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意正確、準確的基礎上,立意的明確、鮮明則是作文基礎等級的必備要求。明確和鮮明又分屬作文評價的不同等級標準。明確性相對要求較低,鮮明性則屬於較高要求。
(一)立意明確是基礎
通俗來講,立意明確就是文章的主旨要清楚明白且確定不移。要做到立意明確,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有且只有一個主題。
立意要明確,首先文章得有主題。所以,你需要清楚地知道,要寫的這篇文章主題是什麼。具體而言,就是你要通過文章表達什麼思想情感,傳遞什麼信息,闡明什麼道理、觀點。換句話說,這裡的「有」側重寫作者的立意意識。你要知道給文章立意,給文章正確、準確的立意。
其次,你要給文章確定一個主題,且只確定一個主題。無論命題的立意角度有多少,你擁有的材料有多豐富,你的表達欲望有多強,請記住,在這篇文章裡,尤其是考試的作文中,你只能確定一個主題,果斷地確定它,不要遊移不定。對,攻其一點,捨棄其餘。你應非常清醒地意識到,對即將寫的這篇文章來說,除了所選定的主題,其他一切主題都是多餘的,都是不值得留戀的。千萬不要貪多,否則必將「意多亂文」。輕則因為你的藕斷絲連,拉拉扯扯,導致散亂無中心,重則因為你的花心濫情,盲目貪多,致使立意不明確。
2、點出並強調主題。
按說,這點在自由寫作中絕對是多餘的,因為主題的顯隱並不影響文章的優劣。相反,可能立意含蓄的文章更受青睞,立意直白的文章則顯得寡淡無味。但我們不得不再次確認,我們寫的更多是考場作文。既然是考場作文,就必然有很多局限性。最明顯的就是,閱卷老師即使談不上「走馬觀花」,也絕不可能像工兵掃地雷一樣,拿著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測,更不可能像日常講課文一樣,一板一眼地去歸納作文的中心思想。他們要的是,一眼看到作文的主題,第二眼確定作文的主題。如果在主題上還有第三眼的話,那就是是否強化或升華了主題。由此可見,你面臨的是儘快把文章主題亮出來。不要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不要扭扭捏捏,千呼萬喚始出來。甚至,你還要不止一次地告訴讀者,這就是我的文章主題。
如果你已習慣惜墨如金,在這點上千萬不要吝嗇。你要時刻記住,點題與扣題,讓你的主題不止一次地閃現,藉助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在題目,在文章開頭、結尾,乃至段首等一切突出、顯要、恰當的位置。必要時,還可單獨另立一段,為閃耀文章的主題。目的只有一個,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並一再確認你的文章立意明確。最起碼,這樣的文章很難被判定為偏題或跑題。
3、大題小做,不空而明。
主題不明確,有時由立意範圍過大、過空所致。俗話說:「馬車越空,噪音越大。」由於一些主題過於寬泛,如果直接以大寫大,又要突出主題,難免會流於泛泛而談,口號化、說教化現象泛濫。因為主題過大,寫作就會如老虎吃天——無從下口,僅僅靠六百多字的文章,基本不可能明確表達,進而突出主題。這就要求我們大題小做,化大為小,立足大主題,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分解出小主題,或通過加修飾語,將大主題精細化、具體化,最終將立意落在小處、實處。
例如:2018年吉林中考作文
題目:家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創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2)文體不限。(3)不少於500字。(4)文字和標點書寫規範、整潔。(5)文中不得出現考生本人姓名以及畢業學校名。
該命題屬於完全式全命題作文,題目「家」很好理解。但立意的範圍比較大,
大到地球家園、偉大的祖國、美麗的家鄉,小到校園之家、個人家庭,都可稱之為「家」。但要想把作文寫得明確,該從何立意呢?不妨大題小做,立足三口之家,表現家人之愛;立足班級之家,寫同學之情;立足宿舍之家,寫舍友之睦;立足團隊之家,寫隊友之助。相反,如果寫地球家園之美好,寫祖國之偉大,主題就比較宏大,面面俱到又無可俱到,要寫明確、表達充分就很難。
因此,當遇到大話題、主題時,不妨「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通過小角度、小立意,來表達所抒之情,闡述所發之思。
(二)立意集中則主題鮮明
主題鮮明是一篇好文章必備的基本條件。要做到主題鮮明或突出,就要從集中上下功夫。所謂集中,顧名思義就是將分散的匯聚到一起,使分散的情思、材料集中表現同一個主題。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主題一以貫之。
確定一個主題,並多次點明,這只能保證作文主題的明確性。如果要使其鮮明、突出,則需將主題作為文章動脈,從頭至尾,通貫全文。其間不能更改,不能斷續,不能有始無終,更不能無始無終,從文脈上確保主題真正一以貫之。
2、情思一以聚之。
很多時候,為充分表現主題,我們需要選擇不同的角度,賦予文章不同的情感和觀點。這些情感和觀點就需要主題以一聚之。比如,文章要表現母愛,有以下兩種構思。其一,藉助幾個生活片段,通過自己對母親的情感變化及對母愛的認知過程,從不理解到理解,從抱怨到感動,從朦朧到清晰……毫無疑問,無論其中的情感如何變化,認識有幾個階段,它們都是圍繞感受母愛行進的。
其二,藉助幾個片段,分別通過寫關心孩子學習的殷切期望、關注心理成長的理解、關愛身體健康的自我學習等角度寫母親。其中,期望、理解、自我學習等這些分散的小點,都要圍繞母愛這一大主題展開,為突出母愛這一核心主題服務。以上,母愛的主題就起到聚攏情思的作用。相反,如果文中出現獨立於主題之外,與主題矛盾甚至相悖的情感或觀點,那麼主題就無法實現鮮明。
再如,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一文,要論證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這一中心論點,需要通過「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三個分論點來實現。儘管這三個分論點都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卻都緊緊圍繞並服務於「共產主義精神」這一中心論點。相反,如果文中的分論點不能為中心論點服務,那麼,立意就無法集中,主題就不可能突出。
3、材料一以統之。
立意是否鮮明,主題能否突出,最終還要通過材料的選擇來實現。簡單來說,就是材料的選擇要圍繞主題來進行。當然,選材有向心、精當、新穎、多元等很多標準,這裡側重於其向心性,也即是對中心的拱衛。例如2013年河南中考作文《讓路》,其中一作者選擇教師陳萍給孩子讓路、國家總理給志願者讓路和網友微博呼籲讓路的材料,都是緊緊圍繞「為生命讓路」的主題,使它們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心,讓立意更集中、更鮮明。相反,凡是與中心無關,聯繫不夠緊密,不能突出、表現主題的材料都是廢材,都是於文無益的,不管其有多精彩、多新穎、多深刻。
(註:本文選自《作文有規律我的初中創意寫作課》(丘河 編著,即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