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足球運動員來說,從小踢足球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人的影響。但是對於很多知名球員的後代來說,從事足球往往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他們很難摘掉「星二代」的帽子。
上海上港隊員李聖龍近些年來一直保持著進步,慢慢擺脫了「星二代」的帽子。可能有的球迷並不知道,他的父親李龍海,曾經是申花球迷多年以來的驕傲。
申花名宿,全運冠軍
上世紀80年代,是上海足球的一個黃金年代。雖然還沒有步入職業化,但是上海人的足球熱情非常高,那個時期的成績也非常閃耀。1983年的全運會,上海隊拿到了冠軍,李龍海就是隊中的主力。
李龍海的身體素質並不出眾,相比兒子李聖龍,李龍海在球場上需要更多依靠技術和判斷力,其實這也是老一代運動員和年輕運動員的一點差別。在提到父親的時候,李聖龍也坦言父親的技術能力是在自己之上的。
雖然李龍海的身體素質並不出色,但是他對自己的保護一直做得很好。也就是這個原因,讓他一直保持出色的競技狀態,1993年,中國足球拉開了職業化的序幕。對於很多之前的省隊來說,這都是一個推陳出新的時代。他們會選擇更多的年輕球員,但是老隊員同樣不可或缺。
能在那個時代留下的老隊員,肯定需要不錯的實力、經驗,以及一定的即戰力。當時的李龍海已經31歲,但他還是被上海申花選中,再次和範志毅等老隊友並肩作戰,並且在聯賽初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歲月催人老,1995年聯賽開始前,李龍海由於身體機能的下滑,沒有通過嚴苛的體能測試,最終未能獲得參賽資格,只能默默退役。
李龍海在上海申花的資歷非常老,在90年代就可以拿到2500元的月薪,和國腳範志毅是一個水平。李龍海自己也覺得,以他的競技狀態,完全可以再戰幾年。但是職業化一定程度也是刻板化,對於年事已高的李龍海來說,確實很難按照規範完成所有指標,也只能遺憾告別綠茵場。
退役之後的李龍海,立刻開始了教練課程的學習。據李聖龍回憶,儘管父親給了他很多足球方面的教導,但他很少再看到父親馳騁在賽場上,父親的精力已經全部放到了培養年輕人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李龍海明白,自己的任務已經變成了為國家培養下一代足球人才。
新的徵程,和兒子共同成長
在上海隊效力時期,李龍海是很多球迷的驕傲。但是這些年來,圍繞在李龍海身邊,最常出現的名字,就是他的兒子李聖龍。這對父子經常一起出現在新聞當中,可以看到他們更像是一對單純愛足球的兄弟。李龍海在和兒子的訓練中,更加明白如何成為一個教練,李聖龍也在優秀的父親身上,學習到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
李聖龍的職業生涯並不像父親那樣順利,他的年齡比較尷尬,剛開始沒有趕上奧運會,後來又沒有趕上中超的U23政策,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在中國足壇馳騁了這麼多年,李龍海也明白機遇當然是重要的,卻不是唯一的,他讓兒子保持耐心,慢慢等待機會。李聖龍還喜歡唱歌,隊友都調侃他為「歌王」。
後來,上海上港引進了巴西球星奧斯卡,李聖龍本來認為這會進一步壓縮自己的上場機會。但是李龍海告訴兒子應該感到慶幸,還讓他和奧斯卡學習在場上處理球的方法。在李龍海看來,中國球員欠缺處理球的能力,奧斯卡這方面的能力是絕對頂級的,李聖龍可以從中獲益很多。
到了2019年,武磊選擇留洋,蟄伏多年的李聖龍總算獲得了更多機會。「武球王」不在的這段時間,李聖龍開始佔據上港進攻線的重要位置,上賽季出場40次,交出了9球4助攻的成績單。比起很多中國足球名宿,李龍海可能沒有太強的實力,卻有著冷靜的思考能力,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培養兒子和中國足球的下一代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