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中的「第一」總結~~

2021-02-08 語文一起學

工具書

1. 第一部按義類編排來解釋詞義的綜合性辭書:爾雅

2.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共計有22,87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字數約3億7千萬字。《永樂大典》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即使是清代編纂的規模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也只有1萬卷、1億6千萬字,不到《永樂大典》的一半。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

3.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4. 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領人編著)

《昭明文選》李善注六十卷《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後諡號「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又名:《文選》卷數:60卷 。

5.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系聯歸併為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14大類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說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6.第一部系統討論文學創作問題的專著:文賦(西晉.陸機)

《文賦》首次把創作過程、寫作方法、修辭技巧等問題提上文學批評的議程,對文學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7.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天演論》(嚴復譯赫胥黎)。

清朝末年,甲午海戰 的慘敗,再次將中華民族推到了危亡的關頭。此時,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於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彙編》刊出。該書問世產生了嚴復始料未及的巨大社會反響,維新派 領袖康有為見此譯稿後,發出"眼中未見有此等人"的讚嘆,稱嚴復"譯《天演論》為中國西學第一者也"。

8.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三國.魏曹丕)

《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文學專論,作者曹丕,是他在建安後期為魏太子時所撰的一部政治、社會、道德、文化論集。全書由多篇專文組成,《論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論·論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寫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書的形式寫成,是曹丕關於國家大事一系列的問題的論文總集。但是很可惜,這二十篇文章到現在大多已經失散,只剩下殘章斷簡。而幸運的是,《論文》由於被南朝的蕭統選入了《昭明文選》而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9. 第一部系統完整的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文學理論專著。命名來自於黃老道家環淵的著作《琴心》。

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採道家,認為道是文學的本源,聖人是文人學習的楷模,"經書"是文章的典範。把作家創作個性的形成歸結為"才"、"氣"、"學"、"習"四個方面。

10. 第一部專門論詩的著作:《詩品》(南朝梁.鍾嶸)

《詩品》是古代漢民族的第一部詩論專著,南朝梁鍾嶸撰。《隋書·經籍志》:"《詩評》三卷,鍾嶸撰。或曰《詩品》。"唐宋時期還是兩個名稱並行。明清以後,《詩品》一名流行。《詩品》的寫作時間,根據有關材料推斷,大約是在梁武帝天監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間。

相關焦點

  • 寧稼雨:再拾他山之玉——簡評《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的寫作本來始自外國人,說明這種研究樣式本來就是來自國外。在傳入中國之後,國人的文學史寫作逐漸呈星火燎原之勢。尤其近20年來,各種文學史汗牛充棟,令人目不暇接。雖然也不乏佳作,但多數為因襲老框架之作,缺乏體系上的創新和特色。尤其是對半個世紀以來海外漢學的相關成果吸收借鑑不夠。
  • 重講《中國文學史》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增訂本)第二版》,最早的版本是1996年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當時我就買了一套,仔細閱讀後拍案讚嘆:這是一套寫出了中國人性發展史、中國文學審美史的優秀之作,與當時流行的各家文學史都不同,促人深思,令人眼前一亮。
  • 中國文學史上的那些第一,你知道幾個
    中國文學史,是一部漫長而光輝的歷史,也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很多人物及著作名篇都為我們耳熟能詳,好比蘇軾、李白、杜甫,但也有許多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今天小編就收集了文學史上的第一將其編排在一起,供大家參考。
  • 文學史的另一種寫法
    這部《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的定位,在我看來,類似於「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學研究手冊」在某種意義上的結合。這就是說,它的讀法不是像尋常的文學史那樣,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這是由讀者來決定讀法的一部案頭參考書,是一種類似於百科全書式的存在,其參考性大於灌輸性、說教性,按流行的說法,就是這部書貫徹了解構主義的去中心化。
  •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屈原創作。《楚辭》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極其深廣的影響,對整個中國文化系統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特別是文學方面,它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因此後世稱此種文體為"楚辭體"、騷體。 而後來的四大題材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楚辭》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稱為"楚辭體"或"騷體"。
  • 怎樣寫一部面向海外的中國文學史
    在對談中,國家圖書館原館長、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詹福瑞指出:「據我了解,我們自己編的中國文學史,很少會被翻譯到國外去。」那麼,中國文學史如何走向海外?  打破西方中心主義的傾向  「海外中國文學史著作的寫作,起步早於漢語中國文學史著作,而以日本學者的著作數量最多。」
  • 國內文學史上第一部北漂詩選面世
    100多名北漂詩人「組團」出詩集 國內文學史上第一部北漂詩選面世   「北漂」這個概念大家早已熟悉,但對北漂詩人的了解卻很碎片。據相關統計,目前北漂的人數最少在800萬左右,數量龐大,臥虎藏龍。北漂詩人更是一個獨特的群體。
  • 探尋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脈絡
    我在澳門大學帶的幾個博士生對學界流行的十幾種文學史,包括《劍橋中國文學史》、日本京都大學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史》,進行過詳細分析,從中抽引出一些文學史發生學的重要命題。他們尤其研究了《劍橋中國文學史》對明代的商業經濟和八股文文化對文學的影響,以及日本漢學家對元雜劇跟日本能劇之關係。在與他們的對話中,我感覺到博士生們高度重視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
  • 戴燕 || 中國文學史:一個歷史主義的神話
    史學研究者相信,由經濟、制度、藝術、宗教等各個角度進行分門別類的歷史研究,是一個全新的文化史產生的必要前提,而文學的歷史,恰巧也就是籠罩在這新的史學景觀中的一支,文學史當然屬於其中的範疇(註:謝無量即說文學史「屬於歷史之一部」,見其《中國大文學史》第一編43頁,上海,中華書局,1918年版。以後顧實、穆濟波、胡懷琛、鄭振鐸、胡云翼……都有如是說。
  • 鮑鵬山:文學史就是心靈史
    我想,能不能換一種方式,把文學史寫得讓非專業的讀者也能讀,也想讀,讀了覺得有收穫。中國文學史中有那麼多偉大的作家,有那麼多偉大的作品,把這些作家和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心靈中的某種真實展現出來,這才是所有人都有感受、都會感動的東西。
  • 一部富有創意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冊),高旭東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58.00元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已經出版多部、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被定為中國語言文學的二級學科之後,仍然有「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 劉躍進:追問文學史研究的意義
    ■前面的話: 一百年前,人們在探討什麼叫中國文學史的時候,開宗明義,第一句話,總要談「什麼是文學」。如果認真追問:什麼是文學?評價文學的標準是什麼?文學史研究的途徑和目的在哪裡?經過一百年的探討,似乎已成定論,現在卻都成了問題。我們研究文學史,不僅要問這個問題,還要追問:我們為什麼總是這樣沒完沒了地研究文學史、撰寫文學史?
  • 文學史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靜農:《中國文學史》   王國瓔:《中國文學史》章培恆、駱玉明:《中國文學史》 宇文所安等:《劍橋中國文學史》19.重讀或重新文學史的必要性:為了讓女性的聲音可以獲得歷史的一個出口,所以狹義的重寫文學史、重讀文學史是女性主義文學批判的重要影響之一。
  • 吳宓和他的《世界文學史大綱》
    緣於父親以他多年對世界文學的系統研究,雖編撰有「世界文學史」中英文講授提綱、講義多種,可惜他的這些傾注心血的手稿,不幸於十年動亂中悉遭抄沒,而他於當時所託付代為保藏講義、手稿的人,至今不肯歸還,家中一無所存;以致此書在他生前未得付印,身後也無法出版。我們多方尋訪徵集,亦無所獲。
  • 劉躍進:為什麼要不斷地書寫文學史?
    而今的文學史研究,主流之外又有新的趨向,有時不免叫人擔憂。第一是「學位體」或者「項目體」盛行。據權威部門統計,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從業者已經多達三萬人以上,多是「學位體」「項目體」培養起來的。學術研究越來越技術化,越來越匠氣化。眾所周知,「學位體」論文通常是這樣產生的:學生一進門,師生就在一起商量選題範圍,依據通常是文學史常識。
  • 爆款秒殺:從秋天到冬天,我們每天都要讀《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
    這是一部追求中國氣派的著作,它反映了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的最新成果,從中不難尋繹出構建中國特色文學史理論體系的努力方向。這是一部以人為本的著作,在文學的時間與空間的坐標中,人是核心所在,本書側重於揭示中華民族在文學方面走過的光榮與荊棘之路。
  • 不可不知:中國文學史上的那些第一,你知道幾個?
    中國文學史,是一部漫長而輝煌的歷史,也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很多人物及著作名篇都為我們耳熟能詳,比如蘇軾、李白、杜甫,但也有很多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今天小編就收集了文學史上的第一將其編排在一起,供大家參考。
  •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修訂版)(47)《西遊記》
    這是咱們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四大名著。《西遊記》應該是咱們最熟悉的名著了。因為咱們從小時候開始,電視劇也好,動畫片也好,都被它轟炸過無數次了。然而,我們看的這些,其實都是經過改編的。關於《西遊記》,咱們還有很多的知識要了解。話說唐朝的時候,有個著名的高僧,叫玄奘。這位高僧,又叫「三藏法師」。什麼是三藏法師呢?
  • 《現代湖南女性文學史》分享會在長沙圖書館舉行
    9月28日,悅享·新知讀書會之湖南省社科聯研究員朱小平著作《現代湖南女性文學史》分享會在長沙市圖書館舉行。紅網時刻9月28日訊(通訊員 周茂銀 記者 袁思蕾)9月28日,悅享·新知讀書會之湖南省社科聯研究員朱小平著作《現代湖南女性文學史》分享會在長沙市圖書館舉行,作者以《抒寫湖南女作家的美麗時光——<現代湖南女性文學史>創作故事分享》為題進行分享。
  • 《紅樓夢》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
    一部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要依它參與世界文學史的程度而定。它對世界文學史的影響程度,決定了它地位的高低。在世界文學史上,作家們互相推薦與繼承,互相關聯,構成歷史。為了方便講訴,我把作家和他的作品比作湖泊,把世界文學史比作一條長河。這條長河,是由全世界的水匯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