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吃糖果卡喉嚨,姥姥急中生智救孩子,姥姥:以後不吃糖!

2020-08-25 媽咪育兒圈

大家都知道糖果吃多了對牙齒不好,也不益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因此很多父母從小不給孩子吃糖。

軒軒從小就由姥姥看著,姥姥對這個外孫女很嬌慣,孩子想要什麼,想吃什麼,基本都會滿足。三歲以後,軒軒很愛吃零食,尤其喜歡吃糖果。

一次,姥姥給軒軒買了很多零食和糖果,軒軒很高興,拿起一塊糖果迫不及待就往嘴裡塞。可能吃得太急了,軒軒整顆糖果塞進嘴裡之後,不小心一下子吞入喉嚨,但是卻咽不下去,也上不來,軒軒憋得難受,說不出話,只能無聲的叫喊。


姥姥正好看見了,嚇了一跳,因為這時軒軒小臉憋得通紅。姥姥也顧不上打120,就手忙腳亂地用手用力拍孩子後背,過了一會,孩子終於吐出了糖果,開始劇烈咳嗽。姥姥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


看著地上孩子吐出的大塊糖果,姥姥痛恨地用腳踩了兩下,扔進了垃圾桶。這件事情以後,姥姥再也不敢買糖果給孩子吃了。軒軒因為這次經歷,再也不敢吃糖果了。姥姥看見別家的孩子吃糖果,就很反感,說:「那個東西不能吃!」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那麼,吃糖多了,對寶寶有哪些危害呢?

1、寶寶吃糖多,體內消化不了,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讓寶寶成為一個小胖子,同時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寶寶吃太多,很容易引起寶寶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缺乏,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寶寶吃糖過多,極易引起在乳酸桿菌的作用下產生更多酸性物質,容易引起牙齒脫鈣,齲齒等口腔疾病。


4、寶寶吃糖多了,很容易以前你厭食症。齲齒等口腔疾病會導致咀嚼無力,寶寶食欲不振。

5、寶寶吃糖過多,外加寶寶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很容易引起胃部反酸等其他腸胃疾病。

既然吃糖有這麼多害處,那麼,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我們應該讓寶寶少吃糖。

各位寶媽,你家寶寶愛吃糖嗎?你是怎麼做的呢?歡迎評論區交流!

相關焦點

  • 4歲女兒在姥姥家午睡,竟再也沒醒來,醫生檢查後,姥姥悔不當初
    4歲的女兒依依,活潑機靈,非常惹人喜愛,小迪因為坐月子期間和婆婆「結仇」了,就不願讓奶奶帶孩子。這天小迪上白班的時候,早上將孩子送到姥姥那裡,小迪給孩子帶了麵包和牛奶,姥姥見孩子吃的快,一會就吃沒了,怕孩子吃不飽就給孩子煮了兩個雞蛋,依依也都吃了。
  • 全網最累姥姥,三胞胎女兒又各生三胞胎,姥姥帶娃壓力山大啊
    「最忙姥姥」照顧9個寶寶引關注網上有位「最忙姥姥」引發網友們的關注,這位姥姥實在是太忙了,她自己生了三胞胎女兒,結果三個女兒幾乎在同時間,分別生下三胞胎,一下子家裡多了9個孩子,被網友戲稱「最忙姥姥」。一個人照顧9個寶寶肯定是照顧不來的,別說是9個,就是兩個,如果沒有人幫忙都很難照顧周到。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在孩子出生之後,寶媽通常為了減少婆媳矛盾,會把孩子交給姥姥帶,但是姥姥帶到三歲的時候,奶奶突然會出來說,我來帶吧其實奶奶有自己的道理,這個時候姥姥就有點啞巴吃黃連了。姥姥把外孫帶到3歲,含淚交給奶奶帶周姥姥家在農村,女兒一家生活在城裡,前幾年女兒生下了一個男孩,女兒和婆婆的關係並不是太好,小姑子也剛生孩子沒多久,婆婆去給小姑子帶孩子,周姥姥不想讓女兒辭工作帶孩子,畢竟女兒也是好不容易進了這個名企。
  • 為啥姥姥大都不帶三歲後的娃?奶奶的截胡不是沒道理,好明智
    許多家庭通常都會因為工作的原因,在生過寶寶之後,都會選擇將寶寶交給家中的老人,一是家裡人帶娃會更安心一些,二是省了一部分僱保姆的錢。但是帶寶寶的老人並不僅僅只有孩子的奶奶而已,孩子的姥姥通常都會參與其中。而且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通常寶寶的姥姥都習慣先帶寶寶,而在寶寶三歲過後,寶寶的奶奶就會來,將寶寶接過自己的身邊,在許多人看來都認為奶奶是一種「截胡」的表現。
  • 把孩子從1個月帶到4歲,反手就跟奶奶親,姥姥心裡有苦說不出
    現在很多的孩子不是跟著奶奶長大,就是被姥姥帶大的,而有些孩子即使姥姥盡心盡力陪伴了多年,卻依然跟奶奶親,這讓當姥姥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小張坐月子,媽媽跑來伺候小張坐月子,照顧寶寶。任勞任怨,洗衣做飯,家務全包。並且,老人一直從孩子出生將孩子帶到了四周歲。如今孩子上幼兒園了,需要老人照顧的也就越來越少了。小張和老公對待老人的態度也越來越不好了。就連老人一手帶大的小外孫都跟自己不親了,小外孫總是嫌棄姥姥,說奶奶好,奶奶親。小張和老公,還有小外孫的做法,讓老人滿心的苦楚,卻不知該跟誰說。
  • 寶寶敏感期撞上了姥姥更年期3大問題,育嬰師怎麼破?
    話說之前我經常吃自己的小手,有時候還啃胖腳丫。姥姥看見了說要給我帶手套,還說腳丫太髒。每次我有新的感受和體會姥姥都無情的阻攔我探索的欲望。麻麻對姥姥是這樣說的:在0-2歲之間的寶寶都會出現吃手行為。因為萌寶進入了口腔敏感期,這個時期主要通過口來認識周圍的世界。每個孩子口腔敏感期持續時間的長短會稍有差異。如果看護人給孩子提供科學、寬鬆的環境,允許孩子「吃手」。允許孩子品嘗玩具、允許他們用手去探索想要探索的物品。孩子的這一敏感期很快就會順利過渡。
  • 被騙的姥姥
    哈哈,今天這句話用在姥姥身上一點都不為過!寶寶被他們帶出去玩耍感冒了,姥姥回來陪寶寶睡覺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兩天午睡,寶寶都睡的不安穩。寶寶哭鬧著不吃藥,在姥姥和媽媽爸爸的哄勸下吃藥了,吃抗病毒口服液的時候寶寶吐了,連吃的飯一起吐了出來,
  • 孩子要幹活,姥姥不讓幹,怎麼辦?
    10後的孩子就享福嘍,想幹什麼都不行,各種溺愛,各種擔心,在這樣的環境下,爸爸媽媽們可以做些什麼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姥姥,媽媽,孩子之間得對話吧…媽媽:聽說有個小人今天想吃炸薯片[呲牙]寶兒:哈哈,我們一起來準備材料吧!我來想一想都需要什麼來著?
  • 姥姥幫忙帶孩子,卻因穿尿褲引來一頓責罵!姥姥:現實又心痛
    在老家楊阿姨的女兒就遠嫁到了深圳,去年她女兒生了寶寶,這一年下來,楊阿姨都在外面給她女兒帶孩子。有時候聊天的時候,經常會說到帶孩子比較辛苦,但是她也沒有特別不開心。」「前幾天,她說因為給寶寶穿紙尿褲的時候,沒穿好,後來因為孩子跑來跑去的走動,有魔術貼的地方磨到了孩子的皮膚,孩子的皮膚有一些泛紅。因此她女兒很生氣,狠狠地罵了她一頓。
  • 孩子養得太瘦,寶媽遭姥姥「炮轟」,寶寶吃不胖可能是這4個原因
    老人心中孩子健康,一定要是那種長得壯壯的,身上沒肉的都是「營養不良」,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奶奶、姥姥養出來的寶寶都是胖胖的。可孩子的健康真的和胖瘦有關嗎? 孩子光吃不胖,寶媽遭姥姥「炮轟」,摒棄舊認知是胖是瘦健康就好 小高的寶寶今年已經2歲半了,前段時間小高放假休息,帶著兒子會娘家,這剛進家門,小高就被孩姥姥一頓「炮轟」。
  • 去姥姥家住了三個月 一歲半的寶寶跟爸媽不親了
    原標題:去姥姥家住了三個月 一歲半的寶寶跟爸媽不親了   去姥姥家住了三個月  「兒子跟著姥姥避暑待了3個月,回來就不要我了,我怎麼一下就變成了陌生人?」因此,家住火炬路的孫女士既傷心又擔心,她怕兒子以後和她不親。
  • 孩子大了不願意與姥姥親,媽媽養了只「白眼狼」?孩子有苦難言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現在不是寶寶都是被長輩帶大的,尤其孩子小的時候被姥姥到大的佔大多數,孩子總是跟姥姥有著特殊的情感,等到孩子漸漸的長大就會回到父母的身邊,跟著父母一起生活,這樣也會增進親子的感情,孩子總不能被長輩帶著,畢竟長輩也上了年歲,在一些行動上會比較吃力。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5歲孩子的答案現實又心酸,別不當一回事
    姥姥也非常疼愛這個外孫子。如今小紅的兒子已經五歲了。有一次小紅的家裡面來了客人,客人問到了兒子說:&34;。小紅的兒子毫不猶豫地回答喜歡姥姥。因為姥姥陪伴她的時間最長,會經常給他買各種吃的,而自己幾乎很少見到自己的奶奶,對奶奶也沒有什麼印象,奶奶也不經常來看他,也不給他買玩具。所以在他印象中就非常喜歡姥姥。
  • 姥姥把寶寶帶到3歲,奶奶卻想「收網」,聽到寶爸的話後偃旗息鼓
    姥姥把寶寶帶到3歲,奶奶卻想&34;,聽到寶爸的話後偃旗息鼓小胡和丈夫婚後一年生了個兒子,本來夫妻倆並沒有打算這麼快要孩子,因為正在處於工作的晉升期,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但是婆婆說生了孩子她來幫忙照顧,讓兩人不用擔心。可孩子出生以後,婆婆帶了兩天便沒了耐心,表示自己不願意帶娃。
  • 姥姥幫女兒帶孩子到三歲,之後卻被奶奶截胡,原因很現實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工作壓力都是比較大的,他們生了孩子之後當孩子一斷奶或者是自己坐完月子都開始出去上班了,那麼照顧孩子的重擔就只能夠在家中老人的身上。有時候關於爺爺奶奶來帶孩子,還是姥姥姥爺來帶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分歧,不過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都是姥姥姥爺把孩子帶到三歲,然後被爺爺奶奶給抱走了。
  • 姥姥笑懟孫女:你怎麼總來吃白食!孩子的機智回答,讓人讚嘆
    因為有時候孩子的天真與瘋言瘋語,會讓整個家庭氣氛變得非常好和諧。姥姥笑懟孫女:你怎麼總來吃白食!孩子的機智回答,讓人讚嘆佳佳是一位30歲的母親,女兒今年已經5歲了,因為佳佳和自己爸媽都住在一個城市,離得不遠,所以沒事的時候,總帶著女兒去孩子姥姥那蹭吃。
  • 61歲「英語姥姥」在園區連上小半年公益課
    這是沈城初冬裡極為普通的一天,但卻是新加坡城園區裡老人和寶寶們期待的日子,因為當天有大家喜愛的「一丁姥姥」英語公益課堂。  「這個姥姥免費給寶寶們講英語,已經堅持快半年了,很好地培養了孩子們學英語的興趣。」 「一丁姥姥讓我們園區的老人帶孩子充滿了高級感,見面大家都說Hello,再見說See you。」「現在一丁姥姥外語課堂可有名氣了,很多外園區的寶寶都要來聽課呢!」
  • 外婆是方言,那麼姥姥呢?姥姥!
    大嘴讀史今天一早,朋友圈被一則新聞刷屏,《外公外婆竟成方言,教材被改以後上海人也要跟著叫姥姥嗎?》,群情激憤。不久,該貼被刪。「姥姥」的詞條是這麼解釋的:「北方話中的外祖母,南方湖南一帶把曾祖母稱為姥姥」。 「外婆」的詞條是這麼解釋的:「一種稱謂,指母親的母親,口語叫姥姥或者老娘」。 追根溯源,「姥」這個字在剛出現的時候,跟媽的媽沒什麼關係。
  • 孩子該讓奶奶看?還是讓姥姥看?
    孩子該讓奶奶看?還是讓姥姥看?自從有了孩子,兩家的矛盾越來越多,誰都不願意給多看孩子。因為這個事情,經常和老公吵架,他不想讓他媽多看,我也不想讓我媽多看,於是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那麼,孩子該讓奶奶看?還是讓姥姥看?
  • 產假結束,孩子到底是給奶奶帶還是姥姥帶?寶媽都選擇給姥姥帶?
    特別是孩子出生後,寶媽休完產假,面臨著工作和寶寶兩難的選擇,要是選擇寶寶的話,家庭僅靠爸爸一個人根本就沒辦法支撐日常的開支,如果選擇工作的話,寶寶該怎麼辦?給誰帶,請保姆不划算而且不放心,現在有多少保姆虐待寶寶的案例啊!只能給家裡的老人帶了,那是給婆婆還自己的媽媽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