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型教師丘河:作文寫不深?掌握這4點,立意瞬間高大上!

2020-12-14 丘河語文說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寫作文亦是如此,同樣的命題,有人看到的只是外在的、表面的現象,而有人讀到的則是內在的、深層的本質。只有抓住事物本質的立意才是深刻的,才見作者思想力度,才能發人深省。深刻是初中作文發展等級的首要標準,是衡量學生思想、思維、思辨深度的重要尺度,還是立意能力強弱的主要標誌之一。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立意深刻呢?

所謂「立意深刻」,就是文章的主題應該反映事物本質,揭示事物內在關係,思想觀點具有啟發性。很明顯,深刻是有層次感的,是要在淺層立意上進一步挖掘的。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立意深刻,只有閱讀量大、體驗豐富、眼光敏銳、思想深邃的人才能達到,一般人是無可企及甚至不可學習呢?我的答案是,不盡然。相反,我恰恰認為,只要你能掌握一定方法,文章偶爾來點小深刻並不是難事。當然,無論哪一點,都需要充分發揮你的聯想能力。

(一)放大一點

立意求明確,我們可以大題小做,化大為小;立意求深刻,我們又可小題大做,以小見大。由於當下初中生寫作,基本都是以我為中心,圍繞「我」展開的。據調查統計,全國中考作文側重寫自我的佔42.5%。立足自我,便於抒發,更真實親切,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立足自我最終囿於自我,不能跳出小我的圈子,融入更大的空間和群體,文章立意就難有深度。因此,我們不妨將文章視野放大一點。從小我入手上升到大我,從個體入手上升到群體,從個例入手上升到現象。

例如,2015年江蘇鹽城中考作文《從未走遠》,立足雕石刻磚藝人陶二爺及其雕刻藝術,實則已上升到中國民間藝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捍衛。文中的個體實則是一個群體的縮影,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文章立意才得以升華。又如1997年江西中考作文《王大爺求醫記》、2002年重慶中考作文《責任》、2013年河南中考作文《讓路》,無論是鄰居王大爺檢查病情的荒唐,還是撿破爛的李老頭法庭上一句「我要求兒子們一次性買斷我」,抑或是戶主們對小小樓梯口的擠佔,看似生活中的個例小事,實際上卻是社會上存在的普遍現象。這些文章之所以能夠成功,以個例反映現象,引起社會反思是一個重要因素。

由此可見,作文要立足以小,但更要上升以大。立意大一點,才能深一點。相反,囿於小,則立意止於淺。退一步說,即使你不能在文中化大主題於無形,不能循序漸進以小至大,至少也得讓立意在文末做個形式上的升華。

(二)看遠一點

寫作文時,強調最多的可能就是要寫身邊的事,寫生活中的事,寫最熟悉的事。也即是說,作文要立足當下,紮根現實生活。很顯然,這樣寫起來,有材料,好下手,有話說。但是,當下學生的生活是如此驚人的相似。你能看到、聽到的,他人也能看到、聽到,你能做到的,他人努努力也基本能達到。應該說,學生日常生活的雷同率相當高。這也就是,為何學生的文章會千篇一律。相似的內容,立意當然也會大同小異。之所以深刻之不同,那是有人小事看大了點、理解深了點、思考辯證了點,以及目光放得遠了點。

如果放下前三者暫且不論,目光之遠近就決定了立意之高下。當別人都在當下生活掘金找礦,你卻在體驗和感悟歷史,審視前人的成敗得失;當大多數人的思想認知依舊徘徊於今天,你卻放眼未來,關注著明天和後天。很顯然,你的知識和思想絕對會與他們不同。涉及到寫作,那就是立意的高下。至少,你的作文立意比他們增加更多深刻的可能性。

看到這裡,相信你應該明白,為何很多學生津津樂道於歷史和未來。據說,全國中考有12%的作文側重寫歷史題材。當然,這裡的「遠」還包括空間上的距離。既然無法拼經歷,那就拼閱歷和體驗。是的,你可以從閱讀中獲得千百種人生,別人不可能經歷和擁有的。這就是你立意深刻的財富之源。

例如,2010年北京中考作文《凝聚》,作者立足三國風雲,從關羽一諾千金三結義,寫到千裡單騎苦尋兄,再到華容道義釋曹操,深刻再現關羽的「忠」「義」精神;2014年山東中考作文《告別之美》中,從「士為知己者死」的荊軻,到「上下求索」的屈原,再到「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這一次次的告別是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崇高、人生的追求;2015年河南中考作文《凡世裡的微感動》,作者借外婆講崔鶯鶯西廂待月、陳妙常秋江盟誓、李香君血染桃扇、杜麗娘牡丹尋夢等,來體悟外婆對戲曲的微感動,選材雖小,但卻頗有一番文化和靈魂的深邃。

立意深一點,不妨看得遠一點。審視歷史,展望未來,讓閱讀和想像架起這座時空之橋,讓形象思維打開我們的思想之門。

(三)挖深一點

魯迅先生說「開掘要深。」說的就是立意要深挖,給人更多的啟示和思考。如果說,放大一點和看遠一點都還相對較易,那麼挖深一點就頗有些難度。立意由淺入深是一個分析思辨的結果。這需要基於一定的知識信息和思維能力,尤其需要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需要你以具體的物象、表象、現象等為起點,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和共性,進一步通過具體事件,來反映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因此,你要挖的是事物的本質,社會生活的規律,揭示的是其內在關係。相對而言,這更適於材料作文命題及提示式作文命題。整體而言,立意於虛,要比立意於實更容易寫深刻。當然,無論立意於虛還是立意於實,最終寫作時都要落筆於實。

例如,2013年河南中考命題作文《讓路》。「路」本義上是指供人們、貨物往來通行的地方。深層含義包括人生之路、理想之路、求學之路、生活之路、成長之路。「讓」是題眼,它可以指「謙讓」「禮讓」「寬容」「忍讓」等。「讓」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修養,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美德。「讓路」有它的比喻義和引申義。小至個人情感,大至國家發展、民族振興,隨處可見讓路行為、讓路態度、讓路精神。因為讓路,才得以前進、發展,因為讓路才有了親情、友情、機會、出路、幸福與和諧。其中,有篇滿分作文,看似寫小表妹琪琪的聲音難聽,不討人喜歡,以及她給小蚯蚓讓路的小事。

實際上,作者是借一件小事反映一個深刻主題。給蚯蚓讓路不僅體現琪琪善良的童心,也表現出她對弱者的尊重,更警示我們,對待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他們的自尊和心靈讓路。文章從淺層生活的「讓路」,到深層的為善良「讓路」,再到根本的為心靈「讓路」,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這也才是本文更深刻的立意。立意於虛,由實寫虛,以小見大是該文章的一大亮點。

立意深一點,我們就要立足現象看本質,立足行為看思想,立足具體去抽象,抽象出態度、精神、文化、靈魂、人性、價值、意義、道理、規律、原理等,挖掘出深層次、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即使立足當下,也應該切入時代深處,洞悉時代的脈搏。

(四)辯證一點

整體而言,初中生的思辨思維並不是很強。所以,議論性文體寫作並沒有作為初中訓練的重點。但這並不等於,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重要。相反,邏輯思維中的辯證思維還是寫作能力的核心,是立意深刻的關鍵。尤其是,辯證思維中的變化論、矛盾論、和諧論是我們寫作議論性文體,及立意深刻所常用的方法論。通俗點講,就是立意時要用發展的、全面的、聯繫的、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要從習慣性的理解闡釋走向思辨。

何為闡釋?闡釋就是理解,遇到作文命題,問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結果怎樣、有何意義。其實,這也正是絕大多數學生審題立意的常規套路。所謂思辨,則是在理解基礎上的思考、辨析、質疑、比較等。雖說闡釋和思辨都可以讓立意深刻,但思辨或許能讓你的作文立意,在走向深刻的同時又與眾不同。

例如:2016年山東濰坊中考作文

一次國際自行車比賽中,信心滿滿、志在獲獎的納瓦羅始終無法超越技高一籌的埃斯特萬,只能使出渾身解數,奮力追趕。正當他無能為力的時候,埃斯特萬自行車爆胎了,只能扛著車跑。這時,奇怪的一幕出現了,納瓦羅放緩了車速,緊跟在埃斯特萬身後。結果,埃斯特萬獲得了銅牌,納瓦羅與獎牌失之交臂,而後來居上的選手分獲金、銀牌。

請根據讀後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徵鮮明;③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⑤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這是一道通俗的難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材料很容易讀懂,但準確、深刻立意卻比較難。相信會有不少人從「遵守規則最重要」「要名,但不要虛名」「比成績更比境界」「尊重對手」,甚至「堅持」「敬業」「謙讓」「友誼」「選擇」「放棄」「公平」等角度立意。不可否認,這些材料中都有涉及,但真正能切題的卻很少,更談不上立意深刻了。

應該說,這是一道能很好考查學生辯證思維的作文命題。這樣,立意就不能僅僅局限於對選手納瓦羅行為的闡釋,而應辯證地思考和追問這種行為的價值,及探討各種標準的評判。如此,則可從「輸了名次,贏得尊重」「失去大賽榮譽,獲得人格魅力」「不超越更是一種(自我)超越」「尊重規則才是真正的尊重」「破壞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等立意。很明顯,這些擯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辯證立意更切題,也更顯深刻。

(註:本文選自《作文有規律我的初中創意寫作課》(丘河 編著,即將出版)

相關焦點

  • 作家型教師丘河:作文寫不深?掌握這4點,立意瞬間高大上
    所謂「立意深刻」,就是文章的主題應該反映事物本質,揭示事物內在關係,思想觀點具有啟發性。很明顯,深刻是有層次感的,是要在淺層立意上進一步挖掘的。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立意深刻,只有閱讀量大、體驗豐富、眼光敏銳、思想深邃的人才能達到,一般人是無可企及甚至不可學習呢?我的答案是,不盡然。相反,我恰恰認為,只要你能掌握一定方法,文章偶爾來點小深刻並不是難事。
  • 作家型教師丘河:作文老跑題?4個立意方法,讓你徹底告別低分
    「符合」在程度上則相對稍弱些。與切合、符合題意相反的,就是偏題、跑題。對於偏題、跑題的文章,按照「內容項在四等記分,表達項一般不超過三等記分,發展等級不給分」的標準,最多不超過25分。因此,我們說,準確是立意的根本要求。做到準確,從審題上看,這是辨別、思考的能力,從立意上看,則是審意、煉意的能力。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準確立意呢?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四方面努力。
  • 作家型教師丘河:立意不集中?2招6式讓作文中心變突出!
    在立意正確、準確的基礎上,立意的明確、鮮明則是作文基礎等級的必備要求。明確和鮮明又分屬作文評價的不同等級標準。明確性相對要求較低,鮮明性則屬於較高要求。(一)立意明確是基礎通俗來講,立意明確就是文章的主旨要清楚明白且確定不移。
  • 作家型教師丘河:作文立意創新,每個人都可以走出個性的一步
    立意不新首先表現為立意的千篇一律,同樣的素材同樣的立意,不同的素材相似的立意,完全不同的作者,完全相同的立意。當然,這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能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立意,而是希望每個作者都是一個獨立的讀者,都能有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
  • 作家型教師丘河:作文提示語無用?這「四大功能」你可能不知
    這是一道提示式半命題作文,題目「一段 的旅程」屬偏正式短語。半命題作文的題目,從審題上講,與提示式全命題審題非常相似,且具有更大的靈活度,審題難度相對降低。只不過多一步補題,需要根據自己寫作的內容、角度和立意,按照短語式、句子式命題的規則將題目補充完整。「一段 的」作為修飾成分,修飾寫作對象「旅程」,橫線上則是要補充的內容。
  • 作家型教師丘河:開學後,照這4條做,語文提分不迷茫
    這句話,你一定聽過。「忽悠人!」你可能要說。這裡,我想告訴你兩個事實:兩考區分上,中考語文分值同比提升,高考同分數優先參考語文。段位排名上,低段位看總分,中段位拼數英,高段位看語文。有人告訴你,別信這書那書,這方法那技巧,書看多了,什麼閱讀理解都能搞定。我想說,這絕對是非專業性誤導。閱讀理解拿高分至少需要三種能力:基本閱讀理解能力(認讀感知、文本理解、鑑賞評價、探究遷移)、基本常識掌握能力(自然社會知識、文體表達知識)、基本表達策略能力(答題角度、答題模式、答題技巧、語言運用)。
  • 作家型教師丘河:會聯想才能作文,6招助你練就作文「童子功」
    對寫作者來說,這種方式可打破思維局限,給思考更多可能性。但廣發散並不等於盲目聯想、泛泛聯想,務必要善於刪選剔除,做到精思質取。下筆容易寫好難,這也是作文命題的趨勢。它不會讓你難於感知、聯想和思考,而在於檢驗你感知力、聯想力、思考力有多強大。顯然,只有敏感、富有創造性、邏輯性強的學生,才更易寫出優秀作文。相反,即使再簡單的材料,也註定絕大多作文會流於一般化。
  • 作家型教師丘河:好材料是裁剪出來的,點面截取成就好作文
    美學家朱光潛說:「在作文運思時,最重要而且最艱苦的工作不在搜尋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後,將它們加以選擇與安排,這就等於說,給它一個完整有生命的形式。材料只是生糙的鋼鐵,選擇與安排才顯出藝術的錘鍊刻畫。」朱光潛言語所指,即是作文的素材剪裁。
  •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難?作家型教師告訴你「4關係4作用」!
    我們根據材料在不同類型作文中作用的不同,對其引用也有所區別。一般情況下,命題作文、話題作文都不能或儘量少引用材料,材料作文則需恰當、合理引用材料。但無論是哪種命題,在沒有特殊要求情況下,切忌對材料進行改寫、續寫、補寫及擴寫。此外,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尤其是命題中有一組或多組概念關係型的材料,還會存在並列共存、是非選擇、對立統一、條件因果等內部關係。在審題時,審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對準確立意尤為重要。
  •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難?作家型教師告訴你「4關係4作用」
    此外,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尤其是命題中有一組或多組概念關係型的材料,還會存在並列共存、是非選擇、對立統一、條件因果等內部關係。在審題時,審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對準確立意尤為重要。例一:2018年重慶中考B卷作文有一天,子路問孔子:「您和我,誰比較適合帶兵打仗?」孔子指著自己答:「我合適。」子路反問道:「您不是常說我很勇敢嗎?」孔子說:「可我不僅勇敢,還勇於不敢呀!」
  • 作家型教師丘河:材料止於生活真實,學生能寫好作文嗎?難
    直白地說,真實的素材讓文章更可信,更容易在知識上贏得認可、在情感上感染讀者、在道理上說服讀者。相反,虛假的素材不但不能起到以上效果,反而讓讀者生厭,會有種被欺騙和愚弄的感覺。因此,你要時刻提醒自己,讀者都不是傻子,請不要試圖把他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那樣的欺騙註定是徒勞的。(一)生活真實是寫作的基礎哪些才是真實的材料呢?
  • 2019年教師資格證語文考試,作文立意只要寫了這3點,就沒跑題
    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已經開始了,對於剛結束的中小學語文老師科目考試中的作文題目,有的老師反饋小學語文比中學語文的作文難寫,沒有思路,對於材料作文,只要把立意寫對,就不會失分太多。作為語文老師,寫作文是必須的語教學功底。我們一起看看這一次教師資格證語文老師的考試中,作文該怎麼寫才不會跑題,能得高分。
  • 當當網獨家首發新書,作文得規律者得捷徑
    8月17日,從化學工業出版社獲悉,由丘河、張戰江編著的《作文有規律.我的初中創意寫作課》正式出版,並在當當網獨家首發。據悉,這是丘河繼推出《小學語文閱讀提分技巧:創意公式法》《初中語文閱讀提分技巧.創意公式法》《河南中考滿分作文十年經典》《作文有規律:我的小學創意寫作課》後,公開出版的閱讀寫作系列第五本書。語文教育走過百年,作文教學依然是語文教育之痛。
  • 作家型教師丘河:議論性文章變生動?是的,只需用這幾類手法
    議論說理的文章為何要頻頻使用修辭,甚至把議論性文章寫得越來越像散文?我覺得這是一種趨勢,起碼在中學階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沒有人能說明白,純正的「議論文」是什麼樣的;也沒有人規定議論性文體不能生動和抒情;相信也沒有人會否定議論性文體的審美和實用屬性。既然要實用、要審美,要闡明事理,要說服別人,沒有點感染性誰又會看,誰又願意看?
  • 高考作文隱喻型話題的審題與立意
    請以「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這個作文話題之所以有難度,不僅僅因為材料與話題之間少了一段提示性過渡文字.還因為這是一個典型的比喻型話題。  再比如下而這則作文材料。  蚌殼裡的夜,有多長?/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擺脫苦悶與憂傷/如果被昔日的淚水淹沒/我的生命不會閃光。
  • 任務驅動型作文之審題立意方法
    1、核心事件或具體對象點2、任務驅動點或權衡比較點3、原因或本質點4、解決問題的方法點讀懂材料及其含意,審清任務要求,這是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前提。故事類材料要注意抓住不同的主體及其各自的言行,從不同的主體出發去立意。名言類材料要注意抓住名言的含意,特別要注意名言的矛盾對立性;如果是多則名言,一定要注意這幾則名言之間的聯繫,從關聯點出發去立意。在這裡我們側重談圖畫類、詩歌類任務驅動型作文如何審題。
  • 高級教師批《散步》8處錯誤,85後作家一一駁斥!
    【編者按】初中七年級上冊名家名作《散步》,究竟存不存在8處錯誤?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彭文前、作家型語文教師丘河為此展開對話 。雙方交鋒涉及的內容主要為文章第6、8自然段(附在文末)。文章見於國內外報刊,入選《世界現當代經典詩選》《中國當代作家研究叢刊》等選本。出版《對話與批評》《初中語文閱讀提分技巧創意公式法》《作文有規律:我的初中創意寫作課》《河南中考滿分作文十年經典》等。彭文前(語文高級教師):品讀《散步》多年了,筆者從學生學習的視角觀察,主要就本文語言存在的一些問題,談一談自己的膚淺認識。
  • 高分作文寫作技巧: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全攻略
    -名師點說-  這是一道寓言類材料作文題。審題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材料敘述的主要現象,並通過分析關鍵語句探究其原因與結果,從多個角度去審視材料,深入發掘材料寓意,只有這樣,才可將文章寫深寫透。就本題而言,材料寫的是駱駝戰勝狼的故事。在與狼的較量中,駱駝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最終取得了勝利。要想深入發掘材料的寓意,考生就要一反常規思維,透過表面看到本質。
  • 東方教育時報打造不一樣的寒假作文營,作家和記者、編輯給...
    這次作文特訓營東方教育時報組建了作家+記者、編輯的「雙師」教師團隊,他們個個都是寫作的高手,只有自己會寫作的老師才真正領悟寫作的規律,他們不教作文套路、不教作文應試ABC,旨在激發孩子自己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讓他們掌握真正的作文內在規律,努力達到作文常態高分的目標。
  • 語文教師教學21年,長評推薦這本作文好書!
    我是一名教學21年的語文教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儘管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也摸索出一點自己的作文教學方法,聽過不少名師專家的講座,但總覺得那些不夠實用,不是太過理論、太虛空,就是可操作性不強。關注丘河老師這本《作文有規律》已近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