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二維網狀納米纖維材料製備新技術

2020-12-27 易絲幫

近年來,二維納米網絡結構材料在環境防護、電子器件、生物工程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起初,研究者到受自然界生物材料結構(蜻蜓翅膀、蜘蛛網、蜂巢等)1-2的啟發,從一維納米材料中組裝具有高連續性和多孔結構的二維納米纖維網絡結構材料,但是,當一維納米纖維材料(直徑<100nm,如納米管、納米線、納米棒等)作為構築單元組裝成二維納米纖維網絡結構時,該構築單元普遍存在連續性差的問題,導致其聚集體材料面臨結構難以精確調控、固有納米特性難以保持等局限性,嚴重限制了材料應用性能的大幅提升。

蜘蛛網結構

基於此,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團隊在2019年3月在《Nature》期刊上發表文章,報導了將高分子量、低濃度聚合物溶液直接噴射形成二維納米網絡結構材料的新技術,並將其命名為「靜電噴網」。3

通過優化溶液本體特性,控制泰勒錐尖端荷電流體噴射模式,獲得了高壓電場中均勻懸浮分布的荷電液滴簇,進而通過調控收集器耦合誘導微電場的分布狀態,實現了荷電液滴的形變\相變\自組裝的精確調控,獲得了纖維直徑10-40 nm的二維納米網絡結構材料(納米蛛網),並成功實現了蛛網製備原料種類的有效拓展,目前已成功製備了PVDF、PAN、Carbon、TiO2等多種有機/無機納米蛛網材料。

二維納米蛛網材料的設計與開發

二維納米網絡結構不僅賦予了材料孔徑小(200-300nm)、比表面積大(30-70m2g-1)、孔隙率高(99.25%)等納米特性,同時顯著增強了材料的選擇潤溼性、機械性能以及透光性能,所得納米蛛網材料在空氣過濾、液體分離、生物防護等領域均體現出優異的應用潛力。其中,超薄PVDF納米蛛網高透光材料(透光性>95%)可有效過濾空氣中超細顆粒物PM0.3,過濾效率達99.86%,空氣阻力僅~30Pa。PAN納米蛛網材料因具有超親水且快速滲透特性,與常規液體過濾材料相比,在具有相同過濾效率(99.92%)時,滲透通量提高了一個數量級(3550±275Lm-2h-1)。此外,經碳化或煅燒處理後獲得的碳基與TiO2基納米蛛網材料,也分別展現出優異的導電性能與生物防護特性。

該工作不僅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電流體動力加工技術,製備出了高性能、多功能的二維納米網絡結構材料,也為下一代先端納米纖維材料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了指導與借鑑。

在此基礎上,通過改進技術,該團隊利用新型溼度誘導「靜電紡/噴」技術,以高偶極矩聚合物聚丙烯腈為原料,製備出了直徑細、孔徑小、孔隙率高且具有蓬鬆雙網結構的納米蛛網/纖維高效低阻空氣過濾材料。4

通過藉助離子-偶極相互作用提升溶液荷電能力,促進了泰勒錐尖端荷電流體的可控噴射,進而通過調控環境溼度氛圍,誘導控制聚合物溶液體系的相分離速度與程度,實現了射流、液滴的同步形變/相變/自組裝,獲得了具有蓬鬆雙網結構的納米蛛網/纖維空氣過濾材料。該材料中二維超細(~20 nm)納米蛛網與蓬鬆納米纖維支架網絡緊密溶接,從而形成了穩定的雙網絡結構,並賦予了材料孔徑小(<300 nm)、孔隙率高(93.9%)、堆積密度低(0.18g cm-3 )、表面化學極性強(偶極矩 4.3 D)等特點。

蓬鬆雙網結構納米蛛網/纖維製備過程、微觀結構及空氣過濾應用示意圖

材料中二維納米蛛網結構具有直徑細、孔徑小的特性,不僅提升了材料對超細顆粒物的吸附、篩分作用,還顯著增強了其空氣滑移效應;同時,準三維納米纖維支架網絡體現出了堆積蓬鬆、孔隙率高的優勢,從而有效促進了氣流在纖維間的滲透擴散,大幅降低了材料的空氣阻力。結合上述兩種結構優勢,該雙網結構納米蛛網/纖維材料可實現對空氣中超細顆粒物的高效低阻過濾,其對最易穿透粒徑顆粒物 PM0.3 的過濾效率高達 99.99%,阻力壓降僅為大氣壓的 0.11%;同時,可快速淨化室內空氣 PM2.5 ,且具有長效循環使用性能。

為了使二維納米網絡結構材料在超薄高透光的前提,實現高效的過濾效率,該團隊創新性地採用芳綸/聚氨酯雙組分聚合物溶液,通過類電容靜電噴網技術製備出了一種新型「剛柔並濟」的高效、超薄、高透光二維納米網絡結構纖維材料。5

通過調控接收基材介電性能以控制微電場的分布狀態,實現了荷電液滴噴射-形變-自組裝的精確調控,大幅提高了單層纖維材料中納米網絡結構的覆蓋率(提升10倍),從而顯著增強了網絡纖維材料對超細顆粒物的捕集能力。同時,兼具剛性與粘彈性的雙組分芳綸/聚氨酯體系與二維網絡結構有機結合,賦予了網絡纖維材料「剛柔並濟」的特性,其材料表現出優異的結構穩定性和力學性能(41.3 MPa),從而使材料在保持超薄(~350 nm)、高透光(~85.6%)的前提下依然可實現對鹽性、油性超細顆粒物的高效低阻過濾(氯化鈉PM0.3:99.984%,癸二酸二異辛酯PM0.3:99.947%;壓阻僅為0.07%個大氣壓)。

此外,該納米網絡纖維材料可有效捕集並殺滅(紫外照射下滅菌效率為90.5%)空氣中的致病菌,具有優異的生物防護功能

自組裝二維納米網絡結構纖維材料的構築與結構調控

這些研究成果賦予我們一些啟示:該團隊提出的構築二維納米網絡結構納米纖維材料的策略,不僅為製備高性能納米蛛網/纖維空氣過濾材料提供了新思路,也為用於液體分離、生物防護等領域的納米蛛網材料設計與開發提供了指導與借鑑。

參考文獻

1 Huang, Y., Duan, X., Wei, Q. & Lieber, C. M. Directed assembly of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into functional networks. Science 291, 630–633,(2001)

2 Cranford, S. W., Tarakanova, A., Pugno, N. M. & Buehler, M. J. Nonlinear

material behaviour of spider silk yields robust webs. Nature 482, 72–76 (2012).

3 Shichao Z., Hui L., Ning T., Jianlong G., Jianyong Y., and Bin D.,Direct electronetting of high-performance membranes based on self-assembled 2D nanoarchitectured networks. Nature Communication 1458 (2019).

4 Hui L., Shichao Z., Lifang L., Jianyong Y., and Bin D., A Fluffy DualNetwork Structured Nanofiber/Net Filter Enables HighEfficiency Air Filtra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10.1002/adfm.201904108.(2019)

5 Shichao Z., Hui L., Ning T., Nadir A., Jianyong Y., and Bin D.,Highly Efficient, Transparent, and Multifunctional Air Filters Using Self-Assembled 2D Nanoarchitectured Fibrous Networks. ACS Nano. DOI:10.1021/acsnano.9b07293. (2019)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
  •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任東華大學校長
    俞建勇,1964年5月26日出生於上海,1985年3月入黨,1988年3月參加工作,原籍浙江省寧波市,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華大學紡織材料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責任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任東華大學副校長,現任東華大學教授、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主任。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在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材料取得系列進展
    靜電紡納米纖維材料因其超細的纖維尺度、靈活的材料選擇性和結構可控性以及表面易功能化等優勢,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但靜電紡納米纖維材料普遍存在力學性能弱、由其形成的納米纖維集合體結構穩定性差等突出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的實際應用。
  • 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東華大學在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發表時間:2019/8/1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打開APP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1-01-14 17:14:19
  • 東華大學丁彬教授:電紡高效油/水分離納米纖維膜
    通常,油汙染物在水中是不溶性烴或脂肪甘油酯,相關的油包水混合物主要有三種類型,自由浮油,不穩定的自由油滴和穩定的乳液(油滴直徑<20μm)。常規的油/水分離技術,如吸附、氣浮、離心和化學凝固。分離效率低,能源成本高,運作過程複雜、二次汙染等缺點,以至於很少能分開高度化的含油廢水。
  • 俞建勇院士履新東華大學校長
    8月16日,教育部人事司在東華大學宣布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俞建勇任東華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教育部人事司、上海市委教衛黨委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 俞建勇院士履新東華大學校長,原校長任職同濟
    今天,教育部人事司司長張東剛在東華大學宣布了教育部黨組有關任命決定,俞建勇任東華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滕建勇出席會議。教育部人事司、上海市委組織部、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相關同志參加會議。俞建勇,男,1964年5月生,1985年3月入黨,1988年3月參加工作,中國紡織大學紡織材料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東華大學研發"最輕固體材料" 每立方釐米僅0.12毫克
    東方網1月1日消息:昨日,東華大學宣布該校納米纖維研究團隊研發出了密度僅為0.12毫克每立方釐米的「纖維氣凝膠」,成功刷新了「世界最輕材料」的紀錄。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東華大學教授、南通人朱美芳當選中科院院士
    11月22日,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出爐。東華大學教授、南通人朱美芳當選技術科學部院士。朱美芳簡介:朱美芳,女,漢族,1965年生於江蘇如皋,東華大學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常委,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聚合物纖維及納米複合材料專業教授,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0年度)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當選中國工程院士
    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當選中國工程院士 2013-12-20 13:05:12 來源:中國紡織報 12月19日,從中國工程院傳出消息,中國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已順利結束
  • 新院士速寫|東華大學朱美芳:讓上海站在國際纖維研究最前沿
    圖說: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朱美芳 東華大學供圖(下同)10多年前,首次見到朱美芳教授,是在她的實驗室裡,聽她講述神話般的纖維。遇上下雨天,你身上衣服不會有一點溼。用它製成內衣,薄薄的一層就可抵禦嚴寒。
  • 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
    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  納 米技術是當今國際上的研究熱點。東華大學在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方面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專業是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根據 納米技術、納米材料的國際最新研究動態,結合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方面的研究特色經長期積累而設定的新碩士點。
  • 先進纖維與聚合物材料學術會議在東華大學召開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美國阿克隆大學聚合物科學工程學院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系五家單位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和中國聚合物網6家單位支持的2011年先進纖維與聚合物材料國際學術會議在東華大學隆重開幕。
  • 中國高性能纖維要做到「領跑」就必須主動創新——訪東華大學材料...
    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攀登高峰的過程,為了提高先進纖維與納米複合材料的研究水平,需進一步加強低維材料和先進纖維開發、複合材料表界面、微觀結構與性能分析表徵等多方面的儀器設備建設,完善纖維生物材料表徵及微納器件製備超淨平臺建設等。
  •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2005-11-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承擔的《高聚物基納米特種功能纖維及製品
  • 東華大學新成果:基於仿生多孔Murray膜的吸溼快幹功能性面料
    東華大學新成果:基於仿生多孔Murray膜的吸溼快幹功能性面料 發表時間:2019/1/17
  • 東華大學研究出納米纖維膜,防水透氣還導熱
    東華大學研究出納米纖維膜,防水透氣還導熱 發表時間:2020/8/10
  • 重磅| 剛剛,東華大學新增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教師簡介朱美芳,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導;1986年獲得東華大學(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學士學位,1988年獲東華大學(時名中國紡織大學)碩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99年獲東華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9年),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纖維學會執行理事
  • 鄒黎明——東華大學——功能高分子材料、纖維材料改性、生物活性...
    所在院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研究領域: 功能高分子材料、纖維材料改性、生物活性材料、纖維增強複合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