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不能不會的 –「Leverage」

2020-12-11 站長之家
首頁

 > 

點評

 > 

關鍵詞

 > 

創業者最新資訊

 > 

正文

創業者不能不會的 –「Leverage」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

一位優秀的商人傑克,有一天告訴他兒子。

傑克:我已經決定好了一個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兒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會決定。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女孩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兒喔!

兒子:哇!那這樣的話………

在一個聚會中,傑克走向比爾蓋茲。

傑克:我來幫你女兒介紹個好丈夫。

比爾:我女兒還沒想嫁人呢。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年輕人可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喔!

比爾:哇!那這樣的話………。

接著,傑克去見世界銀行總裁。

傑克:我想介紹一位年輕人來當貴公司的副總裁。

總裁:我們已經有很多位副總裁,夠多了。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年輕人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婿喔!

總裁:哇!那這樣的話………。

當然這只是一則博君一笑的寓言,但故事結尾,作者巧妙的下了一個結論「生意,就是這樣談成的」(翻譯選自)。也當然這世上的生意不是都這樣談成的 (哪有天天過年這麼好的事),不過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創業者都必須要懂的觀念,那就是「Leverage」。

給我一根棍子、一個支點,我將舉起地球。–阿基米得

根據定義,創業者通常是資源較匱乏的一群。但你卻又想要挑戰最大、成長最快的市場,所以你就必須給自己一個支點,才有機會真的舉起些什麼。而這個支點,就是所謂的「Leverage」。

如果你是單獨一個團隊創業,很多時候不要說簡報,連要跟創投說上兩句話都有困難。但是當你跟其他 20 幾個團隊一起辦一個 Demo 活動,當場吸引來了上百位創投,還外加上千位的產業先進。這就是 Leverage,20 幾個團隊互相以對方為支點,最後撐起整個產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通常第一、第二個客戶,你不會跟他收錢,因為你在找的不是營收,你在找的是 Leverage。當 HP 已經在你的網站上下廣告,那你就有機會把 Epson、Dell、Acer、Asus 各個擊破談下來。這也是為什麼你要對你的第一個投資人好一點,因為有了他這個 Leverage,你才有機會談下接下來的投資人。

而找 Leverage 也不只用在尋求「外部資源」時,在內部營運上,你也必須要有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你每接一個項目,就要多找一些工程師,接不到案子,就必須讓人走路,這樣的商業模式當然完全沒有 Leverage。相反的,如果你的營收成長遠比成本成長快,使用者成長也遠比團隊成長快,那你的公司就有極大的 Leverage,因為很有可能,你將可以用相對少的資源撐起整個市場。

所以你不能不找到你的 Leverage,創業者最重要的朋友。

(Photo via drspam,CC License)

來源:mrjamie

相關焦點

  • 孫宇晨和被稱為「騙子」的90後創業者
    搜狗CEO王小川更是曾在2014年中國企業家舉辦的一場對話中,稱做數字項目的孫宇晨為騙子,「90後騙子」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成了孫宇晨的標籤之一,甚至有人稱其為「幣圈賈躍亭」。 視頻來源:中國企業家 各類創造噱頭、自我營銷的做法,在這位90後創業者身上,早已不再是新鮮事。
  • 一位創業「旁聽生」的感悟:我竟然比創業者還緊張
    對於那些剛創業就遇到疫情的創業者來說,無論是資金、業務還是團隊方面,壓力都將是持續性的。「未來前沿」創始人工坊也將在這個特殊時期開營第三期,以線上集中學習等方式,對早期創業者進行孵化幫助,也準備隨時對優秀創業者開出投資支票。那麼,這個孵化訓練營究竟如何運作?創業者會經歷哪些歷程?
  • ​【超高分詞彙】「充分利用」英文怎麼說?
    leverage sth into sthIf you enjoy the work,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leverage「抗擊疫情」英文怎麼說?(請點擊藍色字體收聽) 「你懂的」英文怎麼說?(口語必殺技)「真沒想到會這樣!」
  • 電子菸,從「風口」到「黑洞」
    雖然線下電子菸店已經努力將老用戶圈到了「朋友圈」,但由於人們封閉在家,銷售業績一定不會好看。某電子菸品牌的線下專賣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園區封閉,基本沒什麼生意。如果把時間推回到一年之前,電子菸這個誕生不到兩年的新興行業,還是國內大熱的創業「風口」。幾乎在一夜之前,做手機的、做印表機的,甚至寫公眾號的都加入到電子菸的創業淘金浪潮之中。
  • 「視界」在下沉,短視頻會是內容創業者的「高潮」嗎?
    而在這場熱潮中,天生逐利的資本方自然不會缺席:在完成5億美金E輪融資的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之外,音樂短視頻社區「Musically」於2016年5月完成了1億美元C輪融資,實力領跑短視頻賽道;臉萌團隊新推的「Faceu」與主打美妝電商的短視頻社區「小紅唇」分別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位列第二梯隊;阿里巴巴斥資3500萬人民幣投資生活類短視頻「日日煮」,在「淘寶二樓」之後正式入場卡位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如何翻譯?
    美國人不會用 hungry 來形容對於知識的追求。對知識,他們用的是「好奇」(curious)這個詞。一個求知若渴的人,叫做「intellectually curious」或是「eager to learn」,但絕對不會是「intellectually hungry」,也極少是「hungry to learn」。
  • 「潔癖帝」李如一
    他大概是我所認識的最有「潔癖」的人,我無法想像他能允許唐茶版不能「準時」上線(中英文紙版和Kindle版都在10月24日當日上線)。但作為一本「高調的暢銷書」,雖然晚了一周,唐茶版《史蒂夫·賈伯斯傳》依然在上線後24小時排到了中國區 iTunes店Top Paid和Top Grossing冠軍,三天後又成為了香港、臺灣iTunes店Top Paid排行榜冠軍。
  • 創業者應該跟 NASA 學什麼?
    ,比起朱諾號在太空中 5 年之久的孤獨旅程,「新疆界計劃」的首個探測項目「新地平線號」(也譯作新視野號)的故事則更加傳奇。Stern 在業界是出了名的「心直口快」,例如,對於同行評定「矮行星」不屬於「行星」的決定,他直呼「非常可笑」,因為「一顆很矮的樹就不是樹了嗎?」但另一方面,Stern 的偏執加上 NASA 嚴謹的工作流程卻保證了整個項目的風險降到最小。
  • 一顆戳破在線教育泡沫的「釘子」
    8 月底,在北京東三環的辦公室裡,王寧眺望著窗外的街景,扭過頭來,總結自己的創業,是「從戰戰兢兢到舉重若輕,不止一萬小時,沒有例外,不能倖免。」反而國內的高峰期我們是空閒的,所以現在又開發了東南亞市場,一個新加坡,一個馬來西亞。」那什麼叫組織能力的盈利?我疑惑地說「少見」。王寧身子微微前傾,「啪!」地一聲跟我擊了個掌,「這就對了!」他從辦公桌前站起來,語速變快。「為什麼你都沒怎麼聽過?因為在線教育的公司普遍都不會。他們只會用滴滴僱司機的模式去發展,大量使用工具。他們覺得工具可以改造一切。錯了,工具改變不了人性。
  • iPhone「最強功能」廣受好評,但許多 App 還「配不上」它
    這個逼近 300 萬的播放量的視頻可以說是成功「出圈」了。而它所提到的產品視覺無障礙功能體驗也被更多人所了解。事實上,在iPhone 的輔助功能外,還有更多的產品需要花足夠多的心思才能讓用戶走上這條網際網路的「盲道」。今天,我們就要和你一起體驗一番手機系統、應用、小程序中的無障礙體驗。
  • 那些消失的創業者
    「「嗯,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茅侃侃的最後一條微信朋友圈如是說。茅侃侃四次創業。早在十餘年前,他就與李想、戴志康和高燃作為80後創業代表,登上《中國企業家》雜誌的封面。彼時,80後創業者還不為主流文化接納和認可,他們身上有顛覆者的光環,但他們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創業者,也激勵了我。
  • 「前浪」也想說給「後浪」
    上周支付寶組織了一場「武漢見字如面」的活動,邀請一幫「過來人」和今天的大學生們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他們找到我的時候,我其實特別怕參與「熬雞湯」的事兒,一度很猶豫,覺得沒啥必要。後來他們給我看了一封大學生的「來信」,改變了我的想法。受經濟低迷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今年大學畢業生的處境尤其艱難。
  • 創業初期要「減重」,一瘦解千愁
    在創業之初,許多昨日的經驗、思維慣性、乃至內心深處的「小我」,都在阻礙著我們踏上未知的徵程,這時我們需要學會創業「減重」。創業動機減重我們創業的動機千差萬別。一旦你希望將創業做成事業,希望更多人加入其中時,你最好停下來反思一下最初的動機,看看其中有多少「自己」的成分,比如「我要賺錢」「我要作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我要……」,這些目標滿足了你的欲望,證明你的存在。
  • 為什麼藍牙音箱不能「談音質」?
    以 Bose Soundlink Mini (第一代)為例,換上線性輸出後,聲音會保留更多的高頻細節,低頻也變得沒那麼「重口」,聲音會變得更加「清晰」,但這種聲音的提升依舊是相對有限的,不會有「奧拓變奧迪」的感覺。此外,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藍牙音箱的音質比不上 Bose Soundlink Mini,Bose 這款尚且如此,其它產品使用線性輸入相比藍牙帶來的音質提升常常會更小。
  • 創業者如何掌握融資主動性?(上)
    創業者如何掌握融資主動性?過去5年,創業者和投資人是被高度連結的,1度、2度之內就可以找到想要找的人。而未來5年,幾乎所有人都會妥善的利用金融工具,如何找到人也許已經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到了企業之間競爭「開戰」的時候,是否可以找到願意與自己在同一個戰壕裡奮鬥的夥伴,更為妥善的藉助資金和資源,來幫助企業獲得「勝利」!
  • 活動推薦:奇績創壇 Group Office Hour 創業者招募
    12月12日~19日,奇績創壇將分別在「南京」(12月12日,本周六)、「上海」(12月13日,本周日)和「深圳」(12月19日,下周六)舉辦創業者交流會。陸奇博士、欒運明、曹勖文和毛聖博等奇績創壇合伙人將在現場與創業者進行深度交流,歡迎創業者報名參加。
  • 「前に」和「後で」:為什麼に和で不能互換
    「前に」「後で」都是副詞,可以直接用在動詞的前面分別表示「在~之前」和「~之後,過會兒」的意思,只要記好這一點在使用的過程中就基本上不會犯錯
  • 我把fail掉的項目都拿出來做了「屍檢」
    在第三期創始人工坊中,吳甘沙作為飛行教練,以一個成熟創業者的角度,對他的復盤進行「復盤」,總結出自己的復盤方法和收穫。 但我們管理層最近做了一次比較深刻的復盤,把我們的很多問題、fail 掉的項目都拿出來,好好的做了一下「屍檢」,還是很有作用的。我總結復盤其實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這件事我重新做,能不能做的更好?這是對過程、路徑進行復盤。
  • 憑本事讓美國服氣,「印度式CEO」值得深思
    我們先來看下中美印三國創業者(CEO)的差異性。中國創業者很善於捕捉市場的機會,然後敏銳跟進。我們經常說中國創業者太聰明了,早期copy to China 的模式、人口紅利的機會、對不同人群各種各樣的需求的敏銳,只要能做的,中國創業者就不會放棄機會。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一年:做印度佔星行業的淘寶,不再拷貝中國
    2019年春天,在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裡,崔懷舟決定遠赴印度德裡,開始做「印度版快手」。但在年底,他做了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把團隊全部精力轉向了新的領域——佔星 Astrology。轉型背後,這是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集體困境:有增長,沒有收入,變現難,印度市場到底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