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值多少錢?可能在哪?

2020-12-25 騰訊網

戰國所稱和氏璧與後來我們理解的玉璧並不是一回事,和氏璧指楚人和氏鋤田時意外發現一塊藍田玉料,後來敬獻楚王,楚王不識,敬獻趙王,趙王視若珍寶,並重賞和氏!史記中對和氏璧的記載貫穿了不少歷史事件,如完璧歸趙,秦統一後將和氏璧制為傳國玉璽,歷代以獲得傳國玉璽為奪取政權的標誌,直至五代十國時失傳,歷時一千餘年。

很明顯,若與古代用於祭天的圓形玉璧相混淆那就無法理解了! 這件傳國玉璽如果找到,將會印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無價之寶!國之重器!

都什麼年代了,得民心,拳頭硬才能得天下,和一個破石頭一點關係都沒有。袁術之流拿到玉璽又能如何?哈哈,如果找到,國家一定收!這是國寶也是權力正統的象徵,更代表天命所歸,大一統的繁榮富強!散落民間的可能性很小,太有名了,可能做成了寶中寶,在頂級寶貝中有個超級寶貝,還有就是在秦皇陵,傳世的全是鷹品!

關於和氏璧這僅僅只是個傳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專家敢肯定和氏璧到底是一種什麼玉!但實際呢,呃,資料文獻顯示呢,到最後和氏璧呢,是被做成了全國玉璽,這點是對的,但是呢,是哪朝哪代,成了哪位皇帝手中的玉璽?100個50億你也買不到,那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第一個封建社會的開始,第一個統一中原的老大,第一個皇帝,這塊玉,本身的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了,就像埃及法老的權杖一樣,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五十億根本算不上保守價,單就它的象徵意義,在拍賣行拍賣,勢必是全世界的競拍,而中國富豪絕對是當仁不讓挽回。當然,五十億現金流有點不現實。傳國玉璽找到了不會五百塊加紅旗的,我猜想應該是這樣,首先你會被控制,先調查你的幾代人,看看有沒有什麼盜墓還是什麼其他汙點,接下去會有審問你在哪裡發現的,怎麼發現的,有沒有得到其他東西,第三就算你什麼都不知道也會被監視,事情太大就不是撿到普通寶物的規格待遇了。

歷史只承認那塊因為王莽篡漢而失去一角用金代替的玉璽。曹丕在玉璽肩上刻的「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後趙石勒滅前趙,在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 。有這些特徵的才是真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得到它,就代表得到了天命!失去它,就代表失去了天命! 華夏民族自大唐之後便失去了對周邊民族壓倒般的實力,便失去了傳國玉璽! 或許有一天華夏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巔,傳國玉璽說不定就出現了呢? 畢竟,天命這個東西真的縹緲!

目前世界上估值最高的文物是圖坦卡蒙的金面具,其次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但是如果傳國玉璽能被找到,它的價值可能幾十億美金。我覺得這個東東誰得到也不敢聲張,沒人敢買,沒人敢賣!普通人就不說了,估計連500的錦旗都還沒到手,就被滅了。玉璽露面了,估計也是出錢的少,悄悄幹活的多吧!傳國玉璽在現在來說已經沒有實用價值,有的只是作為文物的研究價值,並不是他能起多大的作用就有多珍貴,你現在拿著傳國玉璽又有什麼用,不過是一個或許只是一塊比較珍貴的玉石。

無價之寶,兩層意思,第一層價值不了估量,畢竟幾千年的歷史,肯定就是國寶了,雖然同樣是國寶但是肯定比故宮博物館裡面的幾個破碗價值高很多。第二層就是沒有價值,畢竟這玩意兒又不能去販賣,國家的東西,就算有神偷偷走了,也不敢賣,別人也不敢收。

第一塊玉璽還在洞庭湖裡,始皇帝回去後用剩下的和氏璧又做了一塊一模一樣的玉璽,為了掩蓋原璽已失,後來只好說有人撈出,失而復得,後世一直傳的一直是第二塊玉璽。應該不在民間,也不在收藏家手裡,民間不識貨可能早雕成其他玩意兒了,可能再某個被填埋的古井中,可能在某處遺址土層中,也可能某人偷走了死在兵荒馬亂戰場上,埋土裡了。

還有一個鼎,據說戰國時代就弄丟了,以前在傳國玉璽前就是用一個鼎來做天子的,在周天子家了擺放著,每次諸侯國都想去問周天子拿這個鼎帶回自己封國擺著,所以就有一個成語叫問鼎中原。傳國玉璽可能在大元朝被貴族磨平了,製作成其它寶印,可能是王爺印,因為元朝流行玉器印章,而且他們這個不是文明人,屬於野蠻民族!

十有八九傳國玉璽已經被磨了,甚至變成幾個印章!即使埋在中國大地下,被老百姓發現也不值錢,因為大家都懂得,如果黑市那是無價,價值連城!如果存世被發現,他的光芒將是中國第一文物,勝過一切,可以與北京人頭蓋骨相提並論。

這麼說吧,如果真有人手持傳國玉璽自立,讓你擁護,肯定有人心裡會打吭,雖然不一定真擁護,絕對有人會思考,如果是一般人自立讓你擁護,你絕對不需要經過大腦直接否決了然後把他當個笑話,當你在猶豫在思考在遲疑,它的意義就已經體現了!歷史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都能與傳國玉璽演繹到一起。

因為歷史上的事兒、歷史上的人都已湮滅在時間的長河裡了,誰也沒親耳聽過,誰也沒親眼見過,都是憑人們的想像、推測而已。所以,終究是愛咋想,愛咋說咋說。儘管特定的歷史、特的空間出現的特殊的「權威」會發出似手是「真理」些的「結論」,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成為另一個歷史的假說而已!

背景>創意>品相>做工,文物最重要四個要素,論背景全中國所有文物無出其右,論創意,品相,做工,除去品相因為無實物而不能確定外,創意和做工絕對都是文物中頂尖的存在,而創意和做工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哪怕僅僅只憑藉背景這一項也絕對中國第一文物。曾經一個記錄片講過,這傳國玉璽現在市值100億人民幣,但是沒有實物啊!這個東西的歸屬權是誰,如果在個人手上,出貨的話,會被沒收嗎?它屬於誰?屬於天地?屬於全天下老百姓,開玩笑呢?

相關焦點

  •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夠資格當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麼?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首先是要確認身份,而僅憑歷史文獻記載的信息,要確認這就是傳國玉璽,在學術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就算真的確認了傳國玉璽的身份,我也不認同所謂「鎮館之寶」的說法。從中我們可以歸納出的有效信息有:1、此為秦印,且為官印,故不可能脫離戰漢印的基本形制而存在。2、玉料系地方玉料,故不可能為和田玉或其它材質。3、有八字印文,數字不符者必不是。4、有明顯的使用痕跡(缺角也是使用痕跡的體現),且極可能有遭焚燒的痕跡(諸如雞骨白、綹裂等)。
  • 如果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王羲之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首先,傳國玉璽與蘭亭集序,是兩個不同層面的「珍寶」,一個更具有政治象徵意義,一個更具有文化象徵意義。 但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文化從屬於政治,自古也是如此,因此,在文化界的角度或者說文人雅士來看,他們可能更喜歡蘭亭集序。但是更多的人,會傾向於傳國玉璽。
  • 如果傳國玉璽丟了,皇帝會是什麼態度?朱元璋的最霸氣
    如果傳國玉璽丟了,皇帝會是什麼態度?朱元璋的最霸氣相信了解過歷史的小夥伴都明白玉璽的重要性,也明白一個對一個國家來說,一枚玉璽代表著什麼地位,那麼假如這枚玉璽丟了的話,當朝的皇帝是什麼反應哪?是以什麼態度來面對這件事哪?要知道玉璽代表著一個正統,沒有玉璽誰都不會承認你這個皇帝,可是如果皇帝的玉璽丟了之後,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哪?讓我們來了解下,尤其是朱元璋的做法最為霸氣。
  • 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
    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傳國玉璽」是自秦以後,歷代王朝證明皇帝正統的最重要憑證。「傳國玉璽」是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無價之寶和氏璧為原料製造,上面有李斯手書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文,翻譯過來就是「皇命受之於天,必將世代流傳」。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
  • 國寶系列故事傳奇之「傳國玉璽」
    理都不要理他,因為那個時候用玉做印只是當自己的印章,不代表權勢的地位,上面是沒有動物的紋飾,特別是螭龍的紋飾只能是秦始皇創立的,秦之前應該沒有這種款式,大家應該知道,玉器質地剛硬,在琢玉條件相對簡陋的商周時期,在玉器上做紋飾相對簡單,但是如果要想雕刻螭龍紋印,難度很大,不是誰都可以做的。
  • 傳國玉璽:中國第一國寶的傳奇一生
    皇帝萬眾敬仰,身份尊貴無比,權力至高無上,因此需要獨一無二的標誌來象徵,於是,「傳國玉璽(xǐ)」應運而生。那麼問題來了,「傳國玉璽」來源於何物?問世於哪朝?刻了什麼字?東漢末年曹丕迫使獻帝禪讓,建立魏朝,向自己的姐姐皇后曹節逼要「傳國玉璽」,曹節也憤怒的將「傳國玉璽」扔在地上。
  • 從二十四史入手,探究秦朝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失傳的?
    二十四史裡關於傳國玉璽的記載就比九鼎詳細多了,但耐人尋味的是,這塊玉璽在歷史上屢次失蹤又屢次出現,形成了一團迷案。現在,我們要從二十四中找出相關記載,探究真正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失傳的?傳國玉璽究竟有什麼來歷?早在元朝時期,便有人曾試圖弄清傳國玉璽的來歷。
  • 漫談篆刻工藝下傳國玉璽的文化淵源
    而在國印中,最為珍貴的就是傳國玉璽。經常看電視劇的朋友一定對「傳國玉璽」十分熟悉,圍繞著它展開的血雨腥風那是一場接一場,時間跨度更是少則幾載,多則千秋。久而久之,不少觀眾會疑惑:這傳國玉璽到底有多少枚?為什麼今天著名博物館中都沒有它的身影,難不成都是劇本小說中虛構的?實際上,傳國玉璽是真實存在的,並且獨一無二,只此一枚。
  • 一個因貪汙傳國玉璽而喪命的漢奸
    ——《遼史·本紀·卷四》用這幾個勉強的藉口殺張彥澤不可能服眾,尤其是對還掌有兵權的杜重威們,這其中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耶律德光不得不殺他,這個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張彥澤私佔了傳國玉璽。——《資治通鑑·後晉紀·後晉紀六》這個時候傳國玉璽很可能就已經到了張彥澤的手中,就在攻破開封城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1日,張彥澤進宮面見石重貴,要把石重貴從宮中遷移到開封府看押,石重貴要將皇宮內庫的金銀珠寶一併帶走,張彥澤不許,於是石重貴將珠寶放回了內庫,張彥澤挑走了其中一些奇珍異寶,剩下的放回內庫留給耶律德光,存放在內庫的傳國玉璽張彥澤沒理由放過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那麼既然是皇帝身份的憑證,傳國玉璽究竟起於何時,最終下落又如何呢?玉璽傳國玉璽的來源璽早在西周時期便已有之,到秦朝之後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叫璽,大臣用的叫印。直白地說皇帝所下的詔書如果沒有加蓋玉璽相當於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所以璽在古代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的千年傳奇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就在傳國玉璽剛剛製作好不久,始皇帝攜帶著它巡視南方,路過洞庭湖,乘坐龍舟跨越湖水,途中遭遇大風,使得龍舟幾乎傾覆。慌亂之下,始皇帝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向神靈祈禱平息風浪。幸好不久風停水靜,始皇帝才得以平安,但是傳國玉璽因此失落。
  • 古代造反的人,為什麼都不敢仿造傳國玉璽?原因你可能只知道一半
    為什麼沒有人仿造傳國玉璽造反呢?這其中的原因,你可能只知道一半對於古代的皇帝,我相信大家也是不陌生了,小編也是想過過皇帝的癮,也不知道各位在電視上面看到的皇帝,就會用一方玉璽在聖旨上面蓋一個章,就比如選如今的文件上面蓋一章差不多的意思,這如果說一個王朝滅亡之後,這皇帝就需要將自己一方玉璽雙手奉上。
  • 傳國玉璽,一個屢屢靈驗的詭異詛咒…
    讀史專欄作者||只讀貼不評論 原標題:傳國玉璽的詛咒與迷局 相傳,中國古代有一枚傳國玉璽 如果後世歷朝歷代都這麼辦,這麼刻,那傳國玉璽豈不成了眼下的「牛皮癬」小廣告,密密麻麻亂糟糟? 一報還一報,曹丕的篡位之舉被司馬家原樣套用,司馬炎也「被迫」繼承大統,建立西晉。
  • 一場大火燒沒了傳國玉璽,唐末之後再無真品
    直至楚文王時,卞和又抱玉痛哭於荊山之下,文王見其誠心便命人剖璞方得其玉,後又經工匠雕琢成壁,這就是人們所稱的「和氏璧」,也是「傳國玉璽」的最原始雛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將和氏璧琢為玉璽,命丞相李斯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從而成為傳國玉璽。
  • 傳國玉璽的前身是什麼?有人說是和氏璧,非也,但也許跟它有關!
    據後世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璧來看,厚度基本上小於0.5釐米,所以如果按照當時的製作工藝來推測,和氏璧的厚度不可能超過0.5釐米。綜上所述,和氏璧的規格大概是這樣:玉璧的直徑約18釐米,厚度約0.5釐米。
  • 清太宗實錄記載:清朝傳國玉璽可能是一方漢印,上面只有四個漢字而沒有滿文_努爾哈赤
    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清太宗實錄記載:清朝傳國玉璽可能是一方漢印,上面只有四個漢字而沒有滿文一提到傳國玉璽,我們就會想到和氏璧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製作的嗎?它還能世世代代相傳?
    再到東漢三國一直到唐朝,傳國玉璽都秉承著它的歷史使命,最後它來到了後唐,後唐末帝李從珂因石敬瑭聯合契丹來攻,最後抱著玉璽自焚了,至此,「傳國玉璽」失蹤,有人說它也在這場大火裡隨李從珂被焚毀了。缺角的「傳國玉璽」為什麼都想得到「傳國玉璽」古代印章象徵著身份和權利,而玉璽更是皇權正統的象徵。
  • 常說傳國玉璽,最出名和氏璧了,到底是一個還是每朝不一樣呢?
    所謂的傳國玉璽是指古代正統皇權的象徵之物,相傳是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以和氏璧雕刻而成,上面印有李斯書寫,工匠孫壽雕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如果把一個國比作一個家,那傳國玉璽的地位就相當於是家傳寶的地位。按這個說法,傳國玉璽一說始於秦始皇,那他之前傳的是什麼呢?
  • 有人問溥儀要傳國玉璽 溥儀笑道: 你要傳說中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一個皇帝登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玉璽,那這個玉璽叫不叫傳國玉璽呢?其實不是的,在中國古代傳國玉璽只有一枚,那就是是秦始皇用和氏璧打造的那枚。但是歷經千年,傳國玉璽早已成為了傳說,但是平民百姓一直認為傳國玉璽一直在皇宮裡,其實早已消失無蹤了。
  • 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是國寶,比不上黃帝時代這件上古神器
    傳國玉璽是古代封建王朝更替時,證明天子身份的重要信物。大禹九鼎是江山社稷的象徵,也是先秦時期神聖的祭祀禮器。這兩件下落不明的國寶,曾在華夏大地留下了許多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但是,中國畢竟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之前,是否存在與之類似的上古神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