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夠資格當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麼?

2021-01-13 隨風而行58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

首先是要確認身份,而僅憑歷史文獻記載的信息,要確認這就是傳國玉璽,在學術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就算真的確認了傳國玉璽的身份,我也不認同所謂「鎮館之寶」的說法。事實上,隨著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博物館及館藏文物也越來越受到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關於「鎮館之寶」的這種說法也不脛而走。但我一直主張,從博物館學的角度,文物雖有等級之分,但彼此之間並不能簡單地量化比較,因此為了宣傳而誕生的「鎮館之寶」我可以理解,但並不認同。

但沒事,既然是開放性問題,這方面我就偷個懶,選用最常規的說法,即此印系秦始皇再得到和氏璧以後改制而成,篆八字(具體內容是啥史籍還有不同說法……),曾因王莽篡漢而失一角,以黃金補之,最後隨李從珂自焚而失蹤。從中我們可以歸納出的有效信息有:

1、此為秦印,且為官印,故不可能脫離戰漢印的基本形制而存在。

2、玉料系地方玉料,故不可能為和田玉或其它材質。

3、有八字印文,數字不符者必不是。

4、有明顯的使用痕跡(缺角也是使用痕跡的體現),且極可能有遭焚燒的痕跡(諸如雞骨白、綹裂等)。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值多少錢?可能在哪?
    史記中對和氏璧的記載貫穿了不少歷史事件,如完璧歸趙,秦統一後將和氏璧制為傳國玉璽,歷代以獲得傳國玉璽為奪取政權的標誌,直至五代十國時失傳,歷時一千餘年。 很明顯,若與古代用於祭天的圓形玉璧相混淆那就無法理解了! 這件傳國玉璽如果找到,將會印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無價之寶!國之重器!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傳國玉璽,一個屢屢靈驗的詭異詛咒…
    秦國掌門嬴政也確實夠霸氣,先後滅掉「天命所歸」的楚、趙及其他諸國,併吞天下。 為表彰自己空前絕後的功績,嬴政自稱「始皇帝」,並拿出從趙國獲得的和氏璧,請當時著名書法家李斯親手題詞:「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由著名匠師孫壽逐字銘刻。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如果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王羲之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首先,傳國玉璽與蘭亭集序,是兩個不同層面的「珍寶」,一個更具有政治象徵意義,一個更具有文化象徵意義。 但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文化從屬於政治,自古也是如此,因此,在文化界的角度或者說文人雅士來看,他們可能更喜歡蘭亭集序。但是更多的人,會傾向於傳國玉璽。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始建於1962年,1965年落成,坐落於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臺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
  • 有人問溥儀要傳國玉璽 溥儀笑道: 你要傳說中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一個皇帝登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玉璽,那這個玉璽叫不叫傳國玉璽呢?其實不是的,在中國古代傳國玉璽只有一枚,那就是是秦始皇用和氏璧打造的那枚。但是歷經千年,傳國玉璽早已成為了傳說,但是平民百姓一直認為傳國玉璽一直在皇宮裡,其實早已消失無蹤了。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那麼既然是皇帝身份的憑證,傳國玉璽究竟起於何時,最終下落又如何呢?玉璽傳國玉璽的來源璽早在西周時期便已有之,到秦朝之後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叫璽,大臣用的叫印。直白地說皇帝所下的詔書如果沒有加蓋玉璽相當於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所以璽在古代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
    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傳國玉璽」是自秦以後,歷代王朝證明皇帝正統的最重要憑證。「傳國玉璽」是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無價之寶和氏璧為原料製造,上面有李斯手書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文,翻譯過來就是「皇命受之於天,必將世代流傳」。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03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祭侄文稿「 將情緒刻在字裡行間一代忠烈名臣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被譽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
  • 一場大火燒沒了傳國玉璽,唐末之後再無真品
    直至楚文王時,卞和又抱玉痛哭於荊山之下,文王見其誠心便命人剖璞方得其玉,後又經工匠雕琢成壁,這就是人們所稱的「和氏璧」,也是「傳國玉璽」的最原始雛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將和氏璧琢為玉璽,命丞相李斯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從而成為傳國玉璽。
  • 一個因貪汙傳國玉璽而喪命的漢奸
    ——《遼史·本紀·卷十六》見到傳國玉璽的耶律隆緒龍顏大悅,賦《傳國璽詩》一首,這枚傳國玉璽世人傳說在玄武樓的大火中與李從珂一起毀滅了,前文已經分析了其實傳國玉璽並未毀滅,而是到了石敬瑭的手中,可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國中京?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放著一件名氣很大的文物——翠玉白菜。我國古代的玉器雕刻藝術一向世界聞名,因此具有巧奪天工技藝水準的這件「翠玉白菜」理所當然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為什麼這件接地氣的「大白菜」能夠既受當年皇家大內的喜愛,又得到如今芸芸眾生的推崇呢?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
  • 清太宗實錄記載:清朝傳國玉璽可能是一方漢印,上面只有四個漢字而沒有滿文_努爾哈赤
    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清太宗實錄記載:清朝傳國玉璽可能是一方漢印,上面只有四個漢字而沒有滿文一提到傳國玉璽,我們就會想到和氏璧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 如果傳國玉璽丟了,皇帝會是什麼態度?朱元璋的最霸氣
    如果傳國玉璽丟了,皇帝會是什麼態度?朱元璋的最霸氣相信了解過歷史的小夥伴都明白玉璽的重要性,也明白一個對一個國家來說,一枚玉璽代表著什麼地位,那麼假如這枚玉璽丟了的話,當朝的皇帝是什麼反應哪?要知道玉璽代表著一個正統,沒有玉璽誰都不會承認你這個皇帝,可是如果皇帝的玉璽丟了之後,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哪?讓我們來了解下,尤其是朱元璋的做法最為霸氣。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國寶系列故事傳奇之「傳國玉璽」
    理都不要理他,因為那個時候用玉做印只是當自己的印章,不代表權勢的地位,上面是沒有動物的紋飾,特別是螭龍的紋飾只能是秦始皇創立的,秦之前應該沒有這種款式,大家應該知道,玉器質地剛硬,在琢玉條件相對簡陋的商周時期,在玉器上做紋飾相對簡單,但是如果要想雕刻螭龍紋印,難度很大,不是誰都可以做的。
  • 此物曾是乾隆摯愛,溥儀逃亡時貼身攜帶,如今成為故宮鎮館之寶!
    而今已然成為故宮的鎮館之寶!這件東西到底是什麼來歷?為什麼讓溥儀如此看重呢?這枚寶物名叫「田黃石三聯章」,是乾隆帝的印璽,由一大塊田黃石雕刻而成,甚得乾隆喜愛。古代皇帝的玉璽中都必不可少的會出現田黃的身影。所以,雖然時隔百年,目前田黃石的價格依舊經久不衰。據說溥儀當年攜寶出逃,第一件想起的就是這件巧奪天工的寶物,而今,這枚「田黃石三聯章」已經被收納到故宮博物院,供世人參觀。針對這枚「田黃石三聯章」,屏幕前的你有什麼想說的呢?