang-Ming》是英語世界最早的王陽明專著,1916年由The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出版發行,作者:Froderick Goodrich Henke(中文簡稱:亨克,美國人,心理學和哲學博士)。
  • 超臨界流體能源系統方面英文專著出版
    以布雷頓循環為代表的超臨界動力循環及高溫熱利用等技術近年來在國際上已成為前沿熱點,並逐步從基礎數據積累進入到兆瓦級商業系統開發階段。不僅如此,流體在跨越臨界區域時的相變過程和機理研究對許多關鍵領域的突破十分重要,如超臨界發電、太陽能熱利用、新一代核能系統、航空航天工程、規模化儲能、精細化工及材料工程等。
  • 文學史中的「第一」總結~~
    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3.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4.
  • 南哲新聞|洪修平教授英文版禪學專著在海外出版發行
    洪修平教授英文版禪學專著在海外出版發行我校哲學系洪修平教授的禪學專著《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英文版《Chan-Buddhist Philosophy: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作為國家「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