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茶是生活,咖喱是日常:西岸港口碼頭工人最愛的沙茶咖喱

2020-12-22 挖史人

港水粼粼,幾度更迭,親海之城總是讓人心嚮往。雨的味道是大家對這裡的集體記憶,但是這個小地方裡,其實還混雜著許多氣味,是這座港口曾經熙熙攘攘,帶來各種新奇事物與異國風土的證明。

在早年航行貿易發達的時代,基隆一直是這座島嶼最先接觸外來文化的地方,最早有西班牙人在和平島,後來荷蘭人與日本人接踵而至,戰後更迎來了一批中國移民。直到今日,東南亞新住民也在這裡出現,他們從這裡進出,帶走或留下身上的一部分,都使得這座城市擁有更複雜多元的容貌。

「民以食為天」是大家至今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無論吃好、吃飽還是吃巧,隨著不同風土、文化與時代背景的影響,飲食的習慣開始在世界各地誕生、變化,甚至融合,桌上佳餚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段段歷史的縮影。

鐵鍋在大火上快炒,加入一匙沙茶一匙咖喱拌勻,佐以牛肉、芥菜,最後,放入烏龍麵吸收湯汁,一道在地獨有的沙茶咖喱炒麵誕生。直到我大學出去外地念書之前,都很天真的以為這是一道放眼各地的皆有的家常菜餚。過了很久以後,才明白這個基隆獨有的味道,是如此的難得。沙茶與咖喱的結合,或許能稱得上是那個年代的創意料理,但他們的相遇絕對不是巧合。

沙茶與咖喱遠渡而來的相遇

來自汕頭的沙茶其實源自於東南亞的沙嗲(satay),而我們熟悉的「沙茶」這個稱號,就是潮州話或閩南話中近似「沙嗲」的發音。早年大批赴南洋經商打拼的廣東潮汕人將甜辣且花生味重的沙嗲醬帶回家鄉,以油炒方式延長保存期限,並且減少醬料中的花生比例,加入蝦米、鯿魚等家鄉海味,混合五香、果粉、薑黃、陳皮等中藥後,便成為了我們現在認識的沙茶醬原型,濃鬱的味道恰好蓋過牛肉的腥味,久而久之,沙茶和牛肉的組合,便被潮汕人視為絕配,逐漸成為當地著名的特色美食。

依港而生的基隆從清末劉銘傳伊始建港規劃,在日治時代五期的築港工程中終完成現代化港口,船隻往來日夜不斷,奠定往後半世紀的風光繁華,發跡自印度的咖喱,也隨著明治維新後日人接納西化的社會風氣,一起漂洋過海來到基隆落地生根。

由多種香料混制料理而成的咖喱,在基隆城裡多元並存且四處可見:不管是廟口的臺式咖喱飯、七堵的湯咖喱面,或是港邊辛辣香氣十足的炒咖喱面,每種皆有著自己獨樹一格的風味,想要了解他們的來歷,那必須從二戰後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派員來臺處理接收事宜,潮汕地區本就是蔗糖產地,因此不少潮汕人士就奉命接收日本時期留下的製糖會社。他們在基隆上岸定居或南移,落腳之後賣起家鄉味,沙茶自此開始在島嶼發揚飄香;而留在港口附近的汕頭人,則在沙茶炒麵裡加上跑船帶回來的南洋咖喱,登愣!如今饕客口中,讚不絕口的獨特基隆味「沙茶咖喱炒麵」就此誕生。

流浪到盡頭的滋味

流浪頭的範圍大約是現今中山三路、復旦路、中華路一帶,傳說這個名字,是那些隨著國民政府遷臺的老兵們,因無依無靠在港邊暫居,對外自嘲而得名。不過,對於此地的名稱由來,更為可信的說法,是因為過去內木山開採煤炭時,會利用吊繩纜車將礦石送至此,因此,這裡便被稱為「流頭」(li-lng-thu),而臺語「流」與「流浪」同音,才會訛傳為大家俗稱的「流浪頭」,雖說前者的地名由來只是個傳說,不過想想,這個美麗的錯誤,其實也帶著一股滄桑的美感呢!

小時候每到了補習前的時間,我都會在這一帶尋覓晚餐。復旦路上四五間賣著沙茶咖哩的店面各有風味,對於沙茶咖哩的喜愛,或許也是當時養成的,直到現在,即使已經不再需要為升學煩惱,卻仍會為了這一味奔走一趟。

在這當中,又以靠近復興隧道的「廣東汕頭牛肉店」最為有名,已經開業半世紀的老字號名店,在假日時間往往都一位難求。第一代創始人林廣省老闆,正是道地的汕頭人,在二戰結束後,隨部隊來到基隆,退伍後便擺攤賣起家鄉味。鐵鍋與大勺的磕碰聲,隨著大火拌炒後的陣陣香氣一起襲來,最經典的炒牛肉麵是沙茶咖喱調味的招牌,汆燙過的烏龍麵軟而不爛,吸飽沙茶與咖喱融合的橙黃色澤,在滿盤香辣濃鬱裡,微苦的芥藍菜一如出淤泥地格外清甜,配著烏龍麵大口吸進嘴裡,順道解解重口味的油膩。

若有三五好友相聚同遊,點上幾盤清面、熱炒三鮮、牛肚,再叫上一碗清燉牛肉湯,同樣沙茶咖喱一蘸,流浪頭的滋味馬上盈滿唇齒之間。在基隆臨港線停用前,復旦路邊還有火車會經過店門口,然而鐵路公路並行的畫面在軌道拆除後便成絕響。然而流浪頭的滋味不僅如此,那些沉默走入店內尋位,桌上有幾杯小酌,甫下工的碼頭工人們,更是藏在這道複合口味中最深刻的體悟。

港口西岸與碼頭工人

以基隆港為中心東西各分為兩岸,東岸多聚集觀光人潮和名勝景點,西岸則相對為生活居所以及碼頭作業。戰後初期各地開始慢慢修復,基隆港接上全球化浪潮後貨物吞吐量開始上升,碼頭內的人力需求增加,家中生計扣合碼頭榮景的想像吸引不少年輕人,於是從外地移入一大批進入港口打拼的「苦力」。

早期船運貨物都是散裝,停泊後依據不同性質以麻袋或木箱分裝,用機具吊上陸路後再人工搬運裝卸進出倉庫,而勞力負重龐大之下,重口味的鹹食就成了給碼頭工人在休息下工時能攝取大量鹽分及電解質補充體力的來源。

1960年代末全球興起大貨櫃船的物流模式,以規模降低成本,基隆港開始有了裝卸貨櫃的橋式起重機與運輸貨櫃的貨櫃車,以機器代替人工的運作模式使人力需求與工作量大幅減少,然而國家政策並未因此改變,仍然提供優渥薪資與終身聘用等等保障,於是工作量減少且薪資未調低的碼頭工人們,就隨著港口極盛時代享受著能隨心所欲的光輝歲月。那是我還來不及參與到的紙醉金迷,是老一輩基隆人不斷懷念的繁華景象,更是所有在港邊日夜不間歇的工人們曾經滾動出來的世界。

十幾年後新自由主義浪潮席捲臺灣,以自由競爭代替國家管控的措施,被極力推動,因此國家開始進行港口的棧埠民營化,原本由工會承攬的業務,也開始全面交由民營公司經營。在沒有任何預告與應變的情況下,工人們突然必須隻身面對經濟失落與社交崩塌,許多擁有裝卸技術訓練,卻無法踏進民營公司的工人們,只能在碼頭外尋求技術門檻低的工作,最終徹底與碼頭群體斷裂,至此,邊上日夜的喧鬧全部寂靜,天地巨變僅僅一夕之間,人與港的榮光皆不復存在。 「以前是船在等碼頭,現在是碼頭在等船。」一語便道盡了繁華凋零。

沙茶是生活,咖喱是日常

少了商船停泊的港口改以觀光郵輪接續人潮,試圖翻轉已然沉寂的繁華。此後東岸的發展日益增長,例如知名的和平島、潮境公園假日總是車水馬龍,而西岸卻仍舊寂靜。坐落山上的築港紀念碑、築港出張所以及路邊往來的貨櫃車、碼頭內偶爾啟動的橋式起重機,都是基隆港曾蓬勃輝煌的足跡,來自地景轉變的巨大轟鳴,蓋過了噤聲的人事物,隨著過往一起沉進港底不見天日。

來自異鄉的沙茶與咖喱融合出的獨特滋味,早已是基隆人記憶裡的家鄉味。大街小巷裡的冷攤熱店,菜單上常有單單寫著炒麵炒飯,卻在送上桌時才發現摻了沙茶或咖喱,它們相依的存在,就像嵌入此城生活日常一般,再稀鬆平凡不過。即使每間各有獨到比例,各有擁護支持,但在記憶中抹不去的鄉愁,總讓在外遊子念茲在茲。陰雨綿綿的海港,一年有泰半的時間都在溼冷灰暗中漲退,咖喱與沙茶的香辣口感,也正好能祛除素日所有的溼寒氣息。

沙茶咖喱在港邊飄香一甲子,或許正是基隆興衰的見證之一,從擄獲碼頭工人脾胃到觀光名聞遐邇相報,鐵勺已經傳至第三代手中,大鍋中仍舊不停歇的是同款氣味。美食背後往往蘊藏著歷史脈絡於其中,如今點上一盤沙茶咖喱炒麵,吃得是多元文化的韻味,是港口人生的轉折,更是基隆的發展小小縮影。

相關焦點

  • 烹飪調味秘制湯法—葉香咖喱、沙茶、怪味、五香、煙香型
    (1)葉香咖喱味型此味型是葉香味型與咖喱味型的雙複合味型。其口味特點主要體現為葉香清爽,咖喱香濃,鮮鹹微辣。阿里根奴咖喱醬主味調料阿里根奴葉碎(幹)15克,鮮香菜(芫荽)15克。(2)葉香沙茶味型此味型是葉香味型與沙茶味型的雙複合味型。其口味特點主要體現為葉香清爽,沙茶香濃,鮮鹹微辣。由於不同菜餚的風味所需,或略帶回甜。該味型在調製中,由於各地區菜餚風味的不同,常與本鮮、植脂、蔥香、香辣、醬酯、海鮮、五香、麻辣、蔥姜、鹹甜、甜辣等味型相複合。
  • 廈門人吃「沙茶」圖鑑
    - 吳再添風味小吃 -地址:禾祥西路和美湖路交叉口旁一碗沙茶麵,最低五六元,十塊錢在這裡就是高配,湯頭顏色偏黃,帶著黃咖喱的氣息。阿公阿嬤都習慣來這裡吃上一碗沙茶,配個芋包,簡單又是老味道。同安:沙茶麵,加個肉蓉啊!
  • 一家廈門的咖喱滷味小店,真的太好吃!|喜事咖喱
    喜事的咖喱有兩款:一款是沙茶番椒紅咖喱,用的是南洋沙茶,加了香茅、檸檬、羅勒、丁香、番椒等草本植物香料,味道香辣可口。東西好吃,這個才最重要。咖喱+滷味,確實好吃,而且還不容易吃膩。我連續在他們家點了三天,在寫這條微信的時候,忍不住又去外賣平臺下了一單。
  • 咖喱多少錢一盒什麼牌子的咖喱好吃
    生活中有很多能夠動手做出來的美味死少不了一些調料的存在的,比如說咖喱,有很多東西是需要咖喱醬咖喱粉才能做出獨特的味道的,那麼咖喱多少錢一盒呢?什麼牌子的咖喱好吃?咖喱多少錢一盒咖喱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哩是一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餚,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的烹調方法,咖哩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餚之一了,那麼咖喱多少錢一盒呢?
  • 汕頭這家沙茶居然不賣沙茶醬?!
    最吸睛的當屬這面靠牆站立的大柜子,上面碼著整整齊齊的茶罐,神氣又驕傲!如此獨樹一格的設計風格,竟是出自汕大學子們之手,厲害!「老闆,請給我一杯金萱港口茶!」 港口茶是引進福建武夷山小葉茶四種,移植在港口地區而得名。風味獨特,是臺灣少見遵古法制茶的特色茶之一。
  • 泉州好吃的沙茶麵,我只認西街這碗歸國華僑的印尼味
    當地的印尼風味也早已融入泉州的古早味裡來▲圖片來自【好攝咖】從西街的影劇院右側拐進驛內巷走到底有家帶有印尼印記的特色小店——美好生活沙茶麵這是花花目前在泉州市區吃到最好吃的沙茶麵這家店必須要掐著飯點去吃上回兩點多去撲了個空不甘心的花花和九兒大中午的冒著六月的炎炎烈日就為吃碗麵
  • 廈門食記「沙茶麵」
    我認為關鍵不在於面,而在於其沙茶湯料的熬製上,我的朋友與我暢聊過沙茶湯的精髓與靈魂,但是我想親自求證一下。菌鍋沙茶據說沙茶裡主要的用料便是花生與茶的運用。現在因為為了節省成本,也為了更好的迎合遊客們,原本煮沙茶用的綠茶被紅茶所代替。因為除去閩南人,外來人很少有愛茶者。
  • 給潮汕妹紙一碟沙茶!她可以蘸整個宇宙!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想起了我們的沙茶。 從去年開始寫美食的時候,就想寫一期關於我們的沙茶。今天,終於能安排上了。我們,來從沙茶的前身說起。 PART
  • 同安封肉、大腸血、沙茶海鮮……你要的廈門味兒,都在這家小店裡!
    沙茶三鮮,以廈門特色的沙茶醬汁為底,醬色金黃。三鮮為經典的鮮蝦、花蛤和魷魚。海鮮很新鮮,沙茶入味,微辣而帶著一絲甜味。鰩魚咖喱,鰩魚身體扁平,肉多刺少無硬骨。經濃鬱的咖喱調味,大可放心地感受食材的碰撞口感。當歸牛肉湯,很滋補營養,喝完元氣滿滿。同安大腸血湯,也是極具特色的一道小吃。將大腸洗淨,灌入豬血,放到大骨湯裡熬煮。
  • 沙茶麵的介紹和製作
    說到廈門地道的小吃,那麼沙茶麵一定是會被提到的。沙茶起源於印尼,印尼文為「Sate」(沙嗲),原意是「烤肉串」。20世紀初由華僑從東南亞傳入廣東、福建及臺灣部分地區,國人取其辛辣特點。沙茶麵除了肉,海鮮也逃不過被「沙茶」的命運。
  • 沙茶麵是甜的嗎 沙茶麵的做法
    沙茶麵是甜的嗎 沙茶麵的做法【導讀】:沙茶麵是福建廈門的一道傳統食物,據說沙茶麵的味道很特別,那麼沙茶麵是甜的嗎?沙茶麵的做法是什麼?沙茶麵是甜的嗎是的,據說沙茶麵味道偏甜。沙茶原是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風味食品。
  • 這個比你老的沙茶麵是沙茶湯頭香濃味道正宗,我還是想吃
    說起廈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小吃,沙茶麵一定有個名字。從小吃到大布,外地遊客都要吃一碗廈門來計算不虛此行甚至來這碗沙茶麵。廈門沙茶麵已經有的歷史了,這個麗達軒沙茶麵已經開了30多年了。這家江頭的麗達軒沙茶麵店沒有太多裝飾,就像傳統的沙茶麵店一樣。
  • 沙茶麵是福建哪個城市的小吃 沙茶麵的湯料配方和做法
    沙茶麵味道很鮮美,他的裡面是有蝦海鮮類的,非常好吃,它的麵條是鹼面,口感很有嚼勁哦!沙茶麵是福建哪個城市的小吃廈門是個較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舶來品,沙茶就是一種。沙茶始源於印尼,也有來自馬來西亞一說。沙茶原本應讀作「沙嗲」,到了飲茶成風的廈門人嘴裡,便順口叫做「沙茶」,這「茶」是廈門方言的「茶」,與普通話的「爹」諧音,隨著沙茶名聲的遠揚,沙茶便成了眼下普通話讀音的「沙茶」了,即此一端,可見國人也以開放的胸懷吸收閩南普通話的一些詞彙。
  • 廈門最正宗的3家沙茶麵,你吃過幾家?(一)
    隨著一句「來長沙不吃長沙臭豆腐等於白來」火遍各個景區,在廈門我也要說一句,「來廈門不吃廈門沙茶麵總有些遺憾」,不可否認,沙茶麵的確是廈門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在飢餓之餘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沙茶麵,內心是莫大的滿足。
  • 這家比你年紀還長的沙茶麵,沙茶湯頭香濃味道正宗,吃過還想吃
    說起廈門最有代表性的名小吃,沙茶麵必須擁有姓名。廈門本地人從小吃到大不說,外地的遊客來廈門也必須要吃上一碗才算不虛此行,甚至也有為這碗沙茶麵慕名而來。廈門吃沙茶麵的歷史大概有四十多年,而這家麗達軒沙茶麵就開了有三十多年。
  • 閩南著名小吃沙茶麵
    沙茶麵,普通話:ShaChaMian,臺羅:sa-te-mī,東南亞廣泛流行的著名的湯類麵食小吃,在中國的沙茶麵分有閩南的沙茶,廣東潮汕的沙茶等風味,其妙處在在於沙茶醬的製作,用沙茶醬再製作湯頭,而其中以廈門的沙茶麵為典範。
  • 這幾個都是閩南特色小吃,沙茶牛肉才是最愛
    沙茶牛肉,閩南特色菜之一,閩南菜上床,佐料調味,但用沙茶條為宴會牛肉是否可行?這裡是廈門最大的海鮮市場,按照國際慣例,宴會菜品對海鮮有限制,沙茶就是一種含有海鮮的混合型調味品,這對牛肉沙茶味的實現,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沙茶醬雖然經過改良合格,但是傳統沙茶,燜的是切片牛肉,對於宴會需要立體擺盤的整塊牛肉,燜整塊牛肉,沙茶的本味就被奪走了。
  • 咖喱星人最愛,喚醒食慾的咖喱肥牛烏龍麵
    咖喱星人最愛,喚醒食慾的咖喱肥牛烏龍麵蔥油拌麵沒有菜不想吃,雞蛋番茄面太清淡沒胃口,打滷面油太多太油膩pass掉,蘭州拉麵已經被吃的快要和方便麵一樣了,天下麵食這麼多,漸漸的我們發現原來這麼多的中式麵條都已經在外面不長的人生閱歷中基本上過了一遍
  • 廈門沙茶麵,地道的廈門味!
    福建是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地區也是華僑的主要祖籍地之一,當然,這也和當時的政治情況有關,福建的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舶來品,沙茶就是一種。沙茶始源於馬來西亞,也有來自印尼一說。閩南人飲茶成風,因此講馬來語的sate翻譯做閩南語的沙茶(sa-te)。
  • 這碗廈門沙茶麵,從小吃到大,百吃不厭!
    在廈門,說到沙茶麵幾乎無人不知,它不僅是很多人早上的第一頓早餐,或者是午時的飽腹,更是夜宵的必備,它的身影在廈門這座城市無處不在。這碗廈門沙茶麵,從小吃到大,百吃不厭!沙茶麵也是很多人到廈門旅行必吃的小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