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的早餐給我的印象深刻,回到東北的每一個沒有食慾的早上我都會想起那裡,想起那裡濃厚的人文氣息,想起那一口天津口音兒……於是,那一次,我踏上了說走就走的旅程,回西北角吃早餐去! 火車9個小時的時間剛剛好,睡一覺醒來就到了天津。
天津的一天,是從各種美味的早餐開始的。
天津站直接上地鐵到西北角,六點鐘的車廂裡還並不擁擠:抓緊時間背書的考研黨,穿著校服去上學的高中生,趕去上早班的年輕人,還有拎著一袋漿子的老大爺...
一出站,走出地鐵口,看到一對穆斯林夫妻擺著小攤,上面寫著「大餅夾一切」,茄夾藕夾裡脊肉放在裡面是店家推薦得經典搭配,再加上一袋熱牛奶,這便給了早上趕時間上班上學的人們最好的慰藉。我始終相信,每一種食物的形成與興盛都有其獨特的理由,是某段歷史的見證,是某種生活狀態的寄託之地。
早晨七點的西馬路上,老奶奶的牽著她的愛犬遛彎,看到我在給他們拍照,還主動誇讚自己家的大寶貝有多麼優秀會很多技能,讓我多拍一些。真的是很有愛呢,突然升起一陣悲傷,可能,她只有它了……
煎餅果子,天津早餐的主力軍,每當看到這個,我想到的就是執拗的天津人堅決捍衛煎餅果子的尊嚴:除了雞蛋和餜篦兒的一切都是物種入侵,堅決抵制。
西馬路邊上私人的小鋪子,沒事兒做點縫紉零活兒,來來往往老主顧就是那麼幾個鄰裡鄰居。
大餅夾一切的包容程度就比較高了,火腿、香腸、裡脊什麼的,都可以,同樣的,燒餅也可以夾...吃起來的話,講真,有點幹...有點噎...
一碗麵茶,配上兩個燒餅。 麵茶是在京津一帶非常流行,比起北京,天津這座城市更安逸,更古老,食物也更加原始。
碗底一層糜子麵糊,撒上厚厚一層芝麻,再加上幾道自製芝麻醬,重複兩遍就是雙料。滋溜一口,滿口芝麻香!看老闆嫻熟的動作,芝麻鋪滿碗裡,仿佛是一場藝術表演!
走在胡同裡,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路兩邊的店家,這就是西北角回民小區居民的生活寫照了吧。
排隊買糕乾的時候和老大媽聊天,說是這裡的居民樓大多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住的也都是老人。早上閒來無事就出來溜溜彎,買點東西,吃個早點。人活一輩子,總要有個清閒的時候咯。
內餡有紅果兒的,豆沙的~上面撒上青綠絲,很傳統。我當時路過一次人多排隊,想著先到別處轉轉再回來,結果還是排隊... 於是更下定決心究竟是什麼讓大家排著隊也要試試,然後才知道原來是一次只能蒸一撥兒,剛出鍋馬上就被「瓜分」,她要六塊紅果的,他要豆沙紅果雙拼的一共十個。
比起狗不理,這裡的包子更地道,現包現賣現蒸,很多人排隊等候。
七點鐘的西北角,早起遛彎逛集,排隊等候一份剛出鍋的的糕乾,一個酥脆燙口愛不釋手的炸糕,吱溜吱溜喝完一碗麵茶摸摸圓鼓鼓的肚子起身離開奔向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