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京津冀地區為什麼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鬥

2020-12-11 中華網新聞

經常坐京津城際高鐵的人會發現,高鐵在經過天津的楊村或北京的亦莊附近時,往往會降速,從將近時速300公裡變成時速150公裡左右。

讓我們將目光從亦莊往北延伸50公裡,在北京高麗營地區的田野裡,你有可能會看到地面上裂開了一個大口子。

為什麼高鐵會降速?地面會裂口子?其實這都是地面沉降「惹的禍」。假如你能「透視」大地,你就會發現京津冀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鬥,發生地面沉降的面積達到7萬平方公裡。

「京津冀地區地面沉降主要是由於過量開採地下水引起的。但其他因素如構造運動、地表荷載、土體自然固結和有機質氧化也會導致地面沉降。」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副教授張有全告訴記者,當高鐵經過地面沉降區域,尤其是不均勻地面沉降地區,會導致部分地段路基和橋梁變形,威脅著高鐵的運行安全。

首都師範大學區域地面沉降研究團隊,在課題負責人首都師範大學宮輝力教授帶領下,長期開展遙感與水文地質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近年來,他們綜合InSAR(雷達幹涉測量)、GRACE重力衛星與傳統監測、模型,創造性地提出「多元場耦合」的區域地面沉降理論與方法,系統揭示了京津冀區域地面沉降機理與調控機制,在京津冀地面沉降防控與重大工程防災減災中取得良好應用,顯著提升了京津冀地面沉降防控能力。在2016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評選中,「京津冀地面沉降多元場耦合模型與調控機制研究」項目榮獲一等獎。

悄無聲息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嚴重威脅地表建築、地下管線、高鐵運行和防洪等城市安全,緩慢的地面沉降常常不被大家發現,只有當局部不均勻沉降問題比較突出,並誘發地裂縫等次生災害、對房屋、道路等造成明顯的破壞時,我們才會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

「但這種悄無聲息的地質環境問題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地下水壓採、高鐵減速、建築抗浮等與地面沉降相關的措施可能經常發生在身邊。」首都師範大學區域地面沉降研究團隊成員潘雲教授告訴記者。

比如說,地面沉降會對地表建築和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造成破壞影響,並且會導致河床和河口嚴重淤積,使河流作用大為降低,降低城市的防洪能力,增加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和風暴潮災害等風險。

相關焦點

  • 京津冀地下水超採區域漏鬥多達20個 形勢嚴峻
    京津冀地下有20個「漏鬥」  「京津冀地下水超採區域漏鬥已有20多個,面積達7萬平方千米,形勢十分嚴峻。」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副主任郝愛兵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地質構造複雜,活動斷裂發育,地殼穩定性較差。京津冀三地沉降區面積達9萬平方千米,年沉降速率大於30毫米的嚴重沉降區面積約2.53萬平方千米,部分地區年最大沉降量達160毫米。
  • 嚴重超採地下水 河北形成25個地下水位降落漏鬥
    近日,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發布《2012年河北省地質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披露,全省共有地下水位降落漏鬥25個,其中漏鬥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裡的7個。7個超過1000平方公裡漏鬥面積地區包括保定高蠡清、邢臺寧柏隆2個淺層地下水位降落漏鬥和滄州市、邯鄲市、衡水市、邢臺市巨新、唐山市寧河-唐海5個深層地下水位降落漏鬥。
  • 華北平原因地下水超採成為世界最大「漏鬥區」
    被抽空的華北平原  河北張家口、承德地區遭遇嚴重旱災。  對大地的過度索取和開發,讓空心危機日漸逼近中國。  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採,遼闊的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漏鬥區」。  這是水利部水資源司副司長於琪洋10月28日對媒體公布的數字,當天,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在京正式發布《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地下水的安全問題得到國家部委前所未有的重視。  地下水超採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對於東部地區來說,地表沉降是最為突出的威脅。  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採,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漏鬥區」。
  • 世界上最大地下水漏鬥 華北危機怎解?
    世界上最大地下水漏鬥 華北危機怎解? 在過去50年中,華北平原大量開採地下水已經使地下水儲存量減少約1300億立方米,因為超採造成的淺層地下水漏鬥超過2萬平方公裡,深層地下水漏鬥7萬平方公裡,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鬥。  地下水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華北平原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
  • 揭示京津冀地面沉降之謎:主要因過量開採地下水
    讓我們將目光從亦莊往北延伸50公裡,在北京高麗營地區的田野裡,你有可能會看到地面上裂開了一個大口子。  為什麼高鐵會降速?地面會裂口子?其實這都是地面沉降「惹的禍」。假如你能「透視」大地,你就會發現京津冀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鬥,發生地面沉降的面積達到7萬平方公裡。  「京津冀地區地面沉降主要是由於過量開採地下水引起的。
  • 乾旱頻發地下水超採 漏鬥上的糧倉折射糧安隱憂
    過去十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在產生「十連豐」奇蹟的同時,也頻繁伴生著結構性缺水和農業用水超採的現象,尤其是乾旱頻發,抽取地下水成為諸多糧食主產區增產和受旱地區抗旱的主要應對策略,連年超採造成「地下漏鬥」嚴重,華北和中原糧食主產區已呈現為「漏鬥上的糧倉」。
  • 重力衛星揭露華北地下水虧損曲線
    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鬥區」  今年5月,瑞士地下水專家金士博的一個演講視頻在網絡廣為流傳。他在演講中發出警告:「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的量,大到甚至可以從衛星上監測到。」  金士博從1979年起在中國做地下水有關的工作,那時中國地下水水位還很高,水面離地面很近。
  • 中國最大的地下水漏鬥區河北將推進全社會節水
    圖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滹沱河倒虹吸工程(資料圖)河北省水利廳供圖中新網石家莊3月4日電 (記者 李茜)河北省水利廳4日透露,作為中國最大的地下水漏鬥區,河北將推進全社會節水工作。
  • | 地圖看世界
    ▍世界水資源分布老生常談的數據是,中國水資源總數多,人均佔有量少。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4,約為日本的1/2,美國1/4,俄羅斯的1/12。▍最新的2017年統計年鑑中對2016年全國各省用水量的統計,點擊查看大圖更為嚴峻的是,華北地區供水結構中,地下水的佔比極高。供水結構一般有地下水和地表水組成。還是以山東和江蘇舉例。
  • 5秒即可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 南水北調中線首次以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漢江全長1577公裡,是長江最長的支流,也是中國中部區域水質最好的大河;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全長1432公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線工程的長度,相當於再造了一條漢江。漢水北上,碧水情深。假如把浩瀚的丹江口水庫比作一口「大水缸」,那麼,陶岔渠首則是名副其實的「水龍頭」。
  • 習近平京津冀協同發展思想的內涵和意義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潛力最大的區域,各自比較優勢突出,具備打造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特質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條件,理應在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肩負重要的歷史使命。我國城市化快速推進,區域不平衡矛盾突出,協調發展戰略進入實質性階段。
  • 華北地下水超採怎麼治?中國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
    日前,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早在上世紀70年代,華北地區就出現地下水超採現象,累積了數十年的問題,治理難度可想而知。」中國水科院副院長王建華10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 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勘查評價技術要求
    4 總則 4.1 性質 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勘查評價是以解決農村分散供水的一項公益性、專門性的水文地質工作。 4.2 目的 查明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評價淺層地下水的水質、水量及開採條件,為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及工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 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農村真空負壓汙水處理系統建成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齊中熙)記者13日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由中鐵十八局集團建安公司承建的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的農村真空負壓汙水集中處理系統——天津造甲村溼地水鄉項目建成。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位於天津市寧河區七裏海國家溼地自然保護區,是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環渤海灣生態治理的重點工程,施工內容主要包括130公裡真空管道安裝和3500多套設備安裝調試,日均最大集中處理汙水約750噸。
  • 地下水修復可滲透反應牆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地下水修復可滲透反應牆,英文名稱:Permeable ReactiveBarrier(PRB)2技術適用性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地下水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碳氫化合物(如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石油烴
  • 【攜手逐夢京津冀】京冀共建密雲水庫生態小流域
    在河北平原地區,按傳統方法種一茬小麥,一般要澆四次水左右。而種樹只需頭一年澆水,接下來如果是降水正常年份基本不用澆。對於處在華北平原地下水漏鬥區的定興縣,種植成片森林就像建造了一個天然聚水盆,能極大提升這裡的生態系統修復能力。
  • 氣候乾旱地下水超採 海河流域最大內陸湖消失
    新華網石家莊12月22日電(記者李俊義、馬書平)今年冬天,位於張家口壩上地區的安固裡淖徹底乾涸,安固裡淖是海河流域最大的內陸湖。
  • 地理答啦:為什麼印度的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雨極?
    1861年,乞拉朋齊在一年裡雨量達到了20447毫米,奪得了世界「雨極」的稱號。以後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記錄,都遠遠落後於乞拉朋齊,可望而不可及!時隔99年以後,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齊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績,打破了它自己的記錄,蟬聯了世界「雨極」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