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海:90年代初就有2500月薪,沒通過體測直接在申花退役

2020-12-11 騰訊網

對於很多足球運動員來說,從小踢足球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人的影響。但是對於很多知名球員的後代來說,從事足球往往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他們很難摘掉「星二代」的帽子。

上海上港隊員李聖龍近些年來一直保持著進步,慢慢擺脫了「星二代」的帽子。可能有的球迷並不知道,他的父親李龍海,曾經是申花球迷多年以來的驕傲。

申花名宿,全運冠軍

上世紀80年代,是上海足球的一個黃金年代。雖然還沒有步入職業化,但是上海人的足球熱情非常高,那個時期的成績也非常閃耀。1983年的全運會,上海隊拿到了冠軍,李龍海就是隊中的主力。

李龍海的身體素質並不出眾,相比兒子李聖龍,李龍海在球場上需要更多依靠技術和判斷力,其實這也是老一代運動員和年輕運動員的一點差別。在提到父親的時候,李聖龍也坦言父親的技術能力是在自己之上的。

雖然李龍海的身體素質並不出色,但是他對自己的保護一直做得很好。也就是這個原因,讓他一直保持出色的競技狀態,1993年,中國足球拉開了職業化的序幕。對於很多之前的省隊來說,這都是一個推陳出新的時代。他們會選擇更多的年輕球員,但是老隊員同樣不可或缺。

能在那個時代留下的老隊員,肯定需要不錯的實力、經驗,以及一定的即戰力。當時的李龍海已經31歲,但他還是被上海申花選中,再次和範志毅等老隊友並肩作戰,並且在聯賽初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歲月催人老,1995年聯賽開始前,李龍海由於身體機能的下滑,沒有通過嚴苛的體能測試,最終未能獲得參賽資格,只能默默退役。

李龍海在上海申花的資歷非常老,在90年代就可以拿到2500元的月薪,和國腳範志毅是一個水平。李龍海自己也覺得,以他的競技狀態,完全可以再戰幾年。但是職業化一定程度也是刻板化,對於年事已高的李龍海來說,確實很難按照規範完成所有指標,也只能遺憾告別綠茵場。

退役之後的李龍海,立刻開始了教練課程的學習。據李聖龍回憶,儘管父親給了他很多足球方面的教導,但他很少再看到父親馳騁在賽場上,父親的精力已經全部放到了培養年輕人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李龍海明白,自己的任務已經變成了為國家培養下一代足球人才。

新的徵程,和兒子共同成長

在上海隊效力時期,李龍海是很多球迷的驕傲。但是這些年來,圍繞在李龍海身邊,最常出現的名字,就是他的兒子李聖龍。這對父子經常一起出現在新聞當中,可以看到他們更像是一對單純愛足球的兄弟。李龍海在和兒子的訓練中,更加明白如何成為一個教練,李聖龍也在優秀的父親身上,學習到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

李聖龍的職業生涯並不像父親那樣順利,他的年齡比較尷尬,剛開始沒有趕上奧運會,後來又沒有趕上中超的U23政策,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在中國足壇馳騁了這麼多年,李龍海也明白機遇當然是重要的,卻不是唯一的,他讓兒子保持耐心,慢慢等待機會。李聖龍還喜歡唱歌,隊友都調侃他為「歌王」。

後來,上海上港引進了巴西球星奧斯卡,李聖龍本來認為這會進一步壓縮自己的上場機會。但是李龍海告訴兒子應該感到慶幸,還讓他和奧斯卡學習在場上處理球的方法。在李龍海看來,中國球員欠缺處理球的能力,奧斯卡這方面的能力是絕對頂級的,李聖龍可以從中獲益很多。

到了2019年,武磊選擇留洋,蟄伏多年的李聖龍總算獲得了更多機會。「武球王」不在的這段時間,李聖龍開始佔據上港進攻線的重要位置,上賽季出場40次,交出了9球4助攻的成績單。比起很多中國足球名宿,李龍海可能沒有太強的實力,卻有著冷靜的思考能力,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培養兒子和中國足球的下一代好苗子。

相關焦點

  • 足壇名宿90年代月薪2500,因體測不合格退役,兒子立足中超豪門
    李聖龍的父親正是足壇名宿李龍海。出生於上海的他,在運動員時期,因為技術意識出眾,很多年裡都是上海足球隊的絕對主力邊前衛人選。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上,21歲的李龍海隨隊奪得男足比賽金牌。1991年,他又和隊員一起拿到了足協杯的冠軍。1993年底,中國足球職業化進程加快,李龍海進入上海申花。
  • 有個足壇名宿的老爸,還是要靠自己努力上位,嚴父李龍海眼中的李聖龍
    1991年,李龍海和上海隊一起拿到過足協杯的冠軍。1994年,也就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第一年,他因為沒有通過體能測試而提前退役。 做父親的似乎對於兒子的評價總是比較苛刻,尤其是像這對「足壇父子」,李龍海用的是專業眼光來看問題。 以前說到李聖龍,大家都提這是「李龍海兒子」;現在李龍海有了一個「李聖龍老爸」的標籤。這樣的變化,雖然李龍海沒多說什麼,但這位嚴父臉上還是露出了微笑。
  • 李聖龍子承父業,雖然機遇不好,但有一個好父親
    但凡事總有例外,比如上世紀80年代的申花名將李龍海之子李聖龍,就是在父親的光環下踢球,然後通過自身努力獲得認可。先來回顧一下李龍海的職業生涯,上世紀80年代足球職業化尚未興成,此時卻是上海足球最輝煌的時刻,1983年獲得全運會冠軍,李龍海是當時的主力之一。
  • 60人未過體測「鬼門關」
    本報老城1月12日電(記者金勇)今天上午,中國足球一年一度YOYO體測在金鑫足球基地率先拉開帷幕,包括上海申花、北京國安在內的8支球隊參加了首日的體測。儘管有中國足協掌門人謝亞龍親自督陣,但參測的191人中竟有60人沒能過關,通過率為68.6%,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  上午率先出場的南昌八一隊表現不錯,僅有兩人沒過關。
  • 「體測害了一代人」
    楊璞是幸運的,儘管有怨氣,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多踢了2年。2009年,在國安捧起火神杯後,這名02世界盃功勳宣布退役,此時的他年僅31歲。同樣在國安效力過的高峰可就沒那麼走運了,2003年,在首次YOYO體測中,足壇浪子就繳械投降,宣布退役。「因為我明明跑過了,考官非說我沒有,我一氣之下就說不踢了。」
  • YOYO體測:魯能大跌眼鏡 諸強幾家歡喜幾家憂
    北京時間1月16日,在海南集訓的各支球隊終於結束了首輪YOYO體能測試,與以往體測的相比,依然呈現出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場面,長春亞泰與上海申花兩支球隊成為了僅有兩支全部通過的球隊,而今天下午出場的山東魯能,所參加測試的16名球員竟然有8名球員沒能通過,這樣的成績也讓許多業內人士大跌眼鏡,也成為了目前為止,所有參加測試球隊中成績最差的一支球隊
  • 走近申花新帥奚志康 老好人骨子裡有一股狠勁
    和現在不一樣,上世紀70年代如果哪支西方球隊來華比賽,那可是大新聞。一次,英國的布朗米奇隊到中國打兩場友誼賽。第一站北京,他們把國足打了個5比0。奚志康坐在電視機前看了比賽,心裡暗下決心,「等他們來上海,我一定要進球,不能讓英國人贏得那麼輕鬆。」比賽當天,江灣體育場全場爆滿。「對手的個頭都在1.90米左右,身材魁梧。」
  • 申花的白色隊服有歷史意義!1995年泰山隊曾穿白隊服擊敗申花
    足協杯決賽次回合,坐鎮主場的上海申花,沒有穿自己的藍色隊服,而是身穿白色隊服。對此有球迷打趣說,申花這是要「反主為客」。其實,在90年代,申花曾連續幾年選擇白色球衣為自己的主場隊服。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93年12月,第一任主教練為徐根寶。1994年時申花主場球衣與大連隊球衣都是彪馬,款式和顏色完全相同。1995年,申花隊的球衣是主場藍色客場白色的耐克球衣,袖子部分裝飾著略顯繁絮的花紋,奪冠時的球衣則幾乎是全白色的。
  • 1982年英國拆解多架退役「火神」戰略轟炸機 直接用挖掘機砸碎
    1982年,斯坎普頓空軍基地內,幾架退役的「火神」戰略轟炸機正在等待被拆解。機上有回收價值的設備已經被回收,可以看到機鼻下方的雷達罩被拆掉,內部已經空空如也。真是老牌帝國主義,幹活就是狠,拆解直接上挖掘機。
  • 5000月薪的正式工沒人做,3000月薪的臨時工倒有一大堆,為什麼?
    臨時工是在工作場所裡非正式僱用的勞工,無試用期標準就可直接上崗入職。沒有五險和福利,一般服務行業或者重體力行業需求較多。薪資視行業而定,一天幾百不等。那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放著5000的正式員工不做,卻選擇做臨時工呢?
  • 前中國世界冠軍批評中國體測!在國內沒資格去奧運會,已入籍澳洲
    近日,關於中國體育要求體測與比賽成績掛鈎的爭議引發巨大關注,王簡嘉禾、傅園慧、葉詩文等人因為體測沒達標紛紛無緣決賽。除此之外,女子體操跳馬決賽因為體測甚至湊不夠8個人,省隊選手用0難度的動作輕鬆斬獲全國第五名,更是成為笑話。對此,前中國跳水世界冠軍李世鑫提出批評意見。
  • 招警體測難通過?省考、招警考試中的體測到底要怎麼準備……
    近幾年,面向社會的招警考試越來越多,從小的警察夢,不再只能通過上警校實現。但是,作為一名人民警察,需要的除了知識能力之外,還需要擁有過硬的身體素質。這也就促使招警考試,相較於其它考試,多開設了一個體測環節。
  • 球隊動態丨河北華夏幸福Yo-Yo體測全員通過
    在那個作為硬指標持證上崗的年代,「Yo-Yo體測」是足球運動員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測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球員的心理層面帶來了壓力。主帥謝峰在測試後談到了當年的「Yo-Yo體測」:「按他們正常的實力,其實測試問題不大,但大家會有些心理負擔。現在的隊員有些之前沒有測試過的,第一次跑的時候也會有一些緊張的情緒,但是跑下來覺得還可以。只要保證一定的訓練基礎,相較於12分跑,『Yo-Yo』對於球員來說並不是太難。」
  • 研究生月薪2500是真的嗎?2018研究生工資一般拿多少錢
    但是根據最新報導稱研究生月薪2500,消息出來之後引來了很多網友的圍觀!究竟是什麼原因將研究生的「身價」壓低呢?研究生工資過低引熱議  2018年7月17日,陝西省神木市政府網站發布公告,稱招聘100名35歲以下神木戶籍研究生為公益性崗位協管員。100人崗位工資暫定為每人月薪2500元,所聘人員身份為公益性崗位協管員,屬臨時用工。
  • 中國大學生,被體測折磨得有多崩潰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令大家聞風喪膽的體測都有什麼:體重指數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一分鐘仰臥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大學體測對每一項的成績都有詳細的規定,有些學校會把體測成績和畢業考核掛鈎,這也是許多同學拼了老命想要達標的原因。
  • 中學考試"放水"留後遺症 大學體測成難邁高門檻
    數據顯示,260人中,32%的學生最近一次體測成績為「及格」,42%的學生為「良好」,有7%的學生體測「不及格」。  而同樣的一群大學生,僅有1.5%的受訪者在初高中階段的體育考核中「不及格」,88%的學生能拿到「良好」以上的成績。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大二學生何珊在今年的體測中,除身高體重和坐位體前屈外,其他各項都處於及格線邊緣,而她在初高中階段的體育成績均是滿分。
  • 前申花球員王珂,我欣賞的技術型球員
    王珂,申花少年隊留學巴西的「五虎將」之一。身材雖矮,但彈跳力驚人,起跳高度與比他高半頭的球員不相上下。曾看過一篇報導,申花少年隊的主教練秋鳴介紹過,王珂就是一個「天生的足球運動員」,而且「國內罕見」。作為申花的替補奇兵,王珂屢屢有精彩表現。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由於孩童人數減少,有人也許認為社會一定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會用各種方法幫助他們有一個更成功的人生。但儘管年輕人人數減少,教育與青年卻似乎一直處於危機狀態。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
  • 評分申花功虧一簣:全華班硬挺1小時值得點讚,申花距蛻變差三點
    當廣州恆大的許老闆喊出要全華班奪冠的時候,第一個踐行全華班的卻是上海申花。崔康熙的申花全華班在上半場踢得韌性十足,隊員的能力雖然參差不齊,都或多或少的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上下齊心,團結一致,在鐵血的戰術紀律維持下,全隊至少看到了保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